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地球可能在8億年前經歷了一次小行星撞擊轟炸

2021-01-09 太平洋電腦網

據外媒報導,近日,來自日本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月球軌道飛行器輝夜號(Kaguya)的觀測完成了對近60個月球環形山的研究。 他們發現大約8億年前,月球經歷了一次來自小行星撞擊的轟炸。這意味著地球幾乎肯定在同一時期也經歷了類似的情況。

正如研究人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的新論文中所指的那樣,確定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歷史並不容易,因為天氣會侵蝕並基本上抹去大多數撞擊坑的痕跡。而月球則沒有這樣的侵蝕,它可以作為地球-月球系統中小行星撞擊的物理記錄。

通過對月球上某些隕石坑年齡的研究--檢查哪些隕石坑是重疊的,哪些是在其他隕石坑內形成的--科學家們可以對地球和月球發生大量小行星撞擊的時間擁有一個很好的了解。這次,研究人員確定了這些隕石坑的年齡跟地球歷史上環境發生劇烈變化的時期極為吻合,這表明,短時間內的許多影響促成了地球環境的劇烈變化。

研究人員在文章寫道:「考慮到哥白尼隕石坑噴出物的輻射年齡和阿波羅著陸點的撞擊玻璃球體,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流星雨大約在8億年前時遍布整個月球。基於火山口比例法則和跟地球以及月球的碰撞概率,我們認為至少是(4 - 5)×1016公斤的流星體--大概是墨西哥希克蘇魯伯撞擊事件的30 - 60倍--在成冰紀之前立即陷入月系統,成冰紀是一個環境大變化時期。」

