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通信與導航SCAN測試平臺 | 這可能是最昂貴的SDR無線電設備

2020-08-01 業餘無線電
太空通信與導航SCAN測試平臺 | 這可能是最昂貴的SDR無線電設備

太空通信與導航SCAN測試平臺 | 這可能是最昂貴的SDR無線電設備

SCAN測試臺(來源:NASA)

對於我來說

這似乎是世界上最昂貴的SDR設備

還有一點神秘

就像量子計算一樣


NASA的SCAN測試平臺是環繞地球軌道的多功能SDR電臺


文:SWLing Post Dan(VR2HF)

太空通信與導航(SCAN)測試平臺以前稱為通信,導航和網絡可重新配置測試平臺(CoNNeCT),是NASA研究無線電通信和全球定位系統(GPS)的測試設施。

太空通信與導航SCAN測試平臺 | 這可能是最昂貴的SDR無線電設備

在國際空間站上的SCAN測試臺(來源:NASA)

SCAN測試平臺於2012年7月20日在日本的H-IIB運載火箭發射,並安裝在國際空間站中,以提供在軌,可調整的軟體定義無線電(SDR)設施以及相應的地面和作業系統。這使任務執行者可以在通訊設備部署到太空後通過軟體遠程更改無線電通信的功能,從而為他們提供了適應新的科學任務環境的靈活性,並從科學有效載荷或通信系統中的異常情況中恢復。

SCAN 測試平臺有效載荷用於進行各種實驗,目的是進一步推進其他技術,降低其他太空任務的風險並實現未來的任務能力。

經過七年成功超過4200小時的測試,它於2019年6月3日退役,因為它在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時在SpaceX CRS-17的後備箱中燒毀了。

太空通信與導航SCAN測試平臺 | 這可能是最昂貴的SDR無線電設備

國際空間站的外部圖像,顯示在最低點安裝了SCAN測試臺。

太空通信與導航SCAN測試平臺 | 這可能是最昂貴的SDR無線電設備

NASA的太空通信和導航測試臺與國際空間站的太陽能電池板相對應。

NASA的太空通訊測試臺前世今生

在這張2010年末的照片中,軟體工程師在後臺工作,當時Glenn研究中心的技術人員Joe Kerka旋轉了SCAN 測試平臺飛行箱組件。太空通信和導航或SCAN 測試平臺將在日本的H–IIB轉運車上發射並安裝在國際空間站上,並將為在軌,可適應的軟體定義無線電設施提供相應的地面和作業系統。這將使任務操作員能夠遠程更改無線電通信的功能,並提供靈活性以適應新的科學機會並從科學有效載荷或通信系統內的異常情況中恢復過來。這項工作是由SCaN計劃贊助的,是Glenn研究中心牽頭的,CoNNeCT或通信,導航和網絡可重配置測試平臺項目的一部分。

Glenn研究中心於2012年2月10日(星期五)上午10:30舉行一次媒體活動,以展示SCAN 測試平臺在運往日本之前的情況。

太空通信與導航SCAN測試平臺 | 這可能是最昂貴的SDR無線電設備

圖片來源:NASA / Quentin L. Schwinn

source: https://www.nasa.gov/multimedia/imagegallery/image_feature_2171.html


在發射升空後,將在國際空間站上測試新的和改進的未來太空旅行者交流的方式。SCaN測試臺,即太空通信與導航測試臺,是過去三年在美國宇航局格倫研究中心設計和製造的。

SCaN測試平臺將在空間站上提供一個軌道實驗室,用於開發軟體定義無線電(SDR)技術。這些系統將使研究人員能夠在未來幾年內進行一系列實驗,從而推動新一代空間通信的發展。

該測試平臺將成為第一個提供實驗實驗室的航天硬體,以展示許多新功能,包括利用軟體無線電技術的新通信,聯網和導航技術。SCaN測試平臺包括三個此類無線電設備,每個無線電設備具有不同的功能。研究人員將使用這些設備在測試平臺的五年計劃軌道壽命中改進這項技術。

SCAN 測試平臺項目經理Diane Cifani Malarik說:「軟體定義無線電在其生命周期內進行了有目的的重新配置,這使其與眾不同。」這可以通過發送給設備的軟體更改來實現,從而使科學家可以將其用於多種功能,其中一些功能可能在發布前就不為人所知。傳統無線電設備啟動後無法升級。

通過開發這些設備,未來的太空任務將能夠返回更多的科學信息,因為新的軟體負載可以增加新的功能或適應不斷變化的任務需求。新的軟體加載可以改變無線電的行為,以允許與以後使用不同信號或數據格式的任務進行通信。

