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恐懼症的成因之謎

2020-11-22 澎湃新聞

Chrissie Giles 利維坦

© Cosmos Magazine

利維坦按:

如果按照古典制約理論為基礎的厭惡療法醫治密恐者,恐怕要給患者看大量令人嚴重不適的圖片或視頻,以期達到徹底治癒密恐的效果……當然,效果想必因人而異。

另外,針對密集恐懼症比較有效的據說是森田療法(Morita therapy),該理論的創始人森田正馬(Morita Shoma)認為,神經質症的發病機制(比如強迫症)是由於患者的疑病性基質,內向性格的反省,極高的完善欲,使其因某一機會本應得到正常的感覺或感想,疑病性地視做是病態的異常,從而引發抗拒心理,極力去排斥,造成心理衝突,進入惡性循環的死胡同。其基本治療原則就是「順其自然」,即接受和服從事物運行的客觀法則。

內文含有或許令你感到生理或心理不適的圖片和文字

建議謹慎閱讀

茱莉亞(Julia)在11歲時經歷了第一次密集恐懼症發作。

她放學回到在馬爾默(瑞典的一座城市)的家中,書包一甩後就躺在了沙發上。她打開電視,調到她最喜歡的頻道看卡通片。

屏幕上充斥的是一個碩大頭顱卡通人物。在他的下巴上,本該長鬍子的地方卻長滿了巨大裂縫。

突然之間,她感到噁心想吐。她閉上眼睛,摸索著拿遙控器關掉電視。

每隔三四個月,她就會看到一些她忍受不了的東西。這些東西讓她極為噁心害怕。有時是裂縫,有時是密集的孔洞或點狀物,或者是一些水底的自然現象,比如藤壺群。她會顫抖,渾身是汗,最後躺在地上哭泣。

她有次用手機與朋友閒聊時,突然看到了很可怕的東西,立馬將手機丟到了房間的另一頭。而她周圍似乎無人有類似的奇怪反應。她到底怎麼了?

她20歲出頭的時候住在倫敦。她的男朋友在下班後衝回家大喊:

「茱莉亞,我知道你怎麼了!」

密集恐懼症(Trypophobia)是一種對密集孔洞或裂縫的厭惡,常伴以害怕和噁心的感受。

你也許沒有聽說過這種病。但不用擔心:你現在再也不會忘記它了。

* * *

心理學家發現,許多恐懼症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消極影響。雖然密集恐懼症尚未被普遍承認為一種恐懼症,但新來乍到的這個概念顯然不可小覷。

人們至今還在爭論密集恐懼症到底算不算恐懼症。這是因為大部分的恐懼症和極度的恐慌是同義詞。還有一些恐懼症在引發恐慌的同時,也會引起厭惡。但一些研究者認為,密集恐懼症單純建立在厭惡之上,所以不屬於恐懼症。

當被問到密集恐懼症的誘因時,人們的答案五花八門:聖誕樹裝飾球,蜂巢的照片,坑坑窪窪的牆磚,麵糊上的氣泡,洗完澡後身上掛著的密密麻麻的小水珠。

© Cosmos Magazine

除了現實中的事物外,圖片對患有密集恐懼症的人也同樣具有殺傷力。蓮蓬的圖片常常被認為是最初的誘因。如果你沒有見過的話,蓮花擁有大顆的綠色種子頭,上面有密密麻麻的種子,看上去很像花灑。2003年,一張假的「蓮蓬胸部」網圖和一個關於被感染了的乳房的故事在電子信箱中流轉,引起了一時轟動。

關於密集恐懼症的研究數量有限,但有一項研究也許能夠解釋為什麼這張網圖會被廣泛傳播。研究發現,在皮膚上的孔洞比在無生命物體上的孔洞(如石頭)更令人害怕。而在臉上的毛孔殺傷力則更驚人。

(www.jstage.jst.go.jp/article/ijae/advpub/0/advpub_IJAE-D-16-00045/_article/-char/en)

當然了,如果沒有網際網路,這張「蓮花胸部」的網圖也不會無孔不入。網際網路與一些生理或行為病症的出現有關。但許多人認為,這些病症的根源是心理因素,即所謂的心理疾病。

