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忽然亮了,一顆火球,拖著尾巴從屋頂緩緩划過,如照明彈一般點亮夜空……雲南省迪慶香格裡拉市西北部尼西鄉,拉姆回憶著小行星來的那一夜。沒等她說完,李波趕緊打斷了她,「朝什麼方向飛去了?」拉姆指向了金沙江對岸的群山,從成都趕來的李波再次調整了搜索範圍,朝著金沙江的對岸趕去。
10月4日晚上8點,一顆小行星衝向地球,在雲南省迪慶香格裡拉市西北部墜落。這一消息,讓四川省古玩收藏協會隕石專業委員會聞風而動,第二天就組織人馬趕往現場搜索。雖然最終鎩羽而歸,但這次撞擊事件,讓這群「隕石獵人」出現在了人們視野之中。
漫山遍野尋找隕石蹤跡
10月26日,四川省古玩收藏協會隕石專業委員會會長李波坐在自家店門口,泡上一壺清茶,把玩著展櫃中從各地收集的隕石,每隔兩三個月,他都會在全省到處跑,跋山涉水,尋找隕石的蹤跡。
10月4日這天,一顆小行星打破了中秋之夜的寂靜,全國各地的隕石獵人更是放棄了團圓的機會,驅車朝香格裡拉進發。10月5日,反覆確認新聞的真實性後,李波和協會另外3名成員,取出放射性檢測儀、磁鐵、硬度儀、放大鏡等裝備,並給車子換上了全新輪胎,晝夜兼程趕往目的地。按照現有坐標,川隕會的隕石獵人最終來到了香格裡拉西北40公裡,海拔3800多米的地方。
在目擊小行星墜落的尼西鄉附近,李波等人第一時間尋找目擊者。這顆照亮夜空的小行星,發出呼嘯的聲音,讓當地不少居民都印象深刻。當地居民拉姆就親眼見證了小行星飛向了對面的大山。「如果有隕石掉落,強大的氣流一定會造成隕擊坑,樹木也有可能被燒毀。」李波一行人根據網上流傳的視頻,從空爆能量及頻度推測出隕石為石隕石或石鐵隕石,重量在3到10噸這個範圍,落地時候的速度為10-15公裡/秒。
走在被當地人稱作「神山」的地方,李波聞到了一陣燒焦的味道,「你們聞到了沒?」他讓所有人把車窗打開,開車的當地司機卻表示,並沒有異常。「當時可能是我們太敏感了。」 李波告訴記者,後來才知道那座山上經常有毒蛇、黑熊出沒,但在尋找隕石的節骨眼上,誰也沒把這些放在眼裡。
金沙江邊上,山高林密,他們要在方圓50公裡的範圍內搜索一顆小行星的遺蹟。在當地嚮導的指引下,沿著山路四處搜尋,走訪了7個村寨,四處打聽星星的飛行軌跡,到了第二天,寧夏、湖南、甘肅、新疆等地的隕石協會的星友也陸續趕往現場,搜索隕石下落,不過,一連找了三天,最終啥也沒找到,一行人不得不返回成都。
幫人帶路一次就要兩萬元
李波最初在雲南一帶做工程,後來迷戀上了翡翠原石,從2013年開始,他的興趣最終轉向了隕石。「這些天外來物,上面很多元素都是地球上找不到的,太神秘了。」 李波在全國各地尋找有價值的隕石,並進行加工打磨。
相比成都,北京和新疆的隕石文化氛圍更濃,在新疆當地,隕石獵人穿行在整個區域,甚至靠著一手信息來發家致富。「在新疆,帶一次路就要兩萬元。」 李波表示,這是行業裡都知道的,因為那些隕石墜落的地方,沒有獵人的指引,根本無法找到。在新疆,鐵隕石是大家尋找的一大驅動力,茫茫戈壁上,隕石「賞金獵人」也算是冒著生命危險,氣溫、狼群,都是尋找隕石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除了線人情報,尋找隕石還要依靠縣誌等文獻資料。沒事的時候,協會的成員就會聚集在圖書館,翻閱各地的縣誌,只要裡面提到了「開天門」、「火流星」、「雷公石」這些字眼,大家就會繃緊神經,然後到實地走訪、發掘,樂山、雅安一帶,都是他們經常光顧的地方。
