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密集物體恐懼症嗎?

2020-11-22 新快報
■這是一種名為「橡樹啄木鳥」的啄木鳥,它對橡子有種近乎貪婪的狂熱,只要有可能就想盡一切辦法儲存橡子,枯木、電線桿、木質的房梁,凡是它視力所及的木質物體,都會被它打出無數小洞,把它「深愛」的橡子藏進去……

蓮蓬頭、蜂巢、癩蛤蟆……

■ 新快報記者 陳斌/文(圖片來源果殼網)

看到某些密密麻麻聚集在一起的物體就渾身難受?當一些過於集中的孔洞如蓮蓬頭、蜂巢、癩蛤蟆的背部等等,出現在眼前的時候就非常不舒服?甚至集中出現的小水泡,都會讓你覺得不自在?

你也有類似的經歷或感受?那麼你一定對這個名稱並不陌生,甚至會被時常掛在嘴邊,那就是「密集恐懼症」,也稱「密集物體恐懼症」。

1

對某種未知的焦慮

生活中確實有很多很多人被「密恐」所困擾,不過一般人多數都能控制住情緒,不一定會被生活中偶爾遇見的「密恐」影響到正常生活,有些人的反應則可能相對激烈,當看到甚或聽到某些密集物體都可能渾身起雞皮。

然而從臨床醫學的角度,所謂「恐懼症」的說法並不存在,這個恐怕「密恐」本身也沒有想到,這麼讓人不愉快竟然還不算是一種病?是要鬧哪樣?

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說,「恐懼」是一種心理亞健康的表現,是一種情緒的表達,那麼人為什麼會對密集物體產生過激的心理反應?請心理諮詢師幫我們分析分析。

我們知道,人的基本情緒類型有七種:喜、怒、哀、樂、悲、恐、驚,其中,恐就指恐慌、恐懼、害怕、擔心、擔憂、畏懼等情感。

大多數人都曾經會有過類似的情感體驗,即見到過於密集、集中的物體、物質,會產生明顯的不適感,通常我們稱其為「密集物體恐懼症」。

但為什麼我們會對這些密密麻麻的東西產生不適感呢?

這可以理解為是人的一種本能的恐懼心理,因為孔洞的另一面,我們看不到、看不清,那麼這種看不到、看不清會引發人對於未知的東西的害怕、擔心,並因此產生焦慮,這是密集物體恐懼症背後最根本的原因,恐懼,源於未知,源於不了解。

2

沉澱於基因中的記憶

正常情況下,人並不會因為這些密集的物體所帶來的不適感而妨礙正常生活,通常就算是被這些不愉快的東西「刺激」了一下,過了也就過了,雖然「毛骨悚然」甚至渾身起雞皮,也只是一時間。

心理諮詢師告訴我們,根據現有的實驗及實踐經驗,密集物體所引發的不適感,首先與「集體記憶」(基因)有關。

「集體記憶」,可以理解為來自「遠古」的記憶,即人類的祖先們在生產和生活中對於密集物體的恐懼記憶,這一恐懼記憶來自可能對他們產生的傷害或威脅,相對密集形態的事物(物體),為實現自我保護和警戒其它生物的功能,會在進化中保留甚至加強密集形態的變化。

例如在遠古時代,常常與危險的蟲卵、被毒物沾染後皮膚隆起的皰疹、各種病症之後殘留下來的皮膚坑洞、群居的昆蟲,還有那種「不辨別的混亂感」如某些昆蟲的密集毛髮、肢體等,以及弱勢(自己單人)面對強勢(密集物體)時的壓力感等聯繫緊密,這些生存經驗和經歷沉澱在人類的潛意識當中,迫使我們的身體做出本能的反應,如噁心、恐懼、頭皮發麻甚至可能引發嘔吐,用這些方式讓我們遠離可能致病的毒物。

人體的基因對於密集物體的影響,就在於提醒人們警覺,預示著可能的危險,瑞士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創始人榮格曾經提出過一個概念叫做「集體無意識」,就是指由遺傳保留的無數同類型經驗在心理最深層積澱的人類普遍性精神,那麼放到密集物體的恐懼記憶上,也是無數同類型經驗經過代代相傳,以「不明確」的記憶形式積澱在人的大腦組織中,一旦人們再次看到同類型事物,這記憶就會被激活、被喚醒,從而產生身體上的不適感。

