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為大家推薦10部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的藝術紀錄片,沒有時間去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但相信這些紀錄片,會像是一顆種子,也許是一個畫面就會讓你打開另一個世界的大門。可別擔心它們太過學術,這些紀錄片在拍攝上花的心思不比綜藝節目少,過去看不懂的名畫,現在都有演員來表演,常常讓人刷到停不下來。欣賞藝術遠沒有那麼多門檻,縱使美術館打烊,影視效果也掩蓋不住它們的光芒,沒有多少專業知識,用眼睛先看起來就對了。
(關注視頻號少年數學家,呈現最直觀的數學!)
《局部》1-3季
在這系列影片的主角陳丹青看來,「希望大家都能戒掉『我不是專業的』這句話,因為是個人就可以聽音樂,就可以看畫,就值得享受勞累一天後,獲得短暫平靜的這幾十分鐘」。藝術並不是專業人士的自嗨,藝術的美值得各行業的每一個人去感知討論,因此我們將沒有「門檻」的《局部》系列作為第一個推薦。
取「繪畫的局部中蘊藏著無數的細節」之意,《局部》第一季的每一集以巴赫大提琴(Cello Suite No.1, Prelude )緩緩開場。陳丹青坐在自己的畫室裡,一盞檯燈,一張書桌,從古今中外的每一張名畫的細節開始,深入淺出地帶我們進入藝術史的天地。
《三色藝術史》
這是一部高「顏值」的紀錄片,色彩本身的魔力、主講人詹姆斯·福克斯的個人魅力、攝影鏡頭的美麗讓它在一眾紀錄片裡小眾而優秀。
影片裡登場的並不是我們常說的三原色,而選擇了代表權力的金色、象徵夢幻的藍色和容納一切的白色。
古人認為黃金與太陽是同一種東西,這也預示著金色直到今天在色彩中依然佔據高位。從古埃及圖坦卡蒙大墓到文藝復興時期金制的鹽罐子,再以古斯塔夫·克林姆特的畫作《吻》作為壓軸。我們迷戀黃金也許是因為它代表了內心最神聖的東西。
《奇趣美術館》1-2季
如果名畫裡的人物會說話,你猜他們會說些什麼?
如果你喜歡幽默的敘事手法,答應我一定不要錯過《奇趣美術館》這系列喜劇紀錄片。近兩年誕生的《奇趣美術館》註定是前衛的,它讓法國著名的喜劇演員化身名畫中的人物,開口說話,開啟腦洞吐槽。
單集片長只有2分鐘,入坑毫無壓力。每一集的最開頭倒是從一本正經的介紹開始,然後,畫中人就畫風突變了。
《現代藝術大師》
安迪·沃霍爾、馬蒂斯、畢卡索和達利,不得不說這部紀錄片的導演選擇了4個恰到好處的主角。只要對藝術稍微感興趣的人,都聽說過他們的名字,略知一二。這四位也是名副其實的偉大藝術家,一集60分鐘單講其中一位都足夠充實,再專業的人士在他們身上仍能學到點什麼。
在影片中,我們跟隨主持人Alastair Sooke的腳步,走訪這四位20世紀偉大藝術家們生前的居所、遊歷、求學、謀生、發跡的國度,與他們相交的至愛摯友交談,走進藝術家誕生的年代。
《曠世傑作的秘密》
《曠世傑作的秘密》,光聽名字都有幾分躍躍欲試,「窺探」是人的本性,人總會對隱秘、八卦感興趣,就算對象是藝術也不例外。
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大師桑德羅·波提切利的代表作《春》舉世聞名,整幅畫寬超3米,9個人物所身處的草坪上盛開著500多朵花,分屬170個品種。然而為他們聚集在此的意義,人們已爭論了500多年。
在這部紀錄片中,我們得知畫面正中的維納斯與丘比特組成的母子形象是那個時代的「命題作文」;翩翩起舞的美慧三女神則成為畫面的主視線她們似有若無的著裝是呼之欲出的性暗示;畫面的左側是美少年信使,右側則是一起暴力事件,西風強暴了森林女神,女神轉而成為花神。
