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謠言多,維基百科嚴加審查

2021-01-10 華輿

【搜索下載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

華輿訊 據僑報網報導 隨著新冠肺炎的暴發,有關該病毒的各種信息,包括來源、擴散性以及潛在的致命性等也開始像病毒一樣在維基百科上傳播。

據英國《連線》雜誌報導,在過去幾周時間裡,維基百科英文版見證了至少6篇與這次疫情有關的文章。自1月初以來,已經有超過1800萬人閱讀了這些條目。還有無數人查閱與新冠病毒間接相關的文章,比如非典(SARS)、武漢、「吃蝙蝠」等。

這種迅速的傳播對維基百科社區的志願編輯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他們必須應對源源不斷湧入該網站的有關這次疫情的信息,並且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謠言和錯誤信息。

早在2013年,維基百科上就有了關於「冠狀病毒」的簡單頁面,而關於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首篇文章於2020年1月5日創建。4天後又有一篇針對新冠病毒的文章發布。2月份還發布了一篇詳細描述該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症狀的文章。

自創建以來,關於新冠病毒的主要文章就已經被1200多名編輯修改和更新過6500多次。與該病毒有關的事實和數字如洪水般泛濫,導致在該文章在發表後不到兩周,主文就被拆分出來,專門列出「新冠病毒在各個國家和地區暴發的病例」。

這次疫情暴發後,人們很快湧向維基百科尋找並閱讀相關信息。人們還會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在維基百科上找到的可信信息。比如,維基百科的確診地圖就在推特(Twitter)上廣泛傳播。在Reddit上,用戶討論新冠病毒時也會引用維基百科的數據。簡單來說,維基百科已經成為網際網路上討論這次疫情的中心。但是,維基百科的免費編輯和開放式的特性很容易被用來傳播虛假信息。

黑爾曼(James Heilman)是加拿大的一名急診科醫生,他同時也長期在維基百科擔任編輯。他說:「(我們)編輯社區通常會關注突發新聞事件,內容因此發展很迅速,就像最近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一樣。」黑爾曼是維基百科醫療組的一員,這是一個專門關注醫療信息的維基百科編輯小組,規模雖小,但是很活躍。最近幾周因為新冠病毒,他們都非常忙碌。

在英文版維基百科上,有關此次疫情和病毒的頁面已經被鎖定,不能公開編輯。目前,只有用戶名存在超過4天,並且已經有過10次編輯經驗的用戶才能修改相關內容。

關於這次疫情的維基百科頁面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來自媒體的消息和來自醫療圈的消息不完全一致。比如一名志願編輯沃爾茲(Marielle Volz)說:「媒體認定這一病毒來自海鮮市場上作為食物出售的野生動物,因為很多早起病例都來自那裡。這當然很有可能,但事實是,如果沒有更多研究,醫療界並不能確定病毒的真正起源。」因此她刪除了一些相關的內容。

當蝙蝠被指控為這次病毒的來源時,一份來自中國的關於「蝙蝠洞」的報告稱,科學家們在那裡發現了這一病毒,這一內容因此得以進入維基百科,不過之後經過更仔細地審查,這一內容被刪除。

像黑爾曼醫生這樣的編輯努力保持最高的編輯標準,要求每一條與醫療有關的說辭都必須得到醫療界同行的認可。

黑爾曼說:「我們需要高質量的信息源,這讓我們可以迅速排除不準確的信息。比如有一種說法稱新冠病毒的傳播與澳大利亞山火有關,但是對此沒有任何像樣的參考資料,我們就沒有將其添加進去。」

這一點也同樣適用於另一個與此次疫情有關最大的謠言,其中聲稱新冠病毒是在中國實驗室裡人工製造並洩漏的。但事實上,這一消息來源只是一篇沒有經過同行審查的預印本論文,因此也被刪除。

馬來西亞的一名編輯伊斯莫約(Ismoyo)說:「維基百科一直是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們共同努力的成果。而關於新冠病毒疫情有很多非醫療方面的因素,比如食品市場、政府政策、國際援助以及對旅遊業和商業的經濟影響等。」

編輯背景的多樣性在關於這次疫情的文章中表現得尤其明顯。比如現在這篇文章中加入了一個與新冠病毒虛假信息相關的版塊。維基百科上關於新冠病毒疫情的文章也得到了很多專業人士的認可,比如以色列本古裡安大學(Ben Gurion University)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達維多維奇(Nadav Davidovitch)就認為這篇文章質量非常高。(原標題:新冠病毒謠言多 維基百科嚴加審查)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僑報網