太空通信與導航SCAN測試平臺 | 這可能是最昂貴的SDR無線電設備

太空通信與導航測試臺Glenn研究中心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從左到右,順時針方向):Joe Kerka,Tom Hudach,Andrew Sexton和Allan Rybar在臺車上在電力系統設施的西高灣地區運送SCaN測試臺飛行系統。大車。該小組準備使用懸掛在後臺的起重設備對飛行系統硬體進行重量和重心測試。圖片來源:NASA

SCAN 測試平臺是一個複雜的太空實驗室,由三個SDR組成,每個SDR都具有旨在推進技術不同方面的獨特功能。根據與通用動力公司和哈裡斯公司的合作協議,開發了兩種SDR,第三種是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市的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開發的。JPL還在測試臺的外部提供了五天線系統,用於與全美各地的NASA軌道通信中繼衛星和NASA地面站進行通信。

NASA位於馬裡蘭州格林貝爾特的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開發了駐留在JPL SDR上的通信軟體。

太空通信與導航SCAN測試平臺 | 這可能是最昂貴的SDR無線電設備

Glenn領導了設計,開發,集成,測試和評估工作,並提供了製造,組裝和測試SCaN Testbed所需的所有設施,包括飛行器車間,大型熱/真空腔,具有混響功能的電磁幹擾測試,大型潔淨室和多個天線範圍,包括潔淨室內的一個。

格倫還將成為SCaN測試平臺的任務運營中心,與阿拉巴馬州漢斯維爾的NASA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保持高速聯繫,以實現與空間站的實時指揮和遙測接口。美國宇航局詹森航天中心位於北卡羅來納州拉斯克魯塞斯的白沙測試設施以及維吉尼亞州沃洛普斯島戈達德的Wallops飛行設施將提供空間網絡和近地網絡通信。

SCaN測試平臺將發射到日本航空航天局H-IIB轉運車(HTV-3)上的空間站,並由機外機器人安裝到空間站外部桁架上的ExPRESS Logistics Carrier-3。

SCaN測試平臺將與其他NASA網絡組件一起,幫助構建用於人類探索的新一代太空通信的功能。

Ka波段軟體定義無線電(SDR)Harris AppSTAR™架構

文:mandrews

諸如智慧型電話和無線電之類的通信設備依靠電磁頻譜,尤其是「 S波段」部分來傳輸數據。鑑於這些技術的日益普及,S波段已成為許多用戶的擁塞。對於太空飛行任務而言,這是一個挑戰,尤其是考慮到必須從衛星,太空飛行器或國際空間站(ISS)將大量數據快速傳輸到地球的情況下。傳統上,負責從太空基礎設施傳輸數據的信號處理平臺通常是為滿足特定任務而定製的。不幸的是,任務的現實性和優先級在任務期間可能會發生變化,但是硬體在發射後無法更改。

需要什麼?

更多地訪問電磁頻譜,並在基於空間的硬體操作方面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對於美國宇航局格倫研究中心和哈裡斯公司的科學家來說,答案是使用頻譜中「 Ka波段」部分的新技術,該技術的功能和波形可以通過更改控制硬體的軟體進行調整。類似於如何更新智慧型手機以添加新的「應用」以利用現有手機執行功能。

結果就是Ka-Band軟體定義無線電(SDR),它使用具有可重配置處理器的模塊化硬體設計來創建一項技術,該技術可為基於空間的基礎架構提供更高的數據傳輸速度。2012年,SDR作為空間通信和導航(SCaN)測試平臺的一部分向國際空間站發射,以驗證發射後第三方上傳新應用程式的能力。它很成功,至今仍在國際空間站上使用。

取得這一成就之後,哈裡斯公司開發了其SDR技術的商業版本,稱為Harris AppSTARTM。哈裡斯(Harris)提供這種標準化的SDR硬體,以及可針對每個客戶的任務進行定製和上傳的軟體和固件。如今,在太空中使用的無線電設備超過250種,其中包括銥星NEXT衛星星座,其中包含哈裡斯為Aireon天基飛機監控系統開發的託管有效載荷,可實時跟蹤飛機;以及確切的地球海上船舶跟蹤服務。另一項技術使世界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

source:https://www.spacefoundation.org/space_technology_hal/ka-band-software-defined-radio-sdr-harris-appstar-architecture/

