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初,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完成了為期九個月的中修改造,回歸了闊別近一年的青島母港,最新的動態表明,它正在為即將到來的海軍節做著準備,本月初還被極為幸運的一位乘飛機路過黃海的軍迷拍到了,似乎是閱艦式彩排的場景,其中遼寧艦一改去年閱兵式上打頭陣的受閱艦首位,出現在了檢閱艦的位置上,這一位置變換可是隱藏了無數驚喜,咱們還是拭目以待吧。而在此前九個月的中修改造中,除了最引人注目的升級艦島的「大手術」外,必不可少的對艦體船底附著物的清理、對螺旋槳、軸系進行探傷和維護、以及刷上新漆等改進工作也極為重要和顯眼,因為去年十一月左右出塢時煥然一新的遼寧艦給很多軍迷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沒錯,看到這裡很多人應該也意識到了,必須定期清理艦底,正是因為長期位於水面以下的艦體容易被密密麻麻的海洋生物佔滿,清理時的場景只會讓密集恐懼症「患者」不寒而慄。事實上航母等尖端軍事裝備的維護就像我們的車需要保養一樣,都是為了它能更好更長時間地使用,只不過航母等裝備的維護有著更為繁複的程序罷了,除了艦體需清理維護刷新塗料外,艦底才是真的大工程,如果不定期按時清理,那對航母來說可能就會成為一顆定時炸彈了。
通過一些航母清理艦底的照片我們可以看到密密麻麻附著在艦體上的海洋生物,它們通常都是海葵、牡蠣、藤壺一類的「海鮮」,因為需要依附在物體表面生長,而船底恰好就是一個絕佳的場所,因此船速低於4節或者艦船停靠時它們便很輕易地趁虛而入,並且它們的下一代還會繼續依附在它們的殼上繁衍生息,時間一長,船底的附著生物就會越來越厚,也會給船舶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
除了海洋生物產生的強酸性腐蝕物對艦體帶來的直接損傷外;它們的存在還會增加船舶自身重量,影響船底外殼的光滑度,導致航行時的阻力增加,相關資料顯示,船底贅生生物可使船舶動力損失5%-10%,因此不僅是航母,所有艦船特別是海船都會定期對船底進行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