© Wikipedia

從1518年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的跳舞狂熱到2011年紐約州某小鎮的一群抽搐少女,集體心理疾病已不是新鮮事。它們是人性的一部分。但是,因為有了網際網路和實時的全球信息流,現在我們無論身在何處都可能被觸發潛在的心理疾病。任何有條件上網的人都是潛在的傳播媒介。

(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067360960386X?via%3Dihub)

網絡社區中已經出現了許多奇怪的現象:莫吉隆斯症(Morgellons)這種無法解釋的皮膚病;那些深信自己「被盯上了」,受到權勢集團的跟蹤,監視或試驗的人們。那麼,密集恐懼症是這些奇怪現象中的一種嗎?數字世界是它的成因,抑或只是它的傳播媒介?

© Cait McEniff

而且,在那麼多的事物之中,為什麼是孔洞在引發恐懼和厭惡呢?

茱莉亞的男朋友拿起筆記本電腦,用力地往搜索欄裡敲字。他點擊播放搜索結果中的一個視頻。

茱莉亞只堅持了十秒,然後哭著奔出了房間。

這個視頻是網上眾多的密集恐懼症測試視頻之一。它們通常是一系列能誘發密集恐懼症的圖片,比如蓮蓬和洗碗海綿布。

當茱莉亞冷靜下來,她開始思考剛剛那個瞬間意味著什麼。她說:「我真的非常驚訝,但也有點高興。知道世界上有人和我一樣有這種症狀,讓我感覺舒服了些。」

但是還有個小問題。她不能自己上網搜索更多關於密集恐怖症的信息,因為跳出來的第一條搜索結果就是會引發症狀的圖片。

因此,她的男朋友成了她的搜索專員,將他在網上找到的關於密集恐懼症的所有信息大聲讀給茱莉亞聽。這使得她發現並加入了臉書上密集恐懼症患者群組。

在群組內快速瀏覽,人們很快就會意識到密集恐懼症會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患者始終擔心自己突然或被人故意用一些看上去無傷大雅的圖片或物體嚇到,比如蜂窩鬆餅和剎車燈。

一個按摩技師跟我說:「有些東西我看都不敢看……如果我的客戶有某些皮膚病的話,我別無選擇,只能不做他們的生意。」

另一位密集恐懼症患者寫道:「每當我看見密集的孔洞,我都會起雞皮疙瘩。我有時會想,如果我一直看著這些洞的話,我會死掉……」任何以「穗狀花序」排列的東西都會讓他們毛骨悚然。

說到臉書,一個患者說他們「總是在想我是不是會突然看到豆莢,或者是石頭上的洞……」還有患者描述了他們看電視或電影時的體驗:「有些服裝師和化妝師喜歡在屏幕上展示深度的效果。而我們只能噁心地度過剩下的觀影時間……」

一位患者說自己是「一個6尺4寸(約合1.93米)的大漢」,卻會被一張圖片「輕易擊敗」。

不管是在網上還是現實生活中,總有人故意向密集恐懼症患者展示相關照片以引發他們的恐懼反應。一個患者寫道:「用密密麻麻的孔洞照片嚇我。讓我感到害怕只是殘酷之事,並不有趣。」

對於這些人,密集恐懼症是一個沒有人想要回答的問題:

孔洞裡究竟有什麼?

* * *

患者穿上病患服。黑色虛線圈起病變腫塊。醫生在選擇她的武器。「準備好了嗎?」她問。手術刀切向皮膚。一隻戴著手套的手拿著紗布,在皮膚之上徘徊。

只差一點,只差一點,只差一點。

然後就開始了。大量淡黃色的膿液從肩膀上的囊腫中被擠了出來。黑頭也被擠了出來。死皮像被壓過的夾心餅乾一樣,從毛孔中冒出來。

這個過程非常噁心,但又讓人上癮。

桑德拉·李擠痘痘視頻截圖。© youtube

我對這位美國皮膚科醫生桑德拉·李(Sandra Lee)產生了詭異的著迷。她又稱擠痘痘博士,在Instagram上有350萬粉絲,她在YouTube上有一個叫SLMD的頻道,這個頻道也有540萬粉絲。同時她還是一個電視節目的主持人。所以很明顯,沉迷的不止我一個人。

