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光》我們是怎麼一步步從過去進步來的,而未來是什麼樣子

2020-12-03 善書生

本文解讀的是「地球末日三部曲」。作者是英國科幻作家亞瑟·克拉克。克拉克是現代科幻三巨頭之一,世界上最著名的硬科幻作家。硬科幻的定義呢就是所有的故事情節,都是根據已知的科學知識或者科學理論推演得到的。

科幻作家不總是給我們帶來好消息的,在這個系列裡,我們來看看亞瑟·克拉克是怎麼在想像裡,讓我們人類遭遇滅頂之災的。「地球末日三部曲」是三個獨立的故事,但是說的都是一件事,在未來,人類要完蛋了。面對末日,人類做了各種努力,有的拯救了地球,有的沒成功。

先給你說說為什麼要讀這套書——「地球末日三部曲」。

亞瑟·克拉克

第一個理由來自作者。克拉克的身份,是世界聞名的硬科幻小說家。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他簡直就是一個先知。如果要評一個科幻小說家預測未來生活的準確程度,克拉克絕對是第一名。他在20世紀50-70代,可以說完整地預言出了我們今天每個人在科技環境下的生活方式,他預言了電子郵件、預言了搜尋引擎、預言出了筆記本電腦,預言了人類會帶著筆記本電腦移動辦公。他還完整地描寫出了人類飛向外太空的細節和執行流程。所以說,如果克拉克的想像力是風箏,那不管這個風箏飛得多遠,它都是被科學這根繩子牢牢拽著的。這就是一種負責任的想像。那這樣的想像中的人類末日,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聽一聽。

第二個理由,我們知道,一般人能想到的地球末日也就是那麼幾種,什麼核戰爭啊、外星人入侵啊等等。但克拉克一共設定了三個層級的末日,它把人類可能面對的末日排列成了三個層次,這三種災難是一個不斷升級的過程,分別是:人類和自己的矛盾,人類和環境的矛盾,人類和未知的矛盾。我也會用這個順序給你解讀這三部作品。在第一部,也就是我們這裡要說的《地光》這本書裡,講的是人類內部的矛盾,這個矛盾還是比較容易解決的。但在第二部,《遙遠地球之歌》裡,講的是環境的突變,這種毀滅就可怕多了。但是人類很厲害,給予了完美的應對。而在第三部《最後一個地球人》裡,人類要面對來自未知的虛空的災難,是一種未知的力量要毀滅你,人類根本無從反抗。

這三部小說,也是三個人類面對威脅掙扎反抗的故事。讀完這三個故事之後,我們能感到人類的頑強,同時更能體會到宇宙的深邃。下邊,我們就進入三部曲的第一部《地光》。

《地光》這部小說主要說的是22世紀人類之間的一場星際內戰。簡單說就是,兩夥人類,為了搶東西,最後打起來了。本文會帶著兩個問題,來給你解讀這部小說:第一個問題:如果22世紀的人類之間為搶奪什麼東西而爆發了戰爭,最可能是搶什麼東西呢?小說裡給了一個答案,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是不是有道理;第二個問題:如果22世紀的人類之間打了一場星際戰爭,那麼這場戰爭會是個啥樣子呢?下面,我們進入第一個問題:22世紀的人類搶什麼?

在電影《天下無賊》裡,葛優有一句名言,叫21世紀最缺什麼?人才。那22世紀人類最缺什麼?克拉克在小說裡給的回答:金屬。

我們先來看一下小說的背景。在22世紀,人類變成了一個橫跨太陽系的星際文明,在八大行星上都有殖民地。當時的人類,分成兩個陣營。一個叫地月聯盟,地球和月亮是一夥的。另外一個叫行星聯盟,就是除了地球和月亮之外的所有其他行星組成了一個聯盟,包括水星、金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它們一起,是一個聯盟。

