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過去的幾十年屬於擁有特定思維的一類人——編寫代碼的電腦程式員、起草協議的律師、啃數據的MBA們。但是情況正在發生改變,未來屬於另一類人,他們擁有全然不同的思維——包括創造型思維(creators)、設身處地 (共情)型思維(empathizers)、模式識別思維(pattern recognizers)和追尋意義型思維(meaning makers)。這些人包括藝術家、發明家、設計師、講故事的人(storytellers)、看護人員、諮詢師、考慮全局的人——這些人將會享受最大的工作樂趣並獲得最高的社會回報。
本書向我們描述了一系列令人震驚而未被發現的變化,世界許多發達地區正發生著這些變化。我們的經濟和社會正在從以邏輯、線性、類似計算機的能力為基礎的資訊時代(Information Age)向概念時代(Conceptual Age) 轉變,概念時代的經濟和社會建立在創造性思維、共情能力和全局能力的基礎上。《全新思維》這本書正是為任何一位想要在這個新興世界生存和發展的人們而作的——包括那些在職場中苦苦掙扎的人、對生活感到不滿意的人、想要引領下一個時代浪潮的企業家和商業領袖們、為孩子的未來做準備的父母們,以及那些才能與眾不同、感情豐富並富創造力的人們,他們的能力在資訊時代常常被輕視和低估。
在這本書中,你將會學到六種基本的能力—一我稱之為「六大感知」,依靠它們,你將獲得職業上的成功和生活上的滿足。它們包括:設計感(Des ign),故事感(story),交響能力(symphony),共情能力(Enlpathy),娛樂感(Play),探尋意義(Meaning)等。這是每個人都能掌握的基本技能,而我的目標就是幫助大家實現它們。
這種巨大的變化是極其複雜的,但是本書要討論的主要問題十分簡單。
近一個世紀以來,在整個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社會被一種過於簡單和重分析的思維形式與生活方式所統治。這個時代到處都是「知識工人」,他們都受過良好的教育,能熟練地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但是,現在世界正在發生改變。物質的充裕使我們的精神需求日益增強,全球化使白領工人們的工作全球流動,強大的技術力量使某些工種正在消失——我們正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這個時代擁有一種全然不同的思維形式和生活方式——被我譽為「高概念」(High concept)和「高感性」(High Touch)。高概念的能力包括具有美感,富有創造力和豐富的情感,能寫出優美的文章,以及將表面上毫無關係的事物結合起來,創造出新的東西。高感性的能力包括理解別人,懂得人與人相互交往的細微之處,找到樂趣並感染別人,超越平凡,尋求生活的真諦和意義。
這種變化在你的大腦裡也有體現。我們的大腦分為兩個半球。左半球表示順序、邏輯和分析能力,右半球則是非線性的、直覺的和整體的。這些區別常常被人們誤解。當然,即使完成一一個最簡單的任務也需要大腦兩個半球同時運作。但是,以這兩個半球的區別作比喻,能很好地解釋我們的現在和指導我們的未來。在資訊時代標榜的「左腦」能力在今天仍然必要,但是卻不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我們曾經低估和忽視的「右腦」的能力——創造性、執著、快樂感和探尋意義——將越來越能決定未來世界誰主沉浮。對於個人、家庭、公司來說,職業上的成功和個人理想的實現要求我們有一種全新的思維。
