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有一個朋友說,「以前的西門子手機挺好用的,我還想再買一個……」(他剛火星剛回來,大家原諒他),「#×~%@¥!#……」一頓狂罵後,我告訴他,西門子多年前已經退出中國市場了。「為什麼要退出,還有什麼牌子退出中國市場了」,他的問題還真多,不過說實話這些年陸陸續續有很多手機品牌消失了,但究竟有消失了多少?誰也沒有算過,小編今天狠下決心數一數,不數不知道原來消失的品牌還真不少……
品牌:愛立信
退隱時間:2001年1月
愛立信在最輝煌的時候退出了手機生產市場
二手的鯊魚機仍是驢友的最愛
2001年1月26日,佔世界手機業務市場份額第三的瑞典愛立信公司發表聲明表示退出手機製造領域。2000年12月份該公司的手機生產額達563億瑞典克朗(約7500億日元),居芬蘭諾基亞公司和美國摩託羅拉公司之後,約佔世界份額的10%左右。
品牌:索尼
隱退日期:2001年
早在現在索愛Walkman系列之前,索尼就曾推出過插卡音樂手機
直到今天為止,很多人都樂意將「索愛「這個新的品牌看作為歐洲品牌。2001年,源於進軍3G市場而又想縮小成本與風險的目的,愛立信與當時已呈下滑勢頭的索尼合作成立了新的品牌「索尼愛立信」。
小編曾經最喜好的Z28
近五年,雙方在獨闢蹊徑的發展中產生效果或許遠遠大於他們的預期,也被譽為近年來最成功的「併購」案例之一。當然,「索尼」這個曾經的手機品牌也正在被人逐漸淡忘。
品牌:廈門中橋
退隱時間:2002年3月
2002年3月,韓國VK株式會社出資收購了中橋80%的股份,此後,中橋的手機品牌變為「中橋VK」,到了2003年7月,VK把持有的中橋股份增持到100%,全盤控制了廈門中橋。
全大美女代言中橋VK
最早獲得國家計委核定的GSM手機牌照廠商之一,公司成立於1992年4月,成立之初為香港中橋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擁有韓國首爾,中國上海、廈門3個GSM/GPRS手機開發研究所,註冊商標為「CHABRIDGE中橋」。
品牌:阿爾卡特
隱退日期:2004年4月
阿爾卡特是當今世界上第一大電信基礎設施供應商,也是最早紮根於中國,與中國通信業長期合作的強大合作夥伴。
2004年4月26日,TCL通訊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宣布,與阿爾卡特公司籤訂諒解備忘錄,一起組建一家從事手機及相關產品和服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合資公司。該諒解備忘錄的籤訂也標誌著中國企業首次與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移動終端業務深層次合作。
阿爾卡特的很多機器現在看來仍然很不錯
據悉,雙方為此總投資達1億歐元,其中,TCL通訊方面出資5500萬歐元,佔新公司55%股份,控股新公司,另外45%股份為阿爾卡特公司持有。阿爾卡特將投入價值4500萬歐元的現金和其手機業務。
品牌:易美:
退隱時間:2004年12月
周迅的魅力讓易美月售3萬臺
2004年12月1日,上海易美通信實業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停業,而其宣稱的「三年進入國產手機前六名」還讓很多人記憶猶新,憑藉周迅代言創下的月銷售3萬部的業績也還在讓人回味。
易美危機正是從這時開始出現的,由於之前南京熊貓已經有公告稱易美拖欠了近2億元的債務,熊貓移動早已經停止向易美供貨,至於已經銷售出去的手機,售後服務及維修則處於完全失控狀態。從2004年11月開始,有很多經銷商和代理商上門討債,拖欠經銷商的預收款達幾千萬。加之大股東的退出,易美已經無法撐下去。從2004年9月份開始,易美大多數員工的工資就沒有發放過。2004年10月開始,總經理吳志建就稱病不上班,至今下落不明。
品牌:東芝
隱退日期:2005年
2005年3月東芝是第一家退出中國手機市場的外國手機品牌。由日本東芝公司、南京普天通信和香港王氏國際三方合資建立的南京普天王芝公司,雖一直致力於CDMA手機的研發製造工作,但似乎看不到賺錢的希望。
做工和外觀都是一流的東芝,在中國始終沒有買起來
2005年之後,南京普天王芝公司也一直處於停業狀態,等待公司的重組方案。顯而易見的是,東芝的轉股行為已經代表其中國市場的放逐之念,也成為退出中國手機市場的第一家日資企業。