照理說,這倆聯盟有自己地盤啊,而應該沒有矛盾啊。不,一種資源讓他們打起來了,他們為了搶金屬礦藏,動手了。行星聯盟那邊雖然佔的地盤很大,那麼多行星,但他們發現,他們佔的那些行星上,幾乎沒有什麼金屬礦產。反而是地球和月亮上的金屬礦產非常豐富。尤其是在月球的表面下,人類發現了厚度有100公裡的金屬礦層,各種金屬礦產全有。行星聯盟因為缺少金屬,遇到各種問題,像經濟停滯啊,還有工業發展緩慢啊。本來想通過貿易買金屬,最後兩邊也沒談成,最後兩邊打起來了,爆發了戰爭。這就是克拉克想像的22世紀的世界格局。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克拉克的這個設定合理嗎?首先,亮個觀點:非常合理。就算用我們今天人的視角來看,22世紀如果一定要搶資源的話,還真的可能是金屬。

為什麼會得出這個結論。我們可以簡單回顧一下人類的搶奪史。人類在幾千年的歷史裡,為了搶資源,發動過很多戰爭,包括搶吃的、搶人頭兒、搶領土、搶財富、搶能源。後來,隨著人類科學的進步,人類越來越發現,其實前面幾樣根本不用搶來搶去,大家搶最後一個東西,也就是搶能源,就是最高效的。因為人類的科學發達了,只要有了能源,吃的、人口、財富,就都好解決了。所以到了20世紀和21世紀,人類以搶東西為目的的戰爭,基本就只剩下搶能源了。

而現在科學家預計,21世紀,人類就很有希望徹底解決能源問題。解決的方案就是可控核聚變的技術,只要這個技術突破了,那大海裡、月球上,核燃料有的是。那我們是不是出現一個問題?到了22世紀,我們人類是不是就什麼都不用搶了呢?

不是。在現有的認知框架裡,人類接下來搶的東西,應該會是珍稀的元素,也就是金屬。金屬對人類發展非常重要,同時又是一種嚴重限量供應的資源,給我們限供的不是哪個國家,而是宇宙。這就涉及到宇宙生產元素的機制了。我們大致可以這麼說,在元素周期表上序號越靠後的元素,就越稀有,因為宇宙把它造出來越難。

我們這個宇宙剛出現的時候,是非常單調無聊的,只有氫元素和氦元素。但我們知道,現在地球上,一共有近百種元素。這些都是宇宙在後來一點點造出來的。而造這些元素的,就是恆星,恆星都是宇宙的鍊金爐。恆星鍊金爐生產的產品有三種,我們可以分別管它們叫便宜貨、高級貨和尖兒貨。太陽平時生產的全是便宜貨,太陽的所有工作就是把兩個原子序數是1的氫原子,合在一起,讓它們變成一個原子序數是2的氦。平時的太陽就只有這點本事,它生產的氦就是典型的便宜貨。

但在太陽生命的最後階段,它會變成一顆紅巨星,就相當於太陽爆炸了,這時候太陽才能生產一些高級貨。這個時候太陽肚子裡的溫度更高,壓力更大,就能合成一些原子量更高的元素,比如說,能把6個氫原子和中子合體成一個原子核,變成原子序數是6的碳原子,或者把8個氫原子和中子合體,變成氧原子。但是紅巨星的能力也是很有限的,它最多只能生產原子序數到26,也就是鐵元素,之後的元素都生產不了了。只有質量大於太陽的1.44倍的恆星,才有資格發生二次爆炸,像一個二踢腳一樣又炸一次,這個過程叫超新星爆發。超新星爆發提供的溫度和壓力,才能生產原子序數是26以上的金屬,這時候,原子序數在26以上的尖兒貨出現了。

所以,這個宇宙所有元素的大規律就是,原子序數,越往後,就越難生產出來。要合成像金銀這樣的元素,需要報廢掉一個質量是8個太陽的恆星。宇宙就在用這麼高昂的代價製造金屬元素,它們都是恆星的舍利子,是這個宇宙最稀缺的東西。好,這是金屬的一個特點,稀缺。而另一方面,在未來,排位靠後的元素應該會越來越有用。為什麼這麼說,這是我們在人類社會發展裡看到的一個可能的規律。我們看,原始人最開始和水、火、土、石頭、野獸這些東西打交道,那組成這些東西的元素就很簡單,無非就是,碳氫氧氮磷,還有矽,我們看這些元素的原子序數基本都是30以下。這些元素也是人類和所有低級生命公用的元素。

