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離地球最近的自然天體,月球在人類的心中一直有著特殊的意義和地位,由此也誕生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和傳說。
在詩詞和神話傳說中,月球通常被描述為一個超脫凡塵的地方,那裡生機勃勃擁有數不盡的珍禽異獸,甚至還有規模龐大的建築景觀。
然而,如果認為月球僅僅是人類幻想素材的提供者,那可就太小看它了。據幾十年的研究,月球不僅僅幫助地球抵禦了部分隕石侵襲,還是地球生命多樣性的重要參與者。
曾有許多科學家做過一項模擬,那就是失去月球之後地球的變化。雖然說模擬的方法不一樣,但是得到的結果卻是高度一致:沒有月球的話,地球大概率不會孕育生命,或者不會出現高級生命。
為什麼會得到這個結論呢?根據萬有引力定律,有質量的物體就存在引力,而兩個有質量的物體引力是相互作用於對方的,也就是說地球在用引力拉住月球的同時,月球的引力也在對地球產生作用,而這個作用產生了潮汐現象。
一旦地球失去了月球,那麼地球上的海洋潮汐現象將接近消失,會直接導致海洋洋流變慢乃至停止,而洋流是調節地球氣候的關鍵,可以想像一下地球氣候失調會造成什麼樣可怕的後果。
另一方面,月球對地球傾斜角度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因為地球有傾斜角的存在,才產生了四季變化,而地球生物的誕生和演化又和四季變化有著密切聯繫。
更主要的是,傾斜角的存在讓地球能夠均勻的「享受」太陽輻射,從而讓熱帶不會太熱、寒帶不會太寒,這對生命活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一旦失去了月球,地球的傾斜角度就會消失,四季變化將成為歷史,一年將只有一個季節,這對地球生命來說是極為致命的。而如果地球從一開始就沒有月球,那麼什生命根本就不可能出現。
事實上,關於月球還有一個問題一直讓科學家們百思不得其解:作為地球的衛星,月球的體積大的有些詭異。
在宇宙中,正常的衛星和母星體積的比值通常是 1:1000,甚至是遠遠低於這個比值。但是月球和地球的比值不僅比這大,甚至還大到了1:49這個有些驚人的比例。
也正因為如此,在早期剛開始系統科學研究宇宙的時候,有科學家甚至提出月球不算地球的衛星而是它的伴星。
迄今為止,月球的起源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每個理論都或多或少有其難以自洽的地方,而這也給月球更增添了幾分神秘,以至於有人提出月球的存在可能有「人為設計」的因素在其中。
說白了,有人認為月球可能並非自然天體,或者說是被某些力量刻意放置在地球旁邊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地球能夠孕育生命。
基於種種猜測,NASA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了阿波羅計劃,先後將十幾名太空人送到了月球,同時也對月球展開了詳細的調查研究,得到了許多珍貴的研究資料和實驗數據。
根據這些資料,華盛頓大學天體生物學家迪爾克·舒爾策2018年在《國際天體生物學雜誌》發表了一篇論文,文中稱月球在40億年前擁有適宜生命生存的環境。
迪爾克·舒爾策表示,在這個時期月球內部有大量的水蒸氣溢出,溢出的水蒸氣在月表形成了液態水水坑,並且還形成了密度足以維持千萬年的大氣層。
而水和大氣層是孕育生命的必備條件之一,所以迪爾克·舒爾策認為不排除這段時間月球已經產生生命的可能。
更主要的是,月球已經被地球潮汐鎖定,這導致月球有一面永遠朝著地球,給月球孕育生命提供了相對穩定的安全環境,使得生命種子能夠生根發芽。
不過,即便月球曾經可能存在過生命,但是這些生命註定也是要消亡的,因為月球自身質量太小,產生的引力根本無法將大氣層牢牢地拉住。
而沒有了大氣層的保護太陽風將會直接侵襲月表,這對生命來說是致命的。就這樣日復一日的惡性循環,月球最終變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荒涼模樣。
或許你會認為月球是否有過生命跟人類沒有任何關係,研究這些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但是其實這樣想是錯誤的。
因為月球在40億年前如果真的曾孕育過生命,那麼至少證明生命在宇宙中可能是普遍存在的,並且誕生的要求也沒想像中那麼嚴格,這對人類尋找地外文明和外星生命有巨大的幫助。
同時,研究月球生命的起源和滅亡,也能讓人類對生命生存條件有更直觀的認識,對未來星際殖民有重要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