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老文又姍姍來遲,讓各位久等啦!
老文近日剛看了一部日本的漫改電影,故事背景是二戰時期,才發現,原來日本也有這麼好的二戰反思電影!
怎麼老文之前就沒發現呢?這部電影就是《阿基米德大戰》,由山崎貴執導,菅田將暉主演。
噢?說到作為主演的島國愛豆菅田將暉,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銀魂》裡的志村新八——
OMG,不不不不不好意思!老文帶大家走錯片場了……
其實這次的菅田將暉是醬嬸的——日本海軍少佐。當志村新八正經起來,是不是超乎想像?
今天老文要推薦的《阿基米德大戰》,老文就知道大家看到這個片名,一定二丈和尚摸不著頭腦。
也是,乍看像是歐美出品的歷史片,實際上是島國人民一如既往取片名的「中二」風格。
而且,光看「阿基米德」四個字,你一定不會想到是講二戰的,驚喜吧!
《阿基米德大戰》是根據三田紀房的同名漫畫改編的,講述了二戰期間,被稱為「日本的阿基米德」的天才數學家櫂直,在被山本五十六發現其才能後,希望其挖出日本海軍造艦計劃中隱藏的「陰謀」,糾正國家機器中的不正之風的故事。
其實,從劇情梗概上,很多人就可以猜出電影所要表達的反戰主題。
是啊,看了本片,也讓老文感嘆道:原來反戰電影還能這麼拍?島國人民果然思路清奇,令人佩服。
但老文認為電影表現得更多的是「反戰敗」。那「反戰敗」從何說起呢?
這是一部關於二戰時期日本海軍、關於日本建造的一艘巨型戰列艦「大和號」的故事,所以老文得先給各位科普一下。
大和號是二戰日本建造的一艘戰列艦,其所屬的大和級也是人類軍事史上最大的一個級別戰列艦。
大和號以大而著稱,全長達到263米,有兩個足球場那麼長,滿載排水量高達72810噸。
要知道,我國的航母遼寧艦滿載才60000噸,這是七十多年前的軍艦就已經如此巨大,可見日本人當時是下了血本建造的。
另外,艦上還裝載了3座三聯裝94式45倍徑460毫米口徑艦炮,裝配的91型穿甲彈單發配重就1.4噸,4座三聯裝155毫米副炮,全身裝甲防護,是名副其實的「海上巨獸」!
直到如今,很多日本影視及動漫作品都還有提及「大和號」,這艘軍艦已經成為日本一個深深的民族烙印了。
說到這裡,大家肯定以為《阿基米德大戰》是一部純戰爭片。
其實不然,它是一部角度新穎,劇情設計曲折但不失自然,敘事技術高明,語言藝術也很有特色、很多角色都有歷史原型可循的劇情片。
甚至為了把反戰主題傳達給更多的年輕人,電影公司還特地請來了高人氣的菅田將暉和濱邊美波來擔任男女主角。
PS,菅田將暉的確是可塑之才,這種嚴肅正經的歷史片他也能演出一種非常專業的感覺,特別是一邊寫著複雜難懂的數學公式,還能一邊清晰說出大段的臺詞,點讚!
《阿基米德大戰》以一場海空大戰開場,是為1945年4月7日的「坊之岬海戰」,也是著名的日本軍艦「大和」號的最後一戰。
這場海戰在歷史上極具象徵意義,標誌著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毀滅和大艦巨炮時代的落幕。
作為全片僅有的戰爭場景,雖然僅僅只有五分多鐘,但在老文眼中卻是最精彩的部分之一,而且製作精良,細節考究。
無論是日軍的防空戰鬥,還是美軍的對艦攻擊,都表現得細緻入微,絕對不遜於好萊塢大片,真實再現了「大和」號沉沒的悲慘圖景。
主體故事開始於大和號被擊沉的12年前,日本海軍正在擴充軍備,以求充當世界海上霸主。
這時,一位被稱為「日本的阿基米德」的天才數學家櫂直,由於本身的桀驁不馴以及對於軍方的不屑,並且和自己學生也就是女主鏡子小姐的關係曖昧,而被女主父親迫使從帝大數學系退學。
原先準備隻身奔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他,被海軍少將(當時還是少將)山本五十六發現,想利用他的數學天才達到自己的目的。
山本要這個天才來幹什麼呢?