太空通信與導航SCAN測試平臺 | 這可能是最昂貴的SDR無線電設備

相關焦點

  • SDR--未來無線通信設備的基本概念
    本文將著重介紹其中最具有革命性的軟體定義無線電技術。  眾所周知,在過去的20年內,無線通信技術取得了空前的高速發展。而21世紀的來臨,又以第三代移動通信為代表,為無線通信的進一步大發展開闢了一個新天地。
  • SDR技術原理深入解析
    一 軟體無線電(SDR)概念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85661.htm軟體無線電,即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通俗來講,SDR就是基於通用的硬體平臺上用軟體來實現各種通信模塊。概念中有兩個關鍵詞,「通用硬體平臺」和「軟體」。
  • 導航通信跨界融合,未來空間廣闊
    隨著北鬥三號系統全面建成,北鬥位置服務將迎來業務爆發期,後續隨著5G商用時代的到來,北鬥向用戶提供更加精準快捷的導航位置服務,更是如虎添翼。 北鬥在移動通信終端市場的佔有率不斷提高,日益成為具有定位導航功能終端設備的標準配置,這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國內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移動通信終端、晶片廠商和研究機構在推動北鬥國際國內移動通信標準化方面的工作成效。
  • ADI SDR收發器助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實現空間通信
    通過這一合作,Es』hail-2衛星可以配備兩個專用轉發器,從而實現了在可視區域內,連接業餘無線電用戶的單跳實時同步通信。 許多業餘通信衛星獲得了OSCAR(攜帶業餘無線電的軌道衛星)稱號。這些衛星可由持牌業餘無線電操作員免費用於語音和數據通信。迄今為止,它們已經被發射到近地軌道(LEO)和高橢圓軌道(HEO),它們的共同點在於,當它們出現在地平線上幾分鐘時,必須用天線進行跟蹤。
  • ADI SDR收發器如何助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實現空間通信
    因為接收頻率與從電離層反射無線電信號的頻率不同,所以為了與衛星取得聯繫,就必須使用專用設備。而新的軟體定義無線電(SDR)針對無線電收發應用則具有了多種優勢,例如靈活的重新配置功能和快速觀察整個目標頻段的能力等等。 本文首先簡要介紹上述衛星以及它背後的故事、覆蓋的區域及其訪問方式。
  • 【火腿快新聞】短波HF無線電通信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復興,這是老舊的...
    (L3Harris)  短波無線電通信(HF高頻)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復興 文:安德魯·懷特  來自英國倫敦的消息,歐洲的特種作戰司令部正通過高頻HF通信提高其作戰能力,以確保戰場上的連通性。那裡的領導者正在將短波高頻HF通信作為優化設備通信性能的一種方法,這些優化後的性能可提供較低的無線電攔截和偵測概率。
  • 軟體定義無線電(SDR)工作原理及三個方向的應用:軍用、業餘、家用
    雖然軟體定義無線電(SDR)不是新的概念,但其涉及的許多快速的數字電子發展能力過去只在理論上是可能的。 基本的SDR系統可能由包括配有音效卡或其它模數轉換器、前面有某種形式的射頻前端的個人電腦組成。大量的信號被交給通用處理器處理,而不是用專用的硬體。這種設計生產了一種完全基於所使用的軟體、可以接收和傳輸廣泛不同的無線電協議(有時稱為波形)的收音機。
  • 無線電發射設備雜散發射的測試方法探討
    【慧聰廣電網】對於無線電管理工作來說,無線電發射設備的雜散發射是產生通信幹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無線電發射設備檢測中,雜散發射測試是一個重要的必測項目。     目前被廣泛使用的測量雜散發射的主要儀表是掃頻式頻譜分析儀。因此要正確測量出待測設備的雜散發射分量必須深入了解掃頻式頻譜分析儀的性能和工作原理。
  • 衛星通信顛覆全球手機通信?即使可能也只是中國以外的世界!
    科技狂人馬斯克計劃用120000顆衛星開展通信業務衛星通信不是新生事物,在50年之前我們就已經發射人造通信衛星到太空去進行通信,我們日常使用的GPS、北鬥導航系統都是通過在軌道運行的人造衛星實現,更為常見的衛星電視,通過地面的衛星接受器(」鍋蓋「)接收某個衛星的信號,可以看很多頻道的電視
  • 無線電通信簡史
    1897年,波波夫奉命在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的一些艦艇上建立無線電通信設備在這以後許多國家的軍事要塞、海港船艦大都裝備有無線電設備,無線電報成了全球性的事業。1904年,英國人弗萊明發明了第一個真空二極體「弗萊明真空管」。1906年,美國人福斯特在弗萊明真空管中加了一個柵格網,製成了第一個三極真空管。被命名為「Audion」三極體檢波器可以將空中的無線電波用聲音的形式顯現出來。
  • 航天技術帶來的通信革命: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緣何誕生
