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古神話」雷神:遠古唯一且最高神靈,最後怎麼變這個鳥樣

2020-12-11 小亞神叨叨

*本文主要內容不涉道教/佛教神話,偶有地方需要例證可能會有些微觸及。

《盜墓筆記·重啟》極海聽雷第一季完結,也沒說「聽雷」到底聽出了什麼。為什麼古人認為雷聲裡藏著上天的秘密,難道雷聲真的是天神和人類溝通的密語嗎?或者,指令?又為什麼偏偏是「雷」呢,是「雷神」有這個資格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雷神可能是遠古唯一且最高的神靈

在遠古時期,人們最先崇拜的是自然神。人類有意識以來,對種種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都只好歸給天地神靈。

而在這些神靈中,最讓人們又愛又恨的可能就是雷神,因為在各種自然現象中,雷電帶來的傷害最多,同時給予的饋贈也最大。

每次電閃雷鳴,大雨傾盆而下,狂風暴雨就極有可能引發水患,遠古人們不知道這是什麼情況,只能歸結為是雷神發怒。

但同時雷電也為人們帶來了火種,讓人們可以吃上熟食,向文明邁進了一大步。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重要的是每年春季,春雷一響,萬物開始復甦生長,這仿佛是雷神天地萬物的一個號令。所以在遠古人們的心目中,雷神掌管萬物,絕對是至高無上的天神。

《藝文類聚》卷十三引古本《尚書·洪範五行傳》:「雷於天地為長子,以其首長萬物,與其出入也。」

《説文解字》裡說:「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

這個「引出」,也許可以理解為春雷喚醒了世間萬物,最初的神,可能就單純指的雷神。

圖片來源於網絡

理由有四:

1、雷電一體,電在古語中是申的異體字,其實就是同一個字,而「申」根據《說文解字》,就是「神」的意思。所以最初的「神」,就是特指雷神。

2、上古諸神中的人祖,例如黃帝和伏羲,都是雷神的後代。

(1)黃河流域華夏集團的首領黃帝,傳說中他的母親看到閃電光照而懷孕生下了他。

《竹書紀年》:「黃帝軒轅氏,母曰附寶。見大電繞北鬥樞星,光照郊野,感而孕,二十四月而生帝。」

後世有些記載更是認為黃帝就是雷神。

《河圖帝紀通》:「黃帝以雷精起」。

《春秋合誠圖》:「軒轅星,主雷雨之神。」

(2)東夷區域的人祖伏羲,傳說中他的母親在雷澤踩了巨人腳印,有感而孕生下了他。而雷澤就是雷神的遺蹟,巨人腳印就是雷神的腳印。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太昊帝庖犧氏,風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跡出於雷澤,華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於成紀。」

圖片來源於網絡

3、據記載雷神的名字叫「豐隆」,貢獻了最早的姓氏以及龍的形象和稱謂。

《淮南子·天文訓》裡有載:「季春三月,豐隆乃出,以將其雨。」東漢高誘註:「豐隆 ,雷也。」

後世也有很多文學作品用豐隆來代指雷,其實這個豐隆很可能就是雷聲的擬聲詞,「轟隆」「豐隆」……所以這裡面的兩個字:

第一個:豐,豐收的豐,諧音吹風的「風」。所以作為雷神後代的伏羲也被認為是「風」姓。

第二個:隆,隆重的隆,諧音龍王的「龍」。

所以雖然關於龍這種動物學界有各種考證,有的說它是雲,有的說它是鱷魚、蜥蜴、蛇,但都很難解釋為什麼取個名字叫龍。那如果從閃電的角度去看,就很好理解了,古人可能根據閃電的樣子描繪出了龍形,根據雷聲給它取名。

圖片來源於網絡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最初的雷神,在《山海經》裡的形象是「龍身人頭」。因為其實就是閃電的樣子。而龍這個神獸的設定也是每次出現必有風雨相隨,和雷電的屬性很相似。《說文》曰:「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其中也有雷電的影子。

《山海經-海內東經》:「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麼一定有朋友問了,我們現在經常看到的或者了解到的雷公像一般都是尖嘴猴臉,就像《封神演義》裡雷震子的形象,最近熱播的盜墓筆記系列《重啟·極海聽雷》裡的雷公像就是,而不是什麼龍身人首。