就在10月26日這天,又有樂山的星友有了新發現,給他打來了電話。畢竟在他那裡,價值80多萬的礦物檢測儀,成了星友們判斷隕石的一個可靠「幫手」。
4萬多元買來的石頭直接扔掉
從奇石轉向隕石,柯先生的家裡已經成了石頭「王國」,枕頭下是石頭、床下也是石頭,「翻身就能摸到,下地就能踩到。」 柯先生說,還好他家在一樓,不然還真放不下這1噸石頭。和他這樣為石頭痴狂的人,不在少數,而在這些「獵石」過程中,不少人也是花錢買教訓。
「丟的石頭越多,進步就越快。」李波坦言,自己當初也上過當。三年前,他經人介紹,在瀘州採購了一批「隕石」,200公斤花了4萬多元。「這個石頭通體黑亮,還有一定磁性,拿在手裡比普通石頭沉。」他告訴記者,後來拿到家裡一分析才發現,這只是一種普通的超基性巖。最後他們不得不把這些石頭都扔掉,這些錢也都打了水漂。
但這還不算是虧得大的,有的星友一次就虧三四十萬元。「玩隕石要有寬廣地質地礦知識,才能夠分清這些石頭的好壞。」他後來總結髮現,在瀘州採購石頭失利,就是因為這些石頭經過河水搬運、衝刷,表面的很多隕石特徵都被衝沒了,所以才看走了眼。
當然,現在的隕石圈內,造假的石頭也讓不少藏友防不勝防。在廣東就有批發假鐵隕石的,這些都是通過一些冶煉技術或者高端的電腦雕刻機,在石頭表面製造一層維斯臺登紋,同時打著專家、甚至僱傭一些外國「演藝人才」來冒充國外學者,對這些石頭進行售賣。
小行星造訪雲南後 隕石熱了起來
在成都,隕石的文化氛圍相比翡翠奇石來說,並不是主流。協會副會長趙永林,最初也是喜歡收藏奇石,自從接觸了隕石過後,便愛不釋手。不過,小行星造訪雲南過後,這個行業開始預熱了。「以前我們周六擺攤交流,沒什麼人來關注,上周六現場開始水洩不通。」 趙永林說,如今協會的成員只有50多人,整個成都有兩三千人從事著隕石收藏活動。不過,要加入協會,手上必須有一塊隕石,而且要有一年以上的收藏經驗。
「很多人並不是真正喜歡隕石,而是希望一夜暴富。」李波說,玩隕石必須有一個好的心態,有的人淘來10幾噸的石頭,最終還是全部扔掉,整個人也會失去理智,這就違背了大家鑑賞隕石的初衷。
他向記者展示了一塊足球大小的隕石,黑亮的表面,異常光滑,和普通大小石頭相比,要沉得多。「這些天外來客在大氣中燃燒、發光、爆炸、放熱,形成隕石後,墜落下來與地球猛烈地撞擊、留下了它們的痕跡。」李波表示,隕石的奇妙之處就在於上面有很高的科研價值,目前很多國家也都開始研究上面的物質。
成都五彩隕300元一克
而在成都本地,川隕會在都江堰大觀鎮附近尋找一種「五彩隕」。「這是在1948年隕落的,目擊這個火流星的還有兩人健在。」李波從老人們那兒聽說,這顆小行星在天空中炸開了花,如同黃豆一樣灑向了大地。這個信息傳出後,不少星友也到這裡來淘挖隕石,當地村民甚至在網上買了橡膠下水褲,尋找石頭蹤跡。在他的館中,他拿出一塊切割開來的隕石,光滑的表面上,可以看到黃色、暗紅色流動交融。
「這些就是高溫燒灼的印記,能夠看到清晰的熔流線和熔流紋路。」他介紹說,這些隕石在藏友之間交易,往往都是300元一克。成色好一點的更貴,他拿出一塊雞蛋大小的五彩隕介紹說:「這一顆就要15萬。」和這類石頭相比,他在西藏等地發現的綠寶石隕晶,價格已經在3000元一克了。不過,在他看來,隕石這個市場還是比較冷清的,因為隕石的鑑定難度比較大,大家現在都是參考的「網際網路標準」,根據它的比重、球粒、磁性、熔合、元素等方面來判斷。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宦小淮 實習生 陳薪嶼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