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宇宙中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星體,它懸掛在閃爍的群星之中,鶴立雞群。
它沒有太陽的熾熱奪目,只是散發溫文爾雅的月光,驅趕黑暗。正因此月亮一直被人們所研究,同時也是古代寄情寫文的好題材。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
在古代,人們雖然沒有現在的強大科技去仔細探索研究月亮,但是古人還是根據自己的智慧,對月亮進行了很多規律的總結。
月亮的盈虧,預告了潮汐的大小,月亮圓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
我們都知道除非天氣原因,月亮被烏雲遮擋,不然月亮在一個月當中,除了新月,也就是農曆初一左右,月亮大致與太陽同側,月亮正對著地球的日半球,夜半球整夜都看不見月亮。其餘時間我們正常都能夠用肉眼直接觀看到月亮。
但是若有一天,月亮突然之間消失了,你是否會感到驚訝和害怕?
在900年前,也就是公元1100年5月,當時的歐洲人確實發現月球「消失了」幾個月,一位觀測者用盎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語寫的《彼得伯勒紀事報》記錄了這場來自千年前異象:
「(當年)5月的第5個晚上,月球在傍晚時分閃爍著明亮的光芒,此後,月球的亮度逐漸減弱,以至於在接下來的幾個夜晚,月球最終消失在天空中,大地一片黑暗。」
更加驚奇的是,在月球最終消失之後,天空中仍然能夠看到閃閃發光的星星,這表明月球似乎確實是「消失」了。
為何一顆在天空中如此明亮的星體,會突然之間消失不見呢?而為何其他星星依舊清晰可見,這一問題也一直困擾著人們,直到現在的科技發展,人們才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去研究它。
在5月16日,《科學報告》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來自瑞士日內瓦大學的古生物學、氣候學家SébastienGuillet和他的團隊對900年前月球消失的原因給出了一個有趣的解釋,他們認為地球上的火山是罪魁禍首。
通過對南極冰核樣本和格陵蘭島樹木年輪數據的研究。
研究小組指出,在1108年到1113年這段時間的冰核樣本中發現了火山物質沉積物,這說明突然消失的月球可能是「被遺忘的」火山活動所導致。
火山爆發後向天空噴射了大量物質,這些物質可以在天空中停留數年,產生了所謂的平流層氣溶膠層,它由微小的粒子組成,在讓明亮的星光穿透月球的同時遮蔽了月球暗淡的光芒。
並且,該研究小組還參考了古代關於農作物歉收和惡劣天氣的記錄,這也可能是由於大氣中的火山灰和大面積的火山碎屑沉降造成。
最終,科學家順藤摸瓜,發現公元1108年8月發生的日本淺間山(Mount Asama)火山爆發,可能是導致當時格陵蘭島冰芯中硫含量異常增多的原因,其噴發物遮天蔽月,最終導致了在歐洲地區發生了月球「憑空消失」事件。
當然也有可能在多個地點有多次未記錄在案的火山噴發,但關於這個具體細節目前還沒有定論。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來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