但後來人類掌握了冶煉技術,會製造工具了,我們就能利用像鐵、銅、鋁這些元素了,這些元素的原子序數就是20-60之間。我們就能造汽車,造飛機,沒有金屬元素是不可能做到的。那只有人類在掌握了更高級的知識之後,我們才能用得上後面的元素,比如說造原子彈的鈾元素和鈽元素,原子序數分別是92和94,你看這就是人類又升級了。而到了21世紀,整個工業體系仰仗的元素就更多了。

你可以試一下,你把元素周期表打開,隨便選一個原子序數100以上的任何一個金字邊兒的,你可能讀都不會讀的元素,你百度一下,你都會發現,它一定在人類工業上佔一席之地,甚至可能支撐一個行業。同時,它的價格一定不會太便宜。那這時候,我們回看整個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一個在元素周期表裡往上爬格子的過程。一個文明能利用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裡越靠後,就說明這個文明的層級越高。如果這個規律存在的話,我們人類在科技進步的過程裡,對原子序數靠後的金屬的需求量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大。所以,我們用八個字來總結貴金屬,就是:宇宙限供,人類有用。對於我們這個段落提出的問題,答案就是:22世紀,如果人類要因為搶東西而發生戰爭的話,那大概率上會是搶珍貴的金屬。小說裡的設定,是非常符合我們現在的科學認知的。

可能原來你看到金字邊加一個字,你的第一反應是這東西和我沒啥關係,但現在不一樣了,你知道它是超新星爆發產生的元素,在未來還可能是對人類非常重要的元素。

下面我們進入第二個段落。標題是,22世紀的人類戰爭,會是什麼樣子呢?

在說未來戰爭什麼樣之前,我們還是先來說小說的情節。剛才我們說到人類未來分成了兩夥,準備為了搶金屬而打仗。但是這本小說的主要情節,還不是描寫這場大戰,而主要是一個潛伏和反潛伏的故事。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地月聯盟這邊的情報人員,他奉命假裝成一個工程師,到月球基地上去找一個叛徒,整個小說的主要情節就是在月球基地上發生的一個偵探小說,有很多人物和細節,我就不詳細展開了。最後呢,叛徒算是找到了吧。但就在叛徒快找到的時候,兩個聯盟之間的一場大決戰也打完了。等於這個情報工作沒起到什麼太關鍵的作用。

在小說的最後,描寫了兩個聯盟之間的一場大決戰,也是小說最高潮的地方。下邊我們重點來說說這場戰鬥的細節。戰鬥發生的地點,月球表面。地月聯盟在月球表面造了一個超級大炮臺。為什麼要建在這兒呢,因為這個炮臺底下,有一個整整100公裡深的金屬礦床,這是全太陽系最富的金屬礦。所以行星聯盟必須把這打下來,而地月聯盟,必須守住。

我們來看進攻方,是行星聯盟的三艘超級戰艦,就是渾身都是炮的那種。防守方呢,是一個超級炮臺。戰鬥一開始,兩邊先用各種武器互射了一下,但不管是飛船還是要塞,都裝了各種防護設備,所以這些常規武器,打來打去像撓痒痒一樣,基本沒啥用。最後,地月聯盟這邊把終極大招放出來了,是一種超級大炮,是整本小說最厲害的武器,小說的名字《地光》也是從這來的。這個超級大炮剛發射出來的時候呢,所有人都以為是一根從地面射出來的光柱呢,就像一個射向宇宙的探照燈似的。但這道光柱剛一碰到行星聯盟的飛船,馬上就把飛船的半個身子打掉了。原來,這個所謂的光柱是從地面發射出來一道液態金屬棍,就是熔融態的高溫的金屬液體。它的攻擊方法,就是物理攻擊,有點像一根金箍棒,地月聯盟就用這根幾百米粗的大金屬棒子在太空裡掃來掃去,很快就把行星聯盟的戰艦給打敗了。

