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火星磁場消失40億年了,而地球的磁場還完好無損?

2020-11-23 騰訊網

太陽風會不停地侵蝕行星大氣層

火星和地球都是位於太陽系中的類地行星,它們都會受到母恆星太陽的引力作用和其他威脅。比如,太陽通過最外層位置日冕的極高溫度,獲取到了足以避免自身引力朝著星際空間發生膨脹的氣體動能,於是,可對系內行星帶來不同影響程度的太陽風就形成了。

從本質上來講,太陽風的主要成分是看似不起眼的電子和質子,而移動狀態下,這些微粒的自然密度也很低,每立方釐米存在的粒子數量大約只有幾個到幾十個的樣子。但是,一般人可能難以想像,太陽風在地球軌道周圍的移動速度都高達200到900千米/秒。

即便我們的地球擁有相對更強大的保護性磁場,也難以在一場超強太陽風暴中不受到任何影響,又何況是早已消失全球性保護磁場的火星。那麼,同樣是太陽系內的類地行星,為什麼地球磁場在46億年之後依然穩定運行,而火星磁場卻已消失數十億年?而火星和地球在磁力線上的分布特徵不同,又對行星大氣逸散的速度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行星磁力線的分布特徵-火星的微弱感應磁層,不同於地球的發電機磁層

太陽系內各行星的磁場強度並不相同:

磁場是諸多星體擁有的共性特徵,比如我們的母恆星太陽,以及同為太陽系八大行星的木星,而木星磁場的強度更是達到地球的20到40倍左右。關於地球磁場的形成原因至今尚無定論,但其中被更多人認可的理論,便是電荷運動形成的電流導致了地球磁場的產生,也就是所謂的發電機磁層。

火星全球性磁場的消失導致大氣逸散程度加劇:

雖然已有諸多證據表明,曾經的火星大氣比現在濃厚,而當時星球上的氣氛也比現在溫暖的多。但是,火星目前如此稀薄的大氣層,並不能維持水的正常狀態。而這一切變化,都是因為火星失去了自己的全球性保護性磁層,以至於太陽風在火星上來去自由的剝奪了自己的大氣層。

原本,火星也擁有一個由鎳和鐵水旋轉對流形成的團塊,但這個能夠保護星球避免受到太陽風和其他太陽活動輻射的磁層,卻因為行星自身的質量不夠大而在較短的時間裡就冷卻了。而失去這個特殊發電機的火星,也就沒有了自己保護性的全球磁場,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行星大氣和水也都慢慢離它而去。

火星現存的感應磁層是怎麼形成的?具有怎樣的特徵?

地球在過去的46億年時間裡,用自己強大而穩定的磁場給生命提供了保護。雖然,火星早在數十億年前就失去了與地球類似的保護性磁場,但目前的火星也擁有自己比較脆弱的感應磁層,只是它的磁力線分布等特徵和強大程度,已與我們的地球磁場完全不同。

與地球磁場相比,火星現存的感應磁層要弱很多倍,科學家們也將太陽風和火星磁場之間的作用場景描繪了下來。

那火星現階段擁有的感應磁場是怎麼形成的呢?從根本上來說:這個磁場形成,其實始於太陽風中流動的磁化等離子,以及行星自身尚未被磁化的電磁之間發生的相互作用。太陽風噴射出的粒子流從未停止對周圍世界的衝擊,雖然它們自身已經在這個過程中被磁化,但它們要穿過尚未被磁化的火星大氣卻極具難度。

另一方面,當電流在電離層中產生,便會意味著磁場會變得更強大,而感應磁場便就這樣產生了。雖然這個作用過程所產生的電流,的確與火星大氣逃逸存在關聯,但它形成原理卻已經完全不同於地球的全球性保護磁場。而現在,大家已經可以直觀的感受到,為什麼地球的磁場比火星磁場更能保護好自己,以及星球上的所有事物。

為了直觀的讓大家明白火星和地球在磁力線分布上的不同之處,科學家們還根據目前的觀測情況,進一步對兩顆星球的磁力線進行了圖像描述。

當然,在碰撞過程中,除了部分離子因為流動而形成的電流在火星上傳播以外,那些從母恆星太陽所噴射出的超強紫外線和X射線輻射,也因為在不停撞擊高層火星大氣的時候被不斷電離,這個過程也會讓部分高層大氣產生能夠導電的帶電粒子或電子。

雖然,在之前的許多火星探索任務中,我們都有捕獲到火星現有磁層的局部信息,但是,我們得到這副完整的火星磁場電路圖,卻耗費了足足五年的時間。在下圖中,科學家們對火星感應磁層的電流系統進行了呈現,並用藍色來示意電流、紅色表示負載電流:

