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騙人,我真的得了密集恐懼症

2020-11-22 虎嗅APP

題圖來自:Alex Andreyev


對於經歷密集恐懼症的人來說,它就是真實存在的。


11歲那年,茱莉亞第一次犯了密集恐懼症。這天,她像往常一樣,一回到家便癱在沙發上,準備看她最喜歡的動畫片。屏幕上布滿了一個動畫人物的臉——這個男人的腦袋很大,下巴上還有些巨大的裂縫。突然,一股噁心的感覺湧上心頭,她立馬閉上了眼睛,關掉電視。


噩夢並沒有從此離茱莉亞遠去。在接下來的每3到4個月中,茱莉亞都會在無意中看到令她無比噁心和恐慌的東西:裂縫,孔洞和斑點的紋路,還有紀錄片水下鏡頭裡的藤壺。每當看到這些場景,她都會控制不住地顫抖,汗如雨下,然後躺在地上嚎啕大哭。


直到20歲時,她才知道了自己的病症:密集恐懼症。  


起源於心理上的問題?


密集恐懼症,即出於對大量聚集的孔洞或裂縫的反感,從而引發的恐懼和噁心的症狀。心理學家已經發現,有一系列的恐懼症可以引發人們身體的重度不適。而密集恐懼症作為一個新興的概念,還沒有被廣泛接受到這個範圍裡。


人們甚至還在爭論,它是否應被劃為恐懼症。儘管大部分恐懼症都等同於極端的恐懼,但還有一些恐懼症似乎能同時引發人們的噁心和恐懼。有學者認為,密集恐懼症只算得上噁心所引起的不適,遠談不上恐懼。


是什麼觸發了密集恐懼症?人們的回答五花八門:小裝飾,馬蜂窩,磚塊,氣泡,水珠……很多密集恐懼症患者表示,除了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圖片有時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困擾。比如,蓮蓬的圖片是很多人的密集恐懼症發作的誘因之一。在2003年,有人編造了「蓬蓬乳」的圖片和故事,結果引爆了網絡。


網友製作的「蓬蓬乳


雖然對密集恐懼症的研究並不豐富,但有一項研究表明,當這些密孔出現在皮膚,而不是其他非生命體時,會帶來更加爆炸的效果——出現在臉部的效果更甚。這也是為什麼「蓬蓬乳」的圖片能夠引起軒然大波。


當然,」蓬蓬乳」這種梗的傳播也得益於網絡的發達。除了密集恐懼症,發達的網際網路為人們增添了各種身體上和行為上的不適症狀,但很多人都認為,這些症狀本身都是起源於心理上的問題——這種病被稱為心因性疾病。


集體心因性疾病的歷史悠久。1518年,斯特拉斯堡就曾發生一起舞蹈瘟疫事件:400多人持續舞蹈長達一個月,猶如鬼魂附體。2011年,紐約州一所高中的20個女生出現抽搐症狀,她們隨後被確診為轉化症。心因性疾病本身就是人類的一部分。但是在網際網路爆炸量的信息面前,我們都有可能接觸到觸發因素。任何能聯上網的人,都有可能是傳播媒介。


網絡環境促發了莫吉隆斯症之類的臆想疾病,其症狀通常表現為皮膚強烈的瘙癢感、難以癒合的傷口以及異物感,患者卻認為是自己被針對性跟蹤、監視以及實驗。所以密集恐懼症是不是也屬於這種情況呢?它究竟是數據化世界的產物,還是說網絡世界只是幫助了它的傳播?


以及,為什麼人們單單對孔洞產生如此大的恐懼?


