從無到有,北鬥導航系統成啦!北鬥名字背後代表的是信仰

2020-12-03 傳正國學

今天,也就是2020年7月31日,是中國航天值得紀念的一天。我們從無到有,自主研發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了

中國北鬥人用20多年的時間實現了55顆衛星的研製發射。

其間,中國北鬥人走過了從「埋頭追趕」到「昂首領跑」,從「受制於人」到「自主可控」,從「區域服務」到「全球指路」的艱辛歷程。

隨著北鬥系統建設和服務能力的發展,相關產品已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水文監測、氣象預報、測繪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時統、電力調度、救災減災、應急搜救等領域,逐步滲透到人類社會生產和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國的衛星導航系統,命名為北鬥,既是中國傳統天文文化的需要,也能更好地體現該導航系統的價值。

中國從古至今,對天文的研究從來沒有間斷過。

上古時代我國古人在靠近黃道面的一帶仰望星空,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成若干個區域,稱之為二十八宿,又將這二十八宿按方位分為東、南、西、北四宮,每宮七宿,分別將各宮所屬七宿連綴想像為一種動物,以為是「天之四靈,以正四方」。

古人還為觀測日、月、五星運行而劃分的二十八個星區,即「二十八星宿」,是我國本土天文學創作。用來說明太陽、月亮、五星運行所到的位置。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曾被廣泛應用於古代的天文、宗教、文學及星佔、星命、風水、擇吉等等術數中。不同的領域賦予了它不同的內涵,相關內容非常龐雜。

而北鬥是中國民間信仰之一,北鬥也叫「北鬥七星」。在北天排列成鬥(或杓)形的七顆亮星這七顆星的名稱是: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或作「瑤光」)。

在古書中都有記載,如《甘石星經》:「北鬥星謂之七政,天之諸侯,亦為帝車。」以及古籍《鶡冠子》記載:「鬥杓東指,天下皆春;鬥杓南指,天下皆夏;鬥杓西指,天下皆秋;鬥杓北指,天下皆冬。」皇帝坐著北鬥七星視察四方,定四時,分寒暑。

古代視北極星為上帝的象徵,而北鬥則是上帝出巡天下所駕的御輦,一年由春開始,而此時北鬥在東,所以上帝從東方開始巡視,故《易·傳》:「帝出乎震」,震卦在東。

這些都說明了,古人對星空的嚮往,如今,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已經向太空邁出了重要一步了。除了今天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我們還有「天問一號」去探測火星,有「嫦娥」「玉兔」「鵲橋」研究月球,有「悟空」進行暗物質粒子探測,還有「鴻雁」做全球低軌衛星移動通信,還有委以重任的「天宮」空間站等等。都是我們進步的體現。

北鬥導航系統是我國的國之重器,這是我國崛起的又一個標誌,值得每一個國人來見證這一聖神時刻,值得每一個國人銘記這一重要時刻。當然整個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道路還很漫長和曲折,但我們始終相信道路是曲折的,未來是一定是光明的。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我們的夢想,在茫茫宇宙。致敬航天人,加油,我的國!