巨大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被認為是導致地球上恐龍物種和許多其他生命形式大量死亡的小行星撞擊的最好證據。現在,這項新的研究表明,它的質量是撞擊地球的希克蘇魯伯小行星的60倍,而後者小行星在較小的撞擊中已經逐漸被地球表面抹去。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月球坑研究顯示:地球和月球8億年前曾遭流星體撞擊
    英媒稱,一些月球坑顯示,8億年前,當複雜生命的最初跡象在地球上大規模出現之際,流星體在不斷襲擊地球和月球。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7月21日報導,大阪大學的一個團隊使用「月亮女神」月球探測器上的地形照相機收集的數據來確定59個不同月球坑的年齡。
  • 月球坑研究顯示:地球和月球8億年前曾遭流星體撞擊
    參考消息網7月23日報導英媒稱,一些月球坑顯示,8億年前,當複雜生命的最初跡象在地球上大規模出現之際,流星體在不斷襲擊地球和月球。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7月21日報導,大阪大學的一個團隊使用「月亮女神」月球探測器上的地形照相機收集的數據來確定59個不同月球坑的年齡。
  • 8億年前,地球遭受了小行星狂轟濫炸,改變了地球的氣候進程
    8億年前經歷過海量小行星的狂轟濫炸,甚至被炸得遍體鱗傷。其中最恐怖的一次,莫過於6600萬年前滅絕恐龍的那顆小行星。據推測,當時那顆小行星的直徑大約有10公裡,在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留下了一個巨大的隕石坑。科學家認為,這樣大的天體撞擊地球事件大概每1億年就會出現一次,而比它小一些的撞擊更是非常頻繁。只不過地球表面的自然活動太多,撞擊坑幾乎都被抹平了。好在,距離我們不遠的月球,留下了足夠的證據。
  • 研究發現:44億年前,一場「大轟炸」為地球帶來生命的種子
    一場「大轟炸」為地球帶來生命的種子在1969年,美國太空人成功登上月球的時候,月球上隨處可見的隕石坑,也讓科學家們感到好奇,通過同位素測序,研究者發現,一直到38億年之前,月球都處於頻繁的撞擊之中,這種撞擊來自於小行星和彗星。
  • 2011年在西撒哈拉發現的44億年歷史「黑美人」隕石揭示火星早期經歷了一次撞擊
    2011年在西撒哈拉發現的44億年歷史「黑美人」隕石揭示火星早期經歷了一次撞擊(Credit: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神秘的地球uux.cn這塊巖石並非來自地球,它來自火星。Bizzarro最終得到了豐厚的回報。2011年在西撒哈拉發現的這塊有44億年歷史的「黑美人」隕石僅重15克,他的研究小組就此揭示了幾乎貫穿火星整個歷史的小行星撞擊和火山爆發記錄。
  • 44億年前,一場「大轟炸」為地球帶來生命的種子
    >在1969年,美國太空人成功登上月球的時候,月球上隨處可見的隕石坑,也讓科學家們感到好奇,通過同位素測序,研究者發現,一直到38億年之前,月球都處於頻繁的撞擊之中,這種撞擊來自於小行星和彗星。同時,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太陽系形成早期,由於太陽系還沒有徹底穩定下來,太陽系內部的碰撞時間非常多,火星、地球、金星,甚至是最接近太陽的水星,在誕生早期,都曾經頻繁遭遇過撞擊,只不過由於地質活動,讓很多隕石坑都慢慢被填平了。
  • 新發現,木星核心並非緊密,可能是45億年前被一顆大行星撞毀
    近期有研究認為,在45億年前,可能有一顆大星球撞了木星,把木星核心都撞「散了」。45億年前,太陽系剛剛形成不久,那時候整個宇宙環境確實是不大穩定,發生各種碰撞應該是有可能的。45億年前,木星可能和大行星發生了碰撞根據2019年8月15日的一項科學報告,大約45億年前,年輕的木星與一顆比地球重10倍的行星胚胎發生正面碰撞。而在這一次猛烈的撞擊中,形成了現在木星這樣的稀釋核心,這個木星核心含有氫和氦。
  • 行星科學研究:月球也經歷過流星雨?
    月球表面眾多隕石坑如何形成備受關注,最新一項行星科學研究認為,月球在8億年前經歷了一場小行星雨。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研究論文稱,大約8億年前,月球遭遇了流星體(較小的小行星)的轟擊。
  • 《我的世界》起源:億萬年前人類是怎樣誕生的?一顆行星撞擊地球
    距今2億2千萬年以前地球上誕生了史上第一個物種——恐龍。而恐龍時代也整整統治了地球1億5000萬年!而恐龍時代大體上被分為了三個是時期:三疊紀、侏羅紀以及白堊紀。其中白堊紀晚期也就是6千5百萬年前,恐龍迎來了種族滅絕。
  • 《我的世界》起源:億萬年前人類是怎樣誕生的?一顆行星撞擊地球
    4種巨大的頭骨+4種巨大的軀幹骨,整整8座化石遺骸。軀幹骨最長達到了驚人的13米!這種長度的生物在《我的世界》只有一種可能——龍。 同理鐵礦的形成大約一億兩千萬年前,金礦需要至少一億年,而鑽石礦最早形成的時間可以追溯到45億年前!
