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丨11月14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2020-11-14 新京報

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變異更易發生飛沫傳染

日本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的一項研究顯示,全球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與初期病毒相比,因變異而導致傳染性變強。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進行8組實驗,將感染病毒的倉鼠與未感染病毒的倉鼠分別裝在籠子裡,相隔5釐米飼養。2天後,感染變異病毒的倉鼠中,有5組從未感染的倉鼠鼻中被檢測出病毒,感染初期病毒的對照組則沒有檢測出。分析認為,變異後的病毒更容易發生飛沫傳染。此外,研究人員稱,變異病毒在人類細胞和倉鼠體內比初期病毒更易繁殖增多。

【醫學探索】

中年人不節食,體重平均漲兩成

《Nature Medicine》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年人若不節食,體重將平均上漲20%。

研究團隊對54名男性和女性的脂肪細胞進行十幾年的研究發現,所有受試者,無論他們的體重增加或減輕,都表現出脂肪組織中脂質周轉下降,即脂肪細胞中脂質(或脂肪)被去除和儲存的速率。至於那些沒有減少能量攝入的人,他們平均增加20%的體重。研究人員稱,人體脂肪組織中存在著一種可以調節體重變化的方式,這也提示人們可以針對這一方式開闢一種治療肥胖的新方法。

【新藥速遞】

正大天晴泊馬度胺膠囊獲批上市

正大天晴的泊馬度胺膠囊獲批上市,拿下國內「首仿」。這是繼沙利度胺、來那度胺後,第三個用於多發性骨髓瘤(MM)的免疫調節劑藥物。

泊馬度胺為第三代免疫調節劑,是迄今為止活性最強的免疫調節藥物,能增強T細胞和自然殺傷(NK)細胞介導免疫,又能調節多種細胞因子的產生,還可以抑制造血腫瘤細胞的增殖。泊馬度胺適用於既往已接受至少兩種治療包括來那度胺和硼替佐米,且被證實疾病進展或末次治療完成60天內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

【健康提醒】

皮膚病患者並非完全不能吃海鮮

有傳言稱,皮膚病患者不能吃海鮮。專家否認這種說法,並表示,只要不是對海鮮過敏的皮膚病患者,完全可以吃海鮮。

專家稱,有些人對海鮮過敏,吃後會產生過敏反應,皮膚會出現蕁麻疹,有劇烈的癢感或燒灼感,嚴重時候皮膚還會過敏性紫癜等,一些皮膚科醫生會建議皮膚病人不要吃海鮮。除了明確的海鮮過敏造成的皮膚病外,大部分皮膚病的發病與過敏無關。這些皮膚病患者吃海鮮並不會導致原有皮膚病加重,也不會誘發新的皮膚病發生。

【知識更新】

T細胞測新冠比抗體檢測更準確

義大利、英國和美國的研究人員進行的研究表明,一種新型的T細胞檢測方法可以比廣泛使用的抗體檢測方法更準確。

研究人員對大約兩個月前確診新冠肺炎的70人進行血液檢查。從理論上講,它們中的所有70人在抗體檢測中都應該是陽性結果。在抗體檢測中,有16例病例中呈現陰性結果,即23%;在T細胞檢測中僅漏診2例,約佔3%。研究人員表示,抗體會消退,T細胞具有免疫記憶。此檢測方式,若獲得FDA的緊急使用授權,將成為第一個檢測T細胞對病毒反應的商業產品。

