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地球最古老撞擊構造:22.29億年前隕石撞擊西澳

2021-01-16 手機鳳凰網

位於澳大利亞西部的亞拉布巴隕石坑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撞擊構造之一,但其精確年齡一直未知。

1月22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的最新研究顯示,亞拉布巴隕石坑或為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撞擊構造,精確年齡為22.29億年±500萬年,大約為地球年齡(45.5億年)的一半,超過此前紀錄2億多年。

亞拉布巴撞擊構造圖

由於板塊構造和外力作用,地球表面一直發生著變化,鑑定古老的撞擊坑十分困難。這項研究中,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詹森宇航中心研究人員Timmons Erickson及其同事利用同位素分析亞拉布巴撞擊構造內部的撞擊再結晶礦物,從而判斷出其精確年齡。

參與這項研究的地質學家、科廷大學高級研究員Aaron Cavosie表示,「亞拉布巴隕石坑的年齡約為地球年齡的一半,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是否所有較早的撞擊構造都已被侵蝕,還是仍在等待被人發現。」。

研究人員指出,亞拉布巴隕石坑的形成時間與該地區的一次冰期重合。當時的撞擊可能發生在一片被冰覆蓋的地貌上,撞擊將大量的冰蒸發到大氣中,並在下面的巖石上形成一個直徑70公裡的隕石坑。

數值模擬結果顯示,如果形成亞拉布巴隕石坑的隕石曾撞上大陸冰蓋,可能向大氣釋放了87萬億到5000萬億千克的水蒸氣。水蒸氣是一種主要的溫室氣體。研究人員由此認為,這一巨大的隕石撞擊可能影響了地球氣候。

