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何要造「大和」艦?《阿基米德大戰》的答案絕對超出想像!

2020-11-28 騰訊網

日本海軍為什麼要在條約時代結束後建造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級?這個問題對一般軍迷而言是不是問得太傻了?當然是為了威懾並在預想的艦隊決戰中擊敗美國海軍!這是常規答案,但是太沒新意了。2019年日本最新戰爭片《阿基米德大戰》給出一個別出心裁的回答。正好春節躲避疫情,宅在家裡,觀看了這部神劇——這絕對是一部神劇,不是因為動作情節有多麼誇張,而在於本片擁有神一樣的思維邏輯和歷史改編,充分讓你領略島國人那常人難以理解的腦迴路,那麼該片到底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又給出多麼異樣的答案?下面就為各位扯扯。(本文嚴重劇透,慎重閱讀)

■《阿基米德大戰》的電影海報,講述了一位數學天才與戰艦「大和」之間的鬥爭。

《阿基米德大戰》是根據漫畫家三田紀房的同名人氣作品改編,是一部以真實歷史為背景的虛構故事。既然以漫畫為基礎,所以本片出現的種種腦洞也就不足為奇了。《阿基米德大戰》採取倒敘的敘事方式,影片最初五分鐘再現了1945年4月7日坊之岬海戰中「大和」號戰列艦被美軍艦載機圍毆致死的慘烈場景,筆者以為這也是全片最精彩的一段,可以說是目前為止「大和」之死在銀幕上最震撼的復原,短短幾分鐘卻要勝過多年前的《男人們的大和》。將本片當作戰爭片的朋友看完片頭基本就可以棄片了,因為這是全片唯一的戰爭場面。

■影片中「大和」號戰列艦傾覆沉沒的場面。

在觀賞了「大和」號的爆沉後,鏡頭轉回12年前的1933年,在日本建立偽滿洲國、退出國聯、陷入孤立的歷史大背景下,本片的核心事件浮出水面——日本海軍關於建造新型戰艦的研討會。會上兩派意見尖銳對立,永野修身中將、山本五十六少將和藤岡喜男造船少將主張建造新型航母,而島田繁太郎少將和平山忠道造船中將則主張建造超級戰列艦,主持會議的海軍大臣大角岑生大將其實也傾向於戰艦派。上述人物除藤岡和平山外均確有其人,而兩位造艦專家的原型顯然是藤本喜久雄和平賀讓,昭和初年日本海軍造艦技術的領軍人物。由於戰艦派準備了一個威武霸氣的大比例模型,提出的造價又比航母便宜,因此力壓航母派贏得了主動,最終決定將在兩周後的第二次會議上做出。

■影片的核心事件是海軍針對新造戰艦的研討會。

散會後航母派諸位到料亭喝酒解悶,席間山本發現戰艦派存在虛報造價的問題,於是想從重新計算造價入手揭穿對手,從而讓航母建造計劃能夠通過,但藤岡認為能在兩周內算出造價的人根本不存在,結果被瞬間打臉。他們在料亭偶遇狂傲不羈的東京大學數學系肄業生棹直,此人具有驚人的計算能力,被稱為「阿基米德再生」,是個地道的數學狂,他的口頭禪是「數字是不會說謊的」(這讓天下做假帳的人情何以堪?)棹直天賦異稟,但討厭軍人,最後山本以這樣的理由說服了他:最強戰艦的建造會激發民眾和軍人的好戰之心,從而導致日美開戰。出於阻止戰爭的信念棹直接受了這項任務,山本立馬給他主計少佐的軍銜和監察課長的職位,負責計算超級戰列艦的實際造價。看到這裡筆者算是大概明白這片子是反戰加反腐題材。