那最後的結局就是,地月聯盟贏了。這場仗打敗之後,行星聯盟那邊也就服了,兩邊在火星的衛星上,籤了一個火衛一條約,等於說,最後用和平的方式解決了這次宇宙矛盾,太陽系又重回了和平。這就是整個小說的大概情節。

我們再來看,我們第二段落的標題:22世紀的人類戰爭什麼樣?你可能會說,小說裡不都描寫了嗎?在這裡我們必須指出來。在我們今天看來,未來戰爭肯定不會是像克拉克筆下這麼打的。甚至,我們可以說這場戰鬥方式,幾乎是人類未來的戰爭的反例。

你可能會說,你憑什麼質疑大師?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本書是1955年寫的。這裡要說一句,在所有能找到的這本書的中文版本裡,出版商們都特意淡化了寫作時間,都只說2013年出版的,這個做法理由也好理解,因為讀者聽說這是1955年的科幻小說,可能就不買了嘛。但如果不知道寫作時間,對讀者和克拉克都不太公平。因為這不是克拉克的局限性,而是那個年代的局限性。通過下面我們對原作的重新審視,我們也能清楚地看到,這幾十年普通人的認知發生了多大的升級。

下邊我們就說說,為什麼人類未來的戰爭應該不是這樣的。我們看小說裡寫的這場戰爭過程,可以總結成下面三個概念:第一,由上而下的擴張;第二,佔位性勝利;第三,關鍵性武器。

下面我們一個個說。首先,我們要說,這部小說的原始設定,就不是很合理,至少是有很強的時代烙印。小說裡說,發動戰爭的行星聯盟,它的領地包括金星、木星、土星、海王星等一堆行星,因為這些行星上的工廠沒有金屬用了,然後發動戰爭來搶金屬。聽到這,你會不會感覺這個設定有點不合理,怎麼會有一個國家,都已經在土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建立了基地,然後回頭發現,這個地方沒有金屬,然後被迫要打仗去搶金屬,為了維持這麼大的領土呢?

如果你也有這個疑問,說明你的思維模式是比較21世紀的。小說裡的整個描述的,是先從頂端設定一個目標,再考慮落實的擴展。所以我們可以把它稱為由上而下的擴張。但為什麼克拉克設定出這麼一個框架呢?這可能是時代的問題,當時的人還真可能是這麼思考問題的。我們看,小說是1955年寫的,往前推10年,人類剛打完二戰,德國和日本這兩個國家,不都是剛才這種由上而下的思維模式嗎?德國是要統治全世界,日本是建設什麼大東亞共榮圈,都是先把自己撐得很大,然後回頭靠戰爭和搶資源來支撐啊。這不和小說裡的設定一模一樣嗎?

這是往前看。而從1955年往後看10年,世界上也不缺這麼思考問題的國家,當時蘇聯代表的陣營,還是這麼一個從上而下的思考方式啊。而且1955年的時候,這種思維模式還是有相當的市場的,如果我們是生活在當時的人,真是看不太清哪邊是正確的。克拉克寫《地光》的時候,他才30多歲,他也比較喜歡理想先行的東西。所以在他的潛意識裡,他也不知不覺地,設定了這麼一個由上而下做事的行星聯盟。

但是,如果用今天的視角去看太陽系殖民這件事,不會是這麼一個先把步子邁出去,回頭來填坑的過程的,一定會更漸進、更靈活。比如說,在一個行星發現我們必需的礦產了,今天人類的做法是,就讓市場上的資本和人才自然地流入這個行星唄,等到礦採完了,那資本和人才就離開這裡唄。幹嘛非得為了死撐這麼一個國家而打仗呢?我們看現在伊隆·馬斯克殖民火星的計劃,也是因為火星旅行有了商業價值,推動他的力量完全是商業行為。

這是克拉克小說裡,和現在不符的第一點。從今天人們的思維模式出發,人類應該不會再用這種由上而下的擴張來佔領宇宙。用今天的視角來看,克拉克描寫的這場戰爭就沒有必然存在的基礎。

