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ens
「老天哪!整個瓷器在地上跌得粉碎!」
有一次,雨果的女僕不小心把他心愛的瓷器花瓶摔碎了,這位酷愛中國藝術的法國文豪於是寫了一首詩,開頭便是這樣一句痛陳。
提起維克多·雨果,您會想到什麼?
令人敬仰的文學家,還有初中課本裡的《就英法聯軍遠徵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在信裡痛惜圓明園的毀滅:
「一個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薈集於圓明園。圓明園是規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如果幻想也可能有原型的話。只要想像出一種無法描繪的建築物,一種如同月宮似的仙境,那就是圓明園。假定有一座集人類想像力之大成的寶島,以宮殿廟宇的形象出現,那就是圓明園。」
浪漫主義大師,文學史豐碑,有著濟世情懷的思想家,這些奪目的光環都不足以概括維克多·雨果豐富的內在,甚至讓想要了解他的人望而卻步。
雨果逝去已經一百多年,但這位天才的內心才剛剛向我們敞開。未來幾個月裡,一場「雨果大觀」將來到上海,把雨果不為多數人所知的眾多面向呈現在我們面前。(展覽信息見文末)
讓我們細數雨果這一名字背後的不同面向,了解一位立體、生動的天才。
會畫畫的作家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雨果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但很少人了解他作為畫家的一面。早在1862年雨果還在世的時候,他的畫作就結集出版了。在中國,也有專門的出版物介紹他的繪畫。
雨果把文學當作自己的事業和責任,而繪畫只是興之所至的塗畫和試筆。他常以畫畫作為消遣,或是給自己的文學作品設計插圖,或是送給朋友作為禮物,還畫來給孫子孫女玩……
據統計,雨果的畫作超過3000幅,足以說明他在繪畫方面的勤奮和天賦。
此次展覽將展出雨果的多幅畫作,涵蓋了不同的題材和技法,從中也可以窺見雨果的創作趣味:
維克多·雨果(1802—1885)作為非專業畫家,雨果的畫不屬於任何流派,因此也有了信筆遊疆的自由氣息,甚至在19世紀就有了20世紀現代藝術的影子。在同時代或者後來的畫家和詩人看來,雨果的畫作已經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
法國天才的中國情結雨果從未到過中國,但這不妨礙他對中國藝術的熱愛。他的繪畫裡有東方的風景和人物,還熱愛收藏中國的年畫、銅爐、瓷器、陶器、絲織品等,並將它們用於家居裝飾。
匿名高城居(Hauteville House):1856年雨果用《靜思集》的稿費買下的一棟住宅,位於根西島。雨果醉心於房屋裝飾,同時幫助他的情人朱麗葉·德魯埃安家澤西島寓所。
皮埃爾·喬治·讓尼奧(1848—1934)1864年,雨果又以14000多法郎的價格,為朱麗葉在高城居右邊的20號,買了一幢小樓,取名「高城仙境」。由於兩個人有著對中國藝術的共同愛好,於是在裝飾這座愛巢的時候,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和想像力,去打造「一首真正的中國詩」(朱麗葉語)。
使用現有的中國裝飾物已經不能滿足雨果對中國工藝的痴迷,他忍不住自己動手,專門為「高城仙境」裡朱麗葉的臥室和客廳創作了整整一組的「中國題材畫」,包括19幅草圖,38幅烙畫,共57幅繪畫作品。
維克多·雨果(1802—1885)如今根西島的「高城居」,是一座琳琅滿目的中國藝術陳列館;「高城仙境」則成了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的「中國客廳」。