第一部分——概念時代(the Conceptual Age)——為我們展開了令人鼓舞的理念圖景。第一章提出了我們左右大腦半球存在重要區別的總觀點,並解釋了為什麼大腦結構為勾勒當今時代輪廓提供了有力的證明。第二章,我通過實際的案例來吸引你們當中大多數習慣用左腦的人,來闡明三大社會經濟力量——物質豐富、亞洲的崛起和自動化的盛行——推動我們進入概念時代。第三章,通過高概念(Hi曲Concept)和高感性(High Touch)以及圖例說明來解釋,為什麼掌握了這些能力的人將會引領現代生活的節奏。
第二部分——六大感知(the Six Senses)——也就是高感性。它覆蓋了在這個新興世界生存所必需的六種基本能力。設計感,故事感,交響能力,共情能力,娛樂感,探尋意義。每一章都分別闡述了一種技能,說明它們是如何在商業和日常生活中發揮作用的。在每一章節末尾有一個總結歸納(Por tfolio)——包括一些工具、實踐練習和延伸閱讀,這些都是從我的研究和旅行中提煉出的,它能幫助你形成及運用這些觀念。
在本書的九章裡,我們將會涉及很多地方。我們將訪問孟買的一個歡笑俱樂部,參觀美國費城的一個設計中學,了解如何識別世界各處的虛偽笑容。但是我們必須首先了解大腦是如何運作的,才能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因此,我們將從馬裡蘭州貝塞斯達的美國健康研究所開始,在那裡我被皮繩捆住,躺臥著,被塞進一個車間大小的機器裡,任由脈衝調製的電磁波穿過我的頭骨。
(一)
有一次,小滿問老鳥:具備什麼樣素質的人才算得上優秀的項目經理?老鳥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每一年,我們都會參加很多項目的招標會。有時,為了給一些後備的項目經理一些培訓的機會,都會由老同事帶著一起去經歷一下。這對於一些一直從事技術工作的同事,非常重要。
去年,項目總監就帶了小孟一起去了。小孟剛畢業就到公司實習,然後做了2年的程式設計師,工作努力、熱情、執著,是個很有潛力的好員工。
招標會很重要,公司對項目總監的安排頗有微詞。主要的理由是:擔心小孟成事不足。項目總監給公司的頭兒說,心中有數。
小孟的任務是在招標會上演示產品方案,講PPT。在去之前,項目總監和他一道把PPT排演了好幾遍。小孟從來沒有在大多數人面前講話的經驗,開始的時候,經常會緊張到忘記話說到了那裡。
項目總監給了他三天時間,小孟硬是把整個方案記憶了下來。晚上的時候,當著自己的家人,還演練了幾次。基本過關。
一周後,他們出發。到客戶所在地的當晚,項目總監和小孟一起把第二天的PPT方案,重新過一遍。項目總監說:就這樣,很好。你就按照這個來講。提問的部分,我來回答。我們相互配合。
第二天的招標會,不太順利,他們遇到了一個很麻煩的對手。小孟沒有出錯,中規中矩的完成了任務。這次招標會是一個系統內部的管理系統,以前都有比較成型的系統。但是,隨著網絡的發展,系統面臨著升級和增加需求的變化。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機會。
小孟後來跟我說:對手比我們講的更出彩,因為他以前就來自於系統內部,對業務的細節把握更為具體和準確。相比之下,我們的技術很專業,但是顯得比較空泛。項目總監也是這樣認為。
更加糟糕的是:對手跟系統內部的很多人都認識,是熟人。其中,有一個系統內部的人還專門站出來替他說話。
事實上,當對手介紹完方案的時候,小孟就感覺到:完蛋了。我們根本沒有機會。有一種讓人洩氣的感覺。以至於項目總監回答招標委員會的問題的時候,小孟都有些走神。
方案介紹完後,回到賓館。小孟問:我們是不是沒戲了?