簡單來說,火星的氣氛更像是一顆具有閉合電路屬性的金屬球,那些在行星高層大氣位置流動的電流,持續存在於星體表面上方大約120到200公裡的地方。

而這一次,科學家們終於了解了從太陽風到火星高層大氣的整個電能沉積過程,也就是說,那些在火星周圍真實存在的電流已經變得可視化,不分晝夜圍繞火星流動的電流,呈現出了雙環結構的包裹形態。雖然,太陽風磁場並沒有在圖像中展示出來,但它就在電流的迴路中被徹底扭曲。

不管是火星的高層大氣,還是形成的感應磁層和太陽風,都通過這個過程中產生的電流連接起來。通過對火星弱感應磁場的了解,我們對火星大氣如何在太陽的影響下逐漸被清除有了更準確而詳細的了解。並且,太陽系中其他目前同樣不存在全球性保護磁場的行星,也很可能具有火星相似的感應場,這便是我們研究火星磁場的深層意義。

火星的保護性磁場喪失-行星大氣損耗,讓火星成為了生命的荒漠

眾所周知,之所以地球上的生命沒有明顯受到太陽風的危害,在歷經至少五次生物大滅絕之後,依然擁有豐富的生命形態,這主要是得益於地球的全球性偶極型電磁場的保護。

僅有地球大氣密度約1%的火星已成生命荒漠:

即便人類暫時還沒有登陸火星,但根據我們測得的行星大氣密度來看,科學家們一直無法尋找到火星上還有生命存在的證據不足為奇,畢竟該行星相當於地球大氣密度1%的現實環境,的確會讓微生物這種生命力更旺盛的生物都難以存活下來。

目前火星薄弱的大氣層,主要是太陽風活動作用中殘留下來的二氧化碳和氮氣,以及含量更少的氬氣、氧氣和水汽物質。如此薄弱的大氣環境當然難以製造足夠強大的溫室效應,所以,即便火星大氣發揮到最大效應,也僅能將星球表面的溫度提升5℃左右。而星球上乾燥的氣候環境,再加上低於55℃的平均表面溫度,不僅會讓已知生命形態難以存活,就連二氧化碳和水這樣的物質都會輕而易舉地被凍結起來。

全球性穩定磁場是生命繁榮的重要基礎:

從掌控地球1.6億年、並直到大約6500年前,才由於不明原因在地球上銷聲匿跡的恐龍,到在地球上只用了數百萬年進化時間,就擁有了現代社會文明的人類。所有已知地球生命的興衰更迭,都建立在地球穩定的磁場運行基礎之上。

在過去幾十年的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們早已經發現地球磁也存在強弱之分,兩極位置是磁場最強的地方,而赤道位置則是全球磁場最弱的地方。與此同時,地球磁場時刻都在發生變化,更有可能存在著周期性磁極倒轉的情況。

為什麼火星比地球更容易失去磁場的保護:

如果你對火星和地球的星球特性有所了解,便會發現這兩顆類地行星的質量、體積和密度都存在較大差異。當我們將地球、火星和月球進行對比的時候會發現,火星的直徑雖然可以達到月球的兩倍,但卻只相當於地球直徑的一半,這意味著地球的質量和體積會比火星分別高出89%和85%的樣子。

雖然並不是所有星體特徵都跟行星磁場的穩定性有關,但地球擁有相當於火星2倍的地幔厚度,以及地球內部存在的頻繁攪動現象,都變成了地球磁場得以穩定維繫到現在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大約早在39到40億年之前,火星這顆類地行星就徹底失去了自己的保護性磁場。但是,太陽卻從未停止向外持續噴射帶電粒子流,也就是剛剛講到的太陽風。

也就是從那時起,太陽風開啟了對火星的瘋狂肆虐,火星大氣層就在這幾十億年的時間裡逐漸被削弱到僅剩部分氣體殘留物,而火星氣候也變得越來惡劣。這也是為什麼即便科學家們通過火星地理上的構造特徵,證明了曾經的火星上也存在大量流動液態水,但我們現在看到的火星卻像是一片紅色的荒漠,到處都布滿了礫石和大大不等的沙丘。