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

校對 李世輝

相關焦點

  • 晨讀丨11月27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藥物獲批】 華東醫藥超級抗生素醋酸卡泊芬淨獲批上市 11月26日,華東醫藥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杭州中美華東製藥有限公司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准籤發的注射用醋酸卡泊芬浄《藥品註冊證書
  • 晨讀丨11月6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約翰尼斯堡維茨生殖健康與愛滋病毒研究所研究小組研究分析了70份專家評議過的關於27個富裕、貧窮和中等收入國家的研究報告。在涉及早產的47份研究報告中,有40份報告顯示早產在較高溫度環境下更常見。根據新的研究結果,平均來看,氣溫每上升1攝氏度,早產的機率就增加5%,而在熱浪天氣增加16%;氣溫每上升1攝氏度,死產的機率增加5%。
  • 晨讀丨11月7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藥物獲批】莎普愛思左氧氟沙星片獲藥品註冊證書11月6日晚,莎普愛思發布公告,公司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發的左氧氟沙星片的《藥品註冊證書》。該研究在2006年至2011年間,招募了1503名健康的單胎妊娠婦女,採用多變量線性回歸分析了孕中期25羥維生素D的血漿濃度與後代4歲至6歲時智商得分之間的關係。在控制了其他幾個與智商有關的因素之後,結果顯示,母親孕期維生素D水平較高與後代4歲至6歲時的智商較高存在相關性。不過,研究人員表示,還需進一步研究以確定懷孕期間維生素D的最佳水平。
  • 晨讀丨11月4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新藥上市】美諾華培哚普利叔丁胺片獲批上市11月3日,美諾華發布公告表示,其全資子公司寧波美諾華天康藥業有限公司的培哚普利叔丁胺片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准籤發的《藥品註冊證書》,其適應症包括高血壓與充血性心力衰竭
  • 晨讀丨11月20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新冠病毒】義大利去年9月或已存在新冠病毒《腫瘤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義大利去年9月就可能出現SARS-CoV-2受體結合區域特異性抗體呈陽性的人群。研究人員表示,在採自義大利各地的血清樣本中,抗體從2019年9月到2020年2月呈現這樣的分布:959名無症狀個體的血清進行SARS-CoV-2特異性抗體檢測,共發現111例陽性血清。其中,23份來自2019年9月,27份來自10月。2019年9月的陽性血清中有超過一半(13份,56.5%)來自倫巴第大區,也是義大利疫情最嚴重的地區。
  • 晨讀丨11月20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新冠病毒】義大利去年9月或已存在新冠病毒《腫瘤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義大利去年9月就可能出現SARS-CoV-2受體結合區域特異性抗體呈陽性的人群研究人員表示,在採自義大利各地的血清樣本中,抗體從2019年9月到2020年2月呈現這樣的分布:959名無症狀個體的血清進行SARS-CoV-2特異性抗體檢測,共發現111例陽性血清。其中,23份來自2019年9月,27份來自10月。2019年9月的陽性血清中有超過一半(13份,56.5%)來自倫巴第大區,也是義大利疫情最嚴重的地區。
  • 晨讀丨11月19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健康探索】增加植物蛋白質攝入對長壽有益《美國醫學會雜誌》刊登的一項最新前瞻性隊列研究發現,增加每日攝入蛋白質中植物蛋白的比例,對長壽有益。在1000千卡熱量中,取代動物蛋白的植物蛋白每增加10克,男女死亡風險可分別降低12%和14%。如果用豆腐等植物蛋白替代雞蛋,男女早亡風險分別降低24%和21%,用豆類等植物蛋白代替牛肉等紅肉,可使男女早亡風險分別降低13%和15%。
  • 晨讀丨11月19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健康探索】增加植物蛋白質攝入對長壽有益《美國醫學會雜誌》刊登的一項最新前瞻性隊列研究發現,增加每日攝入蛋白質中植物蛋白的比例,對長壽有益。研究人員對40餘萬名參試者的相關數據梳理分析發現,在每天攝入能量中,植物蛋白佔比每增加3%,早亡風險可降低10%。
  • 晨讀丨11月22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新冠病毒】新冠抗體免疫反應可延續至少6個月一項英國研究顯示,感染過新冠病毒後的人,至少六個月內很可能不會再次感染。研究人員對全球五大健康資料庫進行全面搜索,並篩選截止到2020年1月16日的4729項涉及570762人的研究。研究人員從來自中國、美國、義大利和伊朗的570762人的健康和飲食記錄看出,與很少或從不吃辣椒的人相比,吃辣椒的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相對降低26%;癌症死亡率相對降低23%;全因死亡率相對降低25%。
