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字戰術是啥?為什麼以前海戰中,戰列艦都爭搶T字橫頭位?

2021-01-15 和風漫談

從古至今,海軍作戰都非常講究陣型。一個優秀的陣型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所有戰艦火力,用更短的時間向敵人投射更多的彈藥,對贏取戰鬥有決定意義。

在航空力量興起以前,火炮對轟是主要海戰形式,戰列艦這個名字就是從單縱戰列線引申而來的。海軍艦隊有很多隊形,如雁行陣、單縱隊、多縱隊、圓形陣、斜陣等等。

單縱隊是最常用的隊形之一,兩支單縱隊艦隊互相追逐,就會形成「T」字形。大家都想搶T字的橫頭位置,誰佔據了誰就有優勢,豎筆位置的就要被動挨打,由此形成「T」字戰術。這種情況的出現,跟戰艦的技術發展和作戰方式有很大關係。

1、火力優勢。

很久以前,人們用「撞擊」戰術,以槳帆戰艦的艦艏「衝角」撞擊敵人,造成嚴重破壞,自然是船頭迎敵破壞力最強。

後來風帆戰列艦時代火炮誕生,人們在船舷兩側安裝了大量火炮。為發揮出一半以上的火炮力量,人們不惜以增加被彈面積為代價,用船體側面迎敵。

蒸汽鐵甲艦時代,「撞擊」戰術曾短暫復興,360度旋轉炮塔也開始出現。到19世紀末期,各國前無畏型戰列艦兩側安裝了多門副炮,主炮也能旋轉,船舷一側火力又大幅增強。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維吉尼亞」號與「莫尼特」號鐵甲艦對戰,莫尼特號上有旋轉炮塔。

而T字戰術中的橫頭位置,恰好以船舷面向敵艦,全艦大部分火力都可以輸出,效率最高。

2、視野和火控。

兩軍對戰時,T字橫頭位置的艦隊視野更好,想打就打,不想打脫離戰場也容易,還能截住敵方前進路線。

而T不利位置的艦隊,只有領頭的戰艦(領艦通常也是旗艦)視野良好,後面各艦被前艦遮擋。風向不利時,前艦的煙霧也會影響視線。

雷達成熟以前,戰艦上的火炮測距和火控方式都很落後。依靠光學測距儀測量距離和方位,再解算出射擊諸元。這種方式誤差很大,命中率極低,一戰日德蘭海戰中,雙方艦隊的命中率才2~3%左右。

艦隊主炮射擊時,先經過幾輪試射觀察炮彈落點,然後調整諸元直至跨射,最後才進入校力射階段,所有主炮集火射擊。

佔據T有利位置的艦隊,各艦與集火目標距離相差不大。射擊諸元可以傳達到各艦,稍作調整就能擊中。就算打不中領艦,也很有可能命中後面的戰艦,很划算。

再加上調整炮彈左右落點比調整前後落點更簡單,所以T有利位置的艦隊火力更容易展開,也更有效。

T不利位置的艦隊就慘了:各艦後部主炮不能用,只有前主炮和一部分舷側副炮能向前射擊;後面的戰艦被前方戰艦遮擋不能開火,且各艦與目標的距離相差很大;前艦開火時濃煙也遮擋視線,整個艦隊火力展開嚴重受限。

因此,搶佔T有利位置成了每一個指揮官夢寐以求的目標。不過別人也不傻,不會讓你輕鬆得手,所以大家各種機動躲避,到最後只能在並行中開展各種同航戰、反航戰。

歷史上有一些經典的T字戰術戰役,至今讓人回味。其中之一就是1905年的日俄對馬海戰。

當時日軍大將東鄉平八郎指揮艦隊先與俄艦反向航行,讓俄軍心生大意。然後突然一個「U」字型180度左轉彎,利用日艦速度較快的優勢強行別到俄艦隊前方,搶佔了T有利位置。

俄軍本來也在做單縱隊轉換,但因指揮失誤沒完成,最後成了數列並排的多縱隊,也沒看穿日軍意圖及時轉向。最後日本以損失3艘魚雷艇的代價,消滅了沙俄第二太平洋艦隊2/3的艦隻。