■數學天才棹直的口頭禪就是「數字是不會說謊的」。

棹直到海軍省走馬上任,但戰艦派以保密為由拒不提供詳細設計數據,還處處掣肘使絆。然而,主角自有光環在,棹直要求看看真正的戰艦以求得直觀的印象,因此獲準參觀「長門」號戰列艦,他在艦長室偷看設計圖,又用捲尺一米一米地丈量戰艦尺寸,最後又惡補造船學,竟在幾天內繪製出新型戰列艦的設計圖,這是全片最匪夷所思的地方,一個從未學過造船和製圖,基本算是軍艦盲的大學肄業生居然可以將資深設計師的戰艦設計獨立描繪出來,就算是放在計算機技術高度發達的今日恐怕也是不現實的。接下來就是依據設計圖計算建造成本,但是棹直連一個螺絲釘的單價都無法獲知,還是通過與自己有曖昧的富家千金的關係得到了相關資料。可是戰艦派又使陰招,提前開會,棹直只能連夜在火車上計算。

■棹直準備用捲尺測量「長門」號戰列艦的尺寸。

第二次會議上,棹直現場設計了一個天書般的造價計算公式,只需代入鋼鐵消耗量就能算出造價,而且用「千鳥」號水雷艇和「妙高」號重巡洋艦的數據驗證了公式的準確性,進而算出新型戰列艦的成本比之前的報價高出一倍之多。就在航母派自以為得計時,平山承認造價作假,但他聲稱此舉是為了隱藏超級戰列艦的秘密,對美國實施戰略欺騙,立時被稱讚深謀遠慮,風向立轉!戰艦派以為穩操勝券,不料棹直絕地反擊,指出平山的設計中有一處重大缺陷,迫使平山承擔過錯,撤回提案,劇情再度反轉,航母設計案順利通過。此時,山本才透露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他並不是真心想阻止日美開戰,而是企圖用航母在開戰第一時間就攻擊美軍的要害——珍珠港!

■在第二次會議上,棹直利用公式推算出平山案實際造價高達1億7564萬日元。

影片到此並未結束,在會議一個月後,平山中將邀請棹直參觀了超級戰列艦的1∶20模型,希望棹直幫助他完善設計,將其付諸建造。棹直認為超級戰艦會引發戰爭,仍是拒絕。平山一針見血地指出,無論是否建造超級戰艦,日本都必然走向戰爭,而且日美開戰日本必敗!同時,平山指出日本人從不懂得認輸,必定會戰至亡國滅種。應該說平山的此番言論確實切中利害,實事求是,但下面的想法就太超出常規思維了。最後,平山說出了建造超級戰艦的真實目的:他要打造一艘被日本人視為國家象徵且認為永不沉沒的戰艦,而當它在戰爭中被美軍擊沉時,必將給日本人帶來巨大的絕望感,從而接受戰敗的結局以挽救國家的命運,正是基於這一目的,他將這艘戰艦命名為「大和」!換而言之,從平山的角度,世界最強戰列艦並非為勝利而設計,而是為了失敗而設計!有感於平山的「良苦用心」,棹直答應了他的請求。

■平山最後向棹直表露了建造超級戰艦的真實目的,結合他前面的說法這更像是一個謊言。

九年後,山本大將登上聯合艦隊新旗艦「大和」號,已經晉升中佐的棹直也在歡迎登艦的行列中。當棹直在岸上目送「大和」號出港時淚流滿面,因為他和平山一樣都已經預見到這艘戰艦和日本這個國家的未來命運。

■1942年初,山本五十六登上新旗艦「大和」號。

如果說戰後日本拍攝的戰爭片都披著反戰的外衣,那麼《阿基米德大戰》對於反戰主題的表現無疑是最奇特的。筆者非常懷疑當年平賀讓及其門生在設計大和級時是不是真的像影片中平山所想的那樣,任何一位艦船設計師都不願意看到自己嘔心瀝血建造的戰艦落得葬身大海的下場,然而為了讓國民產生絕望而打造超級戰艦,這個立意就非常反邏輯了。這部影片最大的矛盾之處在於,前面平山以虛報造價來隱藏超級戰艦的秘密,後面又要讓全體國民因為「大和」沉沒而心生絕望,試問如果全體日本人都知道「大和」的存在,那美國人還能不曉得嗎?那前面虛報造價又有何意義?在現實歷史中,大和級的建造始終是最高機密,大多數日本人直到戰爭結束後才了解到這艘巨艦的真相,真正讓日本人絕望的應該是廣島、長崎升起的蘑菇雲和蘇聯紅軍席捲東北的鋼鐵洪流。