相關焦點

  • 點亮北鬥 導航世界 網友熱議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網友點讚「北鬥三號」開通,致敬科技工作者,表示將弘揚「新時代北鬥精神」。 「北鬥,成了」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7月31日,中國北鬥開啟了服務世界、造福人類的新徵程。 「北鬥,成了!」以簡單4字為題,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第一時間報導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的消息。
  • 點亮北鬥 導航世界
    另一話題「北鬥衛星是個什麼星」,閱讀量也高達8993.2萬次,討論量1.2萬次。網友點讚「北鬥三號」開通,致敬科技工作者,表示將弘揚「新時代北鬥精神」。「北鬥,成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7月31日,隨著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布,中國北鬥開啟了服務世界、造福人類的新徵程。「北鬥,成了!」
  • 【北鬥背後的故事】銣原子鐘研製團隊:讓北鬥衛星的「心臟」300...
    央視網消息: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宣布建成開通。從1983年「雙星定位」理論提出,到2020年完成全球組網;從單星研發到多星並舉,從艱難追趕到昂首超越,一代代航天人接續奮鬥,讓中國的北鬥終成世界的北鬥。 北鬥的研製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今天我們的節目將為您講述。  作為北鬥衛星的「心臟」——銣原子鐘,它的每一次跳動都直接決定著北鬥衛星定位、測速和授時功能的精度。
  • 北鬥導航系統背後的高校主力軍,網友:沒有清華和北大?
    2020年7月31日,中國自主研發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建成並開通,55顆衛星架構起中國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成為目前全球第二個可以提供全球衛星導航服務的國家。然而這份成功卻來之不易,經歷26年,無數科研人員的共同攻關才成就今日的輝煌,北鬥全球衛生導航系統的背後還有著一批高校主力軍的支持。
  • 你用的「北鬥導航」App,可能和北鬥系統一點關係都沒有
    早在兩年前,業內就對所謂的「北鬥地圖」進行過科普,北鬥導航定位系統作為一種時空基礎技術,是以模組形式放置在終端裡,只要手機支持北鬥定位,用戶就已在不知不覺中使用了北鬥技術,這與App名字中是否含有「北鬥」無關。作為大國重器,「北鬥」二字被濫用,給了不法者可乘之機,偽北鬥應用、產品層出不窮。
  • 北鬥衛星導航正式發布系統官方標誌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上,正是公布了北鬥系統的標誌,並對這一標示進行了解析。此外,還確定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命名。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簡稱北鬥系統,英文名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縮寫為BDS。
  • 北鬥導航系統究竟對我國有哪些改變?
    隨著6月24日,我國從新昌衛星發射中心起飛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意味著,至少中國人掌握核心技術的衛星導系統終於打贏了全球星座部署的收官戰,將以完全體的形態為全世界提供又穩又準又好用的導航服務,幾十個導航衛星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更精確的數據。更是戰略底氣和社會價值,很多人和我有著一樣的問題,GPS已經很好用了,中國為啥還要做一個北鬥導航呢?
  • 超越GPS,無所不能的北鬥導航系統究竟優秀在何處?
    這兩天,想必大家都被北鬥系統給刷屏了,那麼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聊北鬥導航系統。目前北鬥三號30個組網衛星全部部署到位,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至此,歷經26年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終於圓滿完成。
  • 北鬥導航系統背後的高校主力軍,網友發問:竟然沒有清華和北大?
    值得紀念的日子2020年7月31日,中國自主研發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建成並開通,55顆衛星架構起中國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成為目前全球第二個可以提供全球衛星導航服務的國家,然而這份成功卻來之不易,經歷26年,無數科研人員的共同公關才成就今日的輝煌,北鬥全球衛生導航系統的背後還有著一批高校主力軍的支持
  • 「今天,致敬北鬥布星人」二十餘年,從無到有
    650萬輛:截至2019年底,國內超過650萬輛營運車輛、4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36個城市的約8萬輛公交車、3200餘座內河導航設施、2900餘座海上導航設施已應用北鬥系統。10000人:北鬥導航的定位與短報文通信功能在海事監管與搜救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全國70000餘艘漁船和執法船安裝了北鬥終端,累計救助超過10000人。
  • 你手機上的北鬥導航App和北鬥衛星導航沒關係
    應用採用三種軌道衛星提高服務精度,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相比抗遮擋能力強,尤其低緯度地區性能特點更為明顯。其次,專注於導航,減少不必要的功能,更簡潔實用。北鬥導航App打開頁面這款掛上北鬥導航名字的App存在混淆視聽的嫌疑。其實在2018年這樣的事情也有發生過。當時,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徐穎還就相關問題進行科普。
  • 別被迷惑了,你手機上的北鬥導航App和北鬥衛星導航沒關係
