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天地通」,自此人神不相通。
這四個字一聽起來就非常具有玄學意味,事實上也的確如此,這的確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個大事件。
熟悉中國上古神話的朋友,對這件事情應該不會陌生,因為此事就發生在三皇五帝中「顓頊大帝」的身上。但是你們可曾知道,其實在西方神話中,也發生過類似於「絕天地通」的事件,而且就記錄在《聖經·舊約·創世紀》中。
不過這兩個版本的神話,雖然最後都形成了「絕天地通」的結果,可是其背後所蘊含的意義卻大不相同,甚至可以說是截然相反。
東方神話中的「絕天地通」,是對祭祀文化的一次大清掃,是人族部落由分裂走向統一的必經之路
古籍《國語》書中記載:楚昭王曾問觀射父,曰:
「《周書》所謂重、黎實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無然,民將能登天乎?」
這段文獻記載中所提到的「重、黎使天地不通」,正是當年顓頊大帝主導的「絕天地通」之事。而且從這段話中給出的信息來看,此事在古時候的楚昭王看來,應該是一件非常具有神秘色彩的事情,他甚至以為,如果沒有這件事情的發生,那麼是不是意味著凡人就可以登天呢?
繼續按照神話層面的含義,這樣理解似乎也無可厚非,畢竟在很多人的心裡天上就是神仙住的地方。如果沒有斷絕天地之間的通道,那麼豈不是說地上的人們,可以隨意通往上天,並且與傳說中的神靈相互溝通嗎?
不過好在當時的觀射父是一個明白人,他結合上古時期的社會風俗,以及顓頊大帝在位時的實際情形,成功為楚昭王解開了心裡的疑惑。
原來所謂的「人神相通」,其實是上古時期的祭祀文化風俗。因為在古時候,「祭祀」一直都被當做是凡人與神靈相互溝通的重要儀式。尤其是在部落時代,每個部落中都有自己的巫祝,這些人的主要任務就是在部落首領做出重大決定之前,向蒼天問卜,然後向部落成員傳達神靈的旨意,這也可以看作是「君權神授」的早期體現。
但是隨著後來部落之間相互來往越來越密切,再加上彼此之間的相互吞併或者合併,部落聯盟的時代逐漸到來(具體時間在黃帝戰勝蚩尤之後)。
但是與此同時,雜亂無章的祭祀文化,也就成了部落聯盟形成統一政令的最大障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軒轅黃帝曾經大規模整頓過一次秩序,把祭祀神靈和向蒼天問卜的權利,牢牢集中在部落聯盟首領的手中。
事實上說白了所謂的祭祀只不過是一個幌子,其最真實的目的就是將最高決策權,掌握在部落聯盟的首領手中。因為這樣才更有利於所有部落真正形成一個聯盟,使人們都遵守同樣的政令。
但是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反覆的情況,軒轅黃帝建立的統一秩序,到了後來又逐漸陷入了混亂的狀態。各個部落又開始擅自祭天,不再遵循部落聯盟的統一政令。
這種現象一直延續到了顓頊大帝即位之時,為了重新整頓部落之間的秩序,他這才親自主導了「絕天地通」之事。
正如《國語》書中所載:
「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 是謂絕地天通。」
也就是說顓頊斷絕的並非天地之間的通道,而是對祭祀文化進行了清掃,不再允許人們隨意祭祀神靈,所以才被認為是斷絕了人與神相互溝通的渠道。而且隨著後世的不斷神化,這件事情上籠罩的神秘色彩也越來越重,甚至把「黎、重」二人賦予了像盤古一樣的能力,說他們能夠使蒼天上升,使大地下降,從而演變成了神話般的「絕天地通」。
不過根據實際情況而言,發生在上古顓頊大帝時期的「絕天地通」之事,雖然是為了鞏固部落聯盟首領的權力,但是其出發點卻無疑是為了所有部落的安定,是實現由分散走向統一的必經之路。此舉與後來秦始皇推行的「車同軌,書同文」,以及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做法,都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是為了進一步消除彼此之間的隔閡,實現政令和思想的大統一。
而且顓頊大帝當時的做法,無疑直接影響到了許多後世君王,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上古時期的社會秩序。因為自從三皇五帝開始,一直到夏、商、西周乃至秦漢時期,都對祭祀文化把控的非常嚴格。而那些統治者之所以會這樣做,正是為了從思想上保證社會秩序的安穩。畢竟在古時候大規模的祭祀活動不僅僅是一種儀式,而是統治者地位和權力的象徵,不得不慎重對待。
總而言之,顓頊大帝在位時所主導的「絕天地通」,其根本用意不是為了剝奪普通人「祭祀神靈」的權利,而是為了對祭祀文化進行清掃,以此達到穩固社會秩序的目的。
