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外埠一權威媒體稱,三峽庫區清庫將採用特殊的超聲波槍滅鼠——無論老鼠是否現身,滅鼠人員只需對著常有老鼠出沒的地段開幾槍,該地段老鼠不久即被一種來去無蹤的巨大力量震得七竅流血而斃,由此終結庫區鼠患。
真有這麼神奇的滅鼠槍?市衛生局疾病控制處鄧莉昨日接受採訪時稱可能系傳言:3月下旬,在三峽工程二期蓄水清庫工作會上,副市長甘宇平希望通過媒體邀請全國滅鼠專家來庫區會診。一段時間以來,全國各地企業或個人推薦的滅鼠方法紛紛匯聚該處,其中包括很多物理器械滅鼠方法,但沒有使用超聲波槍滅鼠一說。如果真有此效果絕佳的超聲波槍,那對三峽庫區大面積滅鼠工作是最好不過的選擇了。
三峽重慶庫區135米水位線以下的庫底清理將於今年底結束,而何以有效滅鼠則成了清庫工作中亟須謹慎解決的一大難題。有關部門調查表明:三峽庫區光滅鼠重點地區就有5.39萬處,滅鼠面積達1545.55萬平方米。除了滅鼠範圍面積大的因素外,解決難題的關鍵還在:使用鼠籠、鼠夾等物理器械方法效率低且成本高,不適宜大面積滅鼠,而急性劇毒鼠藥以及被藥毒死的老鼠又會汙染水體,對人畜造成傷害,貽害無窮。
三峽庫區目前的老鼠密度究竟有多高?市移民局有關負責人稱:具體數字難以統計。總體而言,三峽庫區鼠群聚集的密度並不高,不存在鼠患之說。
不過,該負責人稱,如果現在不滅鼠,庫區一旦蓄水就會使老鼠隨著水位上升而聚集。果真如此,鼠類之間的生態平衡屆時就將被打破,彼此集中在庫區水邊地帶必然為爭奪生存空間發生爭鬥。而老鼠攜帶的各種病菌多達200餘種,其中可致人死亡的就有50多種。爭鬥一爆發,鼠類體外的寄生蟲就會互相交換,各種病菌就極可能通過水體傳播。
因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汪誠信指出,三峽庫區清庫開展滅鼠工作,實際上是為了預防因自然條件的改變而可能發生的鼠類疾病流行。
用百噸鼠藥實施「絕殺」
日前國務院三峽建委及衛生部組織專家赴庫區進行了實地考察,滅鼠方案目前已經敲定——將使用一種抗凝血滅鼠藥,預計所用鼠藥量將突破100噸。市衛生局疾病控制處正緊鑼密鼓地進行鼠藥統一招標採購工作。
此前不久的市政協督辦重點提案座談會上透露,今年重慶市收繳的1.2噸急性劇毒鼠藥原藥、毒餌以及6.6萬餘包鼠藥品,因難於銷毀而成為隱患——如果燃燒銷毀,將有可能造成因未帶防毒面具而中毒的意外事故,而深埋法也可能造成毒藥隨雨水滲透,汙染地下水源。因此這些「隱性炸彈」至今還存放在各區縣農業局或愛衛辦。市農業局以及市化工辦也曾委託一家環保研究所進行環境評估和銷毀,但缺少經費使此事擱置下來。
三峽清庫滅鼠為何最終還是選定用藥毒殺老鼠?鄧莉解釋,鼠藥選定是經權威部門對各種滅鼠方法反覆論證後確定的。應該說,使用合法、高效及安全的慢性抗凝血鼠藥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因為老鼠在食後不是當場暴斃,而是在一定時間內不知不覺地死亡。而衛生部和三峽建委隨後出臺的《長江三峽水庫庫底衛生清理技術規範》,也規定清庫必須統一使用慢性鼠藥。
那麼死鼠及藥物殘渣又是否會對三峽水體造成汙染?重慶市移民局有關負責人指出,庫區滅鼠需毒餌100噸左右,而不是100噸純藥。比如,若使用濃度為0.005%的「溴敵隆」,整個庫區僅需5公斤純藥;若使用0.025%的「敵鼠鈉」,純藥總量最多也只需25公斤。而在三峽水庫數十億立方米的龐大水體中,再加上長江正常水流,這些鼠藥即使全部溶解於水中也顯得微不足道。為保萬無一失,庫區各區縣將儘可能對死鼠和殘餘鼠藥進行回收和統一焚燒處置。
另據稱,每年春季是老鼠繁殖的旺季。在今年12月大規模滅鼠一次的基礎上,還將按國家有關部門要求在明年5月再行動一次鞏固成果,務求明年6月正式蓄水前將三峽庫區內的老鼠「斬盡殺絕」。
記者 羅華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