第二點,佔位性勝利將退出歷史舞臺。我們先來解釋什麼是「佔位性勝利」。醫學上有一個概念叫佔位性病變,一般指的都是腫瘤或者增生。我們借用這個詞,來總結人類的戰爭史,在20世紀以前,人類幾乎所有戰爭都是佔位性勝利。就是我從物理的概念上,比如說,我把你的首都給佔住了,或者把你一個要塞給佔了,對不起,那我贏了,你敗了。

為什麼佔位性勝利這麼重要?兩個原因。一直以來,人類還是一個非常重資產的社會架構,當時人類的財富、政府機構、人才,基本都集中在首都。比如劉邦把鹹陽打下來了,那秦朝就完蛋了,或者奧斯曼土耳其軍隊把君士坦丁堡打下來了,東羅馬帝國就完蛋了。因為首都一丟,可能整個帝國的主要財富和資產就都易主了。第二個原因是,人類幾千年打的都是二維化戰爭,說白了,就是沒有飛機的戰爭,大家都是在地圖上推來推去。二維化戰爭,地形是個很大的問題,碰到一座山,一個懸崖,那就真是過不去。這就讓要塞變得非常重要,經常是一個要塞守住了,就能守住一個國家,要塞一丟,就丟一個國家。像山海關一丟,中原就要丟。潼關一丟,關中就要丟,這樣的例子很多。

因為這兩個原因,導致人類的戰爭一直到二戰後期,佔位性勝利還是絕對的主流。那我們再回頭看看克拉克描寫的故事,還是帶著濃濃的時代氣息。最後一場大戰,完全就是一個佔位性勝負的大戰。而且使用的還是人類世界軍事史上非常經典的一個概念,叫做「戰艦對要塞」,戰艦對要塞,是一個典型的二維戰爭的產物,人類歷史上打過很多戰艦對要塞的戰爭。一般來說,戰艦是打不過要塞的,小說的情節也把這個結局給我們重演了一遍。

這是小說的設定,如果我們站在今天的認知層次來看,22世紀的戰爭會是一次佔位性勝負嗎?應該不是。首先,人類現在不是重資產的社會了,你現在把舊金山給打下來了,蘋果和google就屬於你了嗎?不會的,現在人類的資產是線上的、輕資產的和分布式的。佔領具體的城市已經沒有那麼大的意義了。第二點是,人類基本告別二維化戰爭了,飛機、飛彈、空降都是三維打擊。何況小說裡說的戰鬥是在宇宙裡,宇宙是一個完全的三維空間,那怎麼會有人固守關口呢?你地月聯盟死守一個堡壘,好吧,借用一句電影臺詞,我有九種辦法弄死你,反正肯定不是正面攻擊你的堡壘。

所以,集中優勢兵力猛攻敵人的要塞,取得佔位性勝利,這也是一種比較過時的戰爭手段。這是克拉克時代局限性的第二點。

我們來看第三點,關鍵性武器。再來看一下這個結局。小說描寫的最後一場大戰,其實全程幾乎就是地月聯盟的這個金屬大炮的表演,對方一點手也沒還上。這裡透露出一個典型的思維模式,關鍵性武器。小說是一個典型的超級武器決定論。我們看,1955年的世界不是也有一種超級武器嗎,原子彈。1955年,當時全世界有三個國家有核武器,美國、蘇聯、英國。所以在克拉克的想像裡,也給22世紀的地月聯盟設定了一種一戰定乾坤的超級武器,決定了整個太陽系的格局。

這個設定和我們今天的認知也不相符。看看現在的世界,哪個國家還靠超級武器稱霸全球呢?現在人類的武器,越來越傾向於用來維持一個相互的平衡就可以了,因為財富根本不是靠搶出來的。而現在這個時代,最能創造財富的是一個健康的,能持續產生財富的關係網。舉個例子,深圳的產業鏈配套網絡,它是一個有生命的體系。而一個國家強盛或者衰弱,再也不是由一種什麼炮,一場什麼戰役決定的了,國家的博弈均攤在各種各樣的空間和參數裡。所以說,小說裡描寫的,兩個陣營找個地方,打一次會戰,然後一翻一瞪眼,決定勝負,這種情況應該不會存在了。

