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躍層」危害大,定期底改很關鍵!

2021-01-18 通威農牧


夏季炎熱多雨,養殖池塘上下層水溫差異大,混合阻力大,水越深越容易形成溫躍層,而溫躍層形成後有以下危害:


(1)池底缺氧,影響藻類生長。上層溶氧不易輸送到下層,加劇池底氧債;下層底泥中含有的營養鹽難補充到上層供藻類吸收,影響藻類生長;


(2)有害微生物生長。在相對缺氧條件下厭氧菌繁殖速度快且進行厭氧發酵分解池底積累的大量有機質,產生氨氮、亞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並釋放熱量使池底發熱。缺氧、發酵、發熱三者循環反覆、相互促進,最終導致池底環境進一步惡化、發黑、發臭、發熱等有害物質積累;


(3)池塘返底風險大。當晝夜溫差大或是連續暴雨的天氣時,上層水降溫快、下層水降溫慢,水體上下層密度不一致易引起對流,底層低溶氧水上湧,同時攜帶池底的有害物質,容易引發養殖動物應激反應,嚴重的引起缺氧浮頭甚至中毒。


高溫季節預防「溫躍層」形成的主要措施有:

①多開增氧機,攪動水層使上下層進行混合交換,讓富含氧氣的表層水的水進入缺氧的深層水,使下層的養分釋放到中上層供藻類吸收利用。

②使用底改產品,減少池底有機質積累,降低氧債,減少厭氧發酵。




通威底改(3~4畝.米/袋)  +   活菌底改王(8~10畝.米/袋)

套餐原理:化學氧化+生物分解+物理淨水

 



用法用量:直接拋撒。先使用通威底改,間隔8~24小時後使用活菌底改王。


(1)改 底:過硫產品具有較高的氧化還原電位,可氧化大多數有機質,減少耗氧因子,減輕底泥氧債;氧化金屬離子,加快亞硝酸鹽轉變為硝酸鹽,硫化物轉變為硫酸鹽;緩解底泥發黑、發臭、板結、底熱等。使底部疏鬆、通透,增加底部的緩衝能力,增強池塘生態抗應激的能力。

 

 

(2)改 水:過硫酸氫鉀具有強氧化性,能夠補充水體中缺乏的活性氧,同時氧化因供氧不足積累的有機質、氨氮、亞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


(3)抑菌:過硫溶於水後發生鏈式反應,不斷產生新生態氧(O)、次氯酸(HClO)、自由羥基(OH—)、過氧化氫(H2O2)。這些物質均具有強氧化能力,能使細菌、病毒的蛋白變性,破壞遺傳物質的合成;或是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使之破裂,從而失去細胞膜的正常功能;或是抑制致病微生物細胞體內的酶活性,阻止蛋白質的合成。溶解後產生的活性物可最大限度協同殺菌,起殺滅細菌、真菌、原蟲、病毒的作用。




(1)分解有機物:多種有益菌作用於池底,分解池底有機質,降低氨氮、亞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的產生。


(2)抑制病原:補充的有益菌在池底生長繁殖後搶佔池底生態位,抑制其他病原菌的生長,減小了養殖動物發病風險。


(3)淨水:生物輔料具有絮凝沉降雜質效果,同時將池塘中的有機碎屑和泥沙等聚集到池底後可加快被分解速率。


底改套餐可分解池底死藻、殘餌、糞便等有機質,降低氧債,減少厭氧發酵,預防池塘出現「溫躍層」。加快底部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保持藻-菌-養殖動物之間的動態平衡,安全養殖、增產增效。


