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下載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
華輿訊 據僑報網報導 隨著新冠肺炎的暴發,有關該病毒的各種信息,包括來源、擴散性以及潛在的致命性等也開始像病毒一樣在維基百科上傳播。
據英國《連線》雜誌報導,在過去幾周時間裡,維基百科英文版見證了至少6篇與這次疫情有關的文章。自1月初以來,已經有超過1800萬人閱讀了這些條目。還有無數人查閱與新冠病毒間接相關的文章,比如非典(SARS)、武漢、「吃蝙蝠」等。
這種迅速的傳播對維基百科社區的志願編輯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他們必須應對源源不斷湧入該網站的有關這次疫情的信息,並且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謠言和錯誤信息。
早在2013年,維基百科上就有了關於「冠狀病毒」的簡單頁面,而關於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首篇文章於2020年1月5日創建。4天後又有一篇針對新冠病毒的文章發布。2月份還發布了一篇詳細描述該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症狀的文章。
自創建以來,關於新冠病毒的主要文章就已經被1200多名編輯修改和更新過6500多次。與該病毒有關的事實和數字如洪水般泛濫,導致在該文章在發表後不到兩周,主文就被拆分出來,專門列出「新冠病毒在各個國家和地區暴發的病例」。
這次疫情暴發後,人們很快湧向維基百科尋找並閱讀相關信息。人們還會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在維基百科上找到的可信信息。比如,維基百科的確診地圖就在推特(Twitter)上廣泛傳播。在Reddit上,用戶討論新冠病毒時也會引用維基百科的數據。簡單來說,維基百科已經成為網際網路上討論這次疫情的中心。但是,維基百科的免費編輯和開放式的特性很容易被用來傳播虛假信息。
黑爾曼(James Heilman)是加拿大的一名急診科醫生,他同時也長期在維基百科擔任編輯。他說:「(我們)編輯社區通常會關注突發新聞事件,內容因此發展很迅速,就像最近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一樣。」黑爾曼是維基百科醫療組的一員,這是一個專門關注醫療信息的維基百科編輯小組,規模雖小,但是很活躍。最近幾周因為新冠病毒,他們都非常忙碌。
在英文版維基百科上,有關此次疫情和病毒的頁面已經被鎖定,不能公開編輯。目前,只有用戶名存在超過4天,並且已經有過10次編輯經驗的用戶才能修改相關內容。
關於這次疫情的維基百科頁面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來自媒體的消息和來自醫療圈的消息不完全一致。比如一名志願編輯沃爾茲(Marielle Volz)說:「媒體認定這一病毒來自海鮮市場上作為食物出售的野生動物,因為很多早起病例都來自那裡。這當然很有可能,但事實是,如果沒有更多研究,醫療界並不能確定病毒的真正起源。」因此她刪除了一些相關的內容。
當蝙蝠被指控為這次病毒的來源時,一份來自中國的關於「蝙蝠洞」的報告稱,科學家們在那裡發現了這一病毒,這一內容因此得以進入維基百科,不過之後經過更仔細地審查,這一內容被刪除。
像黑爾曼醫生這樣的編輯努力保持最高的編輯標準,要求每一條與醫療有關的說辭都必須得到醫療界同行的認可。
黑爾曼說:「我們需要高質量的信息源,這讓我們可以迅速排除不準確的信息。比如有一種說法稱新冠病毒的傳播與澳大利亞山火有關,但是對此沒有任何像樣的參考資料,我們就沒有將其添加進去。」
這一點也同樣適用於另一個與此次疫情有關最大的謠言,其中聲稱新冠病毒是在中國實驗室裡人工製造並洩漏的。但事實上,這一消息來源只是一篇沒有經過同行審查的預印本論文,因此也被刪除。
馬來西亞的一名編輯伊斯莫約(Ismoyo)說:「維基百科一直是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們共同努力的成果。而關於新冠病毒疫情有很多非醫療方面的因素,比如食品市場、政府政策、國際援助以及對旅遊業和商業的經濟影響等。」
編輯背景的多樣性在關於這次疫情的文章中表現得尤其明顯。比如現在這篇文章中加入了一個與新冠病毒虛假信息相關的版塊。維基百科上關於新冠病毒疫情的文章也得到了很多專業人士的認可,比如以色列本古裡安大學(Ben Gurion University)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達維多維奇(Nadav Davidovitch)就認為這篇文章質量非常高。(原標題:新冠病毒謠言多 維基百科嚴加審查)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僑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