22世紀的國家之間的「戰爭」會變得更隱蔽,更常態,更虛擬化。國家之間的較勁已經打薄和均攤到一切交易和一切接觸的過程裡了,經濟、金融、債務、生產,每一個過程都在決定這兩個國家的強和弱。

所以說,總結一下,克拉克描寫的戰爭恰恰是22世紀戰爭最不會出現的樣子,不會是因為自上而下的擴張,引發一個佔位性戰爭,最後憑藉關鍵性武器決定勝負。雖然克拉克是一位科幻大師,但我們還是得說,對不起,克拉克你預測的未來不一定對。

那想明白這些,對我們的生活還是很有用的。我們身邊有很多人,還是在用小說裡的情節這種思維方式。我們今天還經常能聽到身邊或者網絡上,自上而下地認為,我們要成為什麼什麼,我們要佔領哪裡哪裡,還有人說:誰誰誰那麼囂張,看我們的軍隊,推過去,把它首都佔領了。或者看我們用什麼什麼武器,直接把它炸成一片焦土。那在你看完《地光》這本小說之後,你就要告訴他,哎哥們,過時了啊,你這是1955年的思維模式啊。

到這,《地光》這本書就給你說完了。回顧一下:第一,22世紀什麼最貴?小說給出的答案,是金屬。這個預測很有可能是準確的;第二,22世紀的人類內戰怎麼打?小說給出的答案恐怕有偏差。22世紀的戰爭,應該更虛擬化、更隱蔽、更常態化,戰爭甚至有可能消失了,國家之間的強弱轉換,打薄到日常的交往裡了。

這就是我們對「地球末日三部曲」第一本《地光》的解讀。讀完之後你可能會覺得,這個後半段怎麼好像都是在給大師找茬呢?這個不是我們的目的。本文最希望達成的目的反而是提醒我們自己。

提醒我們每個現代人,今天的一些看法,在未來有可能是多麼的局限。因為就算克拉克這樣的大師,世界公認的先知,他都被牢牢地鎖在一個年代的認知牆壁裡。那我們的這些普通人對今天的看法,是不是更可能被鎖在一個21世紀的思維的牢籠裡呢?這就是重讀經典的作用,它讓我們更看得清我們是怎麼一步步從過去進步來的,同時又讓我們對未來,充滿期待和敬畏。