    同步衛星是在赤道上空35786公裡跟隨地球旋轉的衛星,由於與地球的自轉同步,也稱之為&34;;也因為它們的軌道性質,它們通常用於通信、氣象與導航。理念的提出最早提出同步衛星設想的是英國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這名作家,但是提到《2001:太空漫遊》就很令人熟知了,這部電影正是由他的一部科幻作品改編而來的。
  • 我國研發世界最小「晶片原子鐘」 有望運用於全球導航系統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間的任何地點為用戶提供全天候的3維坐標和速度以及時間信息的空基無線電導航定位系統。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經在航空、航海、通信、人員跟蹤、消費娛樂、測繪、授時、車輛監控管理和汽車導航與信息服務等方面廣泛使用,而且總的發展趨勢是為實時應用提供高精度服務。
  • 導航的軍事分類與應用
    它由空間段(衛星星座),地面段(分布在全球的主控站、監視站,上行注入站)和用戶設備組成。衛星向地面發射無線電導航信號。地面段用以支持空間段,使之維持系統正常、高精度地運行。大致可以說衛星導航系統是把陸基無線電導航的導航臺放到了人造衛星上。由於衛星可以看到大片地球表面,又發射高頻率信號,因此既可利用由多顆衛星組成的星座覆蓋全球,又有高的精度。
  • 無線電和我們的生活
    ——無線電是飛機安全飛行的「守護神」   目前,無線電技術被廣泛應用於航空運輸、機場運行管理和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之中,成為民航生存和發展的命脈。   無線電技術在航空導航、通信、監視、氣象等方面都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
  • 【無線電雜談】住在太空太孤獨了,怎麼辦?
    一個業餘無線電手臺才賣幾百塊錢也有百十塊的。比如寶峰的UV5R。也許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解釋,人類最偉大的科學發明之一通過100多年的技術與地球進行通信的吸引力。但是,也許有一個更簡單的解釋可以解釋為什麼太空人和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多年來一直在交談和交談。
  • 射頻技術和無線電怎樣聯繫起來?雙射頻接收器工作原理及設計方案
    現代射頻儀器已經從單純的測量設備發展成為重要的系統設計工具。這種發展得益於軟體無線電(SDR)引發的各種技術。軟體無線電所具有的靈活性正在掀起無線通信行業以及射頻測試儀器的變革。因此,測試廠商開始探索軟體定義射頻測試設備的概念。  傳統掃頻調諧頻譜分析儀的發展是整個行業過渡到軟體定義儀器系統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在傳統的頻譜分析儀中,解析度帶寬濾波和功率檢測等功能是基於模擬組件來實現的。然而,今天的現代射頻信號分析儀通過集成通用射頻下變頻器(無線電)來生成數位化I / Q採樣。該儀器能夠使用頻譜計算等多種方法來處理I / Q採樣數據。
  • 對於無線電設備來說,天線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很多朋友都把天線很重要這句話掛在嘴邊,而實際情況卻不總是這樣。國內有相當數量的愛好者擁有價值不菲的電臺和簡陋的天線,或者說國內很多HAM對電臺的投入遠大於對天線的投入。天線的重要性被忽略,這致使很多新入門的愛好者在購入短波準備進行通聯的時候受盡挫折,甚至就此為止,離開短波業餘無線電。對於無線電設備來說,天線是用來發射和接收無線電波的,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GPS的航海導航應用
    的局限性,不僅精度高、可連續導航、有很強的抗幹擾能力; 而且能提供七維的時空位置速度信息。在最初的實驗性導航設備測試中,GPS就展示了其能代替 TRANSIT和路基無線電導航系統,在航海導航中發揮劃時代的作用。
  • 今天是「世界無線電日」,微波爐加熱也是用無線電?
    第67屆聯合國大會期間通過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6屆大會宣布的將2月13日(聯合國電臺於1946年這一天成立)作為世界無線電日的決定。設立世界無線電日旨在宣傳無線電作為通信載體,在促進教育發展、信息傳播以及自然災害中重大信息發布等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無線電是世界上受眾最廣泛的大眾媒介,全球95%的人口都可以接收無線電信號。
  • 北鬥導航:太空中最亮的「中國星」
    北鬥導航:太空中最亮的「中國星」3月4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透露,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今年將繼續高密度全球組網,計劃發射8—10顆北鬥導航衛星。北鬥是「中國創造」的一張名片。是導航員也是郵遞員就像GPS一樣,北鬥是幫助用戶導航的。但北鬥還有一項GPS尚不具備的特長:轉發用戶簡訊。在茫茫大海之上,沒有手機信號,又沒有昂貴的海事衛星,但你可以用北鬥發信息,尤其是救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