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解讀無線通信之SDR和CR

2021-01-10 電子產品世界

  軟體定義無線電(SDR)過去是比較少有的舶來品。不過現在,大多數現代無線電都採用軟體定義無線電的架構和技術。隨著每年IC和其他技術的不斷進步,SDR的性能和應用範圍都在與日俱增。事實上,認知無線電(CR)等新興技術的出現,為SDR在無線通信領域大顯身手創造了條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66502.htm

  什麼是軟體定義無線電

  軟體定義無線電使用軟體來執行接收器和發射器中的部分信號處理任務。例如,採用隨處可見的超外差架構的傳統接收器通過基本電路(圖1a)執行所有的信號處理任務。這種超外差架構將輸入信號通過降頻轉換成中頻(IF)信號,以便進行解調和其他處理。



  圖1:常見的傳統無線電接收器(a)將標準模擬超外差架構與執行所有功能的模擬電路配合使用。高級超外差接收器(b)將數字解調技術與DSP配合使用。

  早期的軟體定義無線電接收器(圖1b)在中頻級之後用模數轉換器(ADC)替代了解調器,並在數位訊號處理器(DSP)中執行解調和部分濾波工作。如今,由於ADC採樣速率的提高,DSP可以處理更多的功能。

  要使DSP工作,信號的振幅和相位必須是已知的,從而催生了一種將接收到的信號分至兩個通路的架構,一個通路產生同相(I)信號和一個通路產生90°相移正交(Q)信號。基本載波信號具有以下形式:

  V = Ac cos(2πfct +φ)

  其中,fc是載波頻率,φ是相位,Ac是載波振幅。這些參數中的任何一個參數都隨調製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對於數字領域中的解調而言,單信號對於現有的算法來講是不夠的。因此,經過調製的信號被轉換成I信號和Q信號:

  V = I(t) cos(2πfct) + Q(t) sin(2πfct)

  正交信號的任何振幅、頻率或相位變化都可以檢測到,並用於解調或其他過程中。

  圖2是一個現代I/Q軟體定義無線電接收器的框圖。低噪聲放大器(LNA)一般會增強來自天線的輸入信號,然後該信號再被施加至兩個混頻器。混頻器逐步產生I信號和Q信號。兩個混頻器都從鎖相環(PLL)頻率合成器中接收本振(LO)信號。請注意LO信號與兩個混頻器之間的90°相移。



  圖2:現代軟體定義接收器採用I/Q架構將信號分成兩個正交通路。需要I和Q通道通過數位訊號處理算法恢復各種類型的調製。

  LO頻率被設置成信號頻率,因此在不調製的情況下混頻器的差分信號為零。進行調製時,差分信號為基帶信號或原始調製信號。這種架構被稱為直接轉換或者零中頻。

  基帶信號在低通濾波器中進行濾波以消除混頻器輸出端的和分量之後,此信號在一對ADC中被轉換成數位訊號。然後數字基帶信號通過數字下變頻器(DDC)的處理,降低採樣速率,以便能夠與數位訊號處理電路兼容。然後數位訊號處理電路根據應用的要求,同時使用I信號和Q信號進行解調、均衡和額外的濾波。

  在現代軟體定義無線電發射器中,DSP調製器將要傳輸的數據劃分成I信號和Q信號,並將這些信號饋至數字上變頻器(DUC),以提高其採樣速率(圖3)。I信號和Q信號接下來會被發送至數模轉換器(DAC),從而產生最終的基帶信號。然後這些基帶信號會進行低通濾波,並被發送至混頻器,混頻器將該信號升頻至最終的發射頻率。該信號最後會發送至功率放大器,然後再施加至天線。



  圖3:在SDR發射器中,調製是在DSP中進行的。然後,I/Q架構產生兩個正交信號,這兩個正交信號合併在一起,然後升頻至最終的頻率以便進行傳輸。

  所有的現代軟體定義無線電收發器都採用這裡所示的接收器和發射器電路的某種基本變體。當然,隨著ADC和DAC採樣速率的日益增加,數字處理越來越向天線靠近。最終的接收器會成為天線端的一個濾波器,以限制帶寬和LNA,然後再進行快速的ADC處理(圖4)。然後,DSP執行解調和濾波等所有的其他處理。覆蓋頻率高達30MHz的商用業餘無線電和短波接收器已經開始使用這種先進的架構。



  圖4:最終的SDR接收器僅採用一個輸入帶通濾波器、一個ADC和一個DSP。所有的解調、濾波和其他功能都在DSP中進行。

  以下的許多功能現在都是以數字方式執行的:

  濾波(低通、高通、帶通和帶阻)、調製(AM、FM、PM、FSK、BPSK、QPSK、QAM、OFDM等)、解調、均衡、壓縮、解壓、頻譜分析、預失真。

  新的調製方式和相關過程通常被稱為波形。通過更改波形軟體,用於像FM語音這樣的單個應用的無線電可以針對具有不同協議的不同頻率上的高速數據重編程序。

  軟體定義無線電的優勢在於硬體越來越簡單。標準RF電路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縮減,從而保證了低IC成本。DSP軟體提升各種功能(比如濾波器)的性能,從而實現比同等模擬電路更好的性能。數據信號處理還可以對RF器件的某些不足進行補償。