的確,這就是雷公形象在歷史長河中演變的結果了,其實雷公在演變過程中不僅有過猴型、鳥型,還有過豬型,下面一部分我們會涉及到。

4、盤古可能是「盤鼓」,就是雷神的另一個形態。

這個說法稍微有點非主流,說這個盤古的古,其實諧音打鼓的「鼓」。《說文解字》裡說:「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可謂之鼓」。意思是說春分時候敲鼓,萬物復甦,這不就是春雷嗎。

《初學記》裡也引用《抱樸子》說:「雷,天地之鼓。」

因為鼓是我們最為原始的一種樂器,聲音和雷略為接近,所以打雷的時候人們就想像是雷神來天上敲鼓,這不就是盤鼓嗎?所以其實雷神是最初的創世神。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且《莊子》裡曾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南海之帝名叫倏,北海之帝叫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忽忽相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他們十分友善,倏忽就想報答渾沌,想了想說人都有七竅,眼能觀、耳能聽、鼻能嗅、嘴能食,但渾沌模糊一團什麼也沒有,就送他七竅吧。於是倏忽開始給渾沌鑿七竅,一天一竅,到第七天結果把渾沌給鑿死了……

倏忽二字都是「很快」的意思,他們在《楚辭·天問》中也出現過:「雄虺(hui)九首,倏忽焉在。」王逸解釋說:「倏忽,電光也。」那這個倏忽是不是就是閃電呢?

他們給渾沌鑿七竅的故事,是不是就是盤古開闢混沌世界最初的故事母題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

二、雷神如何從最高神靈位跌落

慢慢地,隨著人類徵服自然的能力逐步增強,對自然的崇拜就慢慢轉向對人格神的崇拜,也就是對部落中出現的的比較智慧的人進行神格化,或者是創造出擬人化的「天神」「天帝」。比如說伏羲、女媧、黃帝等。當「人」成為了主導一切的神,那麼所有的自然之神都會成為其屬臣。

比如《山海經·大荒東經》裡有載:「其狀如牛,蒼色無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風雨,目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名曰夔。黃帝殺之,取皮以冒鼓,聲聞五百裡。」

這個夔,就被認為是雷神,但實際上我覺得這只是一個叫聲像雷聲的野獸而已,算不得雷神。但不管怎麼說,這時候的雷,已經被想像為能為黃帝所用的武器了,即黃帝能駕馭雷電。

圖片來源於網絡

同樣的,《大荒北經》中有:「蚩尤作兵伐黃帝……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蚩尤是有能力請動風伯雨師的。所以可以看出,有了人格型的天帝之後,雷神不再集風雨雷電與一身,而是分化出風雨雷電不同的神靈。

《楚辭》裡也有:「左雨師使徑侍兮,右雷公以為衛。」

這裡補充一句,雷公的這個稱呼也出自《楚辭》,因為雷為天庭陽氣,所以稱之為「公」。

在我們中國神話中,有幾個大家經常聽到的自然神:風伯、雨師、雷公、電母,以及雪女。

聽起來他們地位相當,各有所司。但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雷神是氣象神靈中的C位。根據漢代很多墓葬的畫像石來看,大部分的「雷神出行圖」裡都是以雷神為主神,乘雷車(車在漢代是權勢地位和財富的象徵),其餘諸神皆為雷神之從屬,或為其開路,或跟隨護送。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此時雷神的形象,也不再是龍身,而是一個大力士的模樣。東漢王充在《論衡·雷虛篇》裡對雷神這樣描述:

「累累如連鼓之形……若力士之容,謂之雷公,使之左手引連鼓,右手推椎,若擊之狀。其意以為雷聲隆隆者,連鼓相扣擊之意也。」

這個形象據說一直傳到唐代,並傳到了日本,所以日本現在的「雷神」仍是一個力士形象。

圖片來源於網絡

唐宋以後,各路話本小說、民間傳說蓬勃發展,關於雷公的故事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接地氣,形象上也盡顯人民群眾豐富的想像力。

從各類流傳的民間故事來說,雷神因為神格的下降,其職責也從催生萬物、呼風喚雨變成了在人間懲惡揚善,專門擊斃不忠不孝不義者的「天譴」的執行者,也就是變成了天帝的屬臣,一個執法的。

