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神話中主管打雷的神
俗稱雷公,是古代中國神話中主管打雷的神,我國古代神話裡的雷神不止一個
出自《山海經·海內東經》。相傳雷神生於古雷澤(故址在今山東菏澤),龍身人頭,鼓其腹則雷。
「雷澤中有雷神,龍身人頭,鼓其腹則雷。」
據《史記·周本紀》的記載:「姜源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悅,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約期而生子。」說的便是它了。姜嫄生下的孩子取名為后稷,被認為是周民族的始祖,描寫這段故事的詩歌《生民》也被收入了《詩經》之中。
又傳說華胥氏也有過類似經歷而生伏羲,於是後來也有人把伏羲和后稷混為一談。
還有一個叫做夔(kui),一作「夒(nao)」。
他住在東海流波山上,像只沒有角的牛,蒼灰色,只有一隻腳,能夠自由出入海水之中。每進出時必有大風雨,同時吼聲如雷。黃帝與蚩尤大戰時,士兵被蚩尤找來的各路山精水怪所迷惑,黃帝決定用些特別的材料來做面鼓,激勵士氣。於是上面這兩位就倒了大黴,前者被抽了骨頭做鼓槌,後者被剝了皮蒙成鼓。
古代人們對打雷這種自然現象不十分了解,因此逐漸演化出一系列有關傳說。 在古代中國,雷神的形象是不斷演變的。最初,人們把它塑造成人頭龍身的怪物,敲打它的肚子就發出雷聲。後來才漸漸變成尖嘴猴臉的形象,並逐漸定型。在道教神話中,記載了許多數量、各種級別的雷神,最基層的是"雷公",上一層的是普通的"雷神",再上層是"雷王"。傳說雷王出生在廣東省的雷州半島,名叫陳文玉,後來成為神仙。 道教中級別最高的雷神是"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天尊"在道教神仙中屬於最高級別,"普化天尊"是所有雷神的總司令。 在中國人的理念中,雷神是懲罰罪惡之神,人如果做了壞事或違背誓言,就有可能遭五雷轟頂死去。中國民間把雷神的生日定在農曆6月24日,這一天要舉行祭祀儀式。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雷州半島的雷神都是叫雷首宮,寶誕日是:農曆正月廿八,這天家家戶戶水果、餅乾、供品祭拜和請來醒獅團和鷹雄團、舞龍團、戲班、年例大巡遊等等大舞大樂,人歡神樂,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