我一旦開始看她的視頻就停不下來。我彷佛能品嘗到那個味道:厚重,略帶金屬味。我總是焦急地期待著她發布新視頻。

如果你不熟悉這種視頻的話,擠痘痘已經發展成了視頻新趨勢。這種視頻會近距離拍攝個人擠痘痘、黑頭、囊腫或解決其他皮膚問題的過程。

© Health Essentials - Cleveland Clinic

這很噁心。但人們對其的情感很複雜,並不是猶豫不決或模稜兩可的,而是兩種完全相反的情感之間的拉扯。對此,相關領域的研究者這樣說道:「(這種視頻)一邊幫助人、一邊傷害人,既讓人笑,也讓人氣」。

對我來說,擠痘痘是噁心的,但一看這種視頻就停不下來。給你最親密的人看一下這個視頻吧(我的嶽母超喜歡這個視頻,但坐我旁邊的同事就不這樣想了)!有趣的是,擠痘痘視頻把密集恐懼症患者群體一分為二。

「令人驚訝的是,看這些視頻讓我有滿足感。我不知道為什麼。「茱莉亞雖然有密集恐懼症,但卻時常會看擠痘痘的視頻。

那她的密集恐懼症會被此種視頻誘發嗎?「有一點兒,但是還好。這種感覺很奇怪,就像故意去做一些冒險的事,但你還是願意去做。「茱莉亞說。

孔洞裡到底有什麼呢?

流膿,流血,潰爛。

噁心,但熟悉,並得到解決。

回想一下你上一次被噁心到的經歷。那種「我需要洗手並刪除記憶「程度的噁心。

不管那是什麼,什麼時候發生的,我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你現在臉上的表情(隨著回憶噁心的東西做出的表情)和我上次踩到還溫熱的貓的嘔吐物中做的表情是一樣的。

眉頭緊鎖,眼睛眯起,鼻子皺著,嘴唇撅起。這種表情表達了厭惡和討厭的情緒,上唇提肌控制著這種表情。

研究者認為,我們進化出噁心反應是為了躲開會讓我們染上疾病的病原體。它們無處不在:變質的食物、有毒的植物、嘔吐物、死屍。

(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syg.2018.01397/full)

當我們面對與疾病或衰敗相關的事物時,我們會本能地皺臉,試圖阻止它們從眼耳口鼻進入身體。我們作嘔,發出嘔吐的聲音,然後後退以遠離病原體,避免患病。

目前人們認為,遠離病原體的反應是行為免疫系統中的關鍵部分。行為免疫系統指的是我們試圖躲開寄生蟲和傳染病時的思維和行為過程。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092612/)

湯姆·庫普費爾(Tom Kupfer)是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情緒研究員。他認為,密集恐懼症與我們進化而來的躲避皮膚寄生蟲的能力有關,比如頭蝨和跳蚤。(讀到這裡,難道只有我才感到發癢,還是大家都這樣覺得?)

為了防止我們吃錯東西染病,我們進化出了噁心反應。像發癢或起雞皮疙瘩等皮膚反應,也許是防止我們染上體表寄生蟲的某種進化反應。

換句話說,我們抓癢的衝動等同於牛揮動尾巴趕走蒼蠅,或貓給自己梳毛趕走跳蚤的行為。

© Giphy

庫普費爾和他人聯合主持的一項研究表明,感到發癢的前提,並不是真的需要皮膚上爬有寄生蟲。他說:「雖然皮膚的保護性反應通常是因為真的有東西在你皮膚上爬,但從研究結果來看,光是那些(寄生蟲的)照片就足以引發這種反應。」

(www.ncbi.nlm.nih.gov/pubmed/28681640)

沒有密集恐懼症的人對與疾病有關的圖片(比如狗耳朵上的扁蝨)會感到噁心,對沒有危險的圖片(麵包上的孔洞)沒有反應。而有密集恐懼症的人會對兩者做出同樣的反應。

庫普費爾認為,他們可能對那些像是病原體或寄生蟲、但其實無害的東西反應過度了,就像害怕蛇的人看到花園裡的繩子時也會嚇一跳一樣。

而對於擠痘痘視頻,有密集恐懼症的人反應也不一樣。一些網絡組織呼籲禁止這些視頻,因為這會引發人們的恐懼症。但Reddit(美國一個社交新聞站點)上關於密集恐懼症的分區對此的觀點完全相反。