此次展覽中,大家不僅可以看到雨果收藏的中國藝術品以及他設計創作的家居裝飾,還能通過360度全景影像以及修繕訪談視頻,來一場「高城居」漫遊,中西雜糅的獨特室內景觀,想必會令身處21世紀的中國觀眾感到意外和新奇。
你最喜歡雨果的哪部作品?大部分人認識雨果,是從他的作家身份開始的。作為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雨果的創作歷程超過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相當高產。
在展品裡,有不少是藝術家們圍繞雨果作品展開的創作,包括多部重要作品的插畫、油畫、雕塑,以及戲劇所使用的道具等:
小說小說是雨果的文學遺產中傳播最廣、影響最大的門類,大家耳熟能詳的《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更是被改編成電影、舞臺劇等多種形式,被賦予新的生命力。這三部小說的衍生創作正是本次展覽的重要內容之一,此外,大家還能看到其他小說作品,比如《笑面人》和《海上勞工》等。
萊昂內爾·羅耶爾(1852—1926)在中國,雨果小說的影響力蓋過了詩歌,但是其實他在文壇嶄露頭角,憑藉的是詩歌。19世紀初,法國文學藝術創作開始復甦,詩歌是受人尊敬的文學樣式。少年雨果在母親的鼓勵下練習寫詩,14歲便寫成詩體悲劇《伊爾塔梅娜》獻給母親。
展覽上既有早年令他聲名大噪的詩集《東方集》(1829年出版)相關視覺藝術作品,也有他晚年抒發親情的詩集《祖父樂》(1877年出版)插圖展出。
沐浴的莎拉(靈感源自《東方集》中同名詩),1903年開掛的雨果,創作樣式並不分期,而是詩歌、小說、戲劇三管齊下,且每個門類都成績卓著。1827年,年僅25歲的雨果寫成一部長得難以搬上舞臺的《克倫威爾》,緊接著為此劇本寫了一篇長序,這篇序言被尊為浪漫主義文學的宣言書,奪去了原劇的光芒。與戲劇相關的展品更為豐富,除了畫作還有演出道具,能讓觀眾有更直觀的感受。
匿名能畫畫、能動手製作裝飾品、能寫出皇皇巨著……這樣多才多藝的雨果實在令人仰望。雨果充沛的創造力似乎是常人難以企及的。但天才的能量不全是一種命定,也是真實地生活著的人的表達。
讀雨果的作品,常常能感受到他情感的充沛,這樣的充沛情感同樣保留在生活中,給了他的家人、情人和朋友們。在展覽中,我們能夠觸及雨果作為一個普通人的生活,還有那些與他親近的人。
奧古斯特·德·夏特林(1813—1881)上面這幅畫中的萊奧波爾蒂娜(Léopoldine),是雨果的長女。雨果和夫人阿黛爾·富歇(AdèleFoucher)是青梅竹馬的戀人,1822年結婚之後育有5個子女,其中一個夭折,長大成人的有兩兒兩女。
不幸的是,雨果飽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1843年,新婚的萊奧波爾蒂娜與丈夫在塞納河溺亡,悲痛欲絕的雨果為此輟筆直至1852年。1871年,長子夏爾去世,其妻隨後改嫁,他的兒子喬治、女兒讓娜由雨果撫養。孫輩的陪伴給雨果帶來安慰和歡樂,才有了晚年的詩集《祖父樂》。
阿希爾·梅蘭德裡(1845—1905)1873年,雨果次子弗朗索瓦·維克多去世。而唯一長壽的次女阿黛爾·雨果在1872年發瘋住進療養院,直至1915年去世。
雨果一生推崇「愛」,他對待愛情的浪漫就像他的詩歌一樣充滿激情。
「真正愛情的最初症狀,在青年男子方面是膽怯,在青年女子方面卻是膽大。這似乎不可解,其實很簡單。這是兩性試圖彼此接近而相互採納對方性格的結果。」
朱麗葉·德魯埃是與雨果相戀50年的情人知己,他們的感情長久而熾烈。五十年來,朱麗葉幾乎每天都會給雨果寫情書,上萬封的情書見證了他們曾經浪漫的愛情。
我昨天回來的。我已讀過你的詩,我吃了晚飯,我記了帳。接著我去睡覺。我讀了你的報紙。我睡著了,我夢見了你……我的司令官,這就是簡要的情況匯報,你滿意嗎?