噁心的感覺也許在保護你


回想一下你上次被噁心到是什麼情況,是那種要立刻洗手,放空大腦的那種噁心。


科學家認為,人類演化出噁心感,是為了避免一些病原體。病原體廣泛存在於腐爛的食物、有毒植物、嘔吐物以及死屍中,可引發人體疾病。當面對這些可導致我們生病和腐爛的東西時,我們會下意識地扭過頭去,防止它們通過嘴、鼻子和眼睛入侵身體。我們乾嘔,「呸」的一聲,快速後退,保護自己遠離這些病原體的侵襲。


躲避病原體侵襲的這一反應,如今被看作行為免疫系統中重要的一環。它表現了我們試圖躲避寄生蟲和傳染病時的思想和行為。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表情研究專家湯姆·庫普費爾認為,密集恐懼症和演化適應性有關,是人類為了躲避蝨子、跳蚤等寄生蟲演化而來的。


 Antoine Doré


就像反胃是為了避免人們食入可能致病的東西,皮膚上類似瘙癢的感覺是為了防止皮外寄生蟲。換句話說,抓癢這個動作的意義,無異於牛用尾巴驅蚊,或者貓舔自己的毛來對付跳蚤。


庫普費爾的另一項研究表明,你甚至不需要直接接觸寄生蟲,給你看一下它的圖片,就會讓你的皮膚產生相應的反應。


那些沒有密集恐懼症的人,會對存在致病風險的密集物體的圖片感到噁心,比如狗耳朵上的一團蜱蟲。但他們不會對那些無害的密集物體有任何感覺,比如麵包上的小孔。然而,對於密集恐懼症患者來說,這兩者帶來的反應是相同的。


庫普費爾表示,面對那些形似病原體或寄生蟲的無害物體,密集恐懼症患者的反應過激了。就像有些人被餘光裡的水管嚇到,還以為那是一條蛇。


他們渴望被療愈


在一個密恐患者的交流群裡,一個用戶這麼解釋他對密集恐懼症的愛與恨:


「自從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我就試圖用脫敏療法,擺脫那些給我帶來嚴重驚嚇的圖片。我打開了一個寵物醫院的視頻——現在我已經對這些視頻中毒了。這不是在誇張,我每天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看視頻。每天都要看好幾遍。」


另一個用戶說:「這些圖片讓我憔悴不堪,但沒準我的大腦告訴我,如果看得足夠長,它就不會再困擾我了。」


在網絡社群上有挺多關於這種暴露療法的討論,尤其是這種形式經常被用於治療精神疾病,例如恐懼症、創傷後應激障礙和強迫症。然而,暴露療法是否能有效治療密集恐懼症,還沒有任何研究可供考證。


Pierre Kleinhouse


有些患者在另一個網絡趨勢中尋得慰藉—— ASMR¹。



ASMR的粉絲表示,這些視頻可以給他們帶來放鬆,甚至可以擺脫失眠的困擾。常用的ASMR素材包括人們吃飯,耳語,梳頭,紙張間摩擦,輕輕拍打的場景,有些奇怪的是,還包括一個叫鮑勃·羅斯的美國藝術家畫畫的視頻。


「不管是密集恐懼症還是ASMR, 這些網絡社區的一個特點就是社交傳播性。」阿德裡安尼·馬薩娜麗說,她現在是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傳播學的副教授。「你可以快速分享這些視頻和動圖, 這樣的交流形式會讓你覺得自己並不孤單。」


隨著一些輕滑和點擊,發布者體驗到了自己是網絡公共社區的一分子。


馬薩娜麗把這種分享體驗叫做「深刻的人類「。通過分享,我們時刻能感受到這種人與人之間連接的感覺,即使我們分享的是乍一看令人作嘔的內容。


恐懼無處不在


茱莉亞不經常上網,因為總是怕看到一些觸發性的內容。她說看到的話要花很長一段時間去緩解。


即使在線下,她也總是害怕碰到那些觸發性內容。她喜歡看電視和電影,但會避開任何的水下鏡頭,她怕看到水中的藤壺以及布滿斑點的水中生物。同樣是因為這個原因,她從不下海遊泳。她甚至曾要求她的朋友換一件外衣,因為她朋友的外衣上布滿了她不能直視的斑點。


