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夏季參圈之「致命溫躍層」

2021-01-18 寶來利來水產微生態

隨著夏季高溫多雨季節的到來,參圈養殖過程中為了防止圈底溫度升高過快,一般水位都會提至1.7-2.0米左右,高水位可以防止陽光直射,起到清涼池底的作用,但是對於底質不佳的參圈極易形成「致命溫躍層」,從而引起海參的漂參化皮。

何為溫躍層?

夏季正值分層期,高溫表層和低溫下層中間夾有一溫度隨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的水層。溫躍層形成後會使水體不容易發生上下水層混合作用,氧氣和營養鹽不易發生上下傳遞,水體底部長期出現缺氧現象。

溫躍層形成原因?

夏季水體上層溫度快速升高,而圈底一些殘餌糞便以及死亡的藻類和浮遊動物屍體等有機質累積過多,滋生大量的有害菌和纖毛蟲等,在有機質發酵的過程中產生熱量,同時導致供氧不足,從而引起池底溫度升高,當上下水溫相同甚至是池底溫度高於表層溫度時,即形成溫躍層,上下水體停止交換。

溫躍層危害?

溫躍層形成後上層富氧水無法到達底層,池底持續進行厭氧發酵,越缺氧越發熱,越發熱越缺氧,形成惡性循環;同時厭氧發酵也會產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造成海參急性中毒,引起海參漂參化皮等症狀。


如何解決?

1、合理消毒:使用「特力滅」或「聚維酮碘」3畝/瓶殺滅水體有害菌,進行整個水體消毒。

2、加強改底:使用「爽底安」或「底速安」2畝/袋徹底改底,氧化分解有機質,清涼池底。

3、補充有益菌:使用「底改」配合「利生素」2畝/袋進一步分解殘餌糞便,使底質和水質長期處於最佳狀態,同時添加「強效EM」或者「乳酵素」發酵液,分解微小有機顆粒,調水穩水,調整對蝦和海參的腸道有益菌群,促進消化吸收。

4、重視增氧:(1)悶熱無風天氣使用「底加氧」或「底生氧」2畝/袋持續緩慢增氧3-5天,清涼池底,預防底熱;(2)大雨過後及時排淡,同時使用「氧力源」或「速氧」2畝/袋快速增氧,使溶氧恢復至6mg/L;(3)定時開增氧機,攪動水體,打破水體分層,促進上下水體交換,把上層富氧水輸送至下層,改善池底溶氧狀況,預防底熱。