品牌:熊貓
退隱時間:2005年3月
熊貓集團,早在1999年就拿到信產部頒發的第一號手機牌照,可謂佔得先機。但熊貓與多家獲得手機牌照的企業一樣,後來將牌照出租。
沒想到梁天王也為熊貓折腰
熊貓是國內所有廠商中惟一公開承認自己「被貼牌」,貼牌者是上海易美,於是就有了熊貓易美手機。手機牌照出租始於2001年,2003年一度達到鼎盛。曾有報導稱,手機牌照尋租一年下來,僅租金一項就可為出租牌照的企業帶來30億元的收入。
也正是因為熊貓的誠實,向易美出租牌照使得熊貓的品牌受到了極壞的影響,也成為引發馬志平資金鍊危機的導火索。
品牌:南方高科:
退隱時間:2005年6月
南方高科曾經一度進入國產手機的前四位,其股東有廣州市開發區投資公司、國投電子、廣州電信等6家。
南方高科的代言人曾是章子怡
6月23日,廣州南方高科有限公司在廣州的工廠被長沙中級人民法院和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聯合依法查封,生產線和倉庫被封,令南方高科陷於一個癱瘓的境地,也直接導致了之後的推出市場。
品牌:西門子
隱退日期:2005年6月
西門子SL55是彩屏滑蓋的始祖
2005年6月,持續虧損的西門子將手機出售給了明基集團。在不裁員的承諾下,西門子「倒貼」2.5億歐元給明基並且購買明基價值5000萬歐元的新股,從而持有明基2.5%的股份。
之後西門子走怪誕路線,也毀了它自己
但明基一直無法扭轉西門子手機部門的持續虧損,近日明基集團高層決定終止繼續向該業務部門投資,並為其申請破產。
品牌:科健
隱退日期:2005年9月
科健曾經的中國手機大王,如今正在漸漸隕落。就在爆出巨大財務醜聞的前夜,連曾經和其走得最近的重組方,也離開了。
科健讓我們想起李鐵、李偉峰、埃弗頓
ST科健的公告爆出特大財務醜聞:去年每股收益-13.114元,每股淨資產-10.822元。今年一季度,其每股仍虧損0.03元,每股淨資產進一步降為-10.89元。*ST科健預計,今年上半年度業績將繼續虧損。這意味著,9月1日它將迎來退市的結局。
品牌:松下
隱退日期:2005年
還記得GD88嗎?怎麼也應該記得周董吧
早在2000年時,松下還是日本最大的手機製造商,當時還曾雄心壯志的制出了全球的擴張計劃,而後兩年在全球的發展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只是在隨後策略的失誤讓日系另一巨頭NEC搶盡了風頭,產品定位的失誤也令得松下在中國的發展一蹶不振。
松下手機的屏幕真不錯
從2003年底起,松下就拉開了退出全球手機市場的序幕。而在2005年12月松下公司徹底宣布關閉位於菲律賓和捷克的兩家手機製造工廠以及美國手機研發中心,並裁員1400人。也同時停產了位於北京的工廠,稱全面轉型3G產品。
品牌:託普
退隱時間:2005年12月
記者從四川吉安拍賣有限公司了解到,託普手機基地的全部財產將在12月20日公開拍賣,託普將徹底退出手機行業。
據說當年很火,但真的沒有什麼印象
拍賣資產除了1萬多平方米的房產、4萬多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以及綠化、景觀工程的基建設施外,還包括8條託普手機、PDA、筆記本生產線、自動化物流立體倉庫及附屬設施,拍賣參考價為2145萬元。
從2005年3月底開始,信息產業部和國家工商總局對託普在手機市場的貼牌行為進行了聯合檢查。在一些大中城市,一些非法貼託普牌照的手機已經不敢再擺到。
品牌:廈華
退隱時間:2005年12月
從2002年2月7日與聯想成立合資公司起,40%的股權就幾乎意味著廈華「放棄」手機業務的願望。而幾個月後,廈華再次將合資公司的股權減持為19.2%。
廈華也出過手機
2005年12月廈華電子已與聯想(北京)有限公司籤訂股權轉讓合同,以7200萬元將其持有的聯想移動通信科技有限公司19.2%股權轉讓給該公司。轉讓完成後,廈華電子將不再持有聯想移動任何股權。
擺脫了廈華的聯想手機越賣越火
據了解,聯想移動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於2002年由聯想及廈華電子合資成立,其中廈華電子出資3600萬元,持有合資公司19.2%的股份,其餘80.8%股份為聯想集團持有。資料顯示,該合資公司盈利狀況十分良好,2005年1至1 1月的淨利潤約1.89億元。廈華方面表示,出售這些股份是為了更好地集中精力發展平板電視業務。
品牌:迪比特
退隱時間:2005年12月
