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翔高度超珠峰的高山兀鷲,為何流浪大連?

2021-01-08 半島晨報

9月18日,蛇島老鐵山保護區猛禽監測獲得重大發現——大型猛禽高山兀鷲亞成鳥現身老鐵山,系大連地區此類鳥種新的記錄。

當日上午10點20分左右,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王小平和志願者王黎明在進行「2020年秋季老鐵山猛禽監測」時,發現一隻高山兀鷲亞成鳥,這是大連鳥類的一個新記錄。「至於這隻高山兀鷲是如何「漂」到老鐵山的,有待下一步研究。」王小平表示。

王小平稱,他們在監測過程中,從雙筒望遠鏡中,看到遠處山梁上方有一隻很大的鳥,飛行速度很慢,先是判斷一隻「雕」或其他大型猛禽。於是用單筒開始找目標,當在單筒中看到時,其寬大的翅膀,不長的尾巴和較短的頭部,初步判定為「禿鷲」,慢慢的飛到了山後。

10點40左右,該「大鳥」又出現了,慢慢的往監測地上空「漂過來」,於是科研人員用長焦相機拍攝了照片,並繼續用單筒望遠鏡監測。「越細看越覺著不對,怎麼『禿鷲』頭部是灰白色,胸部羽毛淺色,尾部也不是特明顯的楔形尾。」王小平與相關人員交流後認為,這種鳥和「禿鷲」的特徵不相符,倒和兀鷲或高山兀鷲亞成鳥非常的切近。

但根據多年的鳥類研究經驗,兀鷲在大連還沒記錄過。科研人員異常興奮,為慎重起見,王小平對著相機屏幕,拍照傳給了觀鳥界的同行和大師,專家們一致鑑定為高山兀鷲的亞成鳥。

當天,這隻高山兀鷲一直在鐵山上空轉悠,隔半小時左右就能在科研人員望遠鏡中看到它的蹤影,但始終離觀測者在1.5km以外。

高山兀鷲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東北地區僅2002年在遼寧朝陽地區記錄過3隻,之後一直沒有記錄過。

高山兀鷲,是隼形目鷹科兀鷲屬的大型鷲類,全長約110釐米,在我國多生活在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區。高山兀鷲是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類之一(能和它比高的還有大天鵝),其飛翔高度能超過珠穆朗瑪峰,高山兀鷲可以憑藉氣流在天空連續翱翔幾個小時。

