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李少婷
每日經濟新聞
隨著北鬥三號的開通,國人對於北鬥的關注再創新高。近日,蘋果應用商城上出現了一款熱度頗高的App,名為「北鬥導航-高清衛星地圖蘋果版」,開發者註明為逗趣互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逗趣科技)。不過該公司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表示從未開發過App,其業務與北鬥也沒有任何關聯。
早在兩年前,業內就對所謂的「北鬥地圖」進行過科普,北鬥導航定位系統作為一種時空基礎技術,是以模組形式放置在終端裡,只要手機支持北鬥定位,用戶就已在不知不覺中使用了北鬥技術,這與App名字中是否含有「北鬥」無關。
作為大國重器,「北鬥」二字被濫用,給了不法者可乘之機,偽北鬥應用、產品層出不窮。一位律師向記者表示,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或《商標法》,可以處理濫用「北鬥」作為產品名稱或公司註冊名稱的情況。但從實例中看,鮮有被處罰者,《衛星導航條例》的出臺被認為是未來的解決之道。
12萬用戶被騙,「北鬥導航」App≠使用北鬥定位技術
在蘋果應用商城以「北鬥」為關鍵詞搜索,記者發現有七八款App都被冠以「北鬥」之名,其中下載量最高的有12萬之多,便是「北鬥導航-高清衛星地圖蘋果版」,截至8月4日17時,這一App在地圖類免費iPad App上排名第二,高過騰訊地圖、Google地圖。另有名為「北鬥導航-高清衛星地圖中文版」位居第7,「北鬥導航-國產北鬥衛星地圖」位居第10。
地圖類免費iPad App排行榜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著眼於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上述一款App在介紹區寫道。「能用上我們自己的導航,是我們國人的驕傲。」一位用戶在評論區留言。
上述幾款冠以「北鬥」的導航App,均被打了4.9分的高分。從評分區的留言可以看出,儘管用戶對App中廣告彈窗多有不滿,但仍因「自主研發」的標籤給了這些App足夠的寬容度。
但上述App都與我國北鬥系統無關。早在2018年,一款名為「北鬥地圖」的App引發關注,被譽為「北鬥女神」的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徐穎還就此進行科普,稱北鬥地圖完全不等於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與地圖之間也並無直接聯繫。
裝了這些冠以「北鬥」的導航App與使用北鬥是兩碼事。簡言之,如果使用的手機支持北鬥定位,那麼用戶早已在不知不覺中就使用了北鬥技術,而如果手機沒有支持北鬥定位,那麼無論下載什麼App,都不會使用到北鬥。今年「兩會」期間,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介紹道,我國已有70%的入網智慧型手機提供了北鬥服務。
大家在平日裡感受不到北鬥的存在,是因為北鬥作為底層時空技術,是空氣一樣的存在,看不見摸不著,加之美國GPS早於北鬥進入大眾視野,儘管北鬥已經在提供服務,但大眾還是習慣用GPS來統稱定位導航功能。
熱門App背後現「幽靈」開發者
相較於華為和小米的手機應用市場,蘋果手機iOS系統的北鬥導航App數量最多,開發者不乏個人帳號。另外,記者發現蘋果應用商城裡兩款北鬥相關應用的開發者都是蒙自明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但這一公司已經註銷,公開電話為空號。
逗趣科技負責人對於公司與北鬥產生關聯也頗感意外,並向記者堅稱從未開發過「北鬥導航-高清衛星地圖蘋果版」,甚至從未開發過App產品。根據第三方招聘平臺的信息,逗趣科技是一家網際網路遊戲公司,在經營內容上與北鬥相去甚遠。啟信寶顯示,該公司所擁有的軟體著作權有三項,都是棋牌類遊戲軟體。
記者嘗試通過開發者在應用商城留下的網站地址聯繫真實開發者,但網站地址導向一個尚未建設好的網站,有效信息僅有一個郵件地址。截至發稿時,記者發送至該地址的郵件未獲回復。
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是誰在開發這些App?記者注意到,「幽靈」開發者很可能來自於「App上架服務平臺」。這些公司可以提高App上架預審通過率,並稱可以冒用其他公司的名字進行申請,只需繳納一定的費用。
一位軟體開發者表示,一般選擇找此類中介機構上架蘋果系統主要是為了省錢和省時間,一些開發者難以摸透iOS系統的審核標準,上架往往不是很順利。
記者以諮詢者身份向一家開展「App上架、資質辦理」業務的公司詢價,該公司客服介紹,冒用科技類公司名字費用為3200元,普通類型的公司為2900元。在該客服的朋友圈中多次「收購」國內外企業開發者帳號。
記者與「App上架、資質辦理」公司業務人員聊天截圖
「買現成的開發者帳號就是那個價,現在還不好申請呢,7到10個工作日這算順利的,不順利可能要1個月。」該客服如此表示。
「北鬥」被冒用誰來維權?
「北鬥導航」、「北鬥地圖」之類的偽北鬥App僅是亂象的冰山一角,早在2018年,記者就曾報導過,借「北鬥」之名進行炒作已構建成了另一種商業「生態圈」,其中不乏膽大者偽裝央企招搖撞騙,甚至有地方政府中招。
一位業內人士感嘆,闢謠跑不過騙子的行動步伐。隨著國人對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了解和熱情,北鬥大健康、北鬥微信等以「北鬥」為噱頭的偽北鬥應用屢屢出現,它們多利用國人對於北鬥系統不夠全面的了解,以「自主研發」或「更優性能」為誘餌,消費國人的愛國情感。
在此背景下,官方機構常會在官網闢謠。中國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管理中心就曾在官網發布聲明,「我中心從未授權北鬥中興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鬥和正科技有限公司、貴州吉祥數貿貿易股份有限公司開展北鬥衛星導航終端設備研製生產、應用平臺、運營服務及民用產業化等相關業務。以上公司也從未申請、獲得北鬥導航民用服務資質證書。」
雖然北鬥系統的建設長達數十年,但在應用領域卻是在近年才聲名鵲起。啟信寶搜索數據顯示,成立一年內的企業,在名稱中帶有「北鬥」的有近2000家,公司類別包括產業園運營、諮詢、旅遊等。
我國《商標法》規定,帶有欺騙性、容易使公眾對商品的質量產生誤解的標誌,不得作為商標使用。《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也規定,企業名稱不得含有「可能對公眾造成欺騙或者誤解的」內容和文字。
「這是要國家出面的,北鬥比較特殊,按照我的理解,是可以像國徽、國家單位等按照商標法禁止註冊的。」一位智慧財產權領域的律師向記者表示,由於北鬥在此前不具有「特殊性」,只能在後續的立法或管理規範上來彌補,如果達到了誤導大眾或者損害國家形象的程度,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或者(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也可以出文處理,否則沒有規定不能使用就是可以使用的。另有律師表示,北鬥系統管理機構可以通過向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要求按照《反不正當競爭法》對相關行為進行打擊,在民事上要求賠償,在行政上要求處理。
「北鬥三號」開通服務後,應用領域必將更加多姿多彩,業界呼籲對「北鬥」進行立法保護。這項工作也正在進行中,2016年時,《中華人民共和國衛星導航條例》被列入國務院當年立法工作計劃,2017年時,完成了草案初稿擬制。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官網在發表於2019年的文章中介紹稱,上述條例在擬制和徵求意見中,如何建立國家衛星導航長效管理體制,對北鬥系統建設發展實施常態化管理,已成為制約北鬥立法的關鍵核心問題,亟需破解。
記者|李少婷編輯|宋思艱 孫志成 杜恆峰 杜波 王嘉琦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後臺申請並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