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體系結構是什麼 網際網路交換局知識介紹【圖文】

2020-11-29 太平洋電腦網

  網際網路體系結構和骨幹網簡介

  目錄

  1 網際網路拓撲結構

  2 網際網路交換局

  3 網際網路交換局與NAP(網絡接入點)

  4 網絡與自治系統

  5 POP和網際網路數據中心

  網際網路(Internet)又稱國際計算機網際網路,是目前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國際性計算機網絡。它屬於具有分布式網狀拓撲結構的分組交換網絡。信息以分組的形式通過由到達同一目的地的多個路徑構成的網絡傳送。網絡通過路由器(它按照分組的目的地路徑將信息轉發)相連。「網狀拓撲結構」提供了冗餘鏈路。如果某個鏈路出現故障,分組會避開此鏈路按其他路徑選擇路由。

  網際網路有時被稱為骨幹網,但這是一種誤導,因為網際網路實際上是相互連接在一起形成網狀的許多骨幹網。「骨幹網」一詞源自NSFNET,這是一種用於早期研究的網絡,該網絡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出資興建。它創建了至今仍在使用的分層結構模型。這種模型中,本地服務提供商連接到區域服務,而後者又依次連接到全國或全球的服務提供商。目前,已有許多骨幹網相互連接在一起,這就使得任何兩臺主機之間都可通信。此外,許多區域性的網絡避開了骨幹網而直接彼此相連。

  網際網路的網絡由大量獨立的服務提供商(比如MCI Worldcom、Sprint、Earthlink、Cable and Wireless等)管理。其中包括NSP(網絡服務提供商)、ISP(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和交換點。NSP構建全國或全球性的網絡並向區域性的NSP出售帶寬。區域性的NSP接著向本地ISP轉售帶寬。而本地ISP則向終端用戶提供服務方面的銷售與管理。

  網際網路拓撲結構

  NSFNET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網。這是在1986年到1995年,由NSF控制的大型網絡,提供了聯網服務以支持美國的教育和研究。它重新定義了網際網路的早期體系結構和運作,並定義了沿用至今的網絡和服務提供商分層結構。

  美國的許多大學、政府資助的研究機構甚至一些私營的研究機構紛紛把自己的區域網併入NSFNet中,使得其迅速擴大。當時,該網絡被作為一種高速骨幹網。它的速度是56kbit/s,但到了1991年,它在T3鏈路上運行,而T1處於坡道上。各機構以28.8Kbit/s或56kbit/s連接。

  該網絡是分層結構的。區域網絡連接在頂級骨幹網上。然後,本地網絡通過比較短的鏈路連接到區域性網絡。骨幹網和區域性網絡由不同的受權機構管理,為本地網絡提供帶寬和傳輸服務。帶寬再次轉售。 ISP業務模型是由早期的網絡提供商和服務提供商開發的。企業主可以各自在本地區建立設施並從更高一級的NSP購買帶寬、路由和傳輸服務。然後,這些本地ISP向終端用戶轉售上述服務。許多ISP起初都是由某人出售多餘帶寬起家的。典型的ISP通常先安裝撥號設備(數據機、數據機組合器、集中器、接入和身份驗證伺服器等等),然後對用戶的服務進行計量和收費。

  網際網路交換局

  NSFNET骨幹網概念已深入人心。其他的美國聯邦機構,包括MILNET(軍用網絡)、NSI(NASA科學網際網路)以及Esnet(能源科學網絡)等,也創建了類似的骨幹網。很明顯,這時需要在這些網絡間交換通信,因此就建立了兩個被稱作FIX (聯邦網際網路交換局)的相互連接點。「FIX—Wast」位於海灣地區,而「FIX—East」位於華盛頓特區附近。

  FIX是網際網路交換局。參加的機構利用交換局以對等方式相互連接起來。對等是一種不同的網絡受權機構同意交換路由廣告和通信的關係。在FIX處,每個機構都有一個路由器用來與其他機構的路 由器交換路由信息和通信。如同聯邦AUP(可接受使用政策)限制非聯邦機構通信一樣,這些路由器之間的通信受到各個機構的政策限制。

  通過不同骨幹網的相互連接,網際網路不再是一個單一的骨幹網,而是變成了一個網狀網絡。此時,任何所說的骨幹網都僅指在中層網絡間提供轉接服務的骨幹線之一。雖然NSFNET的分層式結構(具有頂層、中層和饋線網絡)得到了保留,但是多個骨幹網重疊起來,如圖I—4所示。注意下面:

