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得Aha視頻(ID:ahavideos)授權
沒人知道究竟是從哪一天開始,這種薄荷小玩意席捲了各色飯館,每每結完帳走人時,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手抓一個薄荷糖塞進嘴裡。
不知道在你把舌尖放在薄荷糖上的小圈中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薄荷糖中間都有個洞?
早年間,美國人習慣將裝有薄荷糖的糖籃放在餐廳或酒店的前臺,供客人自取。
為了讓服務員獲得更多小費,心理學教授羅伯特·B·西奧迪尼還建議餐館取消這一設置,換作由服務員將薄荷糖與帳單一同交給顧客。
他將這一結論與一些列研究寫進了自己名為《說服力》的書中。
然而薄荷糖與洞的問題,從未有什麼書給出過答案。
時至今日,距離第一塊帶洞薄荷糖的誕生已經過去了106年。
商家的差異化營銷思路最終使得帶洞薄荷糖成為爆款。
甚至看到帶洞的造型人們就會想起薄荷糖,如今這個小東西隨處可見,那個洞究竟有什麼實用意義,有人用它吹口哨,有人卻怎麼也吹不響。
答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繁忙緊張的當代生活中,如何保持對生的好奇心與想像力。
正如視頻最後所說的那樣,「好奇心與想像力,正是我們平淡生活裡的糖。」
怎麼樣,看完薄荷糖有沒有條件反射的想吃點重口的東西?
宵夜時間到了,蒜蓉粉絲扇貝、燒烤生蠔、蒜泥烤茄子等等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