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艦隊鐵甲戰列艦定遠號的歷史宿命

2020-12-06 泛泛歷史
定遠艦

定遠號戰列艦是清廷海軍頂尖的7000噸級鐵甲艦,也是北洋艦隊的旗艦,同時期的姊妹艦還有鎮遠艦、濟遠艦和威遠艦!從參數上看,這四艘軍艦絕對可以稱霸整個亞洲…然而結局是冰冷而殘酷的!

眾所周知中日甲午海戰以北洋水師慘敗結束,定遠艦也受重創並在威海衛保衛戰中因無力改變戰局而選擇自爆!這艘超級巨艦為何以這種方式落幕?

定遠艦

1886年8月北洋水師"定遠"、"鎮遠"、"濟遠"、"威遠"到訪日本!日本人被這些巨艦所震撼,有著憂患意識的大和民族感覺到了威脅。很快,日本人就以"定遠"、"鎮遠"二艦為假想敵來發展軍備建造軍艦。

1894年9月17日中日在黃海交火,也就是黃海大戰,戰鬥中的日本旗艦松島號被鎮遠艦擊中失去戰鬥力,可惜沒有擊沉它! 本來定遠艦和鎮遠艦的表現還是不錯的,憑藉著堅船巨炮給日本海軍造成了較大殺傷,然而當時的北洋水師並沒有預知會和日本海軍在黃海發生大戰,以至於彈藥準備嚴重不足,鎮遠艦和定遠艦的威力並沒有完全發揮出來!

作為北洋水師的旗艦,定遠艦無疑會承受日本艦隊的最猛烈攻擊,開戰不久,定遠艦的信號裝置就被日艦摧毀,失去了與其他軍艦的聯繫,旗艦的功能無法發揮!接著定遠艦再次中彈起火,最終在致遠艦的保護下將火滅掉,而致遠艦遭受重創!幸運的是大戰結束定遠艦返回基地!此戰以北洋艦隊慘敗收場!

黃海大戰

黃海大戰之後,北洋艦隊退守威海衛!1895年2月4日夜,定遠艦被突擊進入港內的日軍"第九號"魚雷艇偷襲受傷失去動力,依然用艦艉150毫米克虜伯副炮還擊,擊毀了日軍前來偷襲的"第九號"魚雷艇,這也是甲午海戰中唯一一艘被北洋艦隊擊沉的日本軍艦!2月9日"定遠"被日軍艦隊重創,為防止被俘虜,次日"定遠"艦選擇自爆,沉入海底!超級巨艦就此落幕!

殘骸

2020年9月19日,山東威海灣劉公島曾經的北洋海軍基地東側海面傳來消息,定遠艦遺址水下考古隊成功將一塊定遠艦的鐵甲吊出水。一代傳奇巨艦以另一種方式呈現在世人面前,仿佛訴說著那一段歷史!

不忘歷史,一路前行!