保存下方圖片,打開抖音

帶您走進通威,解鎖更多精彩











相關焦點

  • 【技術】夏季參圈之「致命溫躍層」
    隨著夏季高溫多雨季節的到來,參圈養殖過程中為了防止圈底溫度升高過快,一般水位都會提至1.7-2.0米左右,高水位可以防止陽光直射,起到清涼池底的作用,但是對於底質不佳的參圈極易形成「致命溫躍層」,從而引起海參的漂參化皮。
  • 影評 | 《巨齒鯊》中的「溫躍層」真的存在嗎?
    一般來說,海洋裡的海水雖然鹽度均勻,但溫度極易因受陽光照射的多寡而產生較大的溫差,海洋表面的海水溫度高,隨著深度的增加,水溫也逐漸降低,一般在離海平面一兩百米的深處會出現一層降溫很迅速的海水層,像溫度來了個躍遷動作,故稱之為溫躍層。海洋中情況複雜,溫躍層也呈現出很多種不同的特性。
  • 影評|《巨齒鯊》中的「溫躍層」真的存在嗎?
    片中刻畫了一種體型巨大、長有滿嘴尖利牙齒的大鯊魚,生活在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平日裡被海洋中的溫躍層所隔離,其活動範圍只局限於深海。但科考隊的潛水艇下潛考察之時打破了溫躍層,導致巨齒鯊一路上浮來到現實世界,從而引發了血腥衝突與鬥爭。圖自pexels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個能束縛巨齒鯊的「溫躍層」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在軌道時間尺度熱帶西太平洋溫躍層變化機制上取得重要進展
    分析溫躍層變化特徵是探討熱帶西太平洋上層海洋變化機制的關鍵環節。然而目前關於軌道時間尺度上熱帶西太平洋溫躍層變化特徵的研究仍存在一些爭議,其中包括:(1)熱帶西太平洋溫躍層水文變化主要受到南太平洋還是北太平洋來源水體的影響?(2)熱帶西太平洋溫躍層深度在冰期時變淺還是加深?
  • 水產養殖塘口如何改底、消毒、解毒?高手給你建議!
    養殖過程中,氨氮、亞硝酸鹽不偏高不要亂改底。。。。會應激。高手是養水護底。。。。不是亂改底。  對於水產養殖來說,改底、消毒、解毒這三個操作是很常見的,特別是消毒這一塊,不光在放苗之前要對魚塘進行清塘消毒,在養殖過程中還要對養殖水體消毒。對於放苗之前的魚塘消毒踏火在之前的文章中有專門的介紹,在這就不重述了,主要來看一下在養殖過程中如何對魚塘改底、消毒、解毒?
  • 池塘底質如何物質循環,提倡科學改底?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
    池塘底質如何物質循環,提倡科學改底?(四)化學降解型&nbsp氧化性強的底質改良劑對養殖動物有較強的刺激性,特別是發病期的養殖動物,一次性使用劑量過大可能會加重患病動物的死亡,強烈刺激也可能使養殖動物免疫力下降,誘發疾病發生,蝦類容易應激蛻殼。有些改底劑抑制藻類繁殖,大劑量使用甚至會殺藻,引起藻類大量死亡而倒藻。
  • 潑灑EM菌,能代替改底嗎?
    EM菌是一個非常好的產品,從概念上我們可以知道其是一種80多種微生物的複合菌,但是目前我們國內生產的有10種就算不錯了,那麼對於潑灑EM菌能不能代替改底,我給你分析一下。改底是藥物直達塘底表面進行氧化目前在水產養殖上採用的改底方法都是氧化性物質在魚塘底部氧化表面的有機質,雖然只是表層一點點面積,但是一直備受商家推崇。那麼em菌能起到改底效果嗎?說實話很難,我們在投入EM菌的時候往往都是水劑,雖然有些附著在有機質上沉到底部,但是數量還是極少的,起不到改底應有的效果。
  • 航母為何一定要定期清理艦底?答案很簡單,但密集恐懼症千萬別看
    上個月初,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完成了為期九個月的中修改造,回歸了闊別近一年的青島母港,最新的動態表明,它正在為即將到來的海軍節做著準備,本月初還被極為幸運的一位乘飛機路過黃海的軍迷拍到了,似乎是閱艦式彩排的場景,其中遼寧艦一改去年閱兵式上打頭陣的受閱艦首位,出現在了檢閱艦的位置上,這一位置變換可是隱藏了無數驚喜
  • 一遍遍增氧改底,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改善,原因為何?