項目總監說:目前對我們不太有利。下午還有一個他們的業務討論會,他們自己也有一些東西沒確定。沒到最後時刻,不要輕易放棄。這次系統內的會議,除了方案的評估,明天還會安排去周邊遊玩一下。他們的領導還沒來,還沒最後定板,我們還有機會。
下午的討論會上,招標評估組的大多數成員都傾向於對手的方案,他們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需求,這是所有的投標方都沒有涉及到的。項目總監和小孟做了一些記錄,然後,隨便把會場拍了一些照片。他們偶爾也和招標的人員做一些深入的討論。
可能是因為真正拍板的領導沒來,大家都信馬由韁。也可能是想到第二天要去附近的某景區遊玩。大家都有點心不在焉的。跟著一起來開會的家屬或小孩,不時,在門外探出頭來。
(二)
晚飯的時候,大家又在餐廳裡碰面了。小孟看見項目總監在和一位帶小女孩的女士聊天。
小丫頭自己坐在高腳凳上,圍著一個卡通的圍脖,用勺子自己吃飯,小嘴一撇一咬的,可愛極了。
項目總監對媽媽說:「太乖了!幾歲了?」
小丫頭的媽媽說:「2歲了!」
項目總監說:「2歲的孩子,就自己吃飯。簡直教的太好了!我們家的孩子那麼大的時候,奶奶追著喂,簡直要命哦!你們怎麼教的,是父母幫著帶的?」
媽媽自豪的說:「不是,一直是我自己帶的!我一直這樣要求孩子。」
項目總監嘖嘖讚賞:「真是教得太好了!」
小孟一直在聽,他還沒有結婚,他聽到項目總監一直在和那位女士在交換育兒心得。心裡感嘆:呵呵,這人懂得真多。沒想到一個男人,那麼婆婆媽媽的事情都知道。
其實,項目總監大多時候,也是在聽這位媽媽的感受,談到了孩子如何頑皮、父母帶孩子其實有很大看不見的問題,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以及這麼小的時候,要不要進行早期教育等等。
小孟聽得雲裡霧裡的。吃飯到最後的時候,小丫頭的爸爸來了,媽媽熱情地介紹了一下。
項目總監和小孟都沒想到的是:小丫頭的爸爸就是那個幫對手說話的那個人!
有時,小孟有一種感覺:這個人是不是已經拿了對手的「好處」。
項目總監很禮貌地跟小丫頭的爸爸點頭。大家在一起聊了一些其他的事情,都很開心。就好像新朋友一樣。
(三)
因為要等系統內的老大做決定,所以,第二天就安排了就近的遊玩。我們和對手,作為碩果僅存的選擇方,也被盛情邀請了。
去之前,項目總監跟小孟說:「我們分一下工,這幾個人歸你,其他的歸我。」
小孟說:「幹什麼?」
項目總監笑著說:「沒什麼特別的,不需要你賣身。就是我們在遊玩的途中,多和他們說說話,爬山的時候,多幫人家拿點東西。工作什麼的,什麼都不要談!做事情,勤快點就行。」
當天的遊玩,小孟事後說,比平時累多了。他和項目總監一起,說了好多話。一天之內,系統內的人都覺得他們兩個算是比較熟悉了,大家也主動聊天。
小孟還看見項目總監跟對手的人在一起說話,大笑。好像大家不是什麼真正的對手一樣。
(四)
大領導回來了。招標會好像又重新回到了起點。為了讓領導明白大家的一致結論。所有的過程,被要求重新簡述一次。
項目總監親自上陣。
他用小孟的ppt把項目重新詮釋了一次。他根本沒有說太多具體的方案內容。只是重點強調了:新的系統給領導的決策,給整個系統帶來什麼利益。
而且,他承諾了在1個月內交付上線基本的功能,包括大家最想要的幾個基本功能。
對手的講述跟上次完全一樣。
雙方闡述完後,那個小丫頭的爸爸發表了一種意見:在我們的產品上,整合對手的一些功能點。因為從長期的觀點來看,我們更加專業,更有延續性。提供的服務是可以有保障的。
項目總監和小孟,下來和對手的負責人互留名片。大家覺得可以在其他方面做一些合作:產品上互通有無,市場上根據區域的不同進行分享。
小孟沒有想到:竟然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場面。
項目總監和小孟在會議結束後,和一個順路的參會人員一起,踏上了回家的行程。小孟累的在飛機上睡著了。他一直覺得項目總監在和客戶說話,一直到飛機落地,他們都還聊得那麼興趣盎然。