相關焦點

  • 探索火星磁場消失之謎:火星的水使得火星的磁場停止
    像是火星的磁場,科學家研究發現火星應該在最初形成的幾億年裡面並不是現在的這個樣子,那個時候它是存在磁場的,可是現在的火星卻幾乎沒有任何的磁場,那麼火星神秘的消失的磁場究竟去了哪裡?是什麼導致這樣的現象出現的呢?科學家一直在努力的去探尋,想要揭開這其中的奧秘,而現在科學家提出了一種讓人感覺有點不可思議的說法,那就是火星上面水的存在,可能殺死了這顆星球的磁場,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40億年前的月球,到底是如何「守護」地球和磁場消失的原因?
    其實目前對於地球磁場形成的真正原因,我們還不是十分的清楚,但現在的主流觀點是認為地球的磁場是來源於地球內部液態金屬的對流形成。在地表三千公裡下,有一個由鐵鎳組成的固態內核,這個是地球的核心。而在內核的外層包裹著一層絨絨狀的液態金屬。
  • 消失數十億年的火星磁場可能再次恢復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俄羅斯有關媒體報導,瑞士科學家們通過實驗室模擬實驗得出結論稱,數億年前就消失了的火星磁場不久後將再次恢復。據《新科學家》雜誌報導稱,科學家們研究發現,火星的部分內核被熔化是導致火星磁場消失的主要禍首。
  • 月球曾經有磁場?科學家研究發現,10億年前月球磁場突然消失了
    月球曾經有磁場?科學家研究發現,10億年前月球磁場突然消失了一項研究表明,曾經的月球和如今的地球一樣,曾經有過很強的磁場,在大約10億年前,月球的磁場突然消失了。與火星的情況類似,月亮對地球的影響非常大,它對行星和海洋產生引力,因此如果它的距離是10億年前的2倍,就意味著由於月球位置的變化,地球經歷了一些嚴重的潮汐變化,月球和地球脫離了引力的「鎖定狀態」,每年月球都會遠離地球大約3.82cm。大約40億年前,月球的磁場大約是100微特斯拉,效應是地球的2倍。
  • 解密40億年前的月球,到底是如何「守護」地球和磁場消失的原因?
    而背著太陽的磁場在為太陽風拉出了一條長長的尾巴,這個成為地球的磁尾。所以在太空中,地球就是一個被彗星狀磁場包裹的星球,而磁場外則是危及生命的太陽風,所以磁場的存在對我們至關重要。問題一:那地球磁場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其實目前對於地球磁場形成的真正原因,我們還不是十分的清楚,但現在的主流觀點是認為地球的磁場是來源於地球內部液態金屬的對流形成。
  • 如果地球磁場突然消失,人類會怎麼樣?
    地磁是保護地球生命十分重要的一道屏障。 如果地球沒有磁場,對地球的地質結構沒有多大影響,而對生命而言將是致命性的災難。 拋開人擇原理,人類能生活在地球上,得益於合適的地日距離,適中的星球質量,大氣,水以及地磁的保護等等。
  • 月球才是地球保護神,40億年前,它用磁場捍衛了地球大氣層
    根據目前的理論,月球的形成是來自於45億年前。科學家認為,當時有一顆和火星差不多的行星——忒伊亞撞上了剛剛形成不到1億年的地球。撞擊產生的碎片一部分落回到地球表面,另一部分在太空中通過引力凝聚在一起,形成了月球。
  • 地球磁場不僅在減弱,還會消失
    所以,地球產生的磁場並不是恆定,它在強度和方向上都在變化,地球磁場的磁極每百萬年中會發生幾次反轉,磁場北極和南極交換位置。磁極的反轉的記憶儲存在大洋地殼的巖石裡,通過對這些巖石磁性的測定,科學家就能知道大洋地殼形成的年齡,地質學上將其稱為 「地磁測年」。
  • 為什麼我們可能需要感謝現已消失磁場的月球?科學家給出重要解釋
    為什麼我們可能需要感謝現已消失磁場的月球?科學家給出重要解釋沒有強大的磁場,大氣層很難再行星周圍掛住,這對我們的生命體來說是個壞消息。一項新研究表明,大約40億年前生命形成時,月球現已滅絕的磁場可能有助於保護地球的大氣。如今,地球擁有強大的全球磁場,可以保護大氣層和低軌道衛星免受惡劣的太陽輻射。
  • 火星的磁場早已消失了,若要在火星上創造磁場,可採取什麼辦法?
    凡是對火星結構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其中一個主要的問題就是火星的磁場幾乎完全消失了,言外之意,早期的火星存在著很強的磁場,然而,火星的磁場之所以會消失至今還是一個謎。與此同時,人類對火星的熱情從沒間斷過,夢想著某一天能去火星上「定居」,倘若想要去火星,必須解決人類所需要的一系列生存條件或環境,如:磁場。為什麼我們需要磁場?科學家預言,火星上沒有磁場的問題遲早會在火星殖民計劃的情況下得到解決(我認為,這並非易事啊)。