    7月31日,隨著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正式組網成功,中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也正式開啟了高質量的全球服務。但實際上,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等手機端地圖是否使用北鬥導航信號,主要是基於手機硬體的信號接收,和應用軟體並無直接關係。也就是說,如果你使用的是蘋果手機,其實接受的應該是GPS信號,而不是北鬥導航的信號。北鬥導航App打開頁面這款掛上北鬥導航名字的App存在混淆視聽的嫌疑。其實在2018年這樣的事情也有發生過。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近況
    與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洲伽利略一起,成為國際GNSS四大衛星導航系統。 我國的北鬥系統按照「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2000年建成了北鬥衛星導航試驗系統,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第二步,區域性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形成覆蓋亞太大部分地區的服務能力。2012年12月27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開始向亞太大部分地區正式提供連續無源定位、導航、授時等服務。
  • 北鬥為我們導航,誰為北鬥「導航」?丨中國科學院撐起北鬥導航系統的時空基準
    習總書記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談到:「北鬥全球導航建設進入了衝刺期」,對國家基礎信息系統中這一至關重要、分秒依賴的國之重器的建設發展成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我國的GNSS即北鬥導航系統自1994年起經過了一號、二號到如今的北鬥三號工程,系統性能做到了與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等相當。
  • ​中國北鬥 服務全球——寫在我國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
    約30分鐘後,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至此,我國提前半年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不同於美國GPS的四星定位,「雙星定位」這一方案,能以最小的星座、最少的投入、最短的周期,實現我國衛星導航系統從無到有。1994年,我國啟動北鬥一號工程。是時,美國GPS已完成全球組網。事實上,將我國自主建造的衛星導航系統命名為「北鬥」,也飽含著近代以來中國歷經劫難的清醒、走向復興的企盼。
  •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定位 打破美全球導航壟斷產業
    其形似一把長鬥,中國人早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就叫它北鬥七星,他們用這把鬥看方位、定季節,依賴乃至崇拜。司馬遷在《史記?天官書》稱,當時的信仰是「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認為北鬥是天帝的御攆,當時的首都長安亦名「鬥城」,這也成為中國早期的星宿信仰。  「鬥」轉星移,時光流逝,誰在掌控著今天全球的時間和方位?可以看到,美國全球定位系統(下簡稱GPS)獨佔鰲頭,壟斷全球導航產業近20年。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北鬥人又迎來新起點
    從北鬥一號到北鬥三號,26年間,從無到有,從追趕到並肩,從中國走向世界。未來北鬥將如何「導航」人們的生活?中國的北鬥人下一步有怎樣的目標?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接受新華網記者獨家連線採訪,講述他眼中的「北鬥」。  全球組網 北鬥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刻  「終於完成了全球的組網,心情是很激動的。」楊元喜說。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北鬥人又迎來新起點
    新華網北京7月31日電(記者 李由 陳杰)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從北鬥一號到北鬥三號,26年間,從無到有,從追趕到並肩,從中國走向世界。未來北鬥將如何「導航」人們的生活?中國的北鬥人下一步有怎樣的目標?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接受新華網記者獨家連線採訪,講述他眼中的「北鬥」。
  • 中國北鬥導航發展的背後故事——向科學致敬
    為什麼華為頻頻受限,而我們地北鬥系統卻無人敢指手畫腳,因為北鬥地核心零部件已經實現了100%地國產化,而這背後是八萬名科學家長達20年地披荊斬棘。2000年,北鬥一號首批兩顆衛星發射成功,兩年後,第三顆衛星升空,北鬥完成了第一階段目標,中國成為了第三個擁有自主導航系統地國家,而做到這些,北鬥僅用了GPS研發時間地1/3,資金地1/40,讓世界驚嘆,但導航系統最關鍵地是精準度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開通!從無到有二十餘年!致敬中國航天人!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開通!從無到有,二十餘年,致敬中國航天人!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今天正式開通,我們從此可以用自己的導航系統,和GPS從此說再見,我們再也不用別人的眼睛了。北鬥衛星導航是用三種不同的軌道衛星組成的混合衛星導航系統,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提出的設想,從1994年正式開始,一直到2020年6月23日日全部發射完成.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一共有撒三種不同的衛星類型,分別是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中圓地球軌道衛星三種。前兩種衛星和地球自轉同步,屬於固定衛星,而中圓衛星能夠不斷運動,和地球自轉不同步,所以可以覆蓋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