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天文方面,大家通過自媒體接受到的信息,其實大部分都是不合邏輯不夠嚴謹的。這跟這些小編們的知識水平層次有著相當大的關係(當然,我水平也很有限),那些更新頻率特別頻繁的自媒體,很大一部分都是偽原創創作,為的是平臺給的那一點打賞費。
好了不抨擊這些偽科普作者了,切入正題。
黑洞的樣子?(其實就是個球)
大家常見到的黑洞中心是黑色的。也很常見到黑洞引力場的圖片如下
很像個洞
然後就會覺得黑洞是個洞。
實際上搞明白黑洞的前身就知道黑洞長什麼樣子了。
百度百科這麼說黑洞的:
黑洞的產生過程類似於中子星的產生過程:某一個恆星在準備滅亡,核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縮,塌陷,發生強力爆炸。當核心中所有的物質都變成中子時收縮過程立即停止,被壓縮成一個密實的星體,同時也壓縮了內部的空間和時間。
所以能理解為黑洞是超大的恆星天體(天體都是球)。在自身不足以支撐當前體積下進行的收縮(好比生氣的河豚突然收縮身體)。
有沒有跟黑洞類似的天體呢?
其實黑洞的樣子跟中子星差不多,只不過黑洞外界有「視界結界」無法直接觀測。
中子星
百度百科這麼解釋中子星:
中子星(neutron star)是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體,恆星演化到末期,經由重力崩潰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可能成為的少數終點之一,質量沒有達到可以形成黑洞的恆星在壽命終結時塌縮形成的一種介於白矮星和黑洞之間的星體,其密度比地球上任何物質密度大相當多倍。
黑洞之所以會形成視界結界,其實強大的引力導致周圍密度增高使光發生了折射形成圓形閉環。
所以黑洞樣子的結論是,球形!
黑洞連接白洞?可以時空穿越?(天真)
有人就會覺得黑洞會連接白洞,進行時空穿越...一個高質量、高密度天體,高速旋轉下,除了能撕碎其他天體,能做的就是把撕碎的碎片以高能粒子的方式向兩極釋放。
就好比你拿著一滴水滴到高速旋轉的陀螺上,只會被撕碎彈開(這只是比喻,但是實質上還是有很大區別)。
當一個物質被撕成高能粒子,除了可以感知的消失意外,並不能去到其它時(間線和其他)空(間)。
所謂的白洞啊 時空穿梭啊,那都是科幻電影看多了且對黑洞不了解。
當然我並沒有否認愛因斯坦相對論。
愛因斯坦相對論說質量和時間可以在無窮大的情況下互換。但是無限小代表的是正無窮。也就是可替換但不可逆。
還有一點要弄明白,其實任何物體都可以成為黑洞。只要達到自身的史瓦西半徑範圍就能導致周圍的光線形成扭曲。成為所謂的黑洞。
而宇宙中也不存在無限大的物體。所以想黑洞連接白洞啊時間蟲洞這樣的根本不存在。
換句話來說,如果存在黑洞和白洞相連,任何一個物體達到史瓦西半徑後都可以成為連接白洞的橋梁了?這顯然是不成立的。
總結
所以黑洞的本質是物質以高密度高質量這樣條件下的形式而存在的客觀事實。在其周圍的確能引起時間和空間上的轉換,但無法突破。
所謂公式則是在一定條件下把抽象進行具像化的總結,並不是萬能的。
就好比光在真空中以接近3億米/秒進行傳播,但是在水裡的速度卻要慢得多。
就像1+1=2這個公式並不能讓1立方米水+1立方米酒精形成2立方米的液體(因為密度不同)。
再比如人們總結出來的時間,其實並不存在,只是為了統一大環境下的一個可量化的規則。
最後一個例子,就像萬年曆一樣,人類為了統計時間上的精準,設置了一年365天,在閏年的時候多加1天來解釋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係。實際上,沒有考慮到地球自轉是否會在未來發生變慢的情況,它只適用於當下,也僅僅是能滿足當下的規則而已。
其實這裡要表達的是我們的基礎物理的這些公式,只是為了對一些事物規律進行的總結,並不是真正的本質(公式會失靈)。也就是說基礎物理的這些規則跟真實的規則還是存在偏差的,所以拿著人類總結的東西去當作萬能公式本質上就會導致存在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