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訂閱號已正式上線,歡迎關注「一味eway」
魚星簡言之就是指魚張開口腔攝食時所形成並冒上水面的一種含碳的粘性氣泡。當魚發現食物並準備攝食時,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必須先把鰓蓋關閉,然後張開嘴,此時口腔內形成含碳氣體。這種氣體輕於水,會悠悠浮上水面而破滅。魚群越集中,爭食誘餌的現象愈激烈,攝食速度愈快,魚泛星的現象也就愈盛,而不同的魚類和水裡的動物,包括龜、鱉、蝦、蟹,都能泛出代表它們特徵的魚星上來。根據這些特徵,就能判斷出它是什麼魚,大約有多重。
魚星是觀察魚類在水下攝食情況的憑據。根據魚星的形狀和大小,可以判斷出它是什麼魚,大約有多重。學會識別魚星,對垂釣是大有裨益的。
在自然水體中,還常常會看到有許多「地星」冒上水面。沒有經驗的釣者,往往會把「地星」與魚星相混淆,造成失誤。「地星」多產生於春夏秋季的高溫天氣。在多淤泥、多腐殖質的靜水池塘中(流水中也有),水下腐爛物質遇高溫發酵,經過黴菌的分解作用能產生一種可燃性的沼氣。沼氣不斷泛到水面上來,遇到空氣即逝,此即是地星。
地星有兩個特徵:一為散亂,到處亂泛,大小不一;二為固定,即在同一地點。 地星與魚星的區別在於魚星集中,具有個性特徵,而地星散亂細碎,垂釣者要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