撰稿:懷沙

相關焦點

  • 某些地方地震前,往往會出現一些奇怪現象,「地光」就是其中之一
    在過去,許多人都看到過地光,一些歷史文獻和天文、地理資料中,都曾對其進行過一定的描述和記載。但是,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雖然,這些資料都記載了地光現象,但它們的記載卻相差甚遠。其中,最顯著的差異就是地光出現在天空之中的時間長短差異和顏色差異。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的講一講這個神秘的「地光」。
  • 為什麼說在天空中看到了地光,就意味著:這裡不久後將爆發地震?
    通常來說,「地光」又叫作「地震光」,即:發生地震的時候,肉眼可見的光現象。在過去,許多人都看到過地光,一些歷史文獻和天文、地理資料中,都曾對其進行過一定的描述和記載。但是,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雖然,這些資料都記載了地光現象,但它們的記載卻相差甚遠。其中,最顯著的差異就是地光出現在天空之中的時間長短差異和顏色差異。
  • 青山周平 : 未來的家是什麼樣子?
    青山周平 : 未來的家是什麼樣子? 分享人:青山周平  B.L.U.E建築設計事務所創始人主持建築師未來的家是什麼樣子未來的城市又是什麼樣子?當我們還在為現在買不起房子而焦慮的時候,青山周平已經開始在北京的胡同裡設計下一代的房子了,下一代的房子是什麼樣子?是家具、是盒子。青山周平在北京的胡同裡已經住了十三年,他說,他關於未來的城市生活,未來的家的概念都來源於在胡同裡生活的時候獲得的靈感。
  • 美國科學家試圖揭開地光真相,地光的出現真的是地震的前兆?
    地光,也叫做地震光,一般都是地震發生時,因為受到地震波的影響,在地震發生區域的上空所展現出來的光。一般地光都是伴隨地震的,但是也有很多目擊記載在地震發生之前和發生之後,震中區域仍然會發出地光。一般根據地震的強烈,地光的持續時間從幾秒到幾十秒不等,並且因為地震所幹擾所在地區的無線電波通訊,所以一般地光的形狀有帶狀光、閃光、柱狀光、片狀光等多種形態,並且顏色也各不相同,一般青白色和紅色最為常見。
  • 2019過去,現在,未來我們該怎麼活?
    看到的一瞬間內心五味雜全,不知不覺自己已經三十歲了,回首過去自己這三十年的生涯,磕磕絆絆有哭有笑三十歲的人了還老是讓身邊的一群人為自己擔心,惦記。天冷了的時候父母總會打電話一遍又一遍地交代穿厚點別著涼了,在外邊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吃喝上別省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要有一個好身體,父母身體不舒服從來不在電話裡說,只是偶爾打電話聽到極力壓制的咳嗦聲才會詢問。
  • 如今我們對5g有什麼幻想,未來世界就將會什麼樣子!
    每一個新科技的出現,人們都會幻想它能給我們帶來什麼。當然這些所謂的幻想其實更是一種根據5g技術的一種預測未來,畢竟人總是喜歡預測未知的東西。那我們看看未來是什麼樣子的呢!01當然不是圖片上的樣子了,在前面一篇寫5g文章中,我簡單介紹了一下5g的基本概況。
  • 愛情是什麼樣子?《簡愛》給我們舉了「反例」
    千百年來,愛情沒有固定的形式,因此成為永恆的主題。也正因為它多樣,我們能做的,不是一味地照搬別人的愛情模式,而是通過觀察別人的愛情來找尋適合自己的愛情。愛情是什麼樣的?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從《簡愛》中了解愛情不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 科學的盡頭是什麼,人類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雖然它現在還無法讓我們直面的了解暗物質,但也讓我們看到了水分子的存在,讓我們了解到了空氣的主要成分氮和氧,也讓我們了解到了微觀的世界。比如讓我們看到了微觀世界裡分子、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光子等微觀客體。但是相對於我們而言的微觀世界,卻不會是絕對的微觀世界,就比如有細胞,細菌,量子的存在。
  • 未來的汽車會是什麼樣子?設計師:私人訂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的設計師們總會設計出一些我們覺得肯定做不出來的東西,當你在疑問我們科技是否進步到這麼厲害的時候,設計師們又會說我們設計的是概念產品,只能在幾年或者幾十年之後才會出現,讓人有些小小的失望。這次我就和大家探討一些汽車的未來幻想吧。
  • 未來100年,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生活是什麼樣子?
