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建德10月26日電(索煒)26日,全國危險廢物熔融處理技術與標準研討會在建德召開。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王秀騰博士介紹了《固體廢物玻璃化處理產物技術要求》標準的研製計劃與進程。
據了解,《固體廢物玻璃化處理產物技術要求》標準(下稱「標準」)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環保部固體廢物管理中心、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危險廢物專業委員會、各龍頭企業、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共同起草。
王秀騰表示,該標準將與環保部通常發的汙染控制標準有所區別,標準主要的定位是界定玻璃態的產物是什麼,以及用什麼樣的標準等基礎問題,立足於玻璃態產物的資源化利用。
王秀騰稱,目前,危險廢物,包括固體廢物的處理原則是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危險廢物最終的處置目前主要是兩條路,焚燒和填埋,但兩種途徑都仍然存在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世界各國近一、二十年固體廢物玻璃化處理技術組合發展迅速,通過離子體、高溫熔融或電化學等方法加熱固體廢物到熔點以上,然後快速冷卻獲得無定型結構的熔融物。
就制定該標準的原因,王秀騰表示,熔融技術的推廣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僅是歐洲、美國、日本,在我國也已經初具規模。他介紹,在美國,近1/3的危險廢物焚燒處置廠採用高溫溶渣處置技術。在日本,超過30個企業採用熔融和玻璃化熱處理技術。我國正在建設、已經建成在調試,以及在基準立項的約概有11臺套,近幾年發展速度非常快。
王秀騰認為,固體廢物玻璃化處理的優勢較為明顯,產物短程有序,長程無序的無定型結構,環境穩定性高,實現固定廢棄,尤其是危險廢物的無害化安全處置。玻璃化產物有資源化利用的潛在優勢,可以實現廢物的資源化。王秀騰介紹,歐盟的危廢名錄明確規定,廢物處置後所產生的玻璃態殘渣是一般固廢。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明確規定,危險廢物等離子體、高溫熔融等處置過程產生的非玻璃態物質和飛灰屬於危險廢物,單尚無對玻璃態物質標準的界定。
「我們設定這個標準的計劃初衷非常簡單,就是希望能夠界定什麼樣的叫玻璃態的物質,對於術語和定義有明確的表述,以及玻璃化處理產物的技術要求和評價指標、方法」。王秀騰介紹,在業內專家和龍頭企業的推動下,從2015年開始,提出《固體廢物玻璃化處理產物技術要求》標準的立項建議,該標準將適用於一般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進行玻璃化處理後的產物的界定和環境穩定性的判定,不適用於放射性固體廢物的處理。
王秀騰介紹,標準的立項流程較長,2015年8月,環保部固體廢物管理中心、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危險廢物專業委員會一同啟動,今年7月,經過一系列程序,通過立項。王秀騰希望通過在會議上的介紹,經驗豐富的專家以及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企業能夠參與到標準中來。同時,王秀騰稱,標準的制定將參照、參考國際的一些標準經驗。在國際上,熔融技術推廣較早,案例也更多。
王秀騰闡釋,法國提出了玻璃化產物界定方法和標準,比如:測定危廢玻璃化含量,若處理不好,可能不能完全玻璃化,處理方法是弱酸性的溶液進行酸溶,或孔隙率測量,對於玻璃化的產物基本上是要以0%的量出發。此外,還進行物料的化學分析,對組成玻璃態的物質非常重要,並有一定限定,並從環保的角度提出滲析液化學分析。王秀騰表示,玻璃態的物質首先要有定性,熔融體的成分受其成分和冷卻方式的影響,冷卻速度直接決定了晶核形成與省長時間,通過X射線衍射分析可以定性。在定量方面,王秀騰希望與會專家可以給予好的方法,他介紹,目前我國有類似的方法可以參考,建材領域提出《用於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顆粒高爐礦渣粉》,測定礦渣粉的玻璃體含量。適量的氧化物有利於形成玻璃化產物中網狀結構的形成,且元素與O形成的化學鍵的鍵較大,能夠使有毒、有害的重金屬固定在該網狀結構中,進而很難被浸出。SI是29.13-35.9。測試方法是ICP-OCS、XRF。
王秀騰介紹,日本高溫熔融處理技術也出了一些管理手冊和政策,對熔融產物的重金屬浸出以及熔融產物作為路基材料使用重金屬總量進行限制。日本除了環境指標以外,對像地表面積、壓縮強度等要用到建築領域中均提了一定的要求。他稱,日本許多縣、市基於上述管理手冊出臺了相關標準。
王秀騰表示,未來一、兩年,《固體廢物玻璃化處理產物技術要求》標準的制定中,要比較快獲取經驗需要到國內外調研。另外,標準要基於中國企業和管理政策,在調研的基礎上提出玻璃化處理的相關評價指標和方法對有代表性的東西進行檢測。
據王秀騰,10月23日,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環保部固廢管理中心、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召開了第一次啟動會,反響熱烈,後續形成徵求意見稿以後,還將在行業內徵求專家意見,希望在2019年能夠報批。
最後,王秀騰提出了幾點希望,一是有比較好的開展固廢處理工作,特別是危險廢物、玻璃化處理相關經驗的企業參與到標準制定中。第二,參與的人員要熟悉標準制度的流程,具有擬定標準的經驗。第三,能夠提供基礎數據和基礎條件。第四,能夠獲得相關經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