——朱麗葉寫給雨果
朱爾·巴斯蒂安-勒帕吉(1848—1884)本次展覽,觀眾們不僅能看到這些人物的肖像畫或者照片,還能看到他們的私人物品、信件、繪畫作品和攝影作品等。
匿名天才有很多種,有的人在世時不被肯定,去世了才得到萬人敬仰;有的人即便在世時已名利雙收,卻如絢爛煙火,來得快也去得快。
雨果不一樣。
他的生命幾乎貫穿了十九世紀(1802-1885),是個長壽的人,並且在事業上一路高歌猛進,狀態一直很好。
「神童」雨果14歲就立下豪言壯語:「我要成為夏多布裡昂,否則別無他志」。如今,說起夏多布裡昂(法國作家、政治家、外交家)可能有人不知道,但說起雨果,想必無人不知。1817年,15歲的雨果參加土魯斯百花詩社的比賽獲獎,頒獎人為他小小年齡而吃驚。從此,文學路上皆坦途,是大多數法國人心目中的民族詩人和民族作家。
展覽上有多幅雨果畫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兩幅分別是意氣風發的而立之年,還有飽經滄桑而目光依舊堅毅的晚年:
路易·康迪德·布朗熱(1806—1867)十九世紀的法國政局動蕩,在帝國與共和國之間頻繁切換,熱心政治的知識分子們也大受影響,雨果便是其中積極者。
在長達19年的政治流亡期間,雨果依舊保持旺盛的創作精力和可觀的出版量,陸續發表包括《悲慘世界》、《莎士比亞論》、《海上勞工》在內的多部作品。
1870年,流亡結束的雨果如英雄般凱旋巴黎,繼續他的事業。沒有人不折服於他的才能,創作的巨著匯聚了各種精神領域的產品:詩歌、歌曲、戲劇、小說、演講、小冊子、歷史著作、散文,還不包括畫作。
1885年5月22日,維克多·雨果去世。
維克多·雨果,1885年法國所有市鎮議會都降半旗以表示哀悼,在國外,許多報紙特意為此開闢專版。23日,法國影響力最大的報紙——《費加羅報》發表文章讚揚:
「就文學方面的統治地位而言,沒有人能夠與他相匹敵。伏爾泰是以其他的名義進行統治的。曾有人說伏爾泰在所有領域皆位居第二,與之相反,維克多·雨果卻在多種領域裡獨佔鰲頭……對我們來說,但丁、比特拉克、塔索與阿里奧斯託合在一起代表了義大利。雨果就好比一棵巨大的橡樹,60年來,這棵大樹繁茂的枝葉所產生的巨大樹蔭永不停息地為法蘭西的思想和復興提供庇護。」
1885年6月1日,法國為維克多·雨果舉行國葬。等了一夜的人們對著靈車高喊詩人曾經熟悉的口號:「維克多·雨果萬歲!」
聚集的人流從早上五點開始湧上街頭告別雨果,一直到傍晚六點半,他的遺體被安放到先賢祠的底下墓穴之中。
維克多·雨果葬禮,先賢祠臺階上的花圈,1885年作為人生歷程跌宕起伏的大人物,雨果本人的形象也成為許多藝術家創作的內容,展覽有大量關於他的漫畫以及雕塑家羅丹的作品。這些或歌頌或諷刺的作品,都說明著他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班傑明·魯博(1811—1847)如德洛·魯瓦所說:
雨果「像高山,像森林,像龍捲風,或者像這些可以跟自然奇觀一比高下的人間奇觀。」
後人對雨果形象的孜孜描摹,恰恰證明——他是難以窮盡的。
展覽信息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
2019.8.13-12.1
上海明珠美術館
(上海市吳中路1588號愛琴海購物公園8樓)
迄今國內最全雨果大觀,
全方位立體展現天才人生;
首次集中呈現雨果繪畫原作,
文學外的豐富圖像展示;
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珍貴館藏,
多件作品首次在巴黎外展出
五大展區逾200件雨果創作及相關作品:
《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經典插畫
鮮為人知的雨果繪畫、
裝飾藝術作品與中國情結展現
繪畫、雕塑、攝影、書籍、
書信手稿、室內裝飾、日常用品
豐富類型展品描摹
不為人知的雨果側面與十九世紀人文風貌
此次展覽的重要來源——
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
雨果故居博物館位於巴黎市中心的孚日廣場六號,雨果1832年至1848年居住在此1902年,在雨果誕辰100周年之際,雨果故居被改造成博物館,並於1903年6月30日向公眾開放。館內收藏了雨果的繪畫、詩歌、書籍、手稿等創作和以雨果為主題的藝術品,大量雨果生前使用過的家具和用品也陳列在內。
明珠美術館攜手巴黎博物館聯盟(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精心籌備策劃3年,終於在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閉館整修之際,將其豐富館藏搬到了上海。
「有些藏品甚至從未離開過雨果故居博物館的牆面或庫房,第一次被借到國外。可能你在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館看到的,都沒有此次在明珠美術館看到的這麼全面豐富。」明珠美術館執行館長李丹丹說。
現在至8.12可搶購
雨果展五折優惠預售門票
詳情請關注「明珠美術館」官方微信號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