■在第一次會議上,大角和島田完全被平山的超級戰艦模型迷住了。

儘管《阿基米德大戰》在情節設計和主題立意上存在邏輯問題,但仍是一部視角獨特、細節精緻的軍事題材影片,值得一看。首先,該片對二戰前日本海軍歷史風貌的表現十分到位,反映了海軍內部派系鬥爭的實況,比如山本代表的航空派與島田代表的戰艦派的對立,還有造艦技術領域內平賀派與藤本派的內鬥,以及海軍高層與民間財閥的勾結等等;其次,影片在利用電腦CG再現日本海軍艦船方面表現出日本人一貫的精細水準,比如影片首尾的「大和」號形象基於史實而呈現出細節差異,片頭的「大和」號為加強防空武備的最終形態,而片尾的「大和」號為新建時的最初形態,其舷側的兩座155毫米副炮被表現出來;最後,片中的某些細節很值得軍迷們品味,比如在新艦研討會上呈現的模型,藤岡的航母方案上安裝了3座203毫米雙聯裝艦炮,而平山的超級戰列艦糅合了歷史上「金剛代艦」設計中藤本案和平賀案的特徵。如果對日本海軍的歷史感興趣的話,這部反戰神劇還是值得推薦的。

■在影片最後,「大和」艦駛向遠海的鏡頭,注意舷側的155毫米副炮,這是「大和」號最初服役狀態的典型特徵。

相關焦點

  • 菅田將暉《阿基米德大戰》:志村新八正經起來,原來帥得這麼專業
    老文帶大家走錯片場了……其實這次的菅田將暉是醬嬸的——日本海軍少佐。當志村新八正經起來,是不是超乎想像?今天老文要推薦的《阿基米德大戰》,老文就知道大家看到這個片名,一定二丈和尚摸不著頭腦。《阿基米德大戰》是根據三田紀房的同名漫畫改編的,講述了二戰期間,被稱為「日本的阿基米德」的天才數學家櫂直,在被山本五十六發現其才能後,希望其挖出日本海軍造艦計劃中隱藏的「陰謀」,糾正國家機器中的不正之風的故事。
  • 1936年以後日本海軍的戰列艦造艦速度為啥這麼慢?
    條約廢止後,英國1936——1941年建造了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5艘,美國1936——1942年建造了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2艘和南達科他級戰列艦 4艘,日本1936——1941年只建造了大和級2艘。▲大和級戰列艦飛翔的紅燒肉:沒錢沒鋼。
  • 說的是倫敦英語,住的是大和飯店,日本海軍為何如此貴族?
    在有著日本海軍搖籃之稱的江田島海軍兵學校,儼然就是英國皇家海軍學院日本分校。這裡上課的教官是英國人,學生們手中的教科書是英語編寫的,課上課下的作業要用英語完成,回答老師的問題也要用英語。在這種全英語教學環境中出來的日本海軍官兵,軍事能力或許一般般,但英語水平絕對是沒得說。
  • 這部日本電影腦洞清奇回味無窮,給當時狂熱的日本敲上一記悶棍
    哈嘍大家好,我是阿術,今天為大家推薦的電影是日本電影《阿基米德大戰》。這部電影是由三田紀房人氣同名漫畫拍攝的真人電影,是由山崎貴導演,菅田將暉主演。那麼事先聲明,想看的朋友可以去術人娛樂上看,小編就是在這個公眾號上看的,因為它速度很快,電影也很全噢!
  • 北洋艦隊鐵甲戰列艦定遠號的歷史宿命
    從參數上看,這四艘軍艦絕對可以稱霸整個亞洲…然而結局是冰冷而殘酷的!眾所周知中日甲午海戰以北洋水師慘敗結束,定遠艦也受重創並在威海衛保衛戰中因無力改變戰局而選擇自爆!這艘超級巨艦為何以這種方式落幕?日本人被這些巨艦所震撼,有著憂患意識的大和民族感覺到了威脅。很快,日本人就以"定遠"、"鎮遠"二艦為假想敵來發展軍備建造軍艦。1894年9月17日中日在黃海交火,也就是黃海大戰,戰鬥中的日本旗艦松島號被鎮遠艦擊中失去戰鬥力,可惜沒有擊沉它!
  • 戰列艦發展史(四):戰列艦時代!