用戶「ratterstinkle」對其他用戶說:「這個分區的運作模式就是人們發會引起密集恐懼症的圖片。」這是一個叫「這就可以了」的帖子。帖子下是一張屏幕截圖。圖上的男人臉上坑坑窪窪。

會有人喜歡密集的孔洞嗎?就像有人喜歡養狼蛛,有人卻有蜘蛛恐懼症;有人喜歡跳傘,卻有人怕高連梯子都不敢爬。也許真的有這樣的人。在Reddit上有一個「密集喜好者」的分區。在那個分區裡,有用戶問得很虛浮:「那麼,這個分區的名字就是首字母不一樣的『密集恐懼』嗎?還是我錯過了什麼?」

臉書上有兩個主要的關於密集恐懼症的群組。在其中一個中,一個用戶解釋了他們對密集恐懼症圖片視頻等又愛又恨的情感。

「自從認識到我不是唯一一個有密集恐懼症的人,我就開始嘗試讓自己對那些困擾我的圖片脫敏。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YouTube上發現了一個甘比亞獸醫診所的視頻。他們會拍動物的一些病症。現在我迷上了他們的視頻。當我說我迷上了,我一點也沒有誇張。看這些視頻成了我每天起床後必須要做的幾件事之一。我每天都要看好幾遍。」

還有一個用戶這樣寫道:「這些圖片深深吸引著我。這也許是我的大腦在告訴我,如果我看得足夠多,它們就再也不會困擾我。」

在網上有很多關於這種脫敏療法的討論。通常這種方法被用於治療精神疾病,比如恐懼症、創傷後應激障礙和強迫症。然而,目前仍沒有關於脫敏療法應用於密集恐懼症的研究案例。

© Giphy

一些密集恐懼症患者在另一個網生事物中找到慰藉:自發性知覺高潮反應(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ASMR在YouTube上聲勢浩大。據統計共有1300萬相關視頻,致力於給觀眾一場「顱內高潮」。

ASMR粉絲覺得,這種視頻能夠使他們放鬆,甚至還可以治癒失眠症。2019年4月,紐約某酒店宣布將推出為客人提供室內ASMR視頻。ASMR視頻有各種各樣:人們吃飯,竊竊私語,梳頭,把紙弄皺,敲打東西……其中還混進了某種奇怪的東西:美國藝術家鮑勃·羅斯(Bob Ross)畫畫的視頻。

不管是密集恐懼症還是ASMR,這些網絡社群都具有一定的社交傳染力。她這樣說道:「你可以輕易快速分享視頻和動圖,然後與別人討論。這樣你就不會有一個人在看這個視頻的感覺了。」

滑動並點擊幾下,發消息的人讓他們的個人體驗變成了網際網路上的公共事件。

© Cait McEniff

馬薩納裡認為,想要分享個人體驗是「極其本能的事情「。儘管我們分享的東西乍看上去有點令人反感,我們依然能感到人際聯結。

茱莉亞不怎麼上網。因為她怕看見觸發密集恐懼症的圖片。她說:「一旦看到,我要花好久才能忘掉。」

在線下,她依然小心翼翼。她喜歡看電視和電影,但她會避開有水下鏡頭的畫面,以避免看見藤壺或其他有孔狀斑點的動物。出於同樣的原因,她也不會去海裡遊泳。當她和家人在埃及度假的時候,她的姐妹們在水裡玩得很開心,但她卻全程呆在船上。有一次,她讓朋友換掉他的衣服,因為他當時穿了一件滿是斑點的套衫,而她不敢直視。

她是一名視覺傳達專業的學生。她的Instagram非常好看:各種摩天大樓、天窗、樓梯的照片。她甚至還能找到特殊的角度去拍攝購物手推車和雨傘,讓其變得美麗。她將各種角度、倒影,光影應用得出神入化。