清代袁枚《子不語》裡記載了不少雷公的故事,比如擊斃結黨橫行鄉裡的惡少、詬罵婆婆的婦人、打罵年邁父母的不孝子等。

在形象上,雷公也曾被描述為豬首、猴首。

例如唐代《酉陽雜俎》在「雷」的故事裡記載了一個「豬首」的怪獸,有人說這個就是「雷公」。還有晉代《搜神記》裡記載了一個「色如丹、目如鏡,毛角長三尺餘,狀如六畜、頭如獼猴」的「雷公」。

但是這些所謂的「雷公」,作者本人並沒有寫明是「雷公」,而是後人在解讀過程中,認為這些伴隨雷聲出現的「怪獸」就是「雷公」。迎合了當時民間一些「打雷神」「捉雷公」的故事傳說。

例如很多少數民族都有家裡人生病了,然後郎中說需要食用「雷公肉」或者「雷公心」才能痊癒,於是有孝心的兒女就開始費盡心思設置機關抓雷公。

我想這類故事裡的「雷公」應該不是所謂的「天神雷公」,而是某種動物,獸類。因為能治病,被吃滅絕了也說不準。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三、雷公何時變鳥型

我們現在看到的雷公形象往往是鳥型的,以《封神演義》裡雷震子為代表的形象最過深入人心。那唐宋期間力士形象的雷公是如何演變成鳥型的呢?一般有這麼幾種說法:

1、少數民族神話的融合

在我國北方一些少數民族地區,雷公的形象被描繪為一隻大鳥,雷聲就是大鳥展翅振動發出的聲音,下大雨就是雷鳥在打噴嚏。在鄂倫春族人的傳說中,就有一種叫做塔姆尼代拉的鳥,代表雷電神靈,是所有薩滿的守護神鳥。(烏丙安《神秘的薩滿世界》)

同樣在南方一些地區,比如福建漳泉一帶,民間至今仍以雷公為「雞頭人身」(羅香林《百越源流與文化》)其實也是鳥型。

圖片來源於網絡

2、印度神話的影響

之前聊盤古的時候我們提到,漢朝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闢和張騫出使西域,異域文化開始進入我國,尤其是印傳佛教的在我國的傳播越來廣,許多印度神話以因此為國人所知。到了唐朝,佛教文化在我國的傳播更是進入了黃金鼎盛時期,對我國傳統文化不可能不產生影響。所以一些神靈的模樣,也有可能受到印度神話的影響。

有學者猜測現在常見的鳥型雷公像,可能參考了印度神話裡眾鳥之王「金翅鳥」的形象。金翅鳥又稱「迦樓羅」,是天龍八部之一的護法神,形象一般為人面、羽冠、羽翅、鳥嘴、鳥爪。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這個形象如果再配上我們漢代雷公傳統的力士形象,就變得如清朝《集說詮真》裡描述的那樣:「狀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羽翅、額具三目,臉赤如猴,下頦長而銳,足如鷹鸇(zhan),而爪更厲。左手執楔,右手執槌,作欲擊狀。」那這個形象,基本上就是大家現在經常看到的、相對固定的雷公形象了。