「你有試過什麼治療方案嗎?」


「有治療方案嗎?」她驚訝地問道。


我磕磕絆絆地說出了一個談話療法。馬薩娜麗曾告訴過我焦慮症患者是如何用痘痘爆破 、ASMR以及微縮食物達到自我減壓的。


 Libby Scarlett


如果你能通過這些視頻來釋放和控制焦慮,那再好不過了。但同時這也是一個比較可悲的狀況,因為這就表示患者沒有專業的釋放途徑。以上是馬薩娜麗的原話。


直到現在,茱莉亞還是只能像她以前那樣,繼續迴避著那些她不能忍受的東西。但甚至在睡夢中,她都不是安全的。當她夢到墜落的情況時,她就能看到布滿孔洞的景象,然後從夢中驚醒。


我問她這是你曾經見過的圖像嗎?


「不,」她說,「這都是我腦子想像出來的。」


真實的感覺也許在提醒「你還活著」


一旦你了解密集恐懼症這個概念,不管你是不是患者,就會注意到隨處可見的潛在觸發場景。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聽上去太奇怪了,不可能是真的。它不過是另一種非疾病性質的社交網絡傳染病。媒體的報導都是從爆炸性角度出發,比如「卡戴珊公開宣戰密集恐懼症」,「知名廚師發布的惠靈頓牛肉照片可導致人們密集恐懼症發作」,或是「學生因為太過懼怕泡沫所以拒絕洗碗」。


但是你不知道的是,一個看似沒有力量的圖片,可以毀了一個人的一天或一周。這感覺就像強迫讓你去看讓你噁心和恐慌的圖片。所以你不得不審閱每一部你要和孩子看的電影,每一張下載的專輯,每一條公車上的廣告,怕的就是有那些極端恐怖的鏡頭在等著你。


Libby Scarlett


不管密集恐懼症是否被確認為一種恐懼症或其他症狀,對於那些經歷它的人來說,它都是真實存在的。


但自從網際網路參與了這些可怕圖像的傳播,它同時也幫助人們互相連接了起來。來自不同大陸的兩個陌生人,可以在網上討論《無敵破壞王》中的某一場景是多麼讓人難受。


在一個高度分化的網絡世界裡,湧現出基於密集恐懼症、ASMR和痘痘爆破的亞文化。它們都有一個重要的共同點:提醒我們感受我們的人性,感受我們的血肉之軀。


愉悅,噁心,或兩者兼備,我們都能感覺到。


我們還活著。


原文連結:https://mosaicscience.com/story/trypophobia-why-clusters-holes-horrify-fear-disgust