這項研究發表於1月22日的《自然-通訊》期刊。

相關焦點

  • 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撞擊構造|《自然-通訊》
    根據《自然-通訊》發表的一篇論文 Precise radiometric age establishes Yarrabubba, Western Australia, as Earth’s oldest recognised meteorite impact structure,有證據顯示,澳大利亞西部的亞拉布巴隕石坑或是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撞擊構造
  • 地球最古老隕石坑22.29億年前撞出
    【新華社微特稿】研究人員利用一種高技術測年法測定,位於澳大利亞西部的亞拉巴巴隕石坑為22.29億年前隕石撞擊地球形成,是目前已知地球上最古老隕石坑。據法新社21日報導,亞拉巴巴隕石坑「年齡」首次被確定,比先前已知地球最古老隕石坑年長2億年。
  • 地球最古老隕石坑距今22億年,其形成過程可能助解凍「雪球地球」!
    科學家最新研究確認,澳大利亞西部的亞拉布巴隕石坑,是全球已知最古老的小行星撞擊遺址。 科學家最新研究確認,澳大利亞西部的亞拉布巴隕石坑(Yarrabubba crater),是全球已知最古老的小行星撞擊遺址,而這次撞擊更可能改變了地球氣候,導致「雪球地球」(Snowball Earth)的冰河期結束。
  • 隕石撞擊形成了地球的板塊構造嗎?
    該大學行星研究中心的 Craig O』Neil 對隕石撞擊開展了研究,並將成果發表於《自然地球科學》,他解釋了地球形成的前 5 億年裡發生了什麼——這一時期被稱為「冥古代」,更詩意的比喻是「地質黑暗時代」。圖丨藝術家對隕石撞擊地球的想像到目前為止,地球是否具有移動的板塊的問題一直懸而未決,主要是因為早期的地殼幾乎沒有保留下來。
  • 近20億年前一次隕石撞擊對地表結構產生重大影響
    據國外媒體報導,將近20億年前,一塊巨大的隕石砸中地球,在如今加拿大境內形成了一處厚達1.5公裡的盆地。
  • 新證據表明,至少在43億年前,巨大的隕石撞擊促進了月球地殼形成
    安大略皇家博物館領導的一組國際科學家發現,月球上古代巖石的形成可能與大規模隕石撞擊直接相關。科學家們對1972年阿波羅17號登月任務期間美國宇航局太空人收集到的一塊獨特的巖石進行了新的研究。他們發現,它含有礦物學證據,這表明它是在極高的溫度(超過2300攝氏度/4300華氏度)下形成的,因為只有在大的撞擊事件中,行星外層巖石的熔化才能實現。在這塊巖石中,研究人員發現了先前存在的立方氧化鋯,這是一種礦物相,常用作珠寶中鑽石的替代品。
  • 最古老富矽巖或源於隕石撞擊地殼熔化
    科技日報北京8月14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地球科學》雜誌13日在線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地球上現已發現的最古老的富矽質巖,很有可能來源於隕石撞擊導致的地殼熔化。這一研究結果解開了一個長久以來的地質學謎題。  按照實際礦物的種類,可以將礦物分為長英質礦物和鎂鐵質礦物。
  • 地球構造的形成契機或由昔日地外撞擊觸發
    太陽星雲分散圖(太陽星雲是太陽和太陽系形成前在宇宙空間由氣體和彌散的固體顆粒組成的星雲)(圖源:usra)據最為普遍接受的行星形成理論來看,地球是在約46億年前由太陽星雲中的物質凝聚而成。通過建模研究和對比月球撞擊,太空人和地質學家推斷,地球在此後億萬年間經歷了無數次巨大的撞擊。
  • 小行星12億年前撞擊英國 科學家現確認隕石坑位置
    中新網6月11日電 據外媒10日報導,牛津大學和阿伯丁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古老的撞擊坑,該撞擊坑是英國有史以來撞擊的規模最大的小行星留下的,位於蘇格蘭和外赫布裡底群島之間的海床上。湯珺琳 攝據報導,2008年時,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肯•阿莫(Ken Amor)在蘇格蘭高地進行地質實地考察時,在一個叫Stoer的小村莊裡發現了一個不尋常的巖層,這個巖層被稱為Stac Fada成員(SFM)。之前的研究人員推測,這些與眾不同的紅砂巖來自一座火山,但阿莫意識到,巖石中的「奇怪的綠色斑點」有可能是隕石的特徵。因此,阿莫把SFM的樣本帶回了牛津檢測。
  • 外星撞擊可能觸發了地球構造的形成
    為了進行研究,這個國際團隊考慮從地球之外來尋找構造活動如何開始的可能解釋。正如該論文的主要作者、澳大利亞雪梨麥考瑞大學行星研究中心主任雷格·奧尼爾(Craig O'Neill)所說: 「我們更傾向的說法是地球作為一個孤立的系統,只有內部過程重要。不過,我們越來越能夠看到太陽系動力學對研究地球運動的影響。」
  • 外星撞擊可能觸發了地球構造的形成
    不過,我們越來越能夠看到太陽系動力學對研究地球運動的影響。」根據最廣為接受的行星形成理論,大約在46億年前,地球由太陽星雲的吸積物質形成。基於建模研究以及和月球撞擊的比較,天文學家和地質學家推斷,地球在之後的數億年裡經歷了多次巨大撞擊。
  • 英發現巨大隕石撞擊地 美媒:直徑1千米隕石12億年前撞擊地球
    參考消息網6月12日報導 美媒稱,科學家們認為,他們找到了英倫三島有史以來受到最大規模隕石撞擊的地點。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6月10日報導,在距今12億年前的遠古時期發生了那次隕石撞擊,有關證據最早於2008年在位於蘇格蘭西北部的阿勒浦附近被牛津大學和阿伯丁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
  • 2011年在西撒哈拉發現的44億年歷史「黑美人」隕石揭示火星早期經歷了一次撞擊
    2011年在西撒哈拉發現的44億年歷史「黑美人」隕石揭示火星早期經歷了一次撞擊(Credit: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中國科學報(辛雨):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天體化學家Martin Bizzarro花了50萬美元購買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價值的巖石,然後將其磨碎。
  • 隕石撞擊地球的可怕後果
    隕石撞上地球是可怕的對人類來說是毀滅性的恐懼。那麼這些碎片如果撞擊地球會發生怎樣的情況呢?我們人類又該怎樣有效的採取措施呢?隕石撞擊地球造成的力量有兩個原因:動能和勢能。我們都學過物理速度越大動能就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勢能就越大,質量越大重力勢能就越大。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不同大小隕石撞向地球的後果。
  • 研究:地球可能在8億年前經歷了一次小行星撞擊轟炸
    據外媒報導,近日,來自日本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月球軌道飛行器輝夜號(Kaguya)的觀測完成了對近60個月球環形山的研究。 他們發現大約8億年前,月球經歷了一次來自小行星撞擊的轟炸。這意味著地球幾乎肯定在同一時期也經歷了類似的情況。
  • 隕石撞擊地球or火山噴發?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1980年,這兩位科學家提出了這樣一種觀點:6600萬年前,一座山那麼大的隕石撞上了地球,導致大氣中充滿了氣體、塵埃和碎片,極大地改變了氣候。 他們的關鍵證據是:白堊紀-古近紀地層發現有大量金屬銥,這一地質邊界帶涵蓋了所有已知含有恐龍化石的巖層。銥在地殼中相對罕見,但在石質隕石中非常多,這對父子因此推斷:這次大滅絕是地球之外的物體導致的。
  • 日本發現隕石撞地球證據 確定撞擊約2.15億年前
    據新華社東京11月6日電(記者 藍建中)日本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在日本中部地區岐阜縣的地層裡發現了約2億年前的隕石成分,而它們很可能是當時一顆巨大隕石撞擊現在的加拿大魁北克省時飛散的痕跡。
  • 最值錢的世界遺產:20億年前隕石撞擊而成,黃金鑽石多到不敢公開
    世界遺產指的是那些珍貴的文化,自然寶庫,它們對地球和人類來說都有非凡的意義。比如我國的可可西裡地區,由於這裡珍稀的高原野生動物資源,這裡被列為了世界自然遺產,同時可可西裡面積達到4.5萬平方千米,因而也是亞洲面積最大的自然遺產。
  • 22億年前的小行星解凍了冰封的地球,或潛藏著生命起源之謎?
    近日,科學家確定了澳大利亞的雅拉布巴隕石坑(Yarrabubba)為22億年前,一個小行星撞擊地球時留下的。這個隕石坑比科學家發現的20億年前,最古老的隕石坑——南非弗裡德堡隕石坑,還早了2億年。這次隕石坑的發現,很有可能解開地球如何在最可怕時期,重新綻放,生命得以倖存的謎團。
  • 「奇觀」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形成的十大撞擊坑
    3500萬年前,藝術家對巨型小行星或彗星的想法陷入了現在的切薩皮克灣。(圖片來源:科學)不管是山丘大小還是山脈大小,隕石撞擊都是太陽系中最具破壞力的力量之一。在地球上,飛行的太空碎片觸發了生物大滅絕,但同樣致命的小行星也可能在地球誕生後不久就提供了生命的種子。小行星的影響持續了數十億年。這是已知的10個最大的撞擊坑,從最大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