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三體-小遙
1953年,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發現了宇宙中存在一種奇怪的波,兩個粒子即便相距甚遠,仍然能夠相互糾纏。其中一個粒子的運動和變化必將影響另一個粒子,這就是神奇的量子糾纏。
進入量子時代後,人類可能擁有更多建立在量子糾纏理論上的量子技術,2017年我國建造的「墨子號」衛星就是能夠利用量子糾纏實現信息加密傳輸的重要代表。
於是人們更加迫切地希望了解這種特殊的機制,科學家們曾經舉過例子,這就好比兩個具有心電感應的雙胞胎,即便他們所處的位置不同,仍然能夠感受到對方的存在。這樣一來,原本只存在於科幻作品中的現象,很有可能在不斷發展的科技支持下變成現實,電影中的量子傳輸就是其中之一。
對人類文明來說,通過量子傳輸完成瞬間轉移的意義十分重大,因為我們可以更快地到達宇宙中的各個位置,為研究宇宙的狀態提供更加準確的依據。
與此同時,人類還能去新的宜居星球進行開發和建設,擺脫了無法超越光速的困擾,未來的探索之路將更加通暢。但是人們還注意到一個問題,量子傳輸中的本體,究竟是人類的意識還是肉體呢?
其實目前科學家們也無法解答這個問題,如果將肉體轉化為量子狀態,拆分和重組都有可能影響到原有的性質。加上,這個技術過於複雜,甚至涉及到了倫理問題,所以至今沒人願意輕易嘗試。
至於意識傳輸,類似於「靈魂出竅」的做法,同樣超過了人類目前的科技發展水平,短時間內我們無法突破肉體的限制,這種只能在夢境中實現的狀態是對人類科技的一種巨大考驗。
或許在未來,人們真的能夠藉助量子傳輸到達另一個空間。不過這種未知也足夠吸引科學家們不斷努力探索和研究,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總有一天我們能夠在量子力學領域獲得更多的線索,早日實現人類徵服宇宙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