相關焦點

  • 謠言、術語、命名歧視,維基百科如何應對疫情這場壓力測試?
    第一個詞條「 2019-2020 中國肺炎爆發」創建之後四天,一個新的詞條「新冠病毒」從中分離出來,專門用以解釋造成這種疾病的病毒本身;又過了一周多,「武漢冠狀病毒爆發的國家和地區」條目生成;隨之,又一個新的條目出現,顯示疫情爆發的時間線;二月初,甚至出現了一個單獨的條目,來列舉「 2019 冠狀病毒病疫情相關的排外及種族主義」。
  • 47條關於新冠病毒的謠言與常識乾貨
    新冠病毒的肆虐,讓每一個人都小心翼翼。但是,疫情期間不斷出現的各種謠言也開始擾亂視聽,既有顛覆常識、毀三觀的個案,也有博眼球、騙流量的情況,更有藉機推銷產品的例子。無論是什麼性質,謠言傷害的始終是普通老百姓。《消費者報導》特別為大家整理出36條關於新冠病毒的熱點謠言以及11條必備的常識乾貨,讓你安穩渡過抗疫期。
  • 維基百科資料
    維基百科(英語:Wikipedia,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商標)是一個自由、免費、內容開放的百科全書協作計劃,參與者來自世界各地。這個站點使用Wiki,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編輯維基百科中的任何文章及條目。
  • 第一例新冠來自於病毒研究所,謠言?
    從此次疫情開始,我們身邊就充滿了各種有關疫情進展的信息,其中不乏很多容易引起群眾恐慌的不實信息,俗稱謠言。下面我們來看看最新謠言和闢謠信息。第一例新冠來自於謠言近日有傳言說,首個新冠肺炎患者是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研究員,武漢病毒研究所發布陳全姣聲明稱:「關於今日網絡上出現以我名義發布的所謂舉報言論,在此我鄭重聲明:我從未發布任何相關舉報信息,對冒用本人身份捏造舉報信息的行為表示極大憤慨。我將依法追究造謠者的法律責任」。
  • 維基百科是個好東西
    其實英文版的維基百科中有非常多好的資源可供選擇。維基百科網址:https://www.wikipedia.org/genome關鍵字 在英文版維基百科中搜索「genome」關鍵字,就會列出與之相關的很多內容,並且維基百科中包含關鍵字超連結信息,點擊即可跳轉到對應的內容。這個詞條內就包含了很多有用的內容,按條目列出。
  • 新冠病毒是人造病毒的洩漏?新謠言錯在哪裡?
    撰文 | 李晶編輯 | 陳曉雪在經歷了「新冠病毒是插入了HIV基因的人造病毒」謠言風波之後,「新冠病毒是國內科學家製造並洩漏出來的顯而易見,這項研究是通過減弱一個自然界存在的病毒株來研究其功能。這和一些媒體所宣稱的「中美科學家製造轉基因病毒,促使新病毒可以感染人類」之類缺乏基本依據的謠言相距甚遠。很多人擔心,既然科學家可以通過改造減弱病毒的能力,是否也能做類似的實驗來增強病毒的毒力?實際上,一方面「改壞」基因的功能比「改好」要容易的多;另一方面,科學倫理也要求不能製造超出自然風險的新物種。
  • 維基百科十年回顧-科技頻道-和訊網
    新百科的編輯們和顧問委員會並不贊成這個實驗,他們認為,鼓勵沒有資歷的人寫文章可能會威脅到這部百科全書的信譽。不到一周,這個新網站分離了出來,成為單獨的一個項目,名叫維基百科(Wikipedia )。「維基」(wiki,夏威夷語「快」的意思)是一種軟體,允許多個用戶在同一個文件中書寫、編輯和進行網頁連結。
  • 維基百科:分享知識的新方式
    網上百科全書維基百科(www.wikipedia.org)最近跨越了一個新的裡程碑:輸入條目達到60萬。與此同時,其中文版本條目也突破了7000大關。   維基百科的精彩   其實,維基百科對美國以及不少英語國家的人來說已經並不陌生。
  • 研究發現:有關新冠病毒謠言導致成百上千人死亡
    據智利《第三版時報》網站8月18日報導,在87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關於新冠病毒的假新聞和陰謀論導致成百上千人死亡。報導摘編如下:上周末,有約2000人聚集在馬德裡抗議因新冠大流行而實施的在公共場所強制戴口罩的措施。
  • 2020年朋友圈十大謠言:包括蚊蠅可以傳播新冠病毒等
    不過,便捷的網絡和平臺也成為一些謠言高發地,尤其是我們在刷朋友圈的過程中,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危言聳聽的消息。日前,微信官方對外公布了2020年度朋友圈十大謠言,包括大蒜水、白酒可以殺滅新型冠狀病毒以及蚊蠅可以傳播新冠病毒等。
  • 維基百科20周年:全人類共同打造的免費知識庫如何造福你我的生活