相關焦點

  • 影評 | 《巨齒鯊》中的「溫躍層」真的存在嗎?
    尤其是中低緯度海區,溫躍層甚至不隨季節變化,這種穩定的溫躍層被稱為「永久性溫躍層」。也許有人會問,不過是一層冷水,為何能束縛住體型巨大的巨齒鯊?實際上,「束縛」的原因全在於環境與生活習性上。片中借科學家之口虛構出馬裡亞納海溝底部也存在一片巨大的溫躍層,它之下可能是一片全新的海洋王國,也就是說,那層厚厚的冷水隔絕了海底生物與海面之上的聯繫,把整個海底劃分成了兩片幾乎互相獨立的世界。下面封閉的世界裡成千上萬年來都沒有外來者侵入,內部生物圈自生自滅,形成了一片世外桃源。
  • 影評|《巨齒鯊》中的「溫躍層」真的存在嗎?
    但科考隊的潛水艇下潛考察之時打破了溫躍層,導致巨齒鯊一路上浮來到現實世界,從而引發了血腥衝突與鬥爭。圖自pexels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個能束縛巨齒鯊的「溫躍層」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尤其是中低緯度海區,溫躍層甚至不隨季節變化,這種穩定的溫躍層被稱為「永久性溫躍層」。也許有人會問,不過是一層冷水,為何能束縛住體型巨大的巨齒鯊?實際上,「束縛」的原因全在於環境與生活習性上。
  • 「溫躍層」危害大,定期底改很關鍵!
    夏季炎熱多雨,養殖池塘上下層水溫差異大,混合阻力大,水越深越容易形成溫躍層,而溫躍層形成後有以下危害:
  • 數據告訴你海參之殤
    數據告訴你海參之殤出處:河北漁業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8-12-14 16:30:00主要養殖區參圈的基本情況經過調研我們發現葫蘆島地區受災情況相對較輕,葫蘆島地區還是有一些優勢。我們收集整理了幾個海參主養殖的參圈基本情況如下:葫蘆島地區潮溝(離海的距離)短、且潮溝深且寬、參圈平均水位較深、沙底在高溫期較泥底要好。另外石頭礁的參圈較網礁的參圈損失要小一些。
  •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在軌道時間尺度熱帶西太平洋溫躍層變化機制上取得重要進展
    分析溫躍層變化特徵是探討熱帶西太平洋上層海洋變化機制的關鍵環節。然而目前關於軌道時間尺度上熱帶西太平洋溫躍層變化特徵的研究仍存在一些爭議,其中包括:(1)熱帶西太平洋溫躍層水文變化主要受到南太平洋還是北太平洋來源水體的影響?(2)熱帶西太平洋溫躍層深度在冰期時變淺還是加深?
  • 同濟大學翦知湣教授團隊:論述了過去30萬年來歲差驅動的蘇門答臘岸外上升流對溫躍層溫度的影響
    結果顯示海水錶層溫度具有典型的冰期-間冰期旋迴,而溫躍層溫度則具有明顯的歲差周期。通過與該孔有機碳百分含量對比,發現溫躍層溫度與有機碳百分含量(反映上升流強度)具有明顯的反相位變化關係,這表明在軌道尺度上該區溫躍層溫度的變化主要受到季風驅動的上升流控制。另外,上層水體的溫度梯度和氧同位素梯度也都具有歲差周期。
  • 2020年夏季氣候展望告訴你
    圖1 2020年3月-5月的海溫距平(填色,單位:℃)過去的厄爾尼諾事件很有獨特之處。首先從空間上而言,整個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都有顯著增暖,但最大增暖中心偏向日界線西側附近的中太平洋,體現為一次中太平洋型(暖池型)厄爾尼諾事件,而由整個赤道中東太平洋的一致性增暖特徵,可以細分為I型中太平洋厄爾尼諾事件。
  • 《堡壘之夜》致命火力皮膚怎麼樣 致命火力皮膚介紹
    導 讀 堡壘之夜致命火力這款皮膚非常的好看,這座小鎮不夠大,屬於西部荒野套裝。
  • 電視劇《致命之吻》什麼時候更新,致命之吻男主的弟弟是誰
    最近有一部叫《致命之吻》的日劇特別火,女生們紛紛被「渣男」屬性的男主角堂島旺太郎給吸引住了,迫不及待等待劇情更新。那究竟這部劇一星期更新幾集呢?致命之吻更新時間一周更新幾集據了解,《致命之吻》是每周日晚上10點(北京時間9點)在日本東京播出,每個星期只更新一集。
  • 劇評|致命之吻
    劇評「致命之吻」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你會作何選擇?就在他找到了自己的新獵物——一位身價一百億的千金大小姐後,一名面色慘白的神秘女子突然出現在旺太郎的面前,給予他「致命之吻」。被吻後,他突然之間呼吸困難,身體痙攣,最後,他死了。
  • 觀星指南之淺識夏季星空
    還有一周就七夕了,為了應景(強行應景),我們推出了這期淺識夏季星空,聊一聊夏季大三角,順便認識認識牛郎織女。
  • 某些RNA幹擾治療技術存在致命缺陷
    一種被認為是治療目前許多絕症「萬能藥」的新技術存在致命缺陷。美國科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採用特定RNA(核糖核酸)幹擾技術治療的實驗鼠,可能會死於肝功能衰竭或併發症。
  • 雷擊的致命傷害
    雷擊的致命傷害 2020-05-19 2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夏季經常被蟲咬,不僅光癢,嚴重的還會致命,謹防夏季這3種蟲!
    炎炎夏日,各種夏季常見多發蟲子開始大肆猖狂,比如公園、草坪、沙堆、悶熱、雨水較多、樹林等地,這些都是蟲子們經常會活動的場所,如果夏季經常出去的人,很有可能會加重與蟲子接觸的機會,也會造成被咬傷的情況出現。
  • 夏季冠狀會減慢速度嗎?科學家以研究病毒在溫度,溼度變化
    1918年夏季,西班牙報告的流感病例減少,導致人們希望到八月大流行病即將結束。然後,流感以秋天最致命的一波又回來了。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全球爆發已與1918年流感大流行進行了廣泛的比較,這使人們想知道2020年夏季可能會帶來什麼,以及我們是否可以預期感染會出現類似的平靜。但是,專家們仍在努力了解病毒在不同條件下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