其中一些照片中包含了斑點。但它們是常規的,乾淨的,簡潔的,比如她拍攝的洗碗機內部,和建築外牆上的圓形窗戶。這是精確的,也是完整的,上面沒有裂痕。

我問她,她的課程是否會引起她的密集恐懼症。她回答道:「至今為止還沒有。我們的課程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我們只拍自己想要拍的東西。」

我跟她說,她的攝影中有很豐富的線性元素。她回答:「我從沒有仔細想過這點。我喜歡攝影中的結構。也許這跟控制力有關。」

我問道:「你有嘗試治療嗎?」

她驚訝地回答:「有這種治療嗎?「

我開始磕磕巴巴地跟她講密集恐懼症的治療方法。

馬薩納裡告訴我,焦慮的人會看擠痘痘,ASMR或微型食物(可以上網搜索一下,這個真的很有趣)的視頻來放鬆自己。

她說:「如果你把這些視頻當作一种放松和管理焦慮的方式,這是非常好。但同時也有些令人沮喪。人們看這些視頻是因為沒有找到能給予專業支持的渠道。」

而茱莉亞現在還是和之前一樣,小心翼翼地避開她害怕的東西。

但就算在睡夢裡,她也不是百分百安全。有時在打瞌睡的時候,她會夢到一些孔洞的照片而馬上驚醒。

我問她:「你以前見過這些圖片嗎?「

她說:「沒有。都是我想像出來的。「

一旦你對密集恐懼症足夠了解,不管你有沒有密集恐懼症,你就會在每一個地方都能看見潛在的誘因。

你還會不停地談論它,比如在酒吧,在辦公室,和媽媽聊天中也會提及。就像茱莉亞的男朋友和Reddit上的網友一樣,我會快速地給別人展示滿屏的蓮蓬、蘇利南蟾蜍和蜂窩,為了看他們被嚇到的表情。

對於很多人來講,密集恐懼症聽上去奇怪得不像真的,只是又一個在社交網絡上傳播的「偽疾病」而已。關於密集恐懼症的媒體報導大多走網紅套路:一個卡戴珊「公然與密集恐懼症宣戰」;一個網紅廚師發了觸發密集恐懼症的圖片,比如威靈頓牛排;有密集恐懼症的學生拒絕洗碗,因為他們害怕泡沫。

你所不知道的是(除非你特意去查),一張圖片真的能毀掉一個人的一天,甚至一周。他們被迫去看密集恐懼症圖片時會覺得噁心或驚嚇。不得不和孩子一起去看的電影,最新下載好的電視劇,公交車上的廣告……所有的一切他們都必須事先查好,以免猝不及防看到可怕的孔洞。

無論密集恐懼症是否被公認為一種恐懼症或是一種疾病,對受其困擾的人來說,它足夠真實,足夠有殺傷力。

網際網路在傳播這些可怕圖片的同時,也正在幫助這些人找到同伴。不同國家的人儘管素未謀面,卻能在網上談論《無敵破壞王》中的一個場景有多麼可怕。

網絡世界似乎越來越分裂。亞文化不斷出現,比如圍繞密集恐懼症生發的一系列事物。ASMR和擠痘痘視頻有一個共同點——都在提醒我們:我們都是人,有皮有骨,有血有肉。

不管看這些視頻的時候,我們是感到愉悅還是噁心,或者兩者兼有,究其本質,我們都在感受。

我們是活著的。

文/Chrissie Giles

譯/Sue

校對/Yord

原文/mosaicscience.com/story/trypophobia-why-clusters-holes-horrify-fear-disgust/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Sue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閱讀原文