    維基百科是全球前50熱門網站排行裡,唯一的非營利機構網站,它無視矽谷巨擘靠經營網站成功的秘訣,沒有股東、沒有廣告、沒有讓創辦人成為億萬富翁,僅靠非營利慈善機構「維基媒體基金會」(Wikimedia Foundation)維持運作,並吸引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志願貢獻,使維基百科自然地茁壯發展。該網站的深遠影響力是無庸置疑的,它讓所有人都能免費獲取無窮無盡的各種知識。
  • 【網絡謠言粉碎機】離子抗菌液能殺滅新冠病毒?朋友圈能買新冠肺炎...
    【網絡謠言粉碎機】離子抗菌液能殺滅新冠病毒?朋友圈能買新冠肺炎疫苗?這些謠言你別信…… 2020-12-04 1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剛過18 歲生日的維基百科,收到了 Google 310 萬美元捐款
    因堅持信息應當是免費而不該受廣告商影響的原則,維基百科承諾「永無廣告」,唯一的廣告只有每年年末基金會的募捐廣告,最少 1 美元,豐儉由人。難以想像,一家不賣廣告,僅靠捐款的網站已經走過了 18 個年頭。當然,給維基百科捐款的不只是普通用戶,還有 Google 這樣的大佬。算上文章開頭提到的 310 萬美元,過去十年 Google 向維基百科的捐款累計達到 7500 萬美元。
  • 「2020.2.28」謠言,別信!——服用降壓藥會加速新冠病毒複製,疫情...
    導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有關疫情傳播態勢、虛假防治措施等流言和謠言在網上傳播,引發不少網民誤解誤讀,個別網民編造傳播虛假病例數據等謠言,極易引發社會恐慌情緒,嚴重影響網絡安全秩序和社會穩定,同時也給疫情防控工作帶來嚴重幹擾
  • 維基百科拒刪猴子自拍照:非人類不擁有版權(圖)
    黑冠獼猴自拍照  中新網8月8日電 據美國《赫芬頓郵報》近日報導稱,爭版權本來是一件非常無聊的事情。但最近維基百科和英國野生動物攝影師大衛·斯萊特之間的版權之爭顯得就非常有意思了。  報導指出,2011年大衛·斯萊特旅行至印度尼西亞,拍攝黑冠獼猴的照片。
  • 日本團隊的新研究,紅茶 1 分鐘內能減少 99% 新冠病毒?
    >12月1日,日本奈良縣立醫科大學研究團隊近日宣布,市面上銷售的瓶裝茶和茶包等茶類產品能大幅降低新冠病毒傳染力,達到「滅活」新冠病毒的「神奇」效果。——環球網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日本的一個研究團隊經過細緻的研究後,發現市面上銷售的瓶裝茶和茶包等茶類產品能大幅降低新冠病毒傳染力,甚至達到
  • 喝茶會導致貧血 柳絮傳播新冠病毒?這些謠言勿信!
    空氣中全是病毒、柳絮和5G能傳播新冠病毒、喝茶會導致貧血,這些是真的嗎?4月「科學」流言榜揭開真相。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
  • 科普:5G傳播新冠病毒?荒唐的謠言被傳播真的是因為老外傻嗎?
    直接看視頻(歡迎關注):5G傳播新冠病毒?這樣的謠言在我們看來,就像一百年前人們相信&34;的言論一樣荒唐。然而,在自詡信奉科學文明的歐美,這樣的謠言確實被眾多民眾所相信。大家一眼都能識別的謠言是怎麼被傳播的?這個事情在國內自媒體的節奏帶動下,完全成為一個只看表象的鬧劇,然而事實究竟怎樣?接下來你將看到鬧劇發酵的前因後果。這一謠言被信奉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原因1:有人認為5G可以抑制免疫系統,從而使人們更容易感染病毒。就憑這一點,很多對5g不明所以的人自然會產生顧慮。這樣的新聞難道不是經常發生嗎?
  • 生成英文維基百科文章的方法可以概述為源文檔的多文檔摘要
    對於抽象模型,我們引入了一個只能解碼的體系結構,它可以擴展性地處理非常長的序列,遠比用於序列轉換中的典型的編碼器——解碼器體系結構長得多。我們的研究表明,這個模型可以生成流暢、連貫的多句話段落,甚至整個維基百科的文章。當給出參考文獻時,研究結果表明,它可以從諸如複雜度、ROUGE分數和人類評價所反映的信息中提取出相關的事實信息。
  • 世衛組織確定新冠病毒來源於自然!專家:即使全世界最好的實驗室也...
    比如有些人說未來注射疫苗是危險的,或者說這種疫情是由媒體所炮製的,或者說這種病毒對人不會造成威脅。所以要重視這些謠言,要證明謠言是錯的。「很不幸的是現在有些媒體報導中,這種謠言就像病毒一樣擴散並影響著人們,對人們造成了傷害。所以需要在防控病毒傳播的同時也破除謠言。」霍頓也在視頻採訪中指出,對中國的指責不僅不公平,更是事實上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