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變異更易發生飛沫傳染
日本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的一項研究顯示,全球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與初期病毒相比,因變異而導致傳染性變強。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進行8組實驗,將感染病毒的倉鼠與未感染病毒的倉鼠分別裝在籠子裡,相隔5釐米飼養。2天後,感染變異病毒的倉鼠中,有5組從未感染的倉鼠鼻中被檢測出病毒,感染初期病毒的對照組則沒有檢測出。分析認為,變異後的病毒更容易發生飛沫傳染。此外,研究人員稱,變異病毒在人類細胞和倉鼠體內比初期病毒更易繁殖增多。
【醫學探索】
中年人不節食,體重平均漲兩成
《Nature Medicine》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年人若不節食,體重將平均上漲20%。
研究團隊對54名男性和女性的脂肪細胞進行十幾年的研究發現,所有受試者,無論他們的體重增加或減輕,都表現出脂肪組織中脂質周轉下降,即脂肪細胞中脂質(或脂肪)被去除和儲存的速率。至於那些沒有減少能量攝入的人,他們平均增加20%的體重。研究人員稱,人體脂肪組織中存在著一種可以調節體重變化的方式,這也提示人們可以針對這一方式開闢一種治療肥胖的新方法。
【新藥速遞】
正大天晴泊馬度胺膠囊獲批上市
正大天晴的泊馬度胺膠囊獲批上市,拿下國內「首仿」。這是繼沙利度胺、來那度胺後,第三個用於多發性骨髓瘤(MM)的免疫調節劑藥物。
泊馬度胺為第三代免疫調節劑,是迄今為止活性最強的免疫調節藥物,能增強T細胞和自然殺傷(NK)細胞介導免疫,又能調節多種細胞因子的產生,還可以抑制造血腫瘤細胞的增殖。泊馬度胺適用於既往已接受至少兩種治療包括來那度胺和硼替佐米,且被證實疾病進展或末次治療完成60天內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
【健康提醒】
皮膚病患者並非完全不能吃海鮮
有傳言稱,皮膚病患者不能吃海鮮。專家否認這種說法,並表示,只要不是對海鮮過敏的皮膚病患者,完全可以吃海鮮。
專家稱,有些人對海鮮過敏,吃後會產生過敏反應,皮膚會出現蕁麻疹,有劇烈的癢感或燒灼感,嚴重時候皮膚還會過敏性紫癜等,一些皮膚科醫生會建議皮膚病人不要吃海鮮。除了明確的海鮮過敏造成的皮膚病外,大部分皮膚病的發病與過敏無關。這些皮膚病患者吃海鮮並不會導致原有皮膚病加重,也不會誘發新的皮膚病發生。
【知識更新】
T細胞測新冠比抗體檢測更準確
義大利、英國和美國的研究人員進行的研究表明,一種新型的T細胞檢測方法可以比廣泛使用的抗體檢測方法更準確。
研究人員對大約兩個月前確診新冠肺炎的70人進行血液檢查。從理論上講,它們中的所有70人在抗體檢測中都應該是陽性結果。在抗體檢測中,有16例病例中呈現陰性結果,即23%;在T細胞檢測中僅漏診2例,約佔3%。研究人員表示,抗體會消退,T細胞具有免疫記憶。此檢測方式,若獲得FDA的緊急使用授權,將成為第一個檢測T細胞對病毒反應的商業產品。
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