迪比特公司高級顧問楊兵虎向記者證實,該公司已轉向外銷以及代工生產。這是繼南方高科、科健、熊貓等倒閉後,又一家國內企業陷入危機。
鄭秀文在迪比特上造型實在搞笑
據了解,上海迪比特實業有限公司成立於1993年,是中國臺灣大霸集團的成員企業,其於2001年6月在國內市場推出自有品牌迪比特手機。當時,迪比特既是唯一在內地拿到手機牌照的臺灣手機廠商,又藉助與摩託羅拉的官司,以及先後請羽泉和鄭秀文代言而名聲大噪。2003年迪比特手機銷售量達500萬臺,迪比特當時宣稱,到2004年5月,要做到國內企業第一。
品牌:三菱
隱退日期:2006年
M900是三菱在中國最後的絕唱
從2005年年中到了2006年年初,三菱在國內毫無動靜,僅僅推出了一款新品,且渠道相對前面來說有了很多的壓縮,大部分在家電賣場的銷售手機均為存貨,退出之心已昭然若揭。
手機中的NDSL D800iDS
2006年2月三菱移動召開公司內部會議,宣布裁撤了位於京滬穗的手機部門,並正式退出中國手機市場。杭州工廠關閉,研發、生產、銷售及售後服務人員,包括北京總部和銷售部門的員工均已裁撤,自此宣布另一日本巨頭退出中國市場。
品牌:VK Mobile
隱退日期:2006年7月
在中國區業務方面,VK Mobile在4年前通過控股廈門中橋通訊設備有限公司進入市場。在此前,VK在中國各地設立了26個省級辦事處和100多個城市級區域辦事處,擁有800多名銷售人員和2000名促銷人員。2005年唯開通信的銷售額達到了27億元。
業內傳言,VK進入廈門中橋後就開始掏空中橋,通過將韓國部件價格虛高賣給中國這邊的唯開,而利用新公司的便利,唯開通信又從廈門各家銀行融資,至今還沒還清的銀行貸款約在5億元以上。據傳通過高報部件價格的形式,VK Mobile將超過15億轉移到韓國。業內傳言,韓國VK在華高層人員早已做好走人準備,這次忽然「人間蒸發」幾乎沒有徵兆。
感覺VK就是來中國圈錢的
VK Mobile(韓國VK株式會社)是在韓國的一家手機研發、生產、銷售企業,公司成立於1997年9月,VK進入中國市場主要是在2002年3月收購廈門中橋之後,而該公司隨後在上海成立研發中心並在此後逐漸完善了在中國的銷售網絡,從2003年起,VK在中國擁有一定市場份額。
品牌:飛利浦
隱退日期:2006年10月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接受飛利浦中國業務
飛利浦就是待機王
2006年10月,荷蘭皇家飛利浦電子公司正式發布公告稱,已經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CEC)達成轉讓意向,CEC將全面接盤飛利浦在全球的手機業務,並獲準在未來5年內使用飛利浦的手機品牌。在這一協議正式生效後,飛利浦電子徹底退出全球手機市場。
品牌:NEC
隱退日期:2006年11月
NEC曾是日系手機的領軍任務
2006年11月22日,NEC成為日系手機家族在中國最悲壯的成員之一,一直肩負著日系手機在中國市場能打出一片江山的NEC,在經歷了長達幾年的陣痛並付出480億日元的沉痛代價之後,終於無奈的卸下徵袍,含恨隱退中國市場。
超薄的紀錄依舊沒有被打破
雖然在中國市場上還殘留著京瓷這個不足為外人所道的日系品牌,但發展趨勢已江河日下,NEC的退出,也成為日系手機全線退出中國市場的一個重要的裡程碑,相信隱退幕後的廠商也將永遠記住這個灰色的2006年。
品牌:泛泰
退隱時間:2007年4月11日
北京時間4月11日消息,韓國泛泰集團旗下兩大手機製造公司泛泰有限公司(PantechCo.)及泛泰通訊公司(Pantech&Curitel)周三因業績未達標,被迫從韓國股票交易所退市。此前兩家公司股票早已停盤。
Rain沒有能忽悠國內的女生
由於虧損嚴重,負債纍纍,兩家泛泰系公司於去年12月開始按照債權人要求進行債務重組。去年3月,泛泰的債權人銀行批准了一項總值6.13億美元的援助計劃,其中包括新批貸款及資產抵債計劃。
個性獨特的PG-8000還是很多人喜好的
由於全球手機市場競爭激烈,很多小公司在諾基亞和摩託羅拉等巨頭的強大攻勢下紛紛倒閉,泛泰系公司也未能倖免。泛泰集團通過手機代工起家,2004年開始進軍風險更大的自有品牌業務。
其實我們總結的並不全面,因為消失的國內品牌實在太多了,還有很多類似東方龍、浪潮、數源、奧盛、NEO、大唐等等,它們都是輕輕的來了,卻又輕輕的走了,甚至留給我們的回憶也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