(五)
老鳥說:「小孟回來後,就跟我說了。」
小滿說:「項目總監真是一個精力旺盛的人,很勤奮!他以前做什麼的?技術如何?」
老鳥說:「他以前也是做技術的。後來,成了一個非常優秀的項目經理。」
小滿說:「我覺得他特別適合做銷售。難道一個優秀的項目經理,就是一定要有做銷售的素質?」
老鳥說:「其實,他做技術跟其他同事比,不算是頂尖的。但是,他具備優秀項目經理的兩個基本素質。」
小滿說:「什麼素質?」
老鳥說:「系統處理問題的能力,還有具備很高的情商。我們看他如何處理問題,就可以看出來。」
老鳥問小滿:「你覺得從事專業技術的人,最大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
小滿說:「優點當然是專注。缺點是面比較狹窄,比較偏執。不善於與人交流。」
老鳥說:「對的,凡事有利就有弊。專注可能導致尖銳,也導致脆弱。容易從一個方面去理解事情,這樣,很容易過度興奮,也容易很快失望。失望帶來什麼?焦慮,氣餒。沒有持續性。」
「我經常發現周圍一些人,他們在專業技術領域看似不冒尖,但最後大多成功了。你想想,這是為什麼呢?」
小滿說:「可能他們運氣比較好吧?」
老鳥說:「不是,是他們總是擁有一種我們大多時候忽略的直覺能力:在大環境中,能區分出什麼事情是重要的,什麼地方可能存在機會,什麼東西只是庸人自擾。重要的是,他們不會僅從自己擅長的技術方面去看問題。」
小滿說:「你說的好玄!好像說是要擁有特異功能一樣。」
老鳥說:「不是故弄玄虛。其實,這種能力之所以容易被人忽略,是因為教育本身,本沒有教會我們關注事情的整體和相互聯繫。比如說,你在學校裡面學一個科目,你沒有被要求要和其他的科目聯合起來一起學習和思考。」
「這意味著,我們的學習導致了思維的局限:我們不能自覺地從對整體的判斷上,做出比較優勢的選擇。」
「學一種技術並不難。你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做到。難在怎麼理解,怎麼使用。你要把對技術的理解和使用,放在一個大環境中考慮。那時,你才會有一種系統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否則,會陷於一種永無休止的迷茫:只要不斷的新的東西出來,你只會追逐,只會被動的適應。卻從來不曾想過:它從何而來,可以為何而去。把它置於什麼樣的場合是有用的,什麼樣的場合帶來不好的影響。」
「這種關於技術的基本素養,我們的教育中並不提供。」
「小孟看到是一個點,而項目總監把各種決定的要素都聯繫起來了。評估組雖然反對,但是,其實,他們最終做不了主。別人反對,有別人的理由。你不能影響別人的思考,但是,你可以影響他們對你的態度。將心比心。人都是有感情的。立場不同很正常。項目總監做了很多工作:從方案的準備,到跟客戶的溝通上。他還抓住了問題的關鍵:誰是最後拍板的人?他關心什麼?其他的人該如何施加一些情感的影響?」
「在最後結果到來之前,要盡力去做。不要輕易放棄。如果想到失敗就開始跑的話,幾乎可以說結果肯定是失敗的。」
「當然,如果有一種全局的眼光,不光是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工作的困境,也可以看到我們生活的處境,對我們全面的理解生活的真諦也是有所貢獻的。」
「一個從技術角度看問題的人,他解決問題也只是這個角度。這會限制他提供解決方案的思路。這也是小孟剛開始覺得沒戲的原因。項目總監看到的是整個事件的過程和整體。」
老鳥說:「優秀項目經理的第二個素質是:好的情商。其實,這是所有人都應該努力追求的一種素質。」
小滿說:「情商到底是指什麼呢?」
老鳥說:「說簡單點吧,情商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家經常說的:將心比心。」