相關焦點

  • 當年的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艦隊輸在什麼地方呢?
    甲午海戰是鐵甲艦時代,爆發的規模最大的一場海戰,這場海戰中,被認為實力更強的北洋海軍卻慘敗在日本艦隊手下。另外,北洋海軍還有超勇、揚威等二艘撞擊巡洋艦,以及鎮東南西北中邊等6艘小噸位的蚊炮船。這些軍艦的一大特色就是:艦首對敵、航速偏慢、防護偏重。 但是這種配置的艦隊在當年非常盛行,除了北洋海軍之外,英德海軍在鐵甲艦時代也是這樣的,按當時北洋海軍各艦航速來看,平均最大航速只有14節左右,機動性嚴重不足。
  • 中日甲午海戰沉艦定遠艦鐵甲出水
    中新社威海9月19日電 (王嬌妮)中國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官方網站19日發布消息稱,山東威海灣劉公島昔日北洋海軍基地東側海面傳來消息,定遠艦遺址水下考古隊成功將一塊定遠艦鐵甲起吊出水。該鐵甲為一整塊,重約18噸,是定遠鐵甲艦身份的關鍵證據。
  • 拋去政治因素,單從軍事角度分析,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究竟敗在哪?
    單看這場戰役,包括當時的輿論,以及後來的研究者,往往把這場戰役失敗的因素放到了丁汝昌身上,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艦隊隊形的選擇,當時北洋艦隊是採取的犄角雁行陣"人"字形,是兩兩互為犄角,不利於火力展開,且無法發揮軍艦的機動性。二是北洋艦隊的混合編組,以鎮遠號和定遠號為中心突進,限制了其餘軍艦的靈活發揮。
  • 甲午海戰,北洋海軍的夾縫雁行陣
    1894 年9月17日中午12時5分,「定遠」艦的桅杆橫桁之端升起命令艦隊前行的旗語時,此次作戰應採用的陣型也被同步傳達。總查漢納根戰後在戰鬥報告中記述,選擇何種陣型是由右翼總兵、「定遠」艦艦長劉步蟾決定的。
  • 樓船夜雪瓜洲渡:關於艦艏的那些小知識!
    PPA巡邏艦特殊的雙艦艏人類為艦船加裝衝角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00年的古埃及,古埃及人曾在艦艏加裝青銅撞角用來撞擊對方,這一做法一直沿用到19世紀中期開始的鐵甲艦時代。公元1866年的「利薩海戰」中奧匈帝國海軍艦艇就利用衝撞戰術撞沉義大利海軍旗艦「義大利」號取得了海戰勝利,在此之後鐵甲艦就一窩蜂都裝上了撞角。公元1894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穹甲巡洋艦「致遠」號也曾想利用撞擊戰術撞沉日本聯合艦隊旗艦「松島」號,如果當時撞擊戰術成功的話也會對敵艦造成重大傷亡。
  • 世界上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密蘇裡號戰列艦
    密蘇裡號戰列艦是美國海軍於1944年建造的第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舷號:BB-63),也是美國海軍第三艘以密蘇裡州為名的軍艦。該艦為美國最後一艘建造完成,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曾經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和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
  • 戰列艦裝備16英寸大口徑火炮,為何還會被淘汰?終於明白了
    最初的戰列艦最多可以安裝100門以上的火炮,船員800人以上,排水量3000噸左右。其最具代表性的一艘為納爾遜海軍上將的旗艦」勝利號「。到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後,出現了以蒸汽機為動力系統的鐵甲艦,例如北洋水師著名的定遠艦。
  • 風帆的落幕,蒸汽機時代的來臨,鐵甲艦時代的艦炮裝甲與火炮布局
    (皇家橡樹號為一號艦,王夫級為2-4號艦,皇家橡樹與王夫的區別僅僅是長度以及蒸汽輪機的功率,導致皇家橡樹常常被列入王夫級戰列艦。)在1862年以前,各國海軍在風帆戰列艦與鐵甲艦孰優孰劣這個問題上舉棋不定難以作答。鐵甲艦擁有一定的裝甲,但是裝甲的厚度很薄(木殼鐵甲艦裝甲厚了就該沉下去了)薄薄的一層裝甲能起到多少效果?更何況裝甲帶的設計導致風帆戰列艦因為額外鋪設了一層裝甲,導致排水量上升,為了平衡質量必須必須取消掉一層炮甲板。
  • 甲午海戰定遠艦望遠鏡回福州 全國惟一保存至今
    甲午海戰陳兆鏗用過望遠鏡現世福州新聞網(微博)訊 經歷過甲午海戰洗禮的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艦總管輪單筒長柄望遠鏡,今日以175歲高齡,回到它最後一位使用者陳兆鏘中將曾讀書和長期工作的馬尾為銅合金材料,鏡身上刻著幾行英文,標出望遠鏡由英國倫敦芬丘街59號休斯父子公司生產,出產日期為1838年7月4日。7日晚,記者通過英國留學生查詢得知,休斯父子公司是英國一家著名的為海軍生產艦用精密儀器的公司,由父親亨利?休斯和兒子亞歷山大?休斯組建,原開在芬丘街120號,後搬入59號。休斯父子公司主要生產望遠鏡、六分儀、計時錶和其他艦用科技儀器,規模不斷擴大。
  • 此艦曾為遠東第一巨艦!意義堪比航母,後被日本搶走!