    大和號戰列艦1936年戰列艦限制解除後日本緊接著就在1937年開始建造「大和」級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滿載排水量「大和」級戰列艦的主裝甲帶厚410毫米,即便同時被2枚魚雷擊中也不會影響其戰鬥力。「大和」號戰列艦的滿載排水量比如今中國的「遼寧」艦都大,儘管只有2艘但在日本人心目中簡直就是戰神一般的存在。
  • 「多炮塔神教」與太空時代星際戰列艦幻想
    從日德蘭到衝繩:戰列艦時代的終結 在日德蘭大海戰之後的二十餘年中,世界各國海軍列強,無不以大艦巨炮作為海軍建設的核心,其最終代表便是排水量高達70500 噸的日本海軍「大和」級戰列艦。 然而,正所謂盛極而衰。
  • 「多炮塔神教」與太空時代戰列艦幻想
    從日德蘭到衝繩:戰列艦時代的終結 在日德蘭大海戰之後的二十餘年中,世界各國海軍列強,無不以大艦巨炮作為海軍建設的核心,其最終代表便是排水量高達70500 噸的日本海軍「大和」級戰列艦。 然而,正所謂盛極而衰。
  • 中國56個民族為何沒日本大和民族?東北人立功了
    中國56個民族為何沒日本大和民族?東北人起到關鍵作用中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文化的國家,國內也擁有這56個民族,這些民族中各有各的特色,譬如俄羅斯族,蒙古族等,為什麼眾多民族中沒有日本族呢?前幾天小編發了一篇關於日本民族的文章,引起了網友的議論,今天我們就來談談。
  • 為何「大和」號蛋包飯上的青豆必須是奇數?
    「大和」號特務士官的蛋包飯 1945年4月7日,日本海軍超級巨艦「大和」號在衝繩特攻作戰中被美軍擊沉,2700多人戰死,只有269人(一說是276)人獲救,八杉康夫上等水兵就是「大和」艦的少數倖存者之一。
  • 中國速度,075艦一次性造3艘引發全球關注!
    為什麼075型兩棲攻擊艦同時建造三艘而引起全球關注?任何認為中國在匆忙行事的人都是錯誤的。真正的原因是什麼?中國海軍的造船熱潮繼續吸引著全球的關注。075型兩棲攻擊艦是最近最受關注的。事實上,在2019年9月下水的075型兩棲攻擊艦的船頭並不是什麼大事。國慶閱兵吸引了全球關注。
  • 他們才是真正的日本人,歷史上卻被大和民族滅的差不多了
    現在我們提起日本人一般是指大和民族的日本人。其實日本並不是一個單一民族的國家,除了大和民族,還有阿伊努人(也叫蝦夷人)和琉球人。無論日本人承認與否,阿伊努族確實與日本大和族有別,長相上來說就很不一樣。阿伊努族普遍膚色比較暗,低額多須,深眼窩,毛髮極為濃密,有點捲髮。而大和族則普遍皮膚白皙,臉型瘦長,鼻子窄高。再者,兩族的起源地也大不相同。大和族來源於中國,後來從日本的島根縣一帶輻射出去。
  • 為何有了戰列艦和巡洋艦之後,還產生了戰列巡洋艦?
    從口徑上來說,戰列艦上的火炮口徑動不動就是300、400毫米,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建造的大和號戰列艦,主炮口徑達到了460毫米。大和號460 毫米炮在2萬米距離上能打穿560 毫米的裝甲鋼,或者8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基於如此強大的火力,戰列艦相當於一支在海洋上自由行動的陸軍部隊。在裝甲上,戰列艦使用了厚重裝甲防護。
  • 日本廣島縣吳市公開「大和」號戰艦海中視頻
    日本廣島縣吳市公開了在原日本海軍戰艦「大和」號的沉沒海域鹿兒島縣近海用無人探測器拍攝的其海中視頻。圖為「大和」號的菊花徽章。【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廣島縣吳市6月22日公開了在原日本海軍戰艦「大和」號的沉沒海域鹿兒島縣近海用無人探測器拍攝的其海中視頻。
