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科學研究:月球也經歷過流星雨?

2020-11-22 富寶資訊

月球表面眾多隕石坑如何形成備受關注,最新一項行星科學研究認為,月球在8億年前經歷了一場小行星雨。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研究論文稱,大約8億年前,月球遭遇了流星體(較小的小行星)的轟擊。根據碰撞概率,該研究表明這些流星體的總質量約為成冰期(約7.2億至6.35億年前)之前造成地球上希克蘇魯伯(Chicxulub)撞擊事件的隕石的30至60倍。

該論文指,地球上的侵蝕和表面更新過程使研究古代流星體撞擊以及確定其日期變得有難度。不過,還可以通過另一種方法來了解這些撞擊——研究月球上的隕石坑,因為在月球上,風化和侵蝕的影響大大減少。

論文通訊作者、日本大阪大學寺田健太郎(Kentaro Terada)及其同事利用來自月球探測器「月女神」(Kaguya)的數據,估算了月球表面直徑大於20公裡的59個隕石坑的形成時間。他們發現,其中有8個隕石坑是同時形成的,包括哥白尼隕石坑。根據對哥白尼隕石坑釋放物質的放射性測年結果,以及從一些阿波羅任務的撞擊玻璃球粒(隕石撞擊形成的玻璃珠)中獲得的數據,他們得出結論:月球在大約8億年前經歷了一次小行星雨。

論文作者推測,既然月球上發生了小行星雨,那麼地球上肯定也發生過類似的事件。他們利用隕石坑標度律和碰撞概率表明,一顆質量為4億億至5億億千克的小行星與地球發生了碰撞。(完)