《河流與潮汐》
這是IDMb排名最高的藝術紀錄片,在所有紀錄片中排名第七,目前是8.3的高分。這部紀錄片講述了英國大地藝術家安迪·高茲沃斯(Andy Goldsworthy)的故事,有關河流,有關自然。
在安迪·高茲沃斯的想法裡,「河流」與「時間」是兩個重要的概念,他取來樹葉、花瓣、石頭、冰塊等大自然中隨手可得的元素,展現時間河流的意境。
這些創作元素取材於自然,又因其很難被持久保存而屢屢被自然收回,再度成為自然的一部分,正如潮汐,美而易逝,周而復始。
《印象派 繪畫與革命》
這部紀錄片一定會讓你出乎意料,唯美清新的外表下藏了不少幽默元素,Hold your horses樂隊的《70 million》,配合著各種名畫的奇怪打開方式,這些奠定了本片的風格:用有趣代替嚴肅,把歷史講得淺顯易懂,令人難忘。
這部關於印象派的紀錄片,以時間為序,回顧印象派的緣起、興盛和過渡,同時提及與印象派關係密切的點彩畫派和後印象派各位畫家。諸多大家,一個不落地登場。
《藝術的力量》
熟悉的人或許一眼就能看出這張美得不可方物的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米開朗基羅·梅裡西·德·卡拉瓦喬的名作《捧果籃的男孩》,但這並非原作,而是由曾扮演過蜘蛛俠的演員安德魯·加菲爾德來演繹,光影不輸原作,美感更能為現代審美所接受。這正是《藝術的力量》這部匠心之作的創造力,用場景重現帶我們回去藝術大師的生活。
《捧果籃的男孩》原作
卡拉瓦喬、貝尼尼、倫勃朗、雅克、透納、梵谷、畢卡索、羅斯科,這八位血脈賁張的狂人藝術家便是《藝術的力量》精心挑選的主角,他們每一個都有動蕩的人生,在苦難中創作偉大,他們的作品與裝點生活無關,皆是為了震驚世人,這正是「藝術的力量」。
《畫廊外的天賦 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
這是一部你無法看清主角的紀錄片,主角或打碼出現,或者隱藏在黑暗,他保持著他的神秘性,甚至需要其他人去尋找。
沒錯,這是英國藝術家班克斯的第一部個人紀錄片。他的塗鴉作品遍及英國各城、維也納、洛杉磯、紐約、巴塞隆納、巴黎各地令人意想不到的街頭巷尾,人人知道他,卻從沒有人見過。他的作品能輕鬆撬動百萬級的藝術市場,但他卻能在網際網路時代做到完全匿名,這真是個奇蹟。
鍥而不捨地尋找班克斯的大有人在,影片中第一視角的法國移民泰瑞·庫塔正是。他痴迷於街頭塗鴉文化,走訪各地的街頭藝術家,班克斯便是他的終極目標。終於他等到了這個機會,也在班克斯的允許下跟蹤拍攝了不少片段。然而,班克斯看過他的「紀錄片」後卻勸他遠離這行,並慫恿其走上了藝術道路,最後班克斯自己將這一切經歷做成了至今仍有人在討論是否為「偽紀錄片」的影視作品。
《羅浮宮的珍寶》
與其他紀錄片比起來,《羅浮宮的珍寶》儼然更像一次視頻雲看展,以主持人安德魯·侯賽的視角,一路邊走邊講羅浮宮的歷史,欣賞羅浮宮裡數不清的珍寶。
在紀錄片中,安德魯·侯賽除了探索Veronese,Rubens,David,Chardin,Gericault和Delacroix等畫家的傑作之外,還從建築和設計的角度來觀察羅浮宮本身不斷變化的面貌,這一點是我們普通遊客即使身臨現場也很難完整探究的。
一個人穿越羅浮宮的輝煌藝術和歷史,當然好處多多,因此我們得以借主持人之眼,看到很多藝術品的細節,因走馬觀花式地欣賞而錯過的一些有意思的藝術品,也得以重現。
紀錄片如何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