  主骨幹網在網際網路交換站點處相互連接並交換通信。

  區域性網絡通過網際網路交換站點或直接連接接入骨幹網。

  一些網絡通過專有對等鏈路,避開骨幹網絡直接交換通信。

  圖 I-4 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交換局與NAP(網絡接入點)

  到了1993年,NSFNET決定停止向NSHNFF提供基金,並廢除AUP以促進網際網路的商業化。許多商業化網際網路網絡都是在這時出現的。事實上,那些起初由NSF支持的區域性網絡都變成了商業化服務提供商,包括UUNet、PSINet, BBN,Intermedia, Netcom和其他提供商。它們連接這些商業骨幹網,並為它們的終端用戶提供通信通道。

  NSF的私有化計劃包括創建NAP(網絡接入點),這些是網際網路交換局,具有支持商業和國際通信的開放接入策略。NAP就像是為不同航空公司服務的機場,航空公司租藉機場空間並使用機場的設施。同樣地,NSP租借NAP的空間並使用其交換設備與網際網路的其他部分交換通信。

  各個ISP是通過網絡接入點(NAP)互相連接的,各NAP的任務是在各ISP和其他網絡之間交換業務量的。NAP必須具有100 Mbit/s的鏈路速度,因此它的本地網是用分布式光纖數據接口(FDDI)、100BASE-T (100 Mbit/s快速乙太網)或1000BASE-T(吉位即1 Gbps 乙太網)實現的。大多數NAP 是用ATM交換和SONET (同步光纖網)連接到其他的NAP和更大的ISP。

  NSF的策略之一是,所有獲得政府基金的NSP必須與所有NAP連接起來。1993年,NFS將華盛頓特區、芝加哥、舊金山和紐約四處NAP的NAP合同分別給予了MFS (都市光纖系統)Communication、Ameritech、Pacific Bell和Sprint四家公司。MFS已經運營華盛頓特區的MAE(城域交換局)(東部MAE)和加利福尼亞州「矽谷」的MAE(西部MAE)。MAE就是覆蓋一個都市區域的光纖迴路,它為本地服務提供商和公司提供連接點。1999年初,NAP和城域交換局(MAE)被統稱為公共網際網路交換點(IXP)。

  NAP是物理設施,包括設備架、電源、電纜託架及用來連接到外部通信系統的設備。NAP運營商安裝交換設備。最初,NAP使用FDDI和交換「乙太網」,但如今ATM交換機或「吉比特乙太網」交換機已非常普遍。NSP在NAP處安裝自己的路由器並將其連接到交換設備上,如圖I-5所示。因此,起始於ISP的通信經過NSP的路由器後,進入NAP的交換設備,到達其他NSP在該NAP上的路由器。

  圖I-5 NAP 交換設備

  如今大多數NAP是由被路由器包圍起來的核心ATM交換機所構成的。通信通過ATM PVC(永久虛電路)來交換。通常,NAP會提供一套默認的全網狀PVC,它提供到達該NAP上其他任何NSP路由器的電路。但是,NSP能夠刪除PVC以封鎖來自特定NSP的通信。然而,由於沒有平等的通信交換,所以較大的NSP可能不想與小的NSP實行對等。一條經驗是,NSP通過其在每個NAP處的存在按平等的原則實現彼此對等。

  NAP運營商不在NSP之間建立對等協議,而只提供能夠實現對等的設施。對等協議是NSP之間磋商的雙邊協議,該協議定義它們如何在NAP處交換通信。此外,所有的IP數據報路由選擇都是由NSP的設備來處理的。但是,NAP提供數據分組被路由後通過的交換設備。

  NSF也為創建「路由仲裁」服務提供了基金,該服務以路由伺服器和「路由仲裁資料庫」(RADB)的形式提供路由協調。路由伺服器處理NAP處的路由選擇任務,而RADB生成路由伺服器配置文件。RADB是一組分布式資料庫,即「網際網路路由註冊表」的一部分,該資料庫是普通格式的公告的路由和路由策略的公共儲存庫。NSP使用該註冊表中的信息配置他們的骨幹網路由器。

  如今,網際網路交換局只是網際網路體系結構的一部分。如前所說,許多的NSP之間建立了專用對等協議。專用連接是直接的物理鏈路,它使通信避免通過經常處於超負荷狀態下的NAP交換設施來轉發。NSP以兩種方式創建專用連接。一種方法是在NAP設施處各自的路由器之間敷設電纜;另一種方法是在自己的設施之間鋪設電纜或租用線路,但花費比較昂貴。

  Internap網絡服務公司提供了一項達到最佳性能的網際網路交換業務。它的Assimilator (同化者)專有技術提供了智能的路由選擇和路由管理以擴展和提高BGP4路由性能。Assimilator技術允許P-NAP作出明智的路由選擇決定,如當目的地是多宿主時選擇更快的多重主幹網來路由數據。Internap戶分組立即被發送到正確的網際網路骨幹網,而不是隨機選擇的公共的或專用的對等點。