原來此時海軍內部分為了兩派,一派是島田繁太郎少將為首的艦隊派,認為海軍還是要堅船利炮來震懾敵人。
另一派則是以山本五十六為首的航母派,認為現代海軍的策略已經發生改變,航空母艦才是新的主導海戰實力保證。
當時的日本海軍省正在討論替代金剛號的方案,因此兩派也因為到底是建戰列艦好,還是建航母好而爭論不休。
兩派相爭不下,海軍大臣也不好決定,於是讓雙方都提交造艦預算。
結果神奇的是艦隊派提出的「大和號」的造船成本竟然比造航母還要低,只有8900萬日元,這引起了山本五十六的注意。
老文相信給出大家有看到老文給大家科普的「大和號」的數據,這樣的巨型軍艦,預算居然比一艘普通型號的航母還少,這是絕對有貓膩的。
於是他授予男主櫂直審計少佐軍銜,希望他在兩周之內能夠將對方造「大和號」的真實預算算出來,以推翻這個議案。
本來對軍方不屑一顧的男主,因為想到建造如此巨大的戰艦勢必要耗費大量的國庫資金,並且一定會把日本引進戰爭的深淵,因此接受了山本五十六的邀請,開始著手計算大和號的預算。
但是他在海軍部卻處處碰壁,原來造艦派為了能夠讓預算通過,強烈阻擾男主的預算計劃。在既得不到戰艦圖紙,又拿不到預算成本書的情況下,櫂直只能通過自己從頭設計的辦法來進行。
雖然從來沒有學過如何造船,但是天才的男主一天之內就將所有的造船書籍讀完,他還實地考察了與大和號類似的戰列艦「長門號」,並通過設計圖,自行設計出了「大和號」。
然而,海軍造艦派還是通過各種手段來阻擾男主的預算,甚至將原先定好的終審時間提前了兩天。
那麼男主究竟能不能如期算出戰艦預算來推翻議案呢?老文推薦大家還是自己去看看電影,找找答案。
PS,男主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有這麼大的成績,這是島國文化裡的熱血常態,不過在此我們不考究其真實性,畢竟這是劇情需要,也表現出了男主的天才程度。
雖然大和號會給日本民族帶來戰爭的災難,但是大和號最後還是被建造出來了,但是建造它的目的,電影卻給出了和歷史完全不同的答案。
在電影中,大和號最終被製造出來,乃是因為讓它成為日本的「替身」,當這艘史無前例的戰艦被擊沉的時候,日本統治者和民眾就能夠從戰爭的幻想和狂熱中解脫出來,能夠甘心認輸,否則整個民族就將會滅亡。
所以,大和號的誕生與死亡,就是為了警醒日本以及它的人民,戰爭不會帶來任何勝利,只會走向深淵。
《阿基米德大戰》的反戰思路其實很清奇,因為傳統反戰片是兩種形式,一種是直接反映戰爭的殘酷,讓觀眾聲臨其境感受到戰爭的可怕,人在戰爭面前的弱小和無助,以此讓人們害怕、厭惡戰爭;
還有一種是將戰爭的殘酷扭曲化,從一些新角度或者無法被常規視角所觀察到的角度來闡述理解戰爭,這類電影相對來說少一點,比如《美麗人生》。
《阿基米德大戰》則另闢蹊徑,劇情幾次反轉,傳達出一種「反戰敗」的思想,看得老文一愣一愣的。這種反戰思路的境界,已經上升到了」反戰敗「的境界,令人震驚之餘而會深刻反思。
因此,別說日本沒有好的二戰電影,這部《阿基米德大戰》就是個正面例子。
畢竟我們很少能夠欣賞一部產自日本的戰爭影片,而作為產自日本的戰爭片的縮影,《阿基米德大戰》為觀眾提供了另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讓我們能夠站在世界史觀上,重新看待過往。
大家看了老文的介紹,對於《阿基米德大戰》有何感想呢?我們評論區見!
別忘了點讚關注老文的南北腔調,每日為你走心推送影視資訊,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