當然這些形象,都比不上《封神演義》裡雷震子給大家帶來的印象深刻,畢竟小說話本影視劇形象普及面更廣,更容易深入人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世界神話中的四大雷神,北歐神話最出名、中國神話最低調
    所謂雷神,就是掌控雷電之力的神靈,在世界各大文明的神話中,雷神基本都是數一數二的位置,那雷神到底有何特殊之處呢,這麼受先民們青睞?今天就說一說世界神話中的四大雷神,北歐神話最出名、中國神話最低調。一、託爾。
  • 神話的衍變,獸-半人半獸-人。神靈的形象為何在向人過渡
    但是翻看中國各民族有關神話講述的歷史,近乎一致地展現出神靈形態造型的漸進演變過程,由最初的片面強調動物的形態造型,以完全獸形呈現;到人與獸的形象歸為一體、有效兼容,半人半獸的形態面貌;再到完全賦予神話意義的人形造型,完成了最終被「神塑」與拔高的過程,或直接神靈就是人。
  • 中國神話中最美的仙女,中國上古神話中的九大女神
    在中國上古時期,出現過很多關於女神的傳說,她們的事件和人物故事被流傳至今,上古神話是原始先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它的內容涉及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1.女媧女媧,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相傳女媧造人,一日中七十化變,以黃泥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人類社會並建立婚姻制度;後因世間天塌地陷,於是熔彩石以補蒼天,斬鱉足以立四極,留下了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2.七仙女(中國神話中的七位女神)七仙女,是中國神話中七位女神的總稱。有時也單獨指七姊妹中最小的七妹。七仙的起源。
  • 希臘神話主神宙斯,北歐神話主神奧丁,那中國神話的主神是誰呢?
    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疑問,主要還是因為對這些神話的了解不深,只是看看這些神話的故事或者影視作品,才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的,今天我們簡單得解析一下各神系的主神是誰,他們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個如果實打實的翻譯的話,應該是十二奧林匹斯,而根據古希臘語去翻譯的話,Δωδεκά是十二的意思,而θεος是神的意思,並沒有主神這個概念。所以嚴謹的翻譯應該是奧林匹斯十二神而非奧林匹斯十二主神。奧林匹斯唯一的主神應該是萬神之王,主管天空的至高神宙斯,因為掌管雷電,又被稱之為是雷神。
  •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唯一延續至今的國家,中國神話為什麼不成系統?
    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延續至今的國家,我們祖先在遠古時候所創作的神話故事是非常宏遠博大的,但流傳到今天,我們的上古神話卻只剩下一些雜亂的篇章,多固然多,但卻不成系統,特別是跟希臘神話比起來,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有一種盲人摸象的感覺,無法窺得全貌,這是為什麼呢?
  • 遊戲王:北歐神話堂堂雷神變成獸戰士讓人哭笑不得,洛基形象滑稽
    極星卡組的怪獸大多以北歐神話為原型,上一期為大家帶來了北歐神話中的最高神奧丁以及侍奉他的女武神,其實我對奧丁的了解大多都是通過漫威的系列漫畫與電影得知的,然後在查看資料,而遊戲王卡牌出現的這些人物也從側面影響我們對西方神話的認知,今天為大家帶來的也是北歐的神,而且在電影中也是「常客」。極神皇 託爾卡牌效果:同調:名字帶有「極星獸」的調整+調整以外的怪獸2隻以上。
  •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鳥神星(Makemake)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鬩神星(Eris) 。「專題」你所不知道的星體——太陽系星體的劃分鳥神星(Makemake)鳥神星圖片版權(By Good202 - Own work from Fandom CC BY-SA 4.0)命名:鳥神星是以復活島拉帕努伊(Rapa Nui)原始部落神話中的神靈Makemake來命名,她是創造之神,生育之神。
  • 上古神話中的十大神鳥,鳳凰第四,前三名都有實力單挑鴻鈞老祖!
    鬼神雖然說是迷信,但是在中國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中,有許多豐富多彩的神話傳說,都蘊含著許多美好的意象,即使是迷信大家也願意去相信這些能給自己帶來吉祥的事情!而古代神話中,關於神鳥的傳說更是源遠流長,在上古神話故事中提到了神鳥種類繁多,大家印象尤深的可能就是,百鳥之王鳳凰。
