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中國科大近1400名研究生新生入駐先研院。
2020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先研院」)正式成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校內招生單位,在電子信息、材料與化工、生物與醫藥3個大類、7個專業方向開展招生、培養工作。
據悉,先研院今年共招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262人、工程博士7人。
9月8日,中國科大信息與智能學部以及先研院的近1400名研究生新生入駐先研院園區。
8日上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書記舒歌群一行來到先研院新生報到處,詳細了解新生入學情況,慰問參加迎新的工作人員。隨後,舒歌群一行到先研院食堂與新生公寓進行實地考察。在新生公寓裡,舒歌群與新生親切交流,詳細詢問了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勉勵他們努力學習,做好科學研究,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為減少人員聚集,新生報到統一安排在學生公寓樓區內。前來報到的新生憑身份證、入學通知書、核酸檢測證明,掃描安康碼,經過測溫無異常後方可進入報到區域。此外,各學院迎新人員還為新生準備了口罩、消毒液等「防疫包」,確保所有新生安全、順利入學。
為保障學生在中國科大本部與先研院、高新園區之間的交通安全、方便學生出行,中國科大專門加開東區—西區—先研院—高新園區之間校車8個班次。
希望新同學們能在高新區放飛理想,譜寫自己的篇章,同時在今後的生活中健康快樂~
拓展閱讀
中國科大先研院人才培養特色
特色培育——「1+2」學制、雙導師制,實現畢業即就業
以全日制「1+2」、「雙導師」等創新培養理念,依託中國科大的教學和師資力量,利用先研院的研發平臺和產業平臺資源優勢,先研院將在人才培養供需機制、培養方案設計、質量評價體系、導師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突破與探索。在培養方案設計上以企業、創新平臺項目課題為主要內容,強調「以項目為主導」的過程管理;在專業學位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上破除「唯論文」的評價傳統,將「是否具有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企業是否滿意」等納入評價體系;在導師評價體系上,建立一套以「技術成果轉化」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的職稱評定體系,實現「以項目培養學生、以資源促進就業、以學生支持項目」的良性互動。
據了解,學生入學第一年將在學校完成理論課程的學習,第二年開始在聯合培養單元開展實踐學習,依託創新性、前瞻性的實踐項目,開展理論驗證和數據積累,提升技術運用和項目管理能力;在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的基礎上,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以及答辯工作。除中國科大本部教學師資力量和課程資源外,先研院也將根據實際需求增加部分特色專業課程,培養學生全面紮實的理論基礎。按照「畢業即就業」的人才培養體系設計,在培養中實行雙導師制,每名學生配備校內導師和實踐導師。畢業後,學生可優先選擇直接留在聯合培養單元工作,符合條件者也可申請轉博,繼續深造。2020年,先研院已成功聘請中國科大校內導師84名以及來自各合作企業、創新平臺的實踐導師124名。
校企協同——攜手平安、龍芯、長鑫等龍頭企業,聯合培養卓越應用型工程人才
依託產業創新研究院排頭兵的優勢,先研院不斷探索獨具特色的卓越應用型工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大與國內領軍企業在技術開發、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先後與包括平安科技(深圳)、長鑫存儲、龍芯中科、中電科南湖研究院等在內的20餘家院企平臺籤訂聯合培養協議。通過開展院企合作的「定製化」人才培養模式和各主體全過程參與的合作機制,夯實專業基礎、提升專業技術能力、培養項目管理能力,探索建立「畢業即就業」的應用型科技人才教育體系。
專創結合——專業教育牽手雙創教育,多維度協同教育體系初步構建
作為中國科大教學和科研活動的延伸、拓展和提升的創新平臺,先研院既是中國科大新工科和交叉領域建設的試驗場,又是中國科大成果轉化基地和創新創業孵化平臺,是中國科大向社會提供職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大課堂。以新型研發機構的創新屬性為基礎,先研院不斷集聚創新資源,構建創新創業服務體系,作為中國科大校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基地,先研院立足區域產業發展需求,多維度協同政、產、學、研、用資源,實施創新創業實踐的全程教育與服務。目前,先研院已初步構建涵蓋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和非學歷創新人才教育的特色創新教育體系。在學科專業布局、工程教育實踐、創新人才培育等方面積累了有效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