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擊!最古老的海軍戰術

2021-01-15 DMarine

(本文已刊發於《中國國防報》)

「撞它!全體抓緊!」,俄羅斯海岸警衛隊的「頓河」號上,艦長下達的命令簡單有力,排水量1600噸的遠洋拖船依照命令,堅決的撞向航線前方體量明顯小上一圈的烏克蘭海軍拖船,隨著尖利的摩擦聲響起,刻赤海峽內,俄烏兩國海上衝突再起。「撞擊戰術」,這種宛如海上拼刺刀的戰法,通過媒體公布的現場視頻,再次進入我們的視線。

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海上衝突

使用艦首的「撞角」,或者叫「衝角」,以敵方船隻脆弱的側舷水線為目標,通過衝撞破壞船體和龍骨,使之進水沉沒或者喪失航行能力的做法,也就是「撞擊戰術」,是海戰史上最早成型的戰術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朔到公元前8世紀。雅典時代的酒器上最早描繪了帶有撞角的戰艦形象,稍晚一些,在亞述帝國辛那赫裡布時期的宮廷浮雕上也出現過帶有撞角的戰艦,公元前7世紀,亞述國王薩爾貢二世墓上的銘文對戰艦撞角也有所記載。

撞角文物

直到公元前3世紀,撞角一直是腓尼基,希臘和羅馬戰艦的標配。裝備有撞角的人力划槳戰艦曾經統治了整個地中海。人工推進的靈活性讓戰艦得以進行精確的撞擊,並且在碰撞之後可以迅速的後退,以避免被受損的敵艦拖帶著下沉。在第二次希波戰爭薩拉米斯海戰中,雅典人即依靠其三列槳座戰船搭配快速撞擊的戰法,以劣勢的兵力獲得了對波斯艦隊的決定性勝利,成為整個戰爭的轉折點。

帶撞角的戰船

公元前3世紀後,羅馬海軍開始裝備俗稱「烏鴉吊橋」的接舷吊橋,接舷戰成為那個時候海戰的主旋律,衝撞戰術漸漸談出海戰主流。

千年之後,1571年的勒班陀海戰,成為海戰史上最後一場以槳帆船為主的大型海戰,開啟了海戰的「風帆時代」,此後的海戰戰場,火炮成為最具威力的武器,配備重炮的風帆戰艦組成的戰列線,讓衝撞戰術徹底失去了戰術價值。

衝撞戰術在十九世紀中期,伴隨著蒸汽動力的引進,迎來過一次短暫的復興。那個時候,海軍艦艇開始採用蒸汽機作為動力,這為艦艇提供了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機動性,讓撞擊再次成為一種切實有效的攻擊手段。同時,鐵甲艦的出現,讓戰艦的防護性能在與火炮的對抗中佔據了上風,也讓撞擊戰術超越火炮成為海戰中最有攻擊力的一種手段。各國海軍的蒸汽戰艦紛紛裝上了撞角,甚至誕生了專為撞擊而設計製造的所謂「撞擊鐵甲艦」。一時之間,撞擊和炮擊,在那個時代的海戰中平分秋色。

南北戰爭中的撞擊鐵甲艦

1866年的利薩海戰,可能是撞擊戰術在海戰中最高光的時刻。在裝甲艦之間的炮戰未能奏效的情況下,奧匈帝國的旗艦「斐迪南·馬克斯大公」號裝甲艦通過撞擊義大利海軍的「義大利國王」號裝甲艦,將其擊沉,贏得此戰的勝利。

利薩海戰

不過,隨著火炮技術的快速發展,撞擊戰術很快再次失寵,讓位於遠程炮擊為主的海戰模式。影航行性能和航行安全的撞角在進入20世紀後,已經很少出現在現代艦船上了。

雖然沒有了撞角,但是撞擊戰術還是會不時的出現在海戰之中。有記載的最後一次大型戰艦之間有意為之的衝撞作戰是在日德蘭海戰中,德國的拿騷號戰列艦撞擊英國海軍的噴火號驅逐艦,這次撞擊並沒有能夠擊沉英國驅逐艦,憑藉較好的機動性,噴火號避開了拿騷號的直接撞擊,雖然在擦碰中受損嚴重,但還是得以逃脫。