  • 《山海經》神靈半人半獸,《聖經》眾神是正常人?專家:3個原因
    《山海經》描述的上古神話世界,存在大量奇形怪狀的神鳥異獸,許多上古神靈都是半人半獸的樣貌。相比之下,西方神話經典《聖經》卻很少描述神鳥異獸,眾神的長相也與正常人無異,很少帶有野獸特徵。《山海經》和《聖經》都是神話古籍,既是存在文化差異,為何對神靈的認知就如此不同呢?
  • 中國上古創世神話類型研究
    日本學者高木敏雄《比較神話學》(1904)認定中國盤古神話是古印度創世神話流播中國的衍生物,這一觀點雖有爭議卻在一定時期內被國內外神話學界廣泛接受,國外不少學者認為上古華夏是幾個古老文明民族中唯一沒有創世神話的。但近30年來學界的研究揭示,華夏民族上古本有多個創世神話,只是後世碎片化和歷史化了。
  • 山海經記載遠古戰爭,后羿射日或是地球保衛戰,扶桑神木就在美國
    中國古書《楚辭章句》記載:「堯時十日並出,草木焦枯,堯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烏皆死,墮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從這裡可以看出來,上古時期,天空同時出現十個太陽,到處為非作歹。后羿作為精通射箭術的大將,奉命射殺九個太陽,只留下了其中一個。
  • 上古十大神獸大排行
    某些人認為黃龍的這個地位已經被瑞獸黃麟替代,也有人將二者同等看待,但實際上,黃麟作為麒麟的一支遠遠無法與黃龍相比。 有人提出黃龍即是黃帝時期的應龍,他們的共通之處既是地位要遠高於普通龍類。 上古十大神獸之青龍 青龍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靈獸。
  • 山海經記載遠古文明,創造洪荒世界的不是鴻鈞,更可能是外星人
    俗話說「先有鴻鈞後有天,陸壓道人更在前」。只要談到洪荒神話,總會提到鴻鈞、三清、陸壓道人、盤古、女媧等人。然而,這些人要麼是神話人物,要麼是網絡小說裡創造的角色,依舊無法解釋我們這個世界究竟是怎麼來的。伴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逐漸認識到,宇宙很大,不僅僅有地球人,還可能存在各式各樣的外星人。
  • 上古神話中「十大魔神」戰力排行榜,銀靈子墊底,魔神之首不是蚩尤!
    上古神話一直陪伴著我們整個童年,像「夸父逐日」「共工怒觸不周山」「精衛填海」等等充滿神奇色彩的神話故事!我們經常聽到的神話人物應當數創造人類的女媧,開天闢地的盤古,神通廣大的孫悟空等等,這些形象皆是來源於人們的現實生活中的原型進而創造出來的。
  • 東西方神話都有過「絕天地通」的傳說,但是其意義卻大不相同
    這四個字一聽起來就非常具有玄學意味,事實上也的確如此,這的確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個大事件。熟悉中國上古神話的朋友,對這件事情應該不會陌生,因為此事就發生在三皇五帝中「顓頊大帝」的身上。但是你們可曾知道,其實在西方神話中,也發生過類似於「絕天地通」的事件,而且就記錄在《聖經·舊約·創世紀》中。
  • 「雷神」客串天氣預報,準確播報澳洲天氣
    說到天氣報導是大部分香港人每天必做的事情之一,但如果在電視臺天氣報導,見到「雷神」Chris Hemsworth做了路人甲亂入兼且代替主播報導天氣,又會怎樣呢?日前澳洲節目《Today Weekend》就在Youtube上發布了一條影片,原來正當一名女記者在澳洲當地一個報導天氣時,就巧遇了「雷神」Chris Hemsworth入鏡。初時這名女記者就說,想和馬兒一同播報天氣預報,但卻等不到一隻馬經過,怎料這時候「雷神」就從遠處經過了,還走到她的旁邊跟她說:「在不遠的草地就有馬了,妳在做什麼?」
  • 為什麼有上古、遠古、太古?秦始皇以前地球啥樣?
    太古:開始時間:同位素年齡38億年前,最早的生命藍藻出現;結束時間:同位素年齡25億年前,大氧化時代開始;該階段地球的情景:地球上形成了巖石圈、水圈、大氣圈,此時大氣主要成分還是二氧化碳和甲烷;到該階段的最後3億年,最早的生命藍藻誕生在水中,藍藻將氧氣以廢物的形式排放,使得地球大氣層裡充滿了氧氣,地球出現了大氧化事件
  • 「遠古 太古 上古 中古 近古」劃分的界限
    中國歷史,無論是神話傳說還是野史正史,總有關於時間段的記載,即「遠古、太古,上古、中古、近古」,那麼具體的時間段劃分你了解嗎?中國遠古史的奠基就是盤古開天地,伏羲氏以前就屬於遠古了,三皇五帝時期是太古。夏商周秦漢時期是上古,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是中古,宋元明清時期屬於近古。
  • 「雷神」亂入澳洲天氣預報電暈女主播:「你們是躲不過我的」!
    今年37歲的男演員Chris Hemsworth在2011年加盟漫威宇宙,演出個人第一步超英角色電影《雷神索爾》後,迅速以190cm身高加上驚人肌肉體格、一頭金色長髮造型爆紅全球。出生於澳洲墨爾本的他在走紅之後也致力於回饋家鄉,在接下來的續集《雷神4》就特別邀請了漫威劇組前來家鄉取景拍攝。現在正值新冠肺炎防疫時期,沒想到Chris Hemsworth又想到新招給澳洲鄉親「放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