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色列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BGU)的網絡研究人員在《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了一種端到端的網絡生物攻擊,可能會使生物學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在實驗室中製造危險毒素。
這種攻擊無需接觸實物,可以通過惡意軟體輕鬆替換生物學家電腦上的DNA序列,將其改寫成產生毒素的序列。
「為控制危險物質產生,大多數合成基因供應商都會審查DNA序列,這是目前對抗此類攻擊最有效的防線,」BGU複雜網絡分析實驗室的負責人Rami Puzis說。
加州是2020年第一個引入基因購買法規的州,「然而,在加州之外,生物恐怖分子可以購買有害的DNA序列。然而,篩選程序還沒有作出相應修改,將合成生物學和網絡戰的最新發展反映其中。」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的DNA提供者指南存在缺陷,它允許別有用心者利用混淆技術繞過篩選程序,因此,篩選軟體很難檢測出產生毒素的DNA。
「我們的實驗顯示,當按照HHS的『最佳匹配』準則進行篩選時,50個混淆的DNA樣本中有16個沒有被檢測到,」 Puzis說。
研究人員還發現,由於合成基因工程工作流程的可訪問性和自動化,以及網絡安全控制不足,惡意軟體能夠直接幹擾實驗室的生物過程。這種DNA注入式攻擊將造成嚴重威脅。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演示一種場景,揭露了惡意軟體是如何利用生物工程工作流程的三大弱點進行攻擊:軟體、生物安全篩選和生物操作規程。
Puzis說:「這種攻擊情景強調了強化合成DNA供應鏈以抵禦網絡生物威脅的必要性。為應對這些威脅,我們提出了一種重視體內基因編輯的改進篩選算法。我們希望這種這項研究能夠為強大的DNA序列篩選和安全的基因合成服務奠定基礎。」
編譯:花花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自然生物技術》
期刊編號:1087-0156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11-cyberattack-scientists-toxins-viruses.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