  • 虹吸現象的應用:阿基米德螺旋泵
    答案就是它們的外表看起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具有螺旋體。螺旋體有什麼特徵呢?我們通過觀察不難發現,它們都具有像螺螄殼紋理的曲線型,它們都是簡單機械斜坡的變形,它們看起來都好像都纏繞在圓柱或者圓錐上的斜坡。那麼是誰最早發現的螺旋呢?
  • 1號艦未服役,二號艦已試航,075型兩棲攻擊艦為何造的這麼快
    2019年3月075首艦艇分段亮相造船廠,2019年9月1號艦下水,2020年上半年試航,2020年4月2號艦下水,12月22日試航,也就是說滿打滿算一艘075從入塢到下水也就是一年多一點的時間,可見075的建造速度堪稱恐怖,但是為什麼075造的這麼快?
  • 戰列艦、高速戰列艦、重巡、戰巡有啥區別?它們是如何發展的?
    戰列艦、巡洋艦和炮艦出現時間很早,誕生於風帆戰艦時代。鐵甲艦、裝甲巡洋艦、戰列巡洋艦、高速戰列艦等出現時間較晚,要到蒸汽裝甲時代。按英國海軍戰略家朱利安·科貝特的理論,各艦船可以分成三類:主力艦、輔助艦和特殊艦隻。一、戰列艦。
  • 這是「逼」戰列艦改航母 上場才17小時就陣亡 真慘!
    信濃號航空母艦是日本海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建造的一艘航空母艦,為二次大戰裡艦體最大、排水量最重的航空母艦,在完成長達五年斷斷續續的建造工作後,首次出航僅17小時即被美國海軍的「射水魚號」潛艇所擊沉。信濃號航空母艦1942年春,由於得知了美國建造了大量大型航空母艦,日本則以新型的改大鳳級和改飛龍級航空母艦來增加航空母艦的數量。4月18日,美軍以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的16架B-25轟炸機空襲日本本土(即杜立德空襲),橫須賀也飛來了一架B-25,並有一枚炸彈命中了110號艦旁正被改造為航母的「大鯨號」潛艇母艦(後來的「龍鳳號」)。
  • 二戰日本驅逐艦發展標杆,日本造艦鬼才的神作,吹雪級的發展事跡
    之前也簡單介紹過日系的驅逐艦,所以今天就繼續就「日系驅逐艦」這個話題往下嘮嗑,簡單了解一下二戰時期的日本驅逐艦吧。其實驅逐艦這個詞並不是中國翻譯發明的,這個詞語是一個舶來品,而且是從日本傳過來的,不過在二戰時期日本驅逐艦不是直接叫「驅逐艦」而是被叫做「雷擊艦」(日文中將魚雷一類的水中兵器寫作「水雷」)。
  • 印軍造艦計劃震驚五角大樓,俄:目標是追趕鄰國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23日的報導稱,印度海軍近期公布了新一代大型驅逐艦的建造計劃,這款被命名為P-18型的驅逐艦,設計排水量超過13000噸,該艦計劃配備雷射炮、電磁炮以及雙波段雷達。消息人士稱,印度軍方的造艦計劃震驚了五角大樓,因為印方的設計完全超出了美軍想像,他們沒想到印度的野心會如此大。俄羅斯軍事專家則認為,印度海軍設計P-18驅逐艦的目的,是為了追趕鄰國海軍。印度軍方的想像能力一直都非常的豐富,他們設計的P-18驅逐艦,其紙面性能全面超越我國現役的055型驅逐艦,如果這款軍艦成功被建造出來,那麼該艦將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驅逐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