「很多做技術的人,想做出令人驕傲的成績,他們習慣埋頭鑽研技術,不喜歡跟外人交流。其實,這是比較危險的做法。技術不是避風港。你無法跟同事,甚至跟客戶交流。甚至你不屑於或害怕跟客戶交流。你就把整個技術的本質給扭曲了。自己給自己設置了一堵圍牆。」
「我們為何要使用技術?我們難道不需要設身處地、認同和理解別人的處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用他們的角度來看待事物,理解他們的感受?如果我們只是信馬由韁的馳騁,而永遠沒有現實的落腳點。那麼那種現實的成就感,又從何而來呢?」
「做事情,就是做人,表明一種生活的態度。小孟的項目總監跟客戶聊天,並不是無用之舉。你並不總是要藉助技術或某種別人並不感冒的東西,來徵服別人。你其實有很多的方法:讓自己安靜下來,深入到別人的思想或者處境中,去體驗別人眼中的世界,去發現別人內心的真實感受。你會看到每個人的真正需求,而不是妄加揣測和判斷。你是有你的立場,但是,不顧別人的立場,只考慮你自己的立場。一般說來,不是好主意。」
「人有時會比較功利,看見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就去做。到了要真正找人幫忙的時候,常常抓瞎。多去關心別人,真誠的讚美別人,以誠相待。平時,多關注專業之外的更為廣闊的領域,你的視野會更開闊。運氣總會有機會站在你這邊。」
小滿說:「那我們平時怎麼培養這種能力呢?難道非要做項目管理才行?」
老鳥說:「當然不是。當你跟你的愛人一起相處的時候,當你以後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就會體會到。」
「男人和女人經常在一起吵架。吵架百分之九十都是雞毛蒜皮的事情。大多數感情出問題,都在於兩個人的溝通上。男人的思維比較系統,直線型的。女人的思維比較感性,超級發射。意識到思維模式不同,雖然不能幫助你避免吵架,但是,可以幫助你意識到:出了問題,可以找到一些相互誤解的緣由。」
「父母教育子女也是一樣。做家長的要按自己的方式塑造孩子,孩子卻總會以一種讓家長氣急敗壞的叛逆方式成長。」
「生活的不幸,很多來自於對關係的錯誤理解:我們的教育告訴我們生活的全部就是競爭,或者控制。你以為只要考試考過了你的同學,你就競爭贏了。其實,生活不是這樣的。」
(六)
小滿說:「我一直有一種迷茫:新的技術層出不窮,眼花繚亂。有時都不知道,有一天,自己是否被淘汰了。」
老鳥說:「成長中,每個人都有這種壓力。尤其在這種新興的行業。但是,反過來說,既然感覺到疲憊了,為何不去質疑這種追逐的方式有什麼問題,或是去找一些變化慢的東西呢?嘗試改變一下競爭的策略?」
小滿說:「什麼是變化慢的東西?」
老鳥說:「比如說人性中的基本屬性。如果你擁有很好的情商。凡是不能被電腦所代替的,不能被輕易複製和替換的能力。你就花力氣去培養。我想,你的未來的發展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因為你樂觀,所有的問題,都會有一個出口。」
「你不一定會成功,但一定不會崩潰。如果我們能處理好愛人的關係,子女的關係,朋友的關係,客戶的關係,夥伴的關係。我覺得這樣的人生一定會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樂趣,伴隨著從容的感覺。」
「擁有好的情商,可以使我們盡情想像和希望,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找到一種樂觀面對生活壓力的能力和信心,釋放掉莫名的對未來的恐懼。」
噴嚏網-原創 www.dapenti.com
讀點:別忘記你的右腦
文/
巴比倫旁觀者(豆瓣網友)
1. 不僅要具有功能性,還要有設計感。
創造一個僅僅有使用價值的產品或者一種服務、一種體驗或一種生活方式還遠遠不夠。現在,創造一件既外形美觀獨特,又有內涵的東西不僅能獲得經濟收益,還能滿足個人成就感。
2. 不僅具有爭論性,還要有故事感。