  • 晨讀丨11月5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這項研究表明,確保準媽媽能獲取所需的心理健康支持至關重要。 【醫學探索】 阻止膠質母細胞瘤生長找到新方法 膠質母細胞瘤是最致命的腦癌。卡爾加裡大學和阿尼·查博諾癌症研究所研究人員發現一種阻止膠質母細胞瘤生長的方法。
  • 晨讀丨11月18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健康探索】75歲以上人群降脂同樣可減少心血管事件哈佛醫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在75歲及以上的患者中,降脂對減少心血管事件的效果與對年輕成年人的一樣,並能減少心血管死亡。據悉,有29項試驗的244090例患者被納入本研究之中,21492人(8.8%)年齡在75歲以上。
  • 晨讀丨11月18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健康探索】75歲以上人群降脂同樣可減少心血管事件哈佛醫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在75歲及以上的患者中,降脂對減少心血管事件的效果與對年輕成年人的一樣,並能減少心血管死亡。【健康提醒】不健康減肥或導致女性閉經有傳言稱,減肥可能會把大姨媽減沒了。專家表示,確實如此,不少女性以過度節食等不健康的方式來減肥,在較短的時間內體重確實下降很快,但「大姨媽」可能會不辭而別。
  • 晨讀丨11月16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醫學探索】不健康飲食習慣可能引起「蛋白尿」發表在《Nutrients》上的一項研究指出,晚餐太晚和不吃早餐等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可能引起「蛋白尿」。研究人員調查發現,在所有不健康飲食習慣中,佔比最多的是快速飲食(29%),其次是晚餐太晚(19%)、夜宵(16%)和不吃早餐(9%)。在隨訪期間內,有10.6%的參與者發展為尿蛋白,每年每1千人的發生率為32.7。研究人員發現,在多變量調整後,晚餐太晚和不吃早餐的參與者蛋白尿發作的風險明顯較高。
  • 晨讀丨11月9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健康提醒】飯後松松褲腰帶跟胃下垂沒關係對於「飯後鬆開腰帶,胃就失去支撐,導致胃下垂」這一傳言,專家表示,褲腰帶跟胃下垂沒關係。專家介紹,胃不是靠腰帶兜著的。飯後如果褲腰帶勒得不舒服,趁人不注意悄悄松一下無妨,對健康沒有影響。【知識更新】心血管疾病可能在家庭間「傳染」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評估5364對夫妻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和行為發現,心血管疾病也可能在家庭成員間「傳染」。
  • 晨讀丨11月15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健康提醒】蓋上馬桶蓋衝水對健康更為有利很多人大便後衝馬桶,會習慣性地蓋上馬桶蓋。專家認為,這一做法確實是對健康更有利的選擇。專家表示,當人們的排洩物在高速的水流下被吞入下水道的時候,一些便便顆粒會被衝離大部隊,飛濺出來,並以氣溶膠的形式停留在空中。
  • 晨讀丨9月25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9月25日起,自費接種流感疫苗的市民,可以通過電話預約、現場登記、微信公眾號及其他網絡預約方式預約,在2021年2月底前都可以接種。60歲以上老年人和在校中小學生實施的免費流感疫苗接種工作,將在10月10日左右有組織地陸續實施,直至11月30日。
  • 晨讀丨7月22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新冠病毒】鍾南山團隊聯合騰訊研發新冠重症AI預測7月21日,新京報記者從騰訊獲悉,日前,鍾南山院士團隊與騰訊AILab披露了利用AI預測COVID-19患者病情發展至危重概率的研究成果,可分別預測5天、10天和30天內病情危重的概率,有助於合理地為病人進行早期分診
  • 晨讀丨11月8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健康提醒】脖頸酸痛需警惕頸椎後縱韌帶骨化脖頸酸痛不一定是頸椎病,還可能是頸椎後縱韌帶骨化引起的。
  • 晨讀丨10月27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新冠病毒】託珠單抗治療新冠,14天死亡率更低法國多家醫學研究機構經臨床試驗證實,接受託珠單抗治療的新冠患者對呼吸機的需求更低,14天內病亡率也更低。結果表明,14天內,接受一般治療的患者需使用無創呼吸機、插管治療或死亡的病例佔36%,託珠單抗組為24%。14天內,接受一般治療的患者轉入重症監護室的比例為36%,託珠單抗組為18%。28天內,兩組的病亡率差別不明顯,但託珠單抗組出院的患者更多。
  • 晨讀丨1月8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疫情防控】新冠疫苗接種地圖上線覆蓋多個城市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與騰訊健康聯合發布「新冠疫苗接種地圖」,用戶可在「新冠疫苗接種地圖」上查詢新冠疫苗接種點一覽,並便捷地導航至距離最近的接種點。用戶打開手機微信-我的-支付,點擊「醫療健康」,或者直接在微信頂部搜索「騰訊健康」小程序,進入「騰訊健康-疫苗-新冠肺炎疫苗」即可找到「新冠疫苗接種地圖」。截至1月7日,「新冠疫苗接種地圖」從各地官方公布中整理收錄疫苗接種點,已覆蓋13個省份25個城市,並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