西方神話中的「絕天地通」,體現出了與東方神話截然不同的核心觀念
據《舊約·創世紀》記載:上帝用洪水毀滅世界之後,整個人類中只有諾亞一家活了下來,並且在洪水過後於大地上繁衍生息。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諾亞的後代越來越多,於是便開始從原來的棲息地向外遷徙,來到了古巴比倫所在的平原。
在這段神話中,此時的人類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共同體,說著同樣的語言,並且也就隸屬於同一個族群。為了彰顯自己的強大和力量,於是當時的人們做出了這樣一個決定:
「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
但是這樣的做法卻驚動了西方神話中,作為全世界最高主宰的「上帝」。他在驚嘆人類的強大凝聚力和創造力的同時,也感覺自己的威嚴受到了冒犯,所以悄悄來到人間變亂了整個人類的語言,使人們劃分成不同的族群,分散在世界各地。如此一來,這座通天高塔也就此半途而廢,最終沒能建成。
也就是說,在西方神話當中,是「上帝」親自主導了一次「絕天地通」的事件。他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阻止人類達到與自己相同的高度,從而將人與神徹底分化開來。
而且這段神話還有一層比較現實的寓意,就是說人類如果一味狂妄自大,最終難免落得分裂混亂的結局。但是與此同時,也體現了在西方的遠古神話中,神靈一直都是至高無上的存在,而人類則只能處於被支配的狀態,不允許達到與之相同的高度。否則就會被認定為狂妄自大,並且將會遭受懲罰。
與東方神話中的傳說比起來,這一段神話故事,明顯更加具有超自然的神秘色彩。因為東方的「絕天地通」,是據人類的實際發展史,而演變出來的神話。而且在這段神話中,是人族部落聯盟的首領,為了整個人類社會的穩定,主動切斷了普通人與神靈之間的聯繫。但是西方神話卻截然相反,其中的想像成分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脫離了實際,而且還將人類放在了被主導的地位,是神靈為了懲罰狂妄自大的人類,出手隔斷了人的通天之路,並且使人類陷入了混亂和分裂的局勢。
如此一來,也就體現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核心觀念。在東方神話中顓頊大帝作為人類部落聯盟的首領,能夠根據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去調整人與「神靈」的相處方式,其中透露著一種事在人為,人定勝天的強大自信。而西方神話中,則把神靈當成了人類的主導者,對人類擁有著絕對的支配權,甚至有些「宿命論」的意味。
因為這段神話中的通天高塔雖然看起來有些不切實際,但卻無疑是人類的凝聚力和創造力的象徵,可是最終卻由於觸動了神靈的地位導致半途而廢。這樣的結局不免顯得有些遺憾,甚至有點悲觀主義色彩。
所以說西方神話中的「絕天地通」,不僅斷絕了大地與上天的通道,同時也體現著一種逆來順受的悲觀主義。就像大洪水的神話一樣,東方神話中是大禹治水,確保萬民安定,而西方神話則是建造方舟躲避水患。兩者一個主動,一個被動,雖然都帶有一些神話色彩,但是其核心觀念卻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區別。
因為究其根本,遠古神話中的神靈,其實都只不過是自然規則的形象化體現。在東方遠古神話中所體現出來的,是對自然的利用和改造,所謂「絕天地通」就是禁止人們對自然規則進行胡亂推測和演算,轉而把最正確的理念統一傳達給所有部落(在古史記載中,顓頊是四分立法的創造者)。
而西方遠古神話,則對自然規則進行了過分神化,甚至將人類的分化也歸於神靈的手筆。這樣就很容易給人造成被動的感覺,不利於人們發揮自己的凝聚力和創造力。
客觀分析,理性看待
東西方的兩種神話體系,在核心觀點上固然有所衝突,不過卻也並不存在優劣之分。畢竟不一樣的文化風俗和歷史風貌,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和發展,最終都會形成各自的精神寄託,呈現在那些古老的神話故事當中。
我們通過這些故事,能夠看到一個民族的過往,體會遠古時期人們的心態。但是與此同時,我們更應該從這些神話中找到各自的精神源泉,進行客觀的分析和理性的看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自古傳承的美好信念繼續發光發熱。
本文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