另一次是1944年10月蘇裡高海峽之戰,也是T字戰術的經典絕唱。美軍第七艦隊在蘇裡高海峽外以逸待勞,在T字橫頭位置擺出一字縱隊。日本海軍第三分艦隊一頭扎進圈套,被美軍一頓猛揍。

日軍在狹窄海峽中進退兩難,最後全軍覆沒,僅「時雨」驅逐艦僥倖逃生。足以證明T字橫頭陣位在炮戰中的強大優勢。

單縱隊也有缺點:首尾易受攻擊,不能兼顧,被前後夾擊就很麻煩;想搶T字橫頭,需要有更高的航速;也需要優秀艦隊指揮。

當然,搶了T字橫頭也不一定都能獲勝,還要看雙方的戰鬥意志和戰術安排。

1866年,義大利與奧地利爆發利薩海戰。奧地利艦隊以三疊雙翼梯陣衝向義大利單縱艦隊,儘管意艦隊在T字橫位上,但奧艦隊快速衝進敵陣,在一片混戰中撞沉了敵方旗艦「義大利」號,取得了戰鬥勝利。

如今航母時代,T字戰術已經失效。航母編隊使用圓形陣型,外圍的驅護艦隻和巡洋艦組成多層防空、反潛網,將核心航母嚴密的保護起來。

綜上,各種戰術、陣型隨海軍變化而不斷改變。隨著新型動能炮、電磁炮不斷發展,說不定哪天T字戰術也會像「撞擊」戰術那樣捲土重來的。

和風漫談原創文字,歡迎關注。圖片來自網絡,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戰列艦發展史(四):戰列艦時代!
    日本在一戰之前就建造了「扶桑」級無畏艦,一戰開始後又建造了「伊勢」級無畏艦、「長門」級戰列艦等多款戰列艦,「長門」級戰列艦充分借鑑了「日德蘭海戰」的經驗將其滿載排水量設計為了3.2萬噸、4座雙聯裝406毫米主炮最大射擊仰角高達30度,適合進行遠程火力打擊。
  • 北海困獸——德國戰列艦一覽(無畏艦)
    本文是德國戰列艦系列的第二篇:關於德國無畏艦建造情況一覽。前一篇為北海困獸——德國戰列艦一覽(前無畏艦)。全文共2707字,配圖8張,閱讀用時約6分鐘。1906年英國下水第一艘無畏艦後,德國也開始建造自己的無畏艦,採用全裝重型火炮,在一戰前先後建成無畏艦拿騷級4艘,赫爾戈蘭級4艘,愷撒級5艘,國王級4艘。
  • 李碩|拿破崙時代海戰的兵器、戰術與戰略
    本文只介紹《特拉法爾加戰役》一書涉及的拿破崙時代海戰,對當時的兵器、戰術、戰略原則做一點簡單介紹。一、風帆時代的海戰戰列艦和巡洋艦的功能劃分自十五世紀以來,裝備火炮的風帆戰艦是海戰主角。戰列艦是決定性海戰力量,一般編成密集艦隊,用於防範、追蹤敵戰列艦隊,進行海上決戰;巡洋艦主要用於警戒、偵察、送信,以及襲擊敵商船。戰列艦隊中往往要搭配少量巡洋艦,承擔輔助性通勤任務;也可以全用巡洋艦組成艦隊,拉開稀疏的搜索、警戒線,承擔預警職能。
  • 海戰世界D系新艦全陣容大公開
    今日,《海戰世界》首次公布了下個版本將要上線的德系新艦全陣容,包括名艦「U-21型」、「希佩爾海軍級(歐根)」、「德意志級」在內的德系潛艇、德系巡洋艦/袖珍戰列艦即將披甲上陣,與各位艦長一起出徵藍海!1939年,U- VIII型潛艇在夜幕的掩護下,成功偷襲卡斯帕灣,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的皇家橡樹號戰列艦;而被稱為「袖珍戰列艦」的「德意志級」也曾在二戰中利用機動性大肆偷襲盟軍商船,將大西洋海域風聲鶴唳。下一版本,各位艦長就可以親自駕駛這些歷史中的著名德系戰艦,讓二戰中的經典戰役得以重現!
  • 前無畏時代最後一級巨艦: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