  • 地球磁場倒轉頻繁,如果磁場消失?會發生什麼?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地球磁場就像看不見的義大利麵條一樣圍繞在地球表面。磁場可以保護地球免受太陽粒子的影響,同時也為全球導航系統提供了基礎,它在地球生命的進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果地球磁場消失了會發生什麼呢?關於磁場,首先要說明的是,即使磁場在減弱,它也不會消失,這是由地球磁場的來源決定的。地球磁場由基本磁場、外源磁場和磁異常組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基本磁場,約佔地球磁場的99%以上,它是一種內源磁場,主要由地幔和地核內部的結構影響,地核主要由鐵和鎳等高密度金屬元素組成。所以只要地球不爆炸,這種磁場結構就會一直存在。
  • 月球最深處:「永動機」10億年前停止 是地球磁場500倍
    研究人員稱,10億年前月球磁場已下降至0.1微特斯拉,大約是現在地球磁場500倍,這表明驅動月球磁場的「發動機」——由月核結晶物質驅動,已停止運行。地球磁場是液態金屬在地核中移動時產生的電流產物,它對保護人們免受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流衝擊至關重要。目前科學家發現月球曾存在一個強大的磁場,但現在這個磁場早已消失。
  • 5億年前的地球,磁場幾乎全消失了,科學家:因禍得福
    5億年前的地球,磁場幾乎全消失了,科學家:因禍得福文/圓非日月大家好,歡迎你們閱讀我的文章,很多人對於億萬年前的世界都不是很了解,在很多人眼中,億萬年前的世界就是恐龍世界,其實不然,可還沒有恐龍這種高級動物,雖然已不再是以前,只有單細胞生物這種情況,但總體來說,動物界的進化還是比較初級的,不過到了寒武紀後期,這種情況驟然改變,生物開始大爆發了,動物界也開始出現弱肉強食的情況,然而究竟是什麼原因才導致寒武紀後期生物大爆發呢?
  • 火星到底經歷了什麼,會變成現在這樣?答案可能跟磁場的消失有關
    科學家通過研究分析,猜測可能跟火星磁場的消失有關。那麼這個磁場有這麼大的作用嗎?它的作用大了去了。一顆星球想要有能夠供生命生存的生態環境,那必須要有厚厚的大氣層。地球正是有一個強大的磁場,它的覆蓋範圍延伸到地球軌道數千公裡,強大的磁場保護著地球厚厚的大氣層,讓太陽風,宇宙輻射沒有機會將大氣層拐走。同時磁場還可以有效保護地球上的液態水資源,讓地球有了一個穩定的生態環境,有利於生命的誕生和延續。
  • 如果地球的磁場突然間消失
    騎車去旅行 舉報   雖說這個不可能,但我們不妨假設一下,我們本來生活得非常美好,可是地球的磁場突然消失
  • 40億年前,古代火星比地球更適合居住,地球生命來源於火星嗎?
    40億年前,火星表面擁有河流、湖泊甚至是海洋,一些天體學家認為古代火星或許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甚至地球生命就是從火星移民而來。火星40億年前開始「死亡」?火星發生劇變的起點,就是火星失去全球磁場的時候。
  • 曾為地球「挺身而出」的磁場
    當能量不足時,磁場就會隨之消失。近日,一項發表於《科學進展》上的新研究表明,現在已經消失的月球磁場可能曾經保護了地球的大氣,從而可能對40億年前生命的誕生產生了影響。在大約40億年前,月球的磁場甚至比如今的地球磁場更強大,然而,到了32億年前,月球磁場強度突然下降到了弱場狀態。最終,它隨著時間神秘地消失了。
  • 正在不斷減弱的地球磁場最終會消失嗎?
    如果地磁場消失,會對地球有什麼影響?答案是:不會很好,但也不會像災難片描述的那麼糟糕。地球的磁場稱為地磁場,源於地球內部,向外延伸至太空。這個磁場由地核的劇烈運動產生,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保護了地球免受太陽粒子的影響,為導航提供了基礎,甚至可能在地球生命演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那麼,如果地磁場突然消失會如何?
  • 火星上曾經存在生命,為何會變成現在這樣?專家:跟磁場消失有關
    可以說人們對於火星是十分熟知的,對於火星的探索也是一直沒有停止,火星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一顆類地行星了。人們對於火星的探索也是經歷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人們熱衷於探索火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於火星距離地球是十分近的火星與地球的距離大概是0.55億千米。
  • 40億年前的火星可能也是海洋世界,為什麼如今變成了沙漠行星?
    火星是地球外側的鄰居,看上去就是一個紅色的星球,人類走出地球的半個多世紀以來,探測最多的行星也是火星。為什麼火星會成為人類最熱門的探測行星?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它離我們比較近,探測器在時間窗口發射,只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到達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