  網絡與自治系統

  從選路的角度來說,處於一個管理機構控制之下的網絡和路由器群組稱為一個自治系統或AS(autonomous system) 。一個AS既是一個管理域,同時也是一個路由選擇域。自製系統通常在統一的控制管理之下,例如大的公司或大學。小的站點常常是其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自製系統的一部分。在一個自治系統內的路由器可以自由地選擇尋找路由、廣播路由、確認路由以及檢測路由的一致性的機制。典型的AS是由NSP求ISP來運作的。每個在網際網路中的AS都由網際網路授權機構(現在的ICANN)分配的數值來標識。

  一個AS可能會使用一個或更多內部路由協議以維護內部路由表。通常的內部路由協議是OSPF(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或者IS-IS(中間系統到中間系統)。

  外部路由協議則處理AS之間路由信息的交換。AS必須提供自己關於可達目的地的相關內部路由計劃和相容性圖。最常見的外部協議是外部網關協議EGP(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和邊緣網關協議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是較新的協議,在逐漸地取代EGP。BGP運行於「邊界路由器」中,該路由器將AS與其他的AS連接起來。一個AS邊緣的邊界路由器將其內部網絡路由的相關信息告訴另一個AS邊緣的邊界路由器。這些路由以地址聚合的形式公布。類似於用郵政編碼934xx來表示加利福尼亞中海岸的一個郵政地區組。路由聚合是一種更有效地使用IP位址空間的方法。ISP可以聚合地址塊,並在網際網路上以單個網絡地址公布這些地址。同時,ISP可以隨心所欲地分配這些地址,如以單個地址、少數幾個地址或者大地址塊分配給更低一級的ISP。

  POP和網際網路數據中心

  PoP是客戶可以連接到服務提供商的設備並獲得對更大網絡訪問的任何設施。一些PoP是為最終用戶接入設計的,而另一些是為允許ISP連接到NSP網絡而設計的。PoP不是網際網路專有的實體。ILEC與CLEC擁有自己的PoP,且裝有語音和數據設備。

  ISP可能足夠的大,能建立自己的PoP設施,或者在現有PoP處租賃空間來並置其設備。並置是明智之舉,因為PoP設施提供了安全、後備電源、災難防護、網際網路快速連接、網際網路交換的交換機、網際網路Web服務等等。在有些情況下,ISP沒有任何設備,而都是從NSP那裡租用的。這種ISP的業務主要是轉售服務給終端用戶並提供用戶持。

  經過許多年以後,尤其是隨著56K數據機技術的採用,終端用戶撥號連接的方式發生了改變。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時,ISP就在自己的設施上安裝一組的數據機和接入伺服器。然後終端用戶撥號連接到ISP的數據機上。當56K數據機技術出現時,只有將呼叫通過數字連接(T1或T3線路)從電信運營商的PoP中繼到ISP的設備上,才能達到數據機的最大速度。在很多情況下,ISP簡單地將數據機群和接入伺服器並置到電信運營商的設施處,以避免租用昂貴的線路或安裝在電信公司或服務提供商設施處的數據機組合器。

  圖I-6顯示了ISP和NSP所用的設備。下面的部分顯示了通過PSTN撥入ISP設備的用戶。本地ISP將其通信中繼到區域性NSP,接著NSP將通信轉發到網際網路主幹網或其他連接上。注意:插圖下面的部分假定用戶是通過PSTN接入的。ISP可能還支持其他的接入方式,如城域乙太網和無線接入業務。

  網際網路數據中心已成為提供並置和外包設備的大型設施。它們提供了安全性、災難防護、專業服務、高帶寬連接等等。虛擬ISP服務VISP(Virtual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是以ASIACONNECT寬帶IP網絡為平臺,向用戶提供動態分配的埠,並根據其埠使用情況進行收費的ISP服務模式。如前所述,許多的ISP實際上是虛擬ISP,它們轉售更大的電信公司所提供的業務,而不是投資構建自己的ISP基礎設施。在這方面,虛擬ISP成為純粹的網際網路服務零售商,主要是獲得新的網際網路客戶,提供服務臺業務、處理記帳和客戶管理。