而且從進化的角度,幾乎所有能引起人們噁心反應的東西,都能引發對疾病的聯想和害怕,密集的小洞、麻子般的小點,同樣容易讓人聯想到不正常的危險信號,激發強烈反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3

個體的心理暗示

如果你曾經被某種物體傷害過(即以往的恐懼經驗),那麼這經歷就是屬於你的的個體化創傷經歷,同樣會對你造成直接的心理影響,對恐懼會進行加工和深化記憶。

這種個體的創傷經歷,往往可能由本身並不具有危險性的密集事物如向日葵、蓮蓬頭等,聯想到其它可能會對人有威脅的事物,從而引發恐懼心理,進而引起身體的反應,例如眾所周知的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就是對個體化創傷經歷的最直接描述。

人們經歷過的各種恐懼和恐怖經歷,其實都會成為加工素材,在特定的環境下被放大,讓人感覺不適。另一方面,心理暗示也會不斷提醒人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是明知道這些東西會讓自己不舒服,可心理暗示還在讓你下意識地去不斷尋找類似的物體來證明你的恐懼和不適。再加上有些人天生較為敏感,容易受暗示,聯想能力和腦補能力都比較豐富,所以也就更容易在密集物體面前產生不舒服的體驗。

當然,還有一種是故意搗亂的,就喜歡發一些密集物體的圖片來嚇唬人並以看到被嚇唬的對象發出密集物體恐懼症的相關身體反應此為樂的,則屬於另一範疇的心理問題。

本期專家

王靖賢

醫學院五年制應用心理學學士、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沙盤遊戲治療師、園藝治療師,廣東省心理學會心理治療與諮詢專業委員會終身會員、心晴門診心理中心主任。熟練運用精神分析、沙盤遊戲治療、CBT治療、繪畫治療、團體治療等方法幫助來訪者解除心理困惑,調節身心靈平衡,擅長處理兒童及青少年的情緒問題、親子關係問題、婚姻家庭問題等。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親子、情感方面的困惑想聽聽專家的分析建議,歡迎發送郵件至joyxkb@vip.sina.com。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