    有人問:以現在的世界格局,預言一下未來一百年世界走向是什麼樣子?現在的世界格局?什麼是現在的世界格局?政治經濟還是社會發展,還是科技發展?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不想說什麼全方位的世界格局,只說說在100年內的科技走向。
  • 你生日那天的宇宙是什麼樣子怎麼查 NASA官網查看教程來啦,請注意...
    你生日那天的宇宙是什麼樣子怎麼查 NASA官網查看教程來啦,請注意查收!時間:2020-03-31 15:28   來源:騰牛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你生日那天的宇宙是什麼樣子怎麼查 NASA官網查看教程來啦,請注意查收!
  • 最新研究發現神秘地光現象有助預測地震(組圖)
    然而他們認為,未來地光將能作為地震預警信號大陸裂谷環境現在顯然被認為是引起地光的最常見因素。這張地光圖是在薩爾瓦多拍攝到的  北京時間1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人們曾把它們與UFO和幻覺聯繫在一起,認為它們是厄運的預兆。現在科學家稱,他們已經發現有關神秘浮動球體—「地光」的更多細節。
  • 【地震知識】什麼是地光?
    由於地震活動而產生的發光現象,稱之為地光。在臨近地震時刻,出現得比較多,震前和震後一段時間內有時也可以看見。
  • 月球背面是什麼樣子的
    有關月球背面的說法一直層出不窮,比如有人猜測月球上有巨型飛船殘骸,當然這種說法目前沒有更多的證據來證明。    早在1959年10月7日,前蘇聯的月球3號飛船就帶回第一張月球背面的圖片,隨著人類的科技一步步的進步,大家對於月球背面的了解也在逐漸的加深了。月球背面和正面確實是有一定區別的,它不像正面一般有許多的月海,但是卻有著大大小小的隕石坑。    月球背面是月球另外一個比較神秘的半球,整體體型都是凹凸不平的,上面有很多撞擊的痕跡,還有很少一部分的月海平面。
  • 我們把時間花在哪裡,我們就是什麼樣子
    我們把時間花在哪裡,我們就是什麼樣子 總有人在質疑努力到底有沒有用 他們質疑並不意味著他們會論證努力的價值 而是會導致他們把時間花在休閒、娛樂上 但是時間真的是公平的 你把時間花在哪裡 你最終就會被塑造成什麼樣子 你每天癱在床上吃零食
  • 你知道可愛是什麼樣子嗎?張藝興來給你示範!還是「小狐狸」嗎?
    這一期,咱們繼續來尋找娛樂圈當中好玩的信息,來聊聊關於張藝興的話題!好玩的百家號蟲子天下原創娛樂點評,歡迎關注!不知道怎麼的,現在只要一提起張藝興,蟲子天下個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極限挑戰,想到的就是經典的男人幫的老六位。雖然現在已經知道,極限挑戰第六季男人幫老六位很難再相聚,但,止不住的就是這樣想!
  • 未來人類是什麼樣子的?科學家預測5種生命形態,你怎麼看?
    在人類存在於地球的數萬年間,我們戰勝了殘酷的淘汰機制,最終成為了地球上的最高霸主,人類在這顆星球上收世事的繁延,雖然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實現永生,但人類的文明卻是在延續的。科學家曾經推測,太陽只有50億年的壽命了,人類也將只能存在5億年的時間,如果人類還有5億年的時間生存,那麼未來的人類是什麼樣子的呢?在漫長的自然演變中,人類的形態其實一直在發生改變。
  • 揭秘:「地光」才是宏觀的地震前兆,知道這個有可能會救你一命
    揭秘:「地光」才是宏觀的地震前兆 ,知道這個有可能會救你一命地球誕生之初其實並不是適合任何生命存在,不過在地核不斷運動下,大氣慢慢形成!巖漿物質還噴發出水蒸汽,慢慢孕育海洋。世界各地上的地震,有時候還會來的毫無徵兆,哪怕今天對地震的預知能力還是有限!不過科學家們還是發現一個規律。在唐山地震之前出現過地光,1966年的塔什幹大地震,當時前蘇聯的民眾在地震之前也有地光,甚至我國的《詩經小雅》裡也有關於地光的獎勵。日本,東南亞等世界各地,那麼這個地光是預警還是什麼呢?
  • 未來世界是什麼樣子?這幾本科幻類小說值得看一看
    未來世界會是什麼樣子?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對於未來充滿了各種各樣想像。比如《三體》這樣的硬科幻,如今的網絡科幻小說雖達不到像《三體》這樣深刻,但也有一些作品情節也是相當精彩。主角李耀,出身於法寶墳墓,一步步走出聯邦,開始星際探索……雖然看著像是修真類的小說,但整體架構是硬核的科幻文,值得一看九、《黑暗血時代》 作者:天下飄火如果有一天,太陽消失了,人間一片黑暗,會是什麼樣的世界呢?
  • 地光……這個可以有,地震雲……這個真沒有
    一般把地震發生時,受震動波及之區域上空所出現的光稱為地光。我國遠在公元293年成都地震時就有地光的記載,更早尚可追溯到公元前25年,有山東山陽「火生石中」的記載。2017年9月8日墨西哥南部發生8.2級地震後,墨西哥城上空驚現藍綠色交織的神秘光。而拍攝的關於神秘光的視頻剪輯讓許多網友驚呆了,諸如「就像一道北極光」、「這是外星人領袖來了」的評論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