    「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是前無畏時代最後一級巨艦,和它的名字一樣,充滿了傳奇,夾雜著爭議更讓英國人懷念和尊敬。雖然這級戰列艦一開始建造就有落伍之嫌,但在它的服役過程中也為英國海軍做出不小的貢獻。;1777年4月納爾遜獲委任為海軍少尉,隨海軍上校威廉·洛克爾的巡防艦洛斯託夫特號,前往牙買加,在此期間,納爾遜和洛克爾成為了好友,學到許多海軍戰術和海軍軍事技能,納爾遜在後來的回憶中說洛克爾就是他的啟蒙老師;由於表現優異,1779年6月年僅21歲的納爾遜獲擢升為海軍上校,並獲委任巡防艦欣欽布魯克號的船長。
  • 海戰世界德系艦船特色解析
    回望二戰,德國海軍利用狼群戰術,使用體積較小的U潛艇對盟軍大型戰艦進行輪番圍攻,令人聞風喪膽,不寒而慄,德軍也因此在二戰初期猖狂一時。德系戰列艦在結構強度上僅次於美系,但它在精準度、火炮射程及穿透力方面顯得更加突出。在二戰中立下屢屢戰功的王牌戰艦「俾斯麥」、遊戲中同等級中火炮口徑最大的「巴戈利亞」及同等級中航速最高的「約克代艦」等十一艘德系名艦都將與你共同出徵。
  • 大艦巨炮時代,大洋的主宰者,戰列艦緣何而生?
    如果說高達,EVA這種類人型武裝寄託的是無所不在的英雄觀念的殘響,那麼戰列艦就是多鉚蒸鋼與大艦巨炮精神的象徵,1991年的海灣戰爭重新披掛上陣的衣阿華級戰列艦發出了戰列艦家族最後的怒吼,戰列艦家族的消亡早已成為了現實,但是戰列艦為什麼能夠主宰海洋數百年?戰列艦為何而生?緣何而死?
  • 日德蘭海戰中的381毫米主炮戰列艦,單艦337發火力輸出
    日德蘭海戰中的火力輸出:381毫米主炮戰列艦,單艦發射337發主炮彈超無畏艦是日德蘭海戰中,英國海軍大艦隊的主力艦,比如說4艘鐵公爵級、4艘獵戶座級(或翻譯為俄裡翁級)、4艘英王喬治五世級,他們裝備的都是13.5英寸(約343毫米)45倍徑主炮,在數量規模上,其實參加日德蘭海戰中,28艘英國戰列艦中的重要中堅力量。
  • 樓船夜雪瓜洲渡:關於艦艏的那些小知識!
    艦艏二字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就是船的最前部,因為這部分直接與艦船最前端的海水接觸所以艦艏造型也會影響到船的基本性能。經過長期摸索人類發展出了衝角艏、垂直穿浪艏、垂直傾斜艏、飛剪艏、破冰艏、球鼻艏、雙船艏等至少七種艦艏,艦船在設計時用對船艏可大幅提升艦船的適航能力。
  • 當年的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艦隊輸在什麼地方呢?
    甲午海戰是鐵甲艦時代,爆發的規模最大的一場海戰,這場海戰中,被認為實力更強的北洋海軍卻慘敗在日本艦隊手下。 甲午海戰是鐵甲艦時代爆發的最大規模海戰,而在此之前,世界上能夠有研究價值的鐵甲艦時代海戰,只有意奧利薩海戰,這場海戰也是風帆戰列艦時代過渡到鐵甲艦時代的一場海戰,這場海戰之後,
  • 戰爭巨獸之殤,走向末路的大艦巨炮,是誰埋葬了戰列艦
    戰列艦擁有可以摧毀一切水面艦艇的艦炮群,(風帆戰列艦以及炮房鐵甲艦依靠數量取勝,艦面旋臺鐵甲艦誕生之後依靠質量取勝)擁有厚重的裝甲,想要在常規交戰模式中摧毀一艘戰軍艦非常艱難!擊沉一艘戰列艦那就是難上加難!常規的炮戰,難以直接消滅敵方水面艦艇。
  • 這都是一戰前德國戰列艦 性能先進 因戰敗結局很悲慘
    拿騷級戰列艦德國在20世紀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共建造了4級共17艘無畏艦。它們分別為拿騷級(建造有4艘)、黑爾戈蘭級(建造有4艘)、凱撒級(建造有5艘)和國王級(建造有4艘)。下面來分別介紹一下這幾級戰列艦。
  • 《星際爭霸2》戰列巡航艦怎麼樣 戰列巡航艦詳解
    導 讀 星際爭霸2這款遊戲中是有很多的角色供玩家們選擇,戰列巡航艦在人族中是一個高攻擊力伴隨著強力的支援的兵種,很家尤其是新手玩家可能不知道,那麼在遊戲中戰列巡航艦有什麼能力