  私人公司也使用這些設施作為其Web站點的主機,並且通過VPN為其遠程用戶提供網際網路接入。

  圖I-6 ISP和NSP設備

相關焦點

  • 芝加哥計劃以量子力學定律,打造「第二個網際網路」
    芝加哥市市長Lori Lightfoot及伊利諾州州長Jay Robert Pritzker,近期與芝加哥大學普立茲克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同時也是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資深科學家David Awschalom共同宣布,將以量子力學定律打造「第二個網際網路」,並且確保資訊傳輸安全,同時能與現有網際網路架構共存
  • 光明日報報業集團 - 光明觀察 - 外刊選譯 - 網際網路革新美國政治
    (華盛頓)200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不同於以前的歷次大選,其原因在於網際網路。在這次大選中,我們第一次有了「面對面(Meetup)」、「前進(MoveOn)」、「向右轉走(Right March)」、 「博客(Bloggers)」、「電子投票(E-Voting)」和政治性的「垃圾郵件(Spam)」。
  • 俄羅斯一家企業發明電網傳輸網際網路數據的方法
    該設備通過現有的電網輸電線路傳輸信息數據,從而將輸電線路網絡發展成為網際網路。這種網絡相比其他網絡傳輸方式更具經濟性、可達性和免受局限性。瓦爾特公司用該設備在4個獨立的電網上測試了數據傳輸,傳輸速度達到500兆/秒。
  • 世界10大發明,網際網路居榜首,中國印刷術上榜,你怎麼看?
    1、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就是我們所說的網際網路,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世界,我們現在的娛樂、生活以及通信等各個方面都與其相關。2、電腦:電腦是經過了無數科學家試驗和檢測的結果,在當時20世紀是引發了重大的討論,對於社會活動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還促進了各個領域的拓展和進步。
  • 十種類型現場總線的體系結構簡析
    Type2現場總線系統體系結構如圖2所示。ControlNet採用一種新的通信模式,即生產者/客戶(Producer/Consumer)模式,這種模式允許網絡上的所有節點,同時從單個數據源存取相同的數據,其主要特點是增強了系統的功能,提高了效率和實現精確的同步。
  • 《口袋妖怪日月》聯機寵物交換圖文教程 怎麼交換寵物
    今天小編帶來「cgjirachi」分享的《口袋妖怪日月》聯機寵物交換圖文教程,下面我們一起來看。 首先是這... 《口袋妖怪日月》線上聯機過程中,玩家可以NPC進行寵物交換。不過其位置在哪,具體如何操作呢?
  • 學習計算機應該看什麼書?快進來收藏吧!
    《計算機組成原理》系統地介紹了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原理和內部工作機制。《計算機組成原理》共分8章,主要內容分成兩個部分:第1、2章介紹了計算機的基礎知識;第3~8章介紹了計算機的各子系統(包括運算器、存儲器、控制器、外部設備和輸入輸出子系統等)的基本組成原理、設計方法、相互關係以及各子系統互相連接構成整機系統的技術。
  • 基於XML和本體的物聯網數據交換標準體系研究
    可以看出,現有的物聯網應用層的數據交換標準大多是針對某一特定領域或行業業務提出的,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當前物聯網缺少的是一個統一的物聯網數據交換大集成應用標準(或標準體系)。歐盟有關機構正在進行數據交換標準「融合」的研究,目標是綜合考慮相關領域已有的基於XML的數據交換標準,以便為那些在不同的標準中語義上具有等價性的數據元素(儘管他們可能有不同的名字)提供全球唯一的交叉引用方式和標識結構,從而提煉出一個基礎的元數據標準,把這個標準作為物聯網數據交換的核心,那麼,對於不同的行業應用,就可以基於元數據擴展出相應的行業數據交換標準
  • internet是什麼意思
    internet的中文釋義為網際網路;網際網路。短語:on the internet,在網上。例句:Distance is no problem on the Internet.在網際網路上距離已不成為問題。internet 英 [ˈɪntənet] 美 [ˈɪntərnet]n.
  • 光纖到戶拓撲結構分析(圖文)
    本文針對光纖到戶複雜的接入環境,及對無源設備的苛刻要求,介紹了光纖到戶的拓撲定義、拓撲結構,使人們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不同的方案。   光纖到戶的定義   FTTH屬於接入網部分。接入網就是市話局或遠端模塊到用戶之間的部分,主要完成復用和傳輸功能,一般不含交換功能。在歷史上,這部分又稱為本地環路或用戶環路。
  • 在連接網絡時顯示無IP分配是什麼意思?
    在網際網路中,它是能使連接到網上的所有計算機網絡實現相互通信的一套規則,規定了計算機在網際網路上進行通信時應當遵守的規則。任何廠家生產的計算機系統,只要遵守IP協議就可以與網際網路互連互通。IP位址具有唯一性,根據用戶性質的不同,可以分為5類。另外,IP還有進入防護,智慧財產權,指針寄存器等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