相關焦點

  • 有密集恐懼症的人到底是不是「矯情」?
    心理學上將這種表現稱為密集恐懼症。   比如有網友表示,一到下雨天,細細密密的雨線,地上密密麻麻的水泡,讓她頭皮發麻、手心冒汗、呼吸急促,都會跑入室內症狀才消失。   看到上述案例,有些人也許覺得這也太矯情了吧?對於沒有密集恐懼症的人,這種行為似乎無法理解。患有密集恐懼症,真的是矯情嗎?
  • 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 克服恐懼症的方法有哪些
    恐懼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密集恐懼症這種情況,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密集恐懼症的原因以及生活中還有哪些恐懼症,希望可以讓大家都擺出這種心理症狀的煩惱。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密集恐懼症讓人十分煩惱,當我們發現自己存在這種情況時要如何克服才好呢?
  • 密集恐懼症到底是什麼?
    是我瘋了麼?可能吧,但並不是因為我對密集的洞有強烈的反感,而是患有所謂的密集恐懼症(trypophobia)。trypophobia這個單詞也是她的創造的,現在你可以找到無數能激起人們密集恐懼的照片,雖然許多都是類似蓮蓬和沸騰牛奶這樣真實的物體,但也有將密集的洞疊加在人體上的照片,尤其是面部。不論是單個還是成簇的洞,都會引發人們的不安,這背後的原因可以理解——它們看上去就像寄生蟲或蟲子在肉裡鑽出的洞,或是疾病留下的可怕痕跡,需要進行皮膚移植等治療。
  • 有恐高症,有密集恐懼症,但你聽說過食物恐懼症嗎?
    恐懼症是難以忍受的,患有恐高症的人往往對高度有著強烈的恐懼,而患有蜘蛛恐懼症的人則非常害怕蜘蛛,這些看起來不可思議的症狀其實都會有一個特定的起源,比如患有蜘蛛恐懼症的人被蜘蛛咬過,又或者其它不為人知的原因,這些症狀的治療方式差不多,都是先直面恐懼再然後強化心理。
  • 怎樣看待密集恐懼症 消除密集恐懼症的3個方法
    原標題:怎樣看待密集恐懼症 消除密集恐懼症的3個方法   密集恐懼症就是人們看到非常密集的事物首先在視覺上感到疲勞,從而導致心理煩躁甚至惡習的現象,其實本身圖片是毫無問題的,只是看見他的人在心理上有一些不舒服的反應,覺得他揪心。輕度的密集恐懼症患者在生活中還可以自我克服,但是嚴重的患者這種極度敏感的心理反應可能影響他們的生活。
  • 密集恐懼症的成因之謎
    如果你沒有見過的話,蓮花擁有大顆的綠色種子頭,上面有密密麻麻的種子,看上去很像花灑。2003年,一張假的「蓮蓬胸部」網圖和一個關於被感染了的乳房的故事在電子信箱中流轉,引起了一時轟動。關於密集恐懼症的研究數量有限,但有一項研究也許能夠解釋為什麼這張網圖會被廣泛傳播。研究發現,在皮膚上的孔洞比在無生命物體上的孔洞(如石頭)更令人害怕。而在臉上的毛孔殺傷力則更驚人。
  • 不騙人,我真的得了密集恐懼症
    而密集恐懼症作為一個新興的概念,還沒有被廣泛接受到這個範圍裡。人們甚至還在爭論,它是否應被劃為恐懼症。儘管大部分恐懼症都等同於極端的恐懼,但還有一些恐懼症似乎能同時引發人們的噁心和恐懼。有學者認為,密集恐懼症只算得上噁心所引起的不適,遠談不上恐懼。是什麼觸發了密集恐懼症?
  • 「不騙人,我真的得了密集恐懼症」 噁心的感覺也許在保護你
    庫普費爾的另一項研究表明,你甚至不需要直接接觸寄生蟲,給你看一下它的圖片,就會讓你的皮膚產生相應的反應。那些沒有密集恐懼症的人,會對存在致病風險的密集物體的圖片感到噁心,比如狗耳朵上的一團蜱蟲。但他們不會對那些無害的密集物體有任何感覺,比如麵包上的小孔。然而,對於密集恐懼症患者來說,這兩者帶來的反應是相同的。
  • 看不了密集圖片 如何緩解「密集恐懼症」?
    (原標題:密集圖片讓人頭皮發麻如何緩解「密集恐懼症」?)  現實生活中,貌似大部分人都患有「密集恐懼症」,雖然這個症狀並沒有實質性的身體不適,但當看到一些畫面密集的圖片就會迅速頭皮發麻,感覺很噁心,讓人心裡不舒服
  • 密集恐懼症,到底是病還是「矯情」?
    原標題:密集恐懼症,到底是病還是「矯情」? 說到蓮蓬,普通人可能會想到它代表了一朵凋零的荷花,吃貨研究所所長則可能會從蓮子開始,順著根莖葉一路想到排骨藕湯。不過,我們身邊卻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看到蓮蓬時,卻會噁心出汗、心跳加速。
  • 密集恐懼症究竟是什麼在作怪?終於知道了