相關焦點

  • 「不騙人,我真的得了密集恐懼症」 噁心的感覺也許在保護你
    庫普費爾的另一項研究表明,你甚至不需要直接接觸寄生蟲,給你看一下它的圖片,就會讓你的皮膚產生相應的反應。那些沒有密集恐懼症的人,會對存在致病風險的密集物體的圖片感到噁心,比如狗耳朵上的一團蜱蟲。但他們不會對那些無害的密集物體有任何感覺,比如麵包上的小孔。然而,對於密集恐懼症患者來說,這兩者帶來的反應是相同的。
  • 密集恐懼症的成因之謎
    這個視頻是網上眾多的密集恐懼症測試視頻之一。它們通常是一系列能誘發密集恐懼症的圖片,比如蓮蓬和洗碗海綿布。當茱莉亞冷靜下來,她開始思考剛剛那個瞬間意味著什麼。她說:「我真的非常驚訝,但也有點高興。知道世界上有人和我一樣有這種症狀,讓我感覺舒服了些。」但是還有個小問題。
  • 看不了密集圖片 如何緩解「密集恐懼症」?
    (原標題:密集圖片讓人頭皮發麻如何緩解「密集恐懼症」?)  現實生活中,貌似大部分人都患有「密集恐懼症」,雖然這個症狀並沒有實質性的身體不適,但當看到一些畫面密集的圖片就會迅速頭皮發麻,感覺很噁心,讓人心裡不舒服
  • 密集恐懼症究竟怎麼回事?
    (點紅字直接取閱)一文中,我們了解到,人類產生厭惡感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其實可以將其理解為躲避疾病的適應性反應,畢竟,如果你敢搜索「天花」這種病的圖片就會知道,密集恐懼症即便還未得到美國精神病學會的認可,但自稱自己是密恐者的可大有人在……可是,如果密集恐懼真的是一種人類自我保護的方式,某種意義上就不能將密恐稱為病症了。
  • 密集恐懼症:或是進化的饋贈,源於人類對有害生物的趨避效應
    如果有的話,你可能是個密集恐懼症「患者」。(但我保證下文中的圖片,除了蓮蓬外,不會有很過分的讓你感到厭惡的圖片了) 如果沒有,來,握個手!我們可以愉快地搞清楚、弄明白密集恐懼症到底是怎麼回事兒了。
  • 密集恐懼症到底是什麼?
    洞洞,具體來說是密集的洞洞。再看看下面這張鍋裡煮奶的照片,我差點大叫著從椅子上跳起來。是我瘋了麼?可能吧,但並不是因為我對密集的洞有強烈的反感,而是患有所謂的密集恐懼症(trypophobia)。這種恐懼症並未被官方承認,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也沒有記錄,但在網上隨處可見。據傳,密集恐懼症這個詞是在2005年由一位匿名的愛爾蘭女士在論壇中發明,在2009年左右開始真正流行起來。
  • 怎樣看待密集恐懼症 消除密集恐懼症的3個方法
    原標題:怎樣看待密集恐懼症 消除密集恐懼症的3個方法   密集恐懼症就是人們看到非常密集的事物首先在視覺上感到疲勞,從而導致心理煩躁甚至惡習的現象,其實本身圖片是毫無問題的,只是看見他的人在心理上有一些不舒服的反應,覺得他揪心。輕度的密集恐懼症患者在生活中還可以自我克服,但是嚴重的患者這種極度敏感的心理反應可能影響他們的生活。
  • 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 克服恐懼症的方法有哪些
    恐懼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密集恐懼症這種情況,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密集恐懼症的原因以及生活中還有哪些恐懼症,希望可以讓大家都擺出這種心理症狀的煩惱。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密集恐懼症讓人十分煩惱,當我們發現自己存在這種情況時要如何克服才好呢?
  • 密集恐懼症,到底是病還是「矯情」?
    有趣的是,儘管在最新的心理健康手冊《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DSM-5)仍沒有將密集恐懼症列為心理失調,但這並不影響它作為最為普遍的恐懼症之一——在英國埃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心理學家傑夫·科爾(Geoff Cole)的一項研究中指出,在被調查者中有高達16%的人群
  • 關於密集恐懼症的真相,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給你一把密集的瓜子你會恐嗎?當然不會!不過既然已經約定俗成,下文我依舊會稱其密集恐懼症,我只是想說明引起不適的並不是密集,而是孔洞。最開始的時候心理學家普遍把密集恐懼症當做「特殊恐懼症specific phobia」的一種,特殊恐懼症包括蜘蛛恐懼症、恐高症等等,但後來發現這兩種明顯的區別,因為密集恐懼症首先引起的是噁心、起雞皮疙瘩等,這個和一般的恐懼有相似性但並不相同