1940年,英國海軍的螢火蟲號在遭遇入侵挪威的德國海軍希佩爾海軍上將號重巡洋艦時與之相撞,螢火蟲號的艦艏被折斷最終沉沒,成為最後一艘在戰爭中被撞沉的大型水面艦艇,不過根據當事人的證言,這次碰撞並非故意,也就很難被認作是撞擊戰術的應用了。二戰中,還有不少水面艦艇撞擊敵方潛艇,以及小型快艇之間互相撞擊的戰例,成為撞擊戰在海戰中最後的絕唱。

二戰中衝撞潛艇受損的英國戰艦

二戰以後,冷戰之中,在大國博弈的水面上下,衝撞戰術成為大國之間摩擦角力的一種方式,既能避免「熱戰」,又能彰顯立場,兩個超級大國軍艦之間的碰撞不斷。其中最著名的還要數1988年,蘇聯海軍小型戰艦無懼噸位差距,衝擊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的戰例,蘇軍戰艦在執行撞擊前發出的「我艦奉命撞擊你艦」的通訊,無論真假,成為至今讓人津津樂道的冷戰名言。

美軍拍攝的「我艦奉命撞擊你艦」

第一人稱視角的「我艦奉命撞擊你艦」

冷戰之後,雖然各國在處理海上爭端時都顯得更為謹慎,使用槍炮直接開火的場景極少出現,但是在存在海上爭端的國家海軍或者海警之間,衝撞摩擦還是不時出現,這次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海上衝突就是最好的例證,古老的撞擊戰術,在當今的海洋格局下,難道又迎來了新的復興機會?