  此外,重編程序可以提供各種靈活性,包括修正錯誤、增加新功能、包含升級的操作以及提升性能等。可以通過軟體快速更改具有靈活設計的軟體定義無線電,從而整合新的調製方式、新協議以及一般需要新硬體的其他重大調整。

  軟體定義無線電的不足之處在於軟體複雜性、開發成本和開發時間、某些應用的頻率範圍有限以及往往較高的功耗。

  軟體定義無線電的硬體

  軟體定義無線電需要快速ADC、DAC和DSP。多年來,ADC的採樣速率一直都在與日俱增,現在已經達到了千兆赫的水平。許多軟體定義無線電採用低中頻架構和ADC,將許多100 Msamples/s的採樣速率提升至幾百Msamples/s,甚至更高。

相關焦點

  • SDR--未來無線通信設備的基本概念
    典型的是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個研究小組在徵詢了大量無線通信技術和產業界專家後所得到的結論:77%的專家認為,軟體定義無線電(Software Defined Radio, 簡稱SDR)必將是一個解決全球無線通信需求的方案。1999年,美國FCC就開始組織有關專家對SDR進行研究;2000年3月,發表了一份文件[2],對SDR的定義、要求和相關問題統一了認識,並倡導各公司和研究機構開發此技術。
  • SDR技術原理深入解析
    通俗來講,SDR就是基於通用的硬體平臺上用軟體來實現各種通信模塊。概念中有兩個關鍵詞,「通用硬體平臺」和「軟體」。「通用硬體平臺」就是說我們能基於這個硬體平臺實現各種各樣的通信功能,而不是說一個硬體平臺只能實現一種通信功能。
  • 電子數顯卡尺無線通信系統的研製
    本文研製了一套基於容柵技術的電子數顯卡尺無線通信系統,該系統利用單片機技術對容柵位移傳感器的數據進行加工處理,並通過無線發送模塊將數據傳輸給電腦上位機軟體。該款無線通信晶片具有低功耗,頻帶2.4GHz,對應用於船舶、鐵路、航空航天等領域具有極大的便利,而且可以實現多組設備共同顯示到計算機上,提高了產品的性能和市場競爭力。
  • 無線通信系統的「皮姆粒子」,無源互調
    打開APP 無線通信系統的「皮姆粒子」,無源互調 騰訊新聞 發表於 2020-03-23 13:51:49 這裡的「PIM」指的是Passive Intermodulation——無源互調,在無線通信系統中是一項非常關鍵的指標。聽起來似乎非常高大上,下文就為您做進一步闡述。 PIM無源互調,實質上是無線系統中的一種信號幹擾。PIM是幾乎所有無線網絡都存在的普遍問題,但是對於分布式天線系統(DAS)網絡和LTE網絡而言,卻是一個能夠造成極大破壞的重大問題。
  • 無線安全通信系統設計方法研究
    架構的無線通信系統。系統分別對無線信道的兩種特徵進行採集,然後利用特徵值對無線通信鏈路的通信過程進行加密。經測試得到生成密鑰的匹配性指標,對比實驗數據明確同一條件下採集不同特徵值保密通信的優劣,從而為工程應用中無線鏈路安全通信提供一種參考手段。
  • 詳解無線通信原理和LoRa擴頻通信技術
    更大膽的推測是,隨著生物識別技術、大容量儲能和柔性屏幕材料突破,顯示和通信將會無處不在,手機可以會消失,付款按指紋即可。 是時候,讓我們一起揭開無線通信的神秘面紗,了解下原理,接觸一個即將來臨身邊的微功率無線通信。
  • 無線通信原理
    2,無線傳輸的特徵  雖然有線信號和無線信號具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包括協議和編碼的使用——但是空氣的本質使得無線傳輸與有線傳輸有很大的不同。當工程師門談到無線傳輸時,他們是將空氣作為「無制導的介質」。因為空氣沒有提供信號可以跟隨的固定路徑,所以信號的傳輸是無制導的。  正如有線信號一樣,無線信號也是源於沿著導體傳輸的電流。
  • 軌道角動量電磁波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的應用
    摘要:本文針對無線通信業務增長,用戶數量急劇增加導致的頻譜資源匱乏問題,就當下備受研究學者們廣泛關注的軌道角動量復用技術進行了詳細地介紹,在此基礎上,說明了儘管存在軌道角動量電磁波接收難的問題,但其在無線通信系統中仍有廣大的應用前景。
  • 解讀無線充電技術在多層次生態系統結構之中的應用
    解讀無線充電技術在多層次生態系統結構之中的應用 貿澤電子 發表於 2019-08-21 17:55:56 隨著物聯網(IoT)、可穿戴和可攜式設備的發展,消費者開始厭倦雜亂的電纜和需要頻繁充電的電池
  • 淺談面向點對點無線通信系統的微波毫米波無源天線及器件