我們的生活充滿了信息和數據,僅僅依靠收集資料準備有效的辯論已經不夠了,隨時會有人挑你話語裡的毛病,反駁你的觀點。說服、交流和自我理解的基礎是具備有促動性的敘事能力。
3. 不僅具有專業性,還要有交響能力。
工業資訊時代關注專門技能和專業能力。但由於傳統白領工作外包到亞洲,促使另一種能力漸長,那就是整合事物的交響綜合能力。現在最需要的不是分析而是綜合能力——能夠看到大局,跨越界限,能夠把不同的個體整合成新的引人注目的事物。
4. 不僅具有邏輯性,還要有共情能力。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具有邏輯思辨能力。但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先進的分析工具十分普遍,只有邏輯能力就捉襟見肘了。那些具有共情能力的人能夠出人頭地,因為他們能理解身邊的人們行為的動機,善於創造良好的人際關係,並且善於照顧別人的感受。
5. 不僅僅要有嚴肅性,還要有娛樂感。
大量的證據顯示,大笑、心情愉快和幽默有益於身體和心理健康。當然我們也需要認真嚴肅的態度,但過分的嚴肅和苛刻,對你的職業生涯和身體健康會有不良的影響。在概念時代,無論對待工作還是生活,我們都需要保持輕鬆的態度。
6. 不僅僅要累積,還要有意義感。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物質財富已經非常豐富,越來越多的人擺脫了日常的瑣屑事務,開始追尋更重要的東西:生活的目的、追求卓越和精神上的滿足。
設計感,故事感,交響能力,共情能力,娛樂感,探尋意義,這六種能力將越來越主導我們的生活,重塑我們的世界。
——————————————————
商業上,僅僅生產一個價廉的、有使用價值的商品已經不夠了,這個商品還必須美觀、獨特、有意思,符合作家弗吉尼婭·波斯特爾(Virginia Postrel)所說的「審美需要」。
如果東西不引人注目惹人喜歡的話,沒什麼人會買的,因為有太多的其他選擇。在設計、顧客感情和其他軟智能上佔優勢,是商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脫穎而出的主要法寶。
用右腦思維的優勢去締結關係而不是處理業務,去應對新的挑戰而不是解決日常問題,掌握大局而不是著眼於局部。
第一幕是工業時代,大量的工廠和生產流水線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發展。這一幕中的主要角色是龐大的生產工人隊伍,特徵是強勞動力,意志堅韌。
第二幕是資訊時代,美國和其他各國正在經歷這個時代。第一幕的大量生產的場景漸褪成背景,信息和知識成為發達國家的經濟動力。這一幕中的主要角色是知識工作者,特徵是擅長左腦思維。
如今,隨著物質豐富、亞洲外包風潮和自動化的影響日益加深,第三幕正緩緩拉開帷幕,即將上演。第三幕是概念時代。主要角色是創作者和共情能力者,特徵是擅長右腦思維。
在概念時代,我們需要的是完整的全新思維。
英國聯合利華僱傭畫家、詩人和漫畫書作家等員工來激勵其他人。
畢竟,要讓印度的電腦工程師有東西去編,進行維護、檢測和升級,就得先有構思和產品雛形。然後根據顧客的需要進行修改,才能推向市場。這要求從業者具有獨創性、有親和力、善用感情的本能,而不只具備能簡化為說明書的一系列規則的技能。
根據最新的研究,智商因素在事業成功中的比重為: 4%~10%.
但真正左腦思維的技能不是很關鍵,更重要的那些很難量化的素質,那些高概念高感性的能力——想像力、愉悅感和高社交能力。比如組織或團體中最有效能的領導者通常很幽默。
換句話說,當人老時,會更重視生活的質量,比如生活的意義、目的和內在的自我滿足感,這些內容在年輕時忙於成家立業而容易被忽略。
我把答案提煉為在新時代基本而特殊的六種高概念和高感性能力。我把它們稱做「六感」,即設計感、故事感、交響能力、共情能力、娛樂感、探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