    很多時候我們翻開歷史,會發現近代中國總被列強欺負,直到近年來中國穩坐世界第二大國交椅後,情況才稍有改觀。實際上鮮為人知的是,中國在近代也曾一度崛起,曾經一度也是一個大帝國,這就是經歷洋務運動後一定現代化的清帝國。
  • 北海困獸——德國戰列艦一覽(無畏艦)
    拿騷級戰列艦由拿騷號、威斯伐倫號、萊茵蘭號和波森號組成,是德國對英國皇家海軍1906年下水的第一艘「全裝重型火炮」戰列艦無畏號的回應。這一級戰列艦的主炮呈獨一無二的六角形分布在甲板上。由於她們沿用三脹式發動機,而不是更強勁的渦輪發動機,因此,比同時代的英軍戰列艦航速更慢。她們在德國艦隊入役後,所有4艦都被分配入第一戰列分艦隊第二支隊服役。
  • 戰列艦三國志-「金剛」號(3)徵戰兩洋
    和日後龐大的中途島攻略部隊相比,南雲艦隊的規模並不大,除了6艘航母外只有「比睿」號和「霧島」號2艘戰列艦、3艘重巡和9艘驅逐艦。偷襲成功的最大砝碼來自於穿越北太平洋風暴帶的東北隱蔽航線,出動2艘金剛型也是為了不拖累整個航空艦隊的速度。
  • 戰爭巨獸之殤,走向末路的大艦巨炮,是誰埋葬了戰列艦
    戰列艦擁有可以摧毀一切水面艦艇的艦炮群,(風帆戰列艦以及炮房鐵甲艦依靠數量取勝,艦面旋臺鐵甲艦誕生之後依靠質量取勝)擁有厚重的裝甲,想要在常規交戰模式中摧毀一艘戰軍艦非常艱難!擊沉一艘戰列艦那就是難上加難!常規的炮戰,難以直接消滅敵方水面艦艇。
  • 為何有了戰列艦和巡洋艦之後,還產生了戰列巡洋艦?
    他們所倚仗的力量,主要就是戰列艦。那時候的戰列艦,是國家力量的象徵。1793年,著名的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到中國,所乘坐的最大一艘艦船,就是裝有64門火炮的獅子號戰列艦。為了展示英國海軍的實力,英國國王喬治三世送給了乾隆皇帝一個裝有110門炮的君主號戰列艦模型——那不但是英國,也是世界上最先進、最大的戰列艦。當時清朝所有艦船火力之和,都比不上這艘君主號戰列艦。
  • 一度聞名世界的超級戰艦 歷史意義不可估量的密蘇裡號戰列艦
    在1945年9月2日,標誌著二戰結束的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籤字儀式,在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裡號主甲板上舉行,本來就小有名氣的密蘇裡號,因為這歷史性的一刻而留名青史。密蘇裡號戰列艦全艦長達270.4米,艦體長寬比8.18:1,水線長寬比7.96:1,成為有史以來艦體最長的戰列艦。
  • 為什麼以前海戰中,戰列艦都爭搶T字橫頭位?
    在航空力量興起以前,火炮對轟是主要海戰形式,戰列艦這個名字就是從單縱戰列線引申而來的。海軍艦隊有很多隊形,如雁行陣、單縱隊、多縱隊、圓形陣、斜陣等等。單縱隊是最常用的隊形之一,兩支單縱隊艦隊互相追逐,就會形成「T」字形。大家都想搶T字的橫頭位置,誰佔據了誰就有優勢,豎筆位置的就要被動挨打,由此形成「T」字戰術。這種情況的出現,跟戰艦的技術發展和作戰方式有很大關係。
  • 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艦長約翰·利奇海軍上校
    1941年12月10日,英國皇家海軍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在新加坡被日本轟炸機擊沉。和她一起沉沒的幾百個人中,有她的船長約翰·利奇。作為威爾斯親王號的艦長,利奇曾與可怕的困難作過鬥爭,並最終以勇氣和冷靜,在不可能的情況下做到了最好。他體現了最好的服務,真正體現了「皇家海軍的最高傳統」。
  • 大艦巨炮時代巔峰之作:二戰十大戰列艦(上)
    兩艦代表全體戰列艦在人類戰爭史上進行了謝幕演出,海灣戰爭結束後,兩艦先後退役,戰列艦終成歷史。二、TOP2之二:「大和」級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舊日本帝國海軍集大成者,日本軍國主義的最後希望。歷史上該級艦艇計劃建造四艘,實際建成了兩艘,首艦大和號,二號艦武藏號。1942年2月12日,「大和」號接替「長門」號戰列艦成為日本聯合艦隊旗艦。迷信大艦巨炮製勝論的日本海軍對它的期望值很大,認為憑藉大和級戰列艦這樣的單艦威力就可馳騁太平洋,與美艦隊抗衡了。然而,在美航母特混艦隊的打擊下,「大和」號幾乎無所作為。
  • 戰列艦、高速戰列艦、重巡、戰巡有啥區別?它們是如何發展的?
    ▲「大和」號戰列艦20世紀早期的戰列艦速度慢後來燃油鍋爐動力提升,戰列艦航速提升到30節左右,成為高速戰列艦。如美國衣阿華級戰列艦航速33節,已經與巡洋艦相差不多了。二戰後,隨著航母、航空兵興起,戰列艦完成歷史使命,逐漸消失了。二、巡洋艦。
  • 前無畏時代最後一級巨艦: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
    4艘戰列艦調回本土艦隊,把本土艦隊改名為海峽艦隊,加上以前的8艘戰列艦,海峽艦隊有12艘戰列艦,這是加強本土防禦並把戰線前置;原海峽艦隊改名為大西洋艦隊直接駐在直布羅陀,加強對地中海的即時控制;因為和日本籤訂了同盟條約,他們從中國方向抽回了5艘戰列艦,其中3艘被加強給新組建的本土艦隊,另外2艘被撥給海峽艦隊和大西洋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