相關焦點

  • 研究:地球可能在8億年前經歷了一次小行星撞擊轟炸
    據外媒報導,近日,來自日本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月球軌道飛行器輝夜號(Kaguya)的觀測完成了對近60個月球環形山的研究。 他們發現大約8億年前,月球經歷了一次來自小行星撞擊的轟炸。這意味著地球幾乎肯定在同一時期也經歷了類似的情況。
  • 月球環形山記錄8億年前「流星雨」
    但從地球表面探尋這段歷史是困難的,因為侵蝕和生命的影響會覆蓋所有隕石坑,但人們可以從月球上尋找線索。「它是太陽系歷史的見證。」日本大阪大學的Kentaro Terada說,任何接近月球的物體也可能撞到地球,所以它可以給我們一些關於地球過去的線索。 「月球表面沒有侵蝕,所以它保存了地月系統的撞擊歷史。」Terada說。
  • 月球環形山記錄8億年前「流星雨」—新聞—科學網
    數億年前一場流星雨降臨在地球和月球上。
  • 2020年堪稱「行星之年」,流星雨、日環食等天文奇觀將不斷上演
    2020年已經過去了大半年了,而在這半年裡,地球經歷了很多的事情,從天上到地上,各種事情不斷接踵而來,若說今年是魔幻的一年也不為過吧!年初,在地球上,美國的乙型流感,澳大利亞燃燒數月的大火,東非的蝗災肆虐並不斷蔓延,非洲的拉沙熱病毒,中東的禽流感,再加上年初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的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說,儘管2020年差不多已經過去半年了,可這半年裡,地球卻一刻都沒有消停。
  • 對話行星地質學家:「月球採樣」那些事
    「無人採樣」計劃在月球採樣2000克  文匯報:在社會高度關注「嫦五」的同時,很多讀者第一次聽到「行星地質學」這個詞,請先介紹一下,「行星地質學」研究的是什麼?  肖龍:行星地質學是行星科學的一部分。1969年7月「阿波羅」月球採樣返回之後,提供了研究月球的實際材料,再結合大量遙感探測數據的研究,開啟了行星地質學學科。
  • 月球上的環形山,見證了8億年前的「流星雨」
    作者:魯亦數億年前一場流星雨降臨在地球和月球上但從地球表面探尋這段歷史是困難的,因為侵蝕和生命的影響會覆蓋所有隕石坑,但人們可以從月球上尋找線索。「它是太陽系歷史的見證。」日本大阪大學的Kentaro Terada說,任何接近月球的物體也可能撞到地球,所以它可以給我們一些關於地球過去的線索。「月球表面沒有侵蝕,所以它保存了地月系統的撞擊歷史。」Terada說。
  • 對話行星地質學家:「月球採樣」那點事
    肖龍:行星地質學是行星科學的一部分。在1969年7月「阿波羅」飛船月球採樣返回之前,我們對月球的認識是很膚淺的。「阿波羅」月球樣品研究對月球科學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正是由於「阿波羅」樣品的成功返回,提供了研究月球的實際材料,再結合大量遙感探測數據的研究,才開啟了行星地質學學科。可以說,是「阿波羅」任務開啟了行星地質研究的先河。
  • 宇宙小科普:流星雨是如何形成的?小行星與大行星有何區別?
    流星雨是如何形成的?在太陽系中,除了行星、衛星和彗星外,還存在著許多塵埃、冰團、星體碎片等物質。這些在太陽系空間中遊散的物質叫流星體。當流星體經過地球附近,偶爾飛速穿過地球大氣層時,會產生摩擦燃燒起來,看上去就像星星從天上掉了下來。
  • 2020年天象好戲連臺:日環食、流星雨、超級月亮
    月球在一個橢圓軌道上繞地球運動,因此月球到地球的距離是在變化的,時遠時近。當月球離地球較遠時,本影錐不能到達地球,月球本影錐延長所形成的偽本影錐掃過地球的部分區域。此時,從視覺效果來看,月球要比太陽小,因此從處於偽本影區的地方看太陽,能看到一個中心被遮擋、周圍發光的光環,即日環食。
  • 流星雨、行星伴月……8月有這幾場浪漫的天文大戲
    記者從深圳市天文臺獲悉,8月份除了最「浪漫」的英仙座流星雨,還有多達6次的行星伴月天象。按照這份整理的本月天象預告「節目單」,即可「打卡」這場天文大戲。英仙座流星雨是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常年的天頂每時流星出現率(ZHR)可達80至120,當天正好是下弦月後一天,月亮會在13日0時30分後才升起,因此前半夜更適合觀賞流星雨。當晚,選擇遠離城市燈光、開闊安全的地方,即可看到這場浪漫的英仙座流星雨。
  • 新知|日環食、流星雨……2020年「天象劇場」佳片不斷
    對於天文學家來說,日食有很大的科學觀測價值。由於月球的遮擋,使得原本難以觀察的太陽外層——日冕層得以露出真面目,對於太陽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科學家還會通過射電波段進行觀測,即使是日偏食、日環食,也可以獲得色球和日冕大氣各層次和射電局部源的重要信息。
  • 回顧1913年震撼全世界的超大流星雨事件
    這個環形系統可以由月球上曾經活躍的火山活動產生。這也與另外一種O』Keefe的理論相關,也就是玻璃隕石,一種自然玻璃,提供了證據證明曾經有一次空氣動力學飛行起源於月球。當前人們認為,大量存在於太陽系之外的更小的月球具有小行星。如果條件適宜,他們可以最終存在於一個穩定的軌道,或者他們可以在衰變的軌道上運行一段時間。
  • 2020年太空大事記:火箭發射,流星雨,火星
    雖然2020年過了一大半,儘管發生了很多不好的事情,但有很多理由值得肯定和驕傲。尤其是當您將視線轉向天空時。在太空科學領域取得了成就,其中包括發射了三個火星任務,這是SpaceX Starship SN5原型機的第一跳在全球範圍內,以及。SpaceX和NASA的乘員演示任務將太空人帶到了國際空間站,這是商業公司第一次這樣做。
  • 4月天文奇觀出爐,有你想看的流星雨喲
    數據來源: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資料整理:高良超、楊暘時刻系東經120度標準時(北京時間)天象包括行星天象(合日、衝日、凌日、大距、行星最接近地球,過遠近日點,升降交點,緯度最南最北、以及行星相合、行星合恆星等),月相,月亮過遠近地點,月掩行星和恆星、日月食、二分二至、彗星過近日點、目視流星雨、變星等諸多天文事件。
  • 2019年1月天象大觀 流星雨和日食盡收眼底
    數據來源: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資料整理:高良超、楊暘時刻系東經120度標準時(北京時間)天象包括行星天象(合日、衝日、凌日、大距、行星最接近地球,過遠近日點,升降交點,緯度最南最北、以及行星相合、行星合恆星、等),月相,月亮過遠近地點,月掩行星和恆星,日月食,二分二至,
  • 2017年11月天象 關注18日獅子座流星雨
    在大多數年份,獅子座流星雨並不顯山露水,它極大時的ZHR很少超過20。但如果出現爆發,ZHR就可以達到幾百甚至上千,而且會持續數小時之久,帶來壯觀的流星暴雨。正因如此,人類很早就開始了對獅子座流星雨的研究。
  • 2020年10月天象預報|月球|獵戶座流星雨|火星|地球|流星雨|衝日
    每到秋末冬初的農閒季節,秋季四邊形出現在東南方向的夜空,人們總要抓緊時間修補房屋、堵上漏洞,保證過一個溫暖的冬天,因此人們也把這4顆星叫做「定星」。太陽系大行星動態太陽:在室女座運行。水星:昏星。2020年獵戶座流星雨最佳觀測日為10月21日晚間約22時過後,可觀測至翌日清晨。幸運的話,可能會有數量上的意外收穫。觀測地點請選擇光害低,視野大的地方觀看。雙子座ε流星雨(EGE)是一個小型的流星雨,有著與和獵戶座流星雨十分相似的特徵和活動,所以觀測時要小心分辨這兩個流星群。
  • 2020年8月天象預報(8月12日英仙座流星雨進入極大期)
    (合日、衝日、凌日、大距、行星最接近地球、過遠近日點、升降交點、緯度最南最北,以及行星相合、行星合恆星等),月相,月亮過遠近地點、月掩行星和恆星,日月食,二分二至,彗星,流星雨,變星等諸多天文事件。8/14 22時   天王星赤緯最北(δ+14°35′)8/15     八月天龍座流星雨極大期(ZHR<2),八月天龍座流星雨(August Draconids,00197 AUD)活躍日期介在8月13日至8月19日之間,速度~21.1km/s(慢速)8/15 03時22分 月球過升交點8/15 21時00分 金星合月,金星在月球以南3.98度(瞬時中天經度:-61.73度)8/15 00時
  • 自伽利略、克卜勒以來行星科學四百年
    月球探測在20世紀60年代提供了豐富的科學發現,特別是關於地質學和實驗室宇宙化學;後者促使產生新的月球起源(見圖2)模型,模型迄今仍然支撐著我們理解巨大的衝擊。衝擊能摧毀一些行星,但同時也能創造其他行星。同樣重要的是,月球計劃開發和完善了關鍵基礎設施(包括發射,導航,遙感和航海)。
  • 新研究認為月球或因45億年前地球與另一顆行星碰撞形成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新媒體專電 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9月22日報導,一項對阿波羅任務帶回的月球巖石的研究支持了月球的形成可能是在約45億年前因另一顆行星與地球發生碰撞後導致的這一假說。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休斯敦太空中心的天體材料研究與探索性科學研究處的西蒙和同事託尼·加爾加諾領導了這項研究,並將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