原標題:《密集恐懼症的成因之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怎樣看待密集恐懼症 消除密集恐懼症的3個方法
    原標題:怎樣看待密集恐懼症 消除密集恐懼症的3個方法   密集恐懼症就是人們看到非常密集的事物首先在視覺上感到疲勞,從而導致心理煩躁甚至惡習的現象,其實本身圖片是毫無問題的,只是看見他的人在心理上有一些不舒服的反應,覺得他揪心。輕度的密集恐懼症患者在生活中還可以自我克服,但是嚴重的患者這種極度敏感的心理反應可能影響他們的生活。
  • 看不了密集圖片 如何緩解「密集恐懼症」?
    (原標題:密集圖片讓人頭皮發麻如何緩解「密集恐懼症」?)  現實生活中,貌似大部分人都患有「密集恐懼症」,雖然這個症狀並沒有實質性的身體不適,但當看到一些畫面密集的圖片就會迅速頭皮發麻,感覺很噁心,讓人心裡不舒服
  • 密集恐懼症究竟怎麼回事?
    這種植物的照片常在有密集恐懼症的人群間傳播。攝影:George Grall,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密集恐懼症(Trypophobia)大概屬於那些你未聞其名、但在網上最受關注的恐懼症之一。
  • 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 克服恐懼症的方法有哪些
    恐懼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密集恐懼症這種情況,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密集恐懼症的原因以及生活中還有哪些恐懼症,希望可以讓大家都擺出這種心理症狀的煩惱。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密集恐懼症讓人十分煩惱,當我們發現自己存在這種情況時要如何克服才好呢?
  • 密集恐懼症到底是什麼?
    是我瘋了麼?可能吧,但並不是因為我對密集的洞有強烈的反感,而是患有所謂的密集恐懼症(trypophobia)。這種恐懼症並未被官方承認,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也沒有記錄,但在網上隨處可見。據傳,密集恐懼症這個詞是在2005年由一位匿名的愛爾蘭女士在論壇中發明,在2009年左右開始真正流行起來。
  • 有密集恐懼症的人到底是不是「矯情」?
    心理學上將這種表現稱為密集恐懼症。   比如有網友表示,一到下雨天,細細密密的雨線,地上密密麻麻的水泡,讓她頭皮發麻、手心冒汗、呼吸急促,都會跑入室內症狀才消失。   看到上述案例,有些人也許覺得這也太矯情了吧?對於沒有密集恐懼症的人,這種行為似乎無法理解。患有密集恐懼症,真的是矯情嗎?
  • 密集恐懼症,到底是病還是「矯情」?
    這種恐懼通常由特定的視覺刺激引發——當看到具有密集孔洞結構的物體(尤其是當孔洞出現在人體皮膚上)時,密集恐懼症者會感到厭惡,並可能引起恐慌或偏頭痛等症狀。儘管大部分情況下他們看到的密集孔洞都是無害的——比如蓮蓬、肥皂泡等等——這些圖像卻切實影響到了密集恐懼症者的日常生活。
  • 無比震撼的動物大遷徙,密集恐懼症者慎入
    ▲蒙克鬼鰩,墨西哥懸念閱讀請關注懸疑之謎的微信,每晚一個精短離奇故事我們不懸不散!)新浪微博:@懸疑之謎懸叔親自當客服的新奇特淘寶店,沒事兒就來勾搭勾搭哈~打開手機淘寶客戶端(或電腦網頁版),搜索淘寶店鋪名:
  • 不騙人,我真的得了密集恐懼症
    直到20歲時,她才知道了自己的病症:密集恐懼症。  起源於心理上的問題?密集恐懼症,即出於對大量聚集的孔洞或裂縫的反感,從而引發的恐懼和噁心的症狀。心理學家已經發現,有一系列的恐懼症可以引發人們身體的重度不適。
  • 50張密集恐懼症照片,99%的人不敢體驗!
    ▼有科學家解釋說,密集恐懼症不是矯情
  • 密集恐懼症究竟是什麼在作怪?終於知道了