    河蟹塘早上泛渾,龍蝦上草上岸,這些都是塘口底質不好、底層缺氧的表現,於是,水產人開始一遍一遍的增氧改底,很多時候問題卻依然沒有得到改善,這是為什麼呢?恭喜你,你有可能用到了質量低劣的底改產品。
  • 池塘出現大量泡沫及黏稠絲狀物,有什麼危害?如何預防處理?
    池塘出現大量泡沫及黏稠絲狀物,有什麼危害?如何預防處理?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池塘泡沫以及黏稠物的底。它到底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危害,我們是否可以提前做好預防,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如何去處理呢?今天以對蝦養殖池塘做分析。
  • 固體過氧化氫,幫您解決「改底」難題
    在長期的養殖過程中,都知道「好水養好魚,好底才出好水」,底質的好壞往往決定了我們養殖水環境的好壞,進而進一步的影響著我們的養殖生產效益。近期水產養殖網特邀南京農業大學博士&nbsp季輝為大家帶來《解決水產養殖難題要從「改底」開始》的主題線上直播,讓養殖戶更加清楚改底對於整個養殖生產過程的重要性,以及常見的改底方法。
  • 詳細介紹池塘底質改良的多種方法,水產養殖必備哦
    為充分發揮底泥積極的生態功能,抑制其消極作用,必須定期改良池塘底質。 眾所周知「養魚先養水」,水體是魚類生長、生存和生活的環境,然而池塘底質與水的相互作用能夠強烈地影響水質。 因此要想養好水,就必須從池塘底質改良著手,必須充分重視池塘底質的管理。
  • 同濟大學翦知湣教授團隊:論述了過去30萬年來歲差驅動的蘇門答臘岸外上升流對溫躍層溫度的影響
    結果顯示海水錶層溫度具有典型的冰期-間冰期旋迴,而溫躍層溫度則具有明顯的歲差周期。通過與該孔有機碳百分含量對比,發現溫躍層溫度與有機碳百分含量(反映上升流強度)具有明顯的反相位變化關係,這表明在軌道尺度上該區溫躍層溫度的變化主要受到季風驅動的上升流控制。另外,上層水體的溫度梯度和氧同位素梯度也都具有歲差周期。
  • 水產養殖過程中,常見的幾種底質改良劑
    一、吸附型(物理) 在市場上常見的吸附型底改主要是腐殖酸鈉,活性碳或者沸石粉等及其成分的底改產品,這些產品及成分主要是通過自身的物理多孔的結構及巨大的表面積,從而對底部的還原性物質(氨氮、亞鹽、硫化氫等)及有機質起到吸附作用,由於自身含有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在改底的時候還具有促進藻類生長繁殖的功能
  • 「白撞雨」天氣對水產養殖的危害有多大?
    清朝廣東番禺人屈大均在《廣東新語》裡這樣描述:「凡天晴暴雨忽作,雨不避日,日不避雨,點大而疏,是曰白撞雨,亦曰過雲雨,亦曰白雨」。南、北方都有,有的地方稱作「跑暴」「太陽雨」等。白撞雨以南方居多,從6月到9月都有發生。每次持續的時間從幾分鐘到兩三個小時不等,白撞雨對養殖水體環境和魚蝦等水產養殖動物都帶來很大的影響,下面介紹一下它的危害和應對措施。
  • 警惕草魚出血病,混合感染危害大,預防先行是關鍵
    警惕草魚出血病,混合感染危害大,預防先行是關鍵出處:通威農牧資訊 作者:通威動保所 水產養殖網 2019-05-28 23:09:00其中草魚出血病是我國最早也是最全面系統研究的一種魚類病毒病(草魚呼腸弧病毒),自從1953年我國魚病工作者發現草魚出血病到現在已經半個多世紀,從近幾年現場調查和診斷結果來看,該病仍然是危害草魚苗種最嚴重的疾病,每年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
  • 通威改底機在改善池塘氮循環方面的作用
    眾多研究表明,水體中氨氮、亞硝酸鹽等含量超過一定水平會危害魚類生長,甚至造成死亡。故將養殖水體氨氮、亞硝酸氮含量控制在一定範圍是養殖成敗的關鍵技術之一。在此背景下,通威水產科技與通威自動化公司共同研發了一種用於改良池塘底質、促進池塘氮循環的設備——通威浮船式改底機(簡稱通威改底機)。
  • 常見不良水質的影響和危害
    黑水  醬油水  放養密度過大、殘留的餌料或糞便積累過多、不常換水、池底長期酸化或老化、養殖中後期大量溶解性和懸浮性有機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