  • 太陽系曾被「轟炸」 發生時間關乎地球生命起源
    過去,科學家普遍認為在約41億至38億年前,太陽系內側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和月球經歷了一段被彗星和小行星強烈轟炸的時期,這一時期被稱為晚期重轟炸期。11月1日,一項最新發布的研究表明,晚期重轟炸期發生的時間比想像的要更早、強度更低、持續時間更長。這項發現可能會影響有關早期地球生命起源的理論。
  • 太陽系曾被「轟炸」發生時間關乎地球生命起源
    2020-11-03 05:15:30 來源:科技日報過去,科學家普遍認為在約41億至38億年前,太陽系內側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和月球經歷了一段被彗星和小行星強烈轟炸的時期,這一時期被稱為晚期重轟炸期。
  • 太陽系44.8億年前發生大轟擊,地球和月球未能倖免,遭受重創!
    根據小行星和其他來源的記錄,該小組估計這一太陽系變化的事件發生在44.8億年前,比一些科學家先前提出的時間要早得多。這些發現可以為科學家們提供有價值的線索,知道地球上什麼時候可能首次出現生命。地質科學系教授Mojzsis說:我們知道,為了解釋外太陽系目前的軌道結構,必須發生巨大的行星遷移,但在這項研究之前,沒有人知道它是什麼時候發生的。
  • 人類起源於8億年前小行星撞擊?1000億噸磷元素為DNA提供充足原料
    編者按:科學家對月球59個直徑20公裡左右的撞擊坑的調查統計也發現,這些撞擊坑的形成時間大約在8億年前,這說明在8億年前,地球和月球確實遭遇了一次小行星雨的襲擊,為地球帶來了1000億噸的磷元素。最新研究指出,在8億年前,一顆小行星闖入地球和月球的引力範圍,並且分裂成許多碎片撞擊了地球和月球,這次撞擊事件也引發了地球上出現史上最持續時間、覆蓋範圍最大的冰河時期。
  • 外星撞擊可能觸發了地球構造的形成
    為了進行研究,這個國際團隊考慮從地球之外來尋找構造活動如何開始的可能解釋。正如該論文的主要作者、澳大利亞雪梨麥考瑞大學行星研究中心主任雷格·奧尼爾(Craig O'Neill)所說: 「我們更傾向的說法是地球作為一個孤立的系統,只有內部過程重要。不過,我們越來越能夠看到太陽系動力學對研究地球運動的影響。」
  • 外星撞擊可能觸發了地球構造的形成
    儘管地球科學家們盡了最大的努力,這仍然是關於地球的最大的未解問題之一。根據來自澳大利亞和美國的一個地質學家團隊的一項新研究,這種轉變可能是由外星物體撞擊地球表面所引發的。不過,我們越來越能夠看到太陽系動力學對研究地球運動的影響。」根據最廣為接受的行星形成理論,大約在46億年前,地球由太陽星雲的吸積物質形成。基於建模研究以及和月球撞擊的比較,天文學家和地質學家推斷,地球在之後的數億年裡經歷了多次巨大撞擊。
  • 發現8億年前撞擊地球的小行星雨!是毀滅恐龍那次的30-60倍
    8億年前的小行星雨規模巨大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8億年前,一場大規模的小行星雨襲擊了地球和月球。研究人員認為,在這場可怕的小行星雨中,與地球相撞的小行星比66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大很多。還有證據表明,4.7億年前撞擊地球的一次小行星雨可能引發了海平面的下降,出現了冰,並促成了生物的多樣性。然而,現在新發現的這一時間發生在8億年前,它涉及到一次小行星雨,其總質量是創造奇克蘇魯布隕石坑的30到60倍。這次撞擊發生在距今6.35億到7.2億年前的冰原時期之前,當時地球被冰封的沙漠所覆蓋。
  • 通古斯大爆炸——關於小行星撞擊地球的過去和未來
    據估計,在1億年的某個時間點上,地球上90%的物種將會死亡。一顆直徑超過10公裡的小行星將帶著相當於10億噸TNT當量的能量降落,只需1/10秒的時間,就能在地球上挖出一個巨大的隕石坑。隕石坑可能比小行星本身大20倍。撞擊地點方圓600英裡內的一切都被摧毀了。灰塵和碎片被掃進高層大氣,給地球蒙上了一層黑暗的天空,開始了一個顆粒狀的冬天,它將阻擋生命和農業所需的光線。
  • 地球上十大小行星撞擊奇觀
    一些小行星在掠過地球速度非常快,以至對地球的很多地方產生了危險的影響,它還會影響大氣,對生物都有極大危害,讓我們來看看地球上十大小行星撞擊。10 切薩皮克灣Popigai CraterPopigai Crater是在3500萬年前由小行星撞擊創造的,受碰撞影響的區域約為100公裡,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地質公園,許多研究人員和地質學家都對研究這個隕石坑的形成感興趣。
  • 2068年一顆小行星可能撞擊地球,威力相當於8.8億噸TNT
    小行星帶距離地球大約1.8億~4億公裡。這裡聚集了大約50萬顆以上的小行星。這些小行星大多都在自己的軌道上老老實實地圍繞著太陽公轉著。然而有些小行星卻非常的不守規矩。它們不在小行星帶內。這些小行星的運行軌道是和地球軌道相交的。因此這些小行星就有可能和地球發生相撞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