    不過,我們身邊卻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看到蓮蓬時,卻會噁心出汗、心跳加速。如果你看到類似蓮蓬這樣多孔洞的物體或圖片時,也出現類似的症狀,那麼恭喜你,你成為了「最常見的恐懼症」之一——密集恐懼症患者中的一員了。「密集恐懼症」(Trypophobia)這個詞是近年來隨著網絡發展才被人們所熟知的,其本意是對孔洞的恐懼。
  • 關於密集恐懼症的真相,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給你一把密集的瓜子你會恐嗎?當然不會!不過既然已經約定俗成,下文我依舊會稱其密集恐懼症,我只是想說明引起不適的並不是密集,而是孔洞。最開始的時候心理學家普遍把密集恐懼症當做「特殊恐懼症specific phobia」的一種,特殊恐懼症包括蜘蛛恐懼症、恐高症等等,但後來發現這兩種明顯的區別,因為密集恐懼症首先引起的是噁心、起雞皮疙瘩等,這個和一般的恐懼有相似性但並不相同
  • 密集恐懼症從何而來?對疾病和寄生蟲的厭惡感非恐懼
    「一些人會對這些物體有非常強烈的感覺,甚至無法待在這些物體周圍,」研究負責人、美國埃默裡大學的心理學家斯特拉·洛倫索(Stella Lourenco)說,「這種現象很可能有著某種演化基礎,並且可能要比我們原先認為的更為普遍。」  密集恐懼症並沒有被正式認為是一種精神疾病,目前相關的科學研究很少。
  • 科普丨關於密集恐懼症的真相,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2005年一些社交媒體上,大量網友扎堆討論自己對蓮蓬的恐懼,這些網友一邊恐懼一邊不停的互相安利,從而產生了一個由希臘文構成的新詞彙Trypophobia,即中文的密集恐懼症。但事實上Trypophobia的直譯應該是hole fear——孔洞的恐懼,所以最標準的稱呼應該為「孔洞恐懼症」。給你一把密集的瓜子你會恐嗎?當然不會!
  • 密集恐懼症究竟怎麼回事?
    (點紅字直接取閱)一文中,我們了解到,人類產生厭惡感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其實可以將其理解為躲避疾病的適應性反應,畢竟,如果你敢搜索「天花」這種病的圖片就會知道,密集恐懼症即便還未得到美國精神病學會的認可,但自稱自己是密恐者的可大有人在……可是,如果密集恐懼真的是一種人類自我保護的方式,某種意義上就不能將密恐稱為病症了。
  • 一看草莓就緊張是密集恐懼症
    病情分析:小張的症狀是典型的密集恐懼症,這是一種以對特殊物體或情境產生強烈懼怕為特徵的焦慮障礙。發病時,常伴有頭暈、心慌、出汗等症狀,雖然對恐怖的物體或情境極力迴避,但卻不能控制。這類恐怖起病較晚,平均年齡在18—35歲之間,有慢性化趨勢,一般病程越長,治療效果越差。心理處方:密集恐懼症通常是由心理暗示導致的。
  • 為什麼看到巨大的物體會壓抑?看下這些圖片,體驗巨物恐懼症
    有一些甚至十分大眾化,比如密集恐懼症,那些引起密集恐懼症的圖片在網際網路上瘋狂傳播,只要看到圖片大部分人都會引起不適。圖為:維德氣球還有一些不太常見的,比如蜘蛛恐懼症(害怕蜘蛛) 、恐高症(害怕高處)等等,只要你對某件事感到恐懼,你就一定能在網際網路上找到同類人。但是你聽說過和有過巨物恐懼症嗎?
  • 見到荔枝也噁心 心理專家稱密集恐懼症不是病
    原來她患上了所謂的「密集物體恐懼症」。這是一種病嗎?為什麼會這樣?心理專家給出了答案。幾年前,一名網友給小王發來幾張惡搞圖,說是有「密集物體恐懼症」的人慎點。出於好奇她點開了。看了圖片,她瞬間頭皮發麻,全身起雞皮疙瘩,噁心想吐。「上面密密麻麻的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經常見到的癩蛤蟆,很噁心,很可怕。」
  • 關於密集恐懼症的真相,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樣…密恐慎入
    關於密集恐懼症,相信有不少朋友在看到這個詞的時候都會渾身一顫,只覺得毛骨悚然,不過其實關於這個症狀,遠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下。給你一把密集的瓜子你會恐嗎「特殊恐懼症specific phobia」的一種,特殊恐懼症包括蜘蛛恐懼症、恐高症等等,但後來發現這兩種明顯的區別,因為密集恐懼症首先引起的是噁心、起雞皮疙瘩等,這個和一般的恐懼有相似性但並不相同,所以比「孔洞恐懼症」更標準的翻譯是「孔洞噁心症」。
  • 被罵矯情和過激的密集恐懼症,可能讓我們更好地活到了今天
    原創 SME SME科技故事你是否還記得被啄木鳥藏滿堅果的樹幹,或者寄生著沙蚤的滿目瘡痍的腳,這些圖片是否讓你心跳加速、頭皮發麻、胃部翻騰呢?那麼你可能是成千上萬的密集恐懼症者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