半島晨報、39度視頻首席記者張錫明 圖片由王小平提供

相關焦點

  • 超萌超可愛!我國新添兩隻人工繁育高山兀鷲
    超萌超可愛!5月17日,「愛鳥周」活動期間,我國成功繁育的兩隻高山兀鷲在青藏高原首次「亮相」,眾多「粉絲」在這一天前來「圍觀」小兀鷲。3月22日和5月13日,位於青海省的西寧野生動物園再次成功繁殖兩隻高山兀鷲,兩隻雛鳥為國內人工繁殖第三隻、第四隻高山兀鷲。此前兩隻高山兀鷲(凌梟、凌志)均為西寧野生動物園人工繁育。
  • 人工繁育高山兀鷲亮相西寧野生動物園
    本文轉自【新華網】;  這是5月17日在西寧野生動物園拍攝的人工繁育的高山兀鷲。 當日,兩隻人工繁育的高山兀鷲亮相西寧野生動物園。兩隻雛鳥為國內現存第三隻、第四隻人工繁育高山兀鷲。目前兩隻雛鳥各項身體指標穩定,身體健康。
  • 青藏高原再次成功繁育兩隻高山兀鷲雛鳥
    資料圖片5月17日,西寧野生動物園成功繁育的兩隻高山兀鷲幼鳥「三毛球」和「四毛球」正式與大眾見面。據了解,2020年3月22日和5月13日,西寧野生動物園再次成功繁育兩隻高山兀鷲,這兩隻雛鳥是中國境內人工繁殖成活的第三隻和第四隻高山兀鷲。
  • 西寧野生動物園再次成功繁殖兩隻高山兀鷲
    5月17日,西寧市2020年「愛鳥周」活動期間,西寧野生動物園再次成功繁殖的兩隻高山兀鷲與遊客見面,兩隻雛鳥為國內人工繁殖的第三隻、第四隻高山兀鷲。猛禽繁殖是世界性難題,在國內動物園成功的繁殖案例更是屈指可數。
  • 《香格裡拉飛羽天堂——每日觀鳥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高山兀鷲
    高山兀鷲 觀鳥節組委會/拍攝於納帕海 高山兀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飛行時由腹面觀察高山兀鷲,黑色飛羽和尾羽與身體淡黃褐色部分形成強烈對比。
  • 中國再次人工繁殖兩隻高山兀鷲,目前國內有四隻
    該動物園人工繁殖的兩隻高山兀鷲正式與遊客見面。當日上午,西寧野生動物園新西門通過懸掛橫幅、擺放展板、發放愛鳥護鳥及鳥類救護等相關科普資料。在愛鳥周期間聯合西寧市疫源疫病監測站,前往監測點開展觀鳥活動,並在各監測點通過發放宣傳單、對現場觀鳥者、群眾開展互動科普講解等內容,呼籲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野生動物保護。
  •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高山兀鷲覓食被困 警民聯手救助
    接警後,民警迅速趕往現場救助,經辨認,該物種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高山兀鷲。據報案村民介紹,當時他在屋裡聽到外面有東西撞擊的聲音後出門查看,發現了一隻「大鳥」,可能是來覓食的時候被困在自家過道裡,因大鳥看上去非常兇猛,不敢擅自處理,才打電話報警求助。經民警仔細檢查,高山兀鷲精神狀態良好,身上沒有發現明顯傷痕。為避免高山兀鷲受傷,民警積極與相關部門聯繫對接,將其進行有效安置。
  • 我國再次成功繁育出兩隻高山兀鷲 人工繁育技術更為成熟
    李江寧 攝中新網西寧5月17日電 (李江寧)5月17日,西寧野生動物園首次對外公布2020年最新繁育的高山兀鷲。兩隻雛鳥為中國人工繁育的第三隻和第四隻高山兀鷲,目前兩隻雛鳥各項身體指標穩定,身體健康。這是繼2017年和2019年西寧野生動物園人工繁育出國內第一隻和第二隻高山兀鷲後,今年再次成功繁育出的第三隻和第四隻高山兀鷲。
  • 遠眺珠峰測高:珠峰高度 八月公布
    測量·亮點  珠峰「衣服」有多厚  關於珠峰峰頂的冰雪深度,也是備受爭議的話題。不少科學家認為,高山測量技術發展到今天,測量珠峰的雪面高度已經不是難點,而關鍵已經集中在峰頂冰雪層的厚度問題,只有攻克這個難關,測量珠峰才能有質的飛躍。
  • 最新高度8848.86米!為何中國如此執著測量珠峰?
    文/客過非 在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中尼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峰最新高程8848.86米,這是兩國對珠穆朗瑪峰最新認可的高度。 從1975年的8848.13米,到2005年的8844.43米,再到2020年的8848.86米,珠峰海拔高度幾經變化,明知登頂測量困難重重,為何我們還要如此執著測量珠穆朗瑪峰?
  • 世界上飛的最高的鳥TOP10 黑白兀鷲可以翱翔萬米高空
    像鳥兒一樣自由的在天空飛翔是每個人的夢想,當然,我們有飛機在空中飛行。一架商業航班可以在900米0-12000米的高空飛行,但是你知道嗎?有的鳥也可以達到這種高度,下面介紹的是世界上10種飛的最高的飛行鳥類。
  • 珠峰從超過12000米的高度,下降到8848米,是因為風吹日曬嗎?
    同理可得,將珠峰目前北坳層所在高度大約是海拔8000米,那麼,倒推回去它當時的高度應該是11900米的樣子。與此同時,黃帶層和珠峰層的高度加起來理論上也不會低於七八百米,所以,這才得出了珠峰在陡降之前的實際高度會超過12000米。
  • 航空航天共同助力珠峰測量新高度!
    為何測?我們曾經已經兩次測量出來過精確高度,為何還要冒著危險再次測量?父母要定期給自己不斷成長的子女量量身高,是理所應當的。人類要不斷深入地認識自然,中國人要不斷深入地認識自己的國土。——大地測量學家陳俊勇隨著地殼不停地運動,珠峰的高程也正在跟隨地理板塊的變化而不斷地變動。比如說,地震就可能造成珠峰高度的改變——1934年,尼泊爾的一次8.2級的地震使珠峰的高度改變了63釐米之多。2015年4月尼泊爾的再次強震,有衛星數據顯示珠峰的高度出現了變化。
  • ...珠峰高度為什麼一直在變?從專業角度解讀珠峰新身高地理意義!
    2005年珠峰高程複測,採用了傳統大地測量與衛星測量結合的技術方法,並首次在珠峰峰頂測量中利用冰雪雷達探測儀測量冰雪厚度,經過嚴密計算,獲得珠穆朗瑪峰峰頂巖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不同時期以不同方式測量珠峰,以及對珠峰高程的多次測量,反映了人類對自然的求知探索精神,已成為人類了解和認識地球的一個重要標誌。  為何要重測身高?
  • 珠峰測量高度,為何要計算三個月,只舉一個例子就知道有多複雜了
    近期以來,珠穆朗瑪峰高度測量的話題熱度持續走高,不少讀者都在密切關注此事。可是在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員登頂珠峰後,關於珠穆朗瑪峰高度的準確數據,卻一直遲遲未能公布。直至前幾日,相關媒體才宣布,珠峰測量結果將於8月10日進行發布。
  • 為何地球上的山都沒有珠峰高?科學家:因為它們自身太重了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它的高度是8848米,即使人們現在科學技術如此發達,但是在全副武裝的條件下去攀爬珠峰,還是一件危險係數極大的事情。在歷史上就有很多人因為攀爬珠穆朗瑪峰而意外失事的,由此可見,珠峰的高度對人類來說也算是攀登極限了。
  • 測量珠峰高度 攀登科技高峰!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公布
    相比以前公布的高度,珠峰「長高」了一點。而此次珠峰高程測量是我國對珠峰展開的第四次大規模的測繪和科考。 先進技術現代設備 保障精確獲取高度 此次自然資源部組織的珠峰高程測量實現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首次應用、首次實測珠峰峰頂重力值等多項第一。
  • 給你一雙翅膀你就能夠飛翔嗎?--鳥類為什麼會飛行?
    大天鵝和高山兀鷲是飛得最高的鳥類,飛行高度達9000米以上,輕鬆跨越珠穆朗瑪峰。那麼,鳥為什麼會飛呢?如果我們按照鳥身體和翅膀的比例量身定製一雙翅膀,是不是就可以飛呢?↓↓↓  鳥類之所以能飛跟他們的生理結構密不可分。  鳥類都有一雙長滿羽毛的翅膀。當翅膀展開時,外側羽毛覆蓋在相鄰羽毛內側的邊緣上,這樣每根羽毛都略有旋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