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7 2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科技日報記者 張蘊
「這是三毛球,這是四毛球,小小兀鷲真可愛......」
5月17日,「愛鳥周」活動期間,我國成功繁育的兩隻高山兀鷲在青藏高原首次「亮相」,眾多「粉絲」在這一天前來「圍觀」小兀鷲。
3月22日和5月13日,位於青海省的西寧野生動物園再次成功繁殖兩隻高山兀鷲,兩隻雛鳥為國內人工繁殖第三隻、第四隻高山兀鷲。此前兩隻高山兀鷲(凌梟、凌志)均為西寧野生動物園人工繁育。
出生一天的三毛球(左)和四毛球(右)
猛禽繁殖是世界性難題,國內動物園成功的繁殖案例屈指可數。此次高山兀鷲再次成功繁育,標誌著我國人工繁育技術已較為成熟,對於不斷擴大高山兀鷲人工繁育種群,以後開展保護教育提供圈養個體,避免依賴野外種群補充具有重要意義。
出生一天的三毛球
飛躍珠穆朗瑪峰的鳥類之一:高山兀鷲
西寧野生動物園副園長齊新章介紹,鳥綱隼形目鷹科兀鷲屬,是我國體形最大的一種猛禽。是為數不多能夠飛躍珠穆朗瑪峰的鳥類之一。我國主要分布在雲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及附近地區,包括雲南、四川、西藏、新疆等省份。體長約為120釐米左右,站立時身高可以達到80-90釐米,體重8-12千克,兩翅張開寬達2-3米。
一個月大的三毛球
出生48天的三毛球
為了取食食物方便,它的脖頸僅有稀疏的短短的白絨羽,這樣方便將頭和頸伸進動物屍體腹腔拉拽食物,頸部不會被屍體的血液以及各種體腔黏液弄髒。高山兀鷲是食腐動物,通常是不攻擊活物的。繁殖期為2-5月。通常營巢於高原上的懸崖巖壁的凹處和邊緣上,多築巢在懸崖舊巢多修復後繼續使用。每窩通常產卵1枚,卵的顏色為白色或淡綠白色,表面光滑無斑,偶爾被有褐色斑點。每對常單獨繁殖,有時也見4-5對在一起繁殖。
「毛球」們誕生記
3月22日破殼的雛鳥(呼名:三毛球)是這樣誕生的——在百鳥苑裡,愛情也會傳播,除了2017年和2019年產下高山兀鷲兩兄弟的「楊過、小龍女」夫婦,2019年,西寧野生動物園另一對高山兀鷲「喜結連理」,2020年1月23日高山兀鷲夫婦在百鳥苑假山附近築巢,1月30日雌鳥產蛋,夫妻二人開始了輪流孵化,經過54天的孵化,雛鳥於3月22日破殼。
因猛禽區混養著其它猛禽,為了保證雛鳥的安全生長,和以年一樣,園區決定將雛鳥取出進行人工育幼。初生雛鳥體重177g。飼養員每天兩次,每次6g鴿子肉飼餵雛鳥,雛鳥進食良好。目前57日齡的三毛球,體重2400g,體長51cm,喙長7cm。
出生48天的三毛球
5月13日破殼的雛鳥(呼名:四毛球)是這樣誕生的——「楊過、小龍女」夫婦可謂喜事不斷,5月10日大兒子和二兒子通過網絡徵名喜獲凌梟、凌志兩個名字,5月13日夫妻二人的第三崽破殼而出,隨即飼養員將雛鳥取出人工育幼。3月13日,夫妻倆在百鳥苑東側半山坡,利用雜草、樹枝、羽毛鋪設自己的小窩。3月20日夫妻輪流開始了為期52天的孵化。破殼後的雛鳥體重163g,體長18cm,喙長3cm。
「四毛球由於在破殼前經歷降溫、降水天氣,雛鳥較為虛弱,目前還未正常鳴叫,園區正對其密切關注。」西寧野生動物園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齊新章表示,高山兀鷲的成功繁育經驗和技術對於其他的猛禽的繁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鑑意義,西寧野生動物園希望能夠在此基礎上,利用成功繁殖高山兀鷲的這些經驗和技術運用到禿鷲等其他猛禽的繁殖上,使其他猛禽的繁殖再次取得突破,為青藏高原本土物種保護作出更多貢獻。
三個月的二毛球
一歲的二毛球
一歲的大毛球
西寧市近年來通過實施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重點公益林、南北山綠化等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生態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鳥類棲息地也逐漸增多,西寧野生動物園開展的西寧市野生動物資源調查項目統計,西寧市鳥類共有15目36科114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有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有14種、青海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有13種。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和視頻均由西寧野生動物園提供
原標題:《超萌超可愛!我國新添兩隻人工繁育高山兀鷲》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