  • 有密集恐懼症的人到底是不是「矯情」?
    心理學上將這種表現稱為密集恐懼症。   比如有網友表示,一到下雨天,細細密密的雨線,地上密密麻麻的水泡,讓她頭皮發麻、手心冒汗、呼吸急促,都會跑入室內症狀才消失。   看到上述案例,有些人也許覺得這也太矯情了吧?對於沒有密集恐懼症的人,這種行為似乎無法理解。患有密集恐懼症,真的是矯情嗎?
  • 科普丨關於密集恐懼症的真相,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不過既然已經約定俗成,下文我依舊會稱其密集恐懼症,我只是想說明引起不適的並不是密集,而是孔洞。最開始的時候心理學家普遍把密集恐懼症當做「特殊恐懼症specific phobia」的一種,特殊恐懼症包括蜘蛛恐懼症、恐高症等等,但後來發現這兩種明顯的區別,因為密集恐懼症首先引起的是噁心、起雞皮疙瘩等,這個和一般的恐懼有相似性但並不相同
  • 密集恐懼症究竟是什麼在作怪?終於知道了
    這種恐懼通常由特定的視覺刺激引發——當看到具有密集孔洞結構的物體(尤其是當孔洞出現在人體皮膚上)時,密集恐懼症者會感到厭惡,並可能引起恐慌或偏頭痛等症狀。儘管大部分情況下他們看到的密集孔洞都是無害的——比如蓮蓬、肥皂泡等等——這些圖像卻切實影響到了密集恐懼症者的日常生活。然而,在很長時間裡,密集恐懼症只是作為捉弄人的把戲和吐槽的對象存在。
  • 關於密集恐懼症的真相,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樣…密恐慎入
    不過既然已經約定俗成,下文我依舊會稱其密集恐懼症,我只是想說明引起不適的並不是密集,而是孔洞。但馬上發現了問題,因為有很多連毒蛇毛蟲都不怕的人,卻依舊帶有密集恐懼症,所以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接下來在給號稱不具有密集恐懼症的和有密集恐懼症的兩組人員測試中發現
  • 你有密集物體恐懼症嗎?
    當一些過於集中的孔洞如蓮蓬頭、蜂巢、癩蛤蟆的背部等等,出現在眼前的時候就非常不舒服?甚至集中出現的小水泡,都會讓你覺得不自在? 你也有類似的經歷或感受?那麼你一定對這個名稱並不陌生,甚至會被時常掛在嘴邊,那就是「密集恐懼症」,也稱「密集物體恐懼症」。
  • 有恐高症,有密集恐懼症,但你聽說過食物恐懼症嗎?
    恐懼症是難以忍受的,患有恐高症的人往往對高度有著強烈的恐懼,而患有蜘蛛恐懼症的人則非常害怕蜘蛛,這些看起來不可思議的症狀其實都會有一個特定的起源,比如患有蜘蛛恐懼症的人被蜘蛛咬過,又或者其它不為人知的原因,這些症狀的治療方式差不多,都是先直面恐懼再然後強化心理。
  • 被罵矯情和過激的密集恐懼症,可能讓我們更好地活到了今天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你可能無法想像去年iPhone 11 Pro發行的時候,有不少用戶因為「浴霸式攝像頭」而評論說這引發了他們的密集恐懼症。所以從這一角度看,密恐人群真的失去了不少享受生活的機會。這不夏天到了,江南採蓮時「蓮葉何田田」的場景在他們眼中可能並沒有那麼詩情畫意。
  • 5張令人胸悶的圖片,圖二密集恐懼症者慎入,雞皮疙瘩會掉一地
    5張令人胸悶的圖片,圖二密集恐懼症者慎入,雞皮疙瘩會掉一地   大家其實,或多或少會有點恐懼症,比較常見的有深海恐懼症,密集恐懼症,巨物恐懼症,幽閉恐懼症等等,你呢?會對哪些恐懼症感到肉皮發麻?
  • 網友還原了神奇寶貝裡的鑲鑽精靈球,但我的密集恐懼症犯了!
    大家記不記得神奇寶貝動畫裡有一種鑲鑽的精靈球?這個來自於《喵喵之歌》那一集,就是喵喵想要學習人類的語言,然後來向自己喜歡的母喵喵瑪丹娜來告白,為此它日復一日地去觀察人類,模仿人類的行為,最終真的學會了像人類一樣直立行走,還學會了像人類一樣說話,可以用奇蹟來形容。
  • 一看草莓就緊張是密集恐懼症
    病情分析:小張的症狀是典型的密集恐懼症,這是一種以對特殊物體或情境產生強烈懼怕為特徵的焦慮障礙。發病時,常伴有頭暈、心慌、出汗等症狀,雖然對恐怖的物體或情境極力迴避,但卻不能控制。這類恐怖起病較晚,平均年齡在18—35歲之間,有慢性化趨勢,一般病程越長,治療效果越差。心理處方:密集恐懼症通常是由心理暗示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