相關焦點

  • 二戰中,德國海軍潛艇的狼群戰術究竟高明在哪裡?
    相比之下,德國海軍的實力就稍顯不足了。不過,在二戰前期,德國海軍也曾一度縱橫大西洋,對盟軍艦隊造成了重創,他們克敵制勝的主要功臣當屬德軍潛艇和他們所採取的「狼群戰術」。從二戰開始初期,德國海軍的潛艇就頻繁出沒於大西洋,對同盟國的軍艦和商船造成重創。以商船為例,截止1939年末,德軍在短短三個月時間內就擊沉了同盟國商船114艘,總噸位超過42萬噸。
  • 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撞擊構造|《自然-通訊》
    根據《自然-通訊》發表的一篇論文 Precise radiometric age establishes Yarrabubba, Western Australia, as Earth’s oldest recognised meteorite impact structure,有證據顯示,澳大利亞西部的亞拉布巴隕石坑或是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撞擊構造
  • 美國海軍開發戰術漂浮網絡
    (MC1丹尼爾·巴克/美國海軍) 華盛頓消息:美國海軍為其戰術網絡授出了一份為期五年、價值約為6,980萬美元的工程服務合同。 在2020年10月8日的項目合同公告中,美國海軍表示,位於費城的國防承包商McKean Defence Group被授予了一份為期一年的合同,為海軍的「聯合浮動網絡」和企業服務提供工程服務,包括「網絡、通信和通信技術和程序服務、計算機系統以及有關新技術開發,當前作戰和計劃的升級的認證和信息保證。」
  • 德國海軍以潛艇偷襲為核心戰術,二戰初期使英國海軍損失嚴重
    德國海軍以潛艇偷襲為核心戰術,使得盟國在北大西洋的戰爭形勢急轉直下。1940年6月法國淪陷後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使英軍損失慘重,失去了海上軍事屏障的英倫三島受到德國轟炸機空襲的嚴重破壞,德國把切斷英國的生命線——大西洋海上運輸線作為對英作戰的關鍵,德國海軍利用潛艇集中攻擊英國的海上運輸船隊,用消耗英國船艦的「噸位戰」實施圍困封鎖英國的「慢性絞殺戰略」以迫使英國屈服,英倫三島形勢危急。
  • 研究揭地球最古老撞擊構造:22.29億年前隕石撞擊西澳
    位於澳大利亞西部的亞拉布巴隕石坑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撞擊構造之一,但其精確年齡一直未知。1月22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的最新研究顯示,亞拉布巴隕石坑或為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撞擊構造,精確年齡為22.29億年±500萬年,大約為地球年齡(45.5億年)的一半,超過此前紀錄2億多年。
  • 當年的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艦隊輸在什麼地方呢?
    ,這八大遠也是當年中國海軍最先進的八艘軍艦。另外,北洋海軍還有超勇、揚威等二艘撞擊巡洋艦,以及鎮東南西北中邊等6艘小噸位的蚊炮船。這些軍艦的一大特色就是:艦首對敵、航速偏慢、防護偏重。 但是這種配置的艦隊在當年非常盛行,除了北洋海軍之外,英德海軍在鐵甲艦時代也是這樣的,按當時北洋海軍各艦航速來看,平均最大航速只有14節左右,機動性嚴重不足。
  • 甲午海戰,北洋海軍的夾縫雁行陣
    陣型本身只是一種艦船的編隊組合形式,要發揮出威力,還必須輔之以匹配的戰術運用規則。北洋海軍的海戰戰術規則,其實早在海戰之前,甚至在甲午戰爭之前就已經制定完成並傳達給全軍。規則共有三條內容,北洋海軍艦隊在與任何敵方軍艦作戰時都應遵循:1.
  • 新反艦戰術?大國核潛艇上潛撞上美航母,外殼嚴重進水螺旋槳打爛
    新反艦戰術?大國核潛艇上潛撞上美航母,外殼嚴重進水螺旋槳打爛文/大國決策 圖/網絡眾所周知,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空軍以及海軍,尤其是海軍方面。美國的表現很是突出,美國擁有11艘核動力航母,而各國大都是常規動力作為航母動力輸出方式,美國海軍的強大使得美國海軍幾乎可以橫行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不過美國強大的海軍在面對另一個強國的時候也得退避三舍,俄羅斯海軍強硬的作風讓美國忌憚不已。大家都知道當時蘇聯軍艦撞擊美國軍艦的壯舉,而除了這種做法蘇軍還喜歡用另一中手段挑戰美國航母艦隊。
  • 「T」字戰術是啥?為什麼以前海戰中,戰列艦都爭搶T字橫頭位?
    從古至今,海軍作戰都非常講究陣型。一個優秀的陣型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所有戰艦火力,用更短的時間向敵人投射更多的彈藥,對贏取戰鬥有決定意義。在航空力量興起以前,火炮對轟是主要海戰形式,戰列艦這個名字就是從單縱戰列線引申而來的。海軍艦隊有很多隊形,如雁行陣、單縱隊、多縱隊、圓形陣、斜陣等等。
  • 最古老富矽巖或源於隕石撞擊地殼熔化
    科技日報北京8月14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地球科學》雜誌13日在線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地球上現已發現的最古老的富矽質巖,很有可能來源於隕石撞擊導致的地殼熔化。這一研究結果解開了一個長久以來的地質學謎題。  按照實際礦物的種類,可以將礦物分為長英質礦物和鎂鐵質礦物。