  • 「多炮塔神教」與太空時代戰列艦幻想
    日後,這場人類歷史上第二大規模的海戰(僅次於雷伊泰灣大海戰)和最大規模的戰列艦對決,以「日德蘭海戰」之名,成為海軍史上最耀眼的篇章之一,也成為大艦巨炮時代最標誌性的戰鬥與頂峰。最終, 1945年4月7日14時20分,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最強戰列艦——「大和」號在衝繩海戰中,被美國海軍航空兵擊沉,正式宣告了大艦巨炮時代的終結! 根據記載,「大和」號沉沒時的殉爆,產生了高達將近6100米的雲柱,使得193千米外的日本本土居民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 德意志海軍無畏艦的鼻祖——淺談「拿騷」級戰列艦
    其設計方案是沿用以前德國戰列艦使用的280毫米主炮,副炮安裝於炮廓內。之所以採用這種保守思維外,除了德國海軍一貫的保守思維外,還與德國海軍情報部門獲得的英國無畏艦的不實情報有關。「無畏」號下水後,德國不得不將原先的設計全盤推翻。1906年3月,德國議會通過了建造2艘戰列艦的預算,並下令立即開工,月底德國海軍正式下達新式戰列艦的建造命令。
  • 最古老的海軍戰術
    千年之後,1571年的勒班陀海戰,成為海戰史上最後一場以槳帆船為主的大型海戰,開啟了海戰的「風帆時代」,此後的海戰戰場,火炮成為最具威力的武器,配備重炮的風帆戰艦組成的戰列線,讓衝撞戰術徹底失去了戰術價值。衝撞戰術在十九世紀中期,伴隨著蒸汽動力的引進,迎來過一次短暫的復興。
  • 納爾遜級戰列艦:世界最大號的「淺水重炮艦」
    納爾遜級戰列艦(HMS Nelson)是英國建造的一型戰列艦。同級艦兩艘,首艦以英國海軍上將,特拉法爾加海戰的英雄霍雷肖·納爾遜(1758~1805)命名。第二艘為羅德尼號(HMS Rodney),以英國海軍上將喬治·布裡奇斯·羅德尼(1719~1792)命名。
  • 「多炮塔神教」與太空時代星際戰列艦幻想
    日後,這場人類歷史上第二大規模的海戰(僅次於雷伊泰灣大海戰)和最大規模的戰列艦對決,以「日德蘭海戰」之名,成為海軍史上最耀眼的篇章之一,也成為大艦巨炮時代最標誌性的戰鬥與頂峰。最終, 1945年4月7日14時20分,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最強戰列艦——「大和」號在衝繩海戰中,被美國海軍航空兵擊沉,正式宣告了大艦巨炮時代的終結! 根據記載,「大和」號沉沒時的殉爆,產生了高達將近6100米的雲柱,使得193千米外的日本本土居民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 世界海軍史上最後一艘下水的戰列艦 法國製造的巔峰巨艦
    面對來勢兇猛的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和義大利維內託級戰列艦,既不想失去地中海制海權,又不想被老對頭德國超越的法國人在1934年推出了新戰艦計劃——這就是世界海軍史上最後一艘下水的戰列艦「黎塞留」級。有趣的是作為傳統列強,英法德意都未能有效的預期到航空母艦在未來海戰中的作用,而專注於大炮巨艦的建造。
  • 戰列艦三國志-「金剛」號(3)徵戰兩洋
    日本戰列艦並不承擔航母的對空防禦任務,只是作為水面突擊力量一字排開,耀武揚威猶如日德蘭時的戰列線,防空是輕巡和驅逐艦的事;而美國特混編隊中戰列艦是作為防空中堅和其它護航艦隻一起呈環形排列在航母周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