    如果你看到類似蓮蓬這樣多孔洞的物體或圖片時,也出現類似的症狀,那麼恭喜你,你成為了「最常見的恐懼症」之一——密集恐懼症患者中的一員了。「密集恐懼症」(Trypophobia)這個詞是近年來隨著網絡發展才被人們所熟知的,其本意是對孔洞的恐懼。
  • 你有密集物體恐懼症嗎?
    那麼你一定對這個名稱並不陌生,甚至會被時常掛在嘴邊,那就是「密集恐懼症」,也稱「密集物體恐懼症」。 1 對某種未知的焦慮 生活中確實有很多很多人被「密恐」所困擾,不過一般人多數都能控制住情緒,不一定會被生活中偶爾遇見的「密恐」影響到正常生活,有些人的反應則可能相對激烈,當看到甚或聽到某些密集物體都可能渾身起雞皮。
  • 密集恐懼症:或是進化的饋贈,源於人類對有害生物的趨避效應
    他還在Facebook上創建了一個討論小組,供密集恐懼症者吐槽和交流。 目前這個討論小組還很活躍,時不時就有人吐糟幾句 安德魯斯的初衷很簡單:密集恐懼症者應該有一個共同的家園,分享各自的密集恐懼症信息。
  • 有恐高症,有密集恐懼症,但你聽說過食物恐懼症嗎?
    恐懼症是難以忍受的,患有恐高症的人往往對高度有著強烈的恐懼,而患有蜘蛛恐懼症的人則非常害怕蜘蛛,這些看起來不可思議的症狀其實都會有一個特定的起源,比如患有蜘蛛恐懼症的人被蜘蛛咬過,又或者其它不為人知的原因,這些症狀的治療方式差不多,都是先直面恐懼再然後強化心理。
  • 關於密集恐懼症的真相,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給你一把密集的瓜子你會恐嗎?當然不會!不過既然已經約定俗成,下文我依舊會稱其密集恐懼症,我只是想說明引起不適的並不是密集,而是孔洞。最開始的時候心理學家普遍把密集恐懼症當做「特殊恐懼症specific phobia」的一種,特殊恐懼症包括蜘蛛恐懼症、恐高症等等,但後來發現這兩種明顯的區別,因為密集恐懼症首先引起的是噁心、起雞皮疙瘩等,這個和一般的恐懼有相似性但並不相同
  • 一看草莓就緊張是密集恐懼症
    病情分析:小張的症狀是典型的密集恐懼症,這是一種以對特殊物體或情境產生強烈懼怕為特徵的焦慮障礙。發病時,常伴有頭暈、心慌、出汗等症狀,雖然對恐怖的物體或情境極力迴避,但卻不能控制。這類恐怖起病較晚,平均年齡在18—35歲之間,有慢性化趨勢,一般病程越長,治療效果越差。心理處方:密集恐懼症通常是由心理暗示導致的。
  • 密集恐懼症從何而來?對疾病和寄生蟲的厭惡感非恐懼
    密集恐懼症又被稱為「多孔恐懼症」,是一種常見的恐懼症現象。許多人都會對一大堆密集排列的圓形物體或孔洞——比如蜂窩、蓮蓬甚至充氣巧克力——感到厭惡。現在,科學家為這一現象找到了根源。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開放獲取的PeerJ期刊上。
  • 被罵矯情和過激的密集恐懼症,可能讓我們更好地活到了今天
    《美國恐怖故事》第七季海報網絡環境是否促發了密集恐懼症還有待研究,但是與之相關的「慘痛經歷」無疑是導緻密恐的重要因素。這就像一個人如果被狗咬了,之後便有可能產生對狗的恐懼。一名密恐患者就表示自己的恐懼源自童年時代,當時她有一把文藝復興時期的匕首,柄上有許多密集的小孔。
  • 「不騙人,我真的得了密集恐懼症」 噁心的感覺也許在保護你
    直到20歲時,她才知道了自己的病症:密集恐懼症。起源於心理上的問題?密集恐懼症,即出於對大量聚集的孔洞或裂縫的反感,從而引發的恐懼和噁心的症狀。心理學家已經發現,有一系列的恐懼症可以引發人們身體的重度不適。而密集恐懼症作為一個新興的概念,還沒有被廣泛接受到這個範圍裡。
  • 科普丨關於密集恐懼症的真相,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不過既然已經約定俗成,下文我依舊會稱其密集恐懼症,我只是想說明引起不適的並不是密集,而是孔洞。最開始的時候心理學家普遍把密集恐懼症當做「特殊恐懼症specific phobia」的一種,特殊恐懼症包括蜘蛛恐懼症、恐高症等等,但後來發現這兩種明顯的區別,因為密集恐懼症首先引起的是噁心、起雞皮疙瘩等,這個和一般的恐懼有相似性但並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