    與電纜和光纖通信相比,微波通信有可移植性好、性價比高、投資回報快等眾多優點。在很多國家,它們已經成為電訊基站間光纖連接的替代產品,例如在美國、日本,眾多運營商85%以上的基站回程通信已經採用微波傳輸,在英國有的比例高達90%。從有線到無線的點對點解決方案日前在發展中國家例如印度也變的越來越為普遍。調查顯示全球微波天線年需求量以每年大概5%速度增長。
  • 無線雷射通信技術詳解
    一、無線雷射通信的基本原理   無線雷射通信不是用光纖作為傳輸媒介,而是以大氣為媒質,通過雷射或光脈衝在太赫茲(THz)光譜範圍內傳送信息的通信系統;其傳送終端在原理上與光纖傳送終端十分相似,但由於用在接入系統,因而組成更為簡單。
  • 基於無線通信系統的數位化無極螢光燈照明應用
    而以此產品為基礎,配備數位化無線通信控制技術,可以更大限度的增加對實際工程中照明的控制,並進一步提高節能降耗的效果,體現「綜合節能性」特點。本文從原理和實際應用角度分析了一種獨立研發的新型的可調光無極螢光燈與數位化無線通信系統的技術匹配,並對此類高端技術在城市道路照明市場應用進行了一定預期。
  • ITU《無線電規則》中無線電臺(站)解讀和種類劃分
    摘要:本文在綜合論述無線電業務與無線電臺站的邏輯關係基礎上,結合無線電臺站的空間位置分布情況,全面解讀了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無線電規則:條款》中明確定義的49種無線電臺站,重點分析了無線電臺站的種類劃分情況,將之分為四大類:地面電臺、地球站
  • 一種基於Robocup F-180小型組足球機器人的無線通信系統
    摘要:介紹了一種用於Robocup F-180小型組足球機器人比賽的無線通信系統的設計。包括發送端和接收端系統的硬體設計和實現及其軟體設計。給出了一種適應於這套系統的通信協議,包括物理層的編碼設計、糾錯編碼設計和幀結構設計。
  • 太空通信與導航SCAN測試平臺 | 這可能是最昂貴的SDR無線電設備
    (SCAN)測試平臺以前稱為通信,導航和網絡可重新配置測試平臺(CoNNeCT),是NASA研究無線電通信和全球定位系統(GPS)的測試設施。太空通信和導航或SCAN 測試平臺將在日本的H–IIB轉運車上發射並安裝在國際空間站上,並將為在軌,可適應的軟體定義無線電設施提供相應的地面和作業系統。這將使任務操作員能夠遠程更改無線電通信的功能,並提供靈活性以適應新的科學機會並從科學有效載荷或通信系統內的異常情況中恢復過來。這項工作是由SCaN計劃贊助的,是Glenn研究中心牽頭的,CoNNeCT或通信,導航和網絡可重配置測試平臺項目的一部分。
  • 網羅無線通信技術之無線區域網打造未來區域網路
    它是利用無線通信技術在一定的局部範圍內建立的網絡,是計算機網絡與無線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以無線多址信道作為傳輸媒介,提供傳統的有線區域網LAN(Local Area Network)的功能,能夠使用戶真正實現隨時、隨地、隨意的寬帶網絡接入。  無線區域網的組成包括無線網卡和無線接入點。
  • 短波通信的應用優勢及在無線通信中的作用分析
    短波通信的優勢: 從通信網的安全性看,沒有任何通信方式能夠與短波相比。綜觀有線網和各類無線網,無不依賴中心樞鈕,若因戰爭或自然災害造成樞鈕癱瘓,局部甚至整個網絡就失效了,這方面的例子很多。衛星和地面站也是其網絡中的樞鈕,一旦遭到破壞衛星網也會癱瘓。
  • 解讀磁感應與磁共振 無線市場的主導技術
    豐田和克萊斯勒等汽車公司新款汽車採用了Qi發射器,很快還會提供更多的製造/模型和大量的售後汽車解決方案。PMA迅速在一些合作夥伴那裡得到了應用,餐館、零售店、飯店以及其他公共場合都可以實施無線充電輔助支撐系統和智能網絡,從而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有可能帶來更大的收益。
  • 無線通信系統提供商有方科技新三板掛牌上市
    2月2日消息,深圳市有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有方科技證券代碼:835770)今天獲批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在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公開轉讓。
  • 目前市場上無線通信主要有哪些類型
    無線通信可以按傳輸信號形式、無線終端狀態、電磁波波長、傳輸方式和通信距離等進行分類。 (1)根據傳輸信號形式分類:根據傳輸信號形式的不同,無線通信可以分為模擬無線通信和數字無線通信。(2)根據無線終端狀態分類:根據無線終端狀態的不同,無線通信可以分為固定無線通信和移動無線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