  • 美軍再度侵犯領海,大批戰艦火速出擊,軍方果斷下令:直接撞擊
    收到普京命令之後,俄羅斯軍方果斷下令,直接撞擊美國軍艦,將美國海軍徹底趕出俄羅斯領海。,其他國家的海軍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不能侵犯他國領海,軍艦就算是通過他國所屬的國際航道,也必須是無害通過,然而美國軍艦這次闖入的俄羅斯海域,是徹徹底底的俄羅斯領海,美國海軍挑釁的意味已經非常明顯,這也是因為美國海軍常常仗著自身實力強悍,從而常常無視國際法。
  • 月球上有個中國「工作狂」揭秘了太陽系最古老的撞擊坑
    根據前期獲取的月面影像數據,「玉兔二號」月球車將繼續向西北方向玄武巖或反射率較高的撞擊坑區域行進,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紅外成像光譜儀、中性原子探測儀等科學載荷同步開展科學探測任務。通過分析嫦娥四號雷達數據,發現著陸區一帶多層地下結構,並結合仿真模型和相關地質分析,進一步證實馮•卡門撞擊坑內部發生過多起巖漿填充事件。
  • 海軍潛艇學院
    101政治  國家統考科目  201英語一  國家統考科目  701軍事數學  與統考「數學二」參考書目一致  801海軍戰術基礎  《海軍戰術》,主編:張桂平,海軍指揮學院,2003年 《海軍戰術基礎
  • 解碼無人作戰「蜂群戰術」
    美國海軍歷來以美各軍種中的技術領先者著稱。2012年,美國海軍研究局率先發布《無人機蜂群攻擊》報告。2015年3月,美國海軍研究局完成了長0.91米、翼展1.47米、重5.9公斤的「郊狼」無人機的單機測試。2016年5月,完成了30秒內發射30架「郊狼」無人機的試驗,驗證了由「郊狼」組成的「蜂群」的編隊飛行、隊形變換和協同機動能力。
  • 李碩|拿破崙時代海戰的兵器、戰術與戰略
    因為在漫長的滑膛炮時代(1850年代之前),炮彈出膛後沒有穩定的飛行軸線,處在翻滾飛行狀態,無法保證用引信撞擊到目標,而且碰發引信需要更精密的機械技術,以及化工合成的碰發起爆藥。當然,最古老的「二踢腳」起爆方式也可以用,就是在裝藥彈丸上留個孔、裝一截導火索,根據射擊距離把導火索剪到合適的長度,點火後從炮膛口裝填進去。
  • 為了自由,數萬希臘勇士在薩拉米斯向強大的波斯海軍發出了挑戰
    而作為希臘海軍司令官的提米斯託克利決定放手一搏,他將利用一個謊言將龐大的波斯軍隊引進狹小的薩拉米斯海峽,而這個謊言最誘人之處就是他將帶領雅典軍隊投降薛西斯以便保住雅典人的生命安全。提米斯託克利這是一個十分冒險的決定,如果希臘人知道並相信了他傳出去的謊言,毫無疑問提米斯託克利將會被馬上處死,連同他的家人一起也會被剝奪公民的身份並且永遠受到其他人的唾棄和凌辱,為了能夠將這個口信秘密且安全的傳達給敵人,提米斯託克利找來了自己最信得過的僕人西西努斯
  • 美國宇航局確定澳大利亞隕石坑是已知最古老的隕石坑
    最近,美國宇航局的一名科學家分析了澳大利亞亞拉伯巴隕石坑的年齡,發現它有22.29億年的歷史,這使它成為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隕石坑。 「它比之前已知的最古老的隕石坑要老2億年,這個隕石坑位於南非,長達200多公裡,」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詹森航天中心天體材料研究與探索科學部(ARES)的研究科學家蒂蒙斯·埃裡克森說。
  • 滅絕恐龍的火球以「最致命的」角度撞擊
    這是小行星撞擊的最壞情況新的研究表明,熾熱的太空巖石撞擊地球並消滅了恐龍,並以最壞的角度撞擊(也就是說但是,研究人員最近發現,這種巨大的太空巖石也以陡峭的角度撞擊行星,通過釋放更多的氣體和粉狀巖石,從而產生了「最致命的後果」。 科學家們對流星撞擊地球的路徑進行了建模,創建了第一個3D模擬,以跟蹤流星從頭到尾的事件:從小行星的進近到墜毀,乃至整個隕石坑的形成。
  • 澳大利亞發現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隕擊坑
    澳大利亞奧特衛普的一個70公裡寬(43 英裡)的撞擊結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2億年,是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小行星隕石坑。令人著迷的是,這顆小行星可能會陷入巨大的冰蓋中,從而引發了全球範圍的變暖期。圖片來自於:Don Davis/SWRI 日前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新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的內容已經被大眾所普遍接受——位於澳大利亞西部的亞拉布巴隕星坑是當前已知地球上最古老的隕星坑。亞拉布巴星隕坑大概已經有22.29億年的歷史了。它比位於南非並且寬度大概為200公裡(120英裡)的弗裡德堡隕石坑還多存在大概2.1億年的歷史。
  • 飛剪、曲線、穿浪、垂直——海軍「時裝展」,不斷變幻的軍艦船頭
    軍艦是海軍的核心裝備,為取得制海權和海戰勝利,各國都在絞盡腦汁的追求極致性能。提高方法有很多種,船型設計就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衝角艏非常古老,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的古埃及時代就存在了。古希臘時期戰火連綿,工匠們建造槳戰船時將船艏水下部分前突,外面包上金屬材料做成銳利的衝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