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通信顛覆全球手機通信?即使可能也只是中國以外的世界!

2020-04-28 老財迷的發財夢


衛星通信顛覆全球手機通信?即使可能也只是中國以外的世界!

科技狂人馬斯克計劃用120000顆衛星開展通信業務


衛星通信不是新生事物,在50年之前我們就已經發射人造通信衛星到太空去進行通信,我們日常使用的GPS、北鬥導航系統都是通過在軌道運行的人造衛星實現,更為常見的衛星電視,通過地面的衛星接受器(」鍋蓋「)接收某個衛星的信號,可以看很多頻道的電視。

所以埃隆馬斯克這次顛覆人類無線通信的「星鏈」並不神奇,除了在規模上顯示了馬斯克的雄心勃勃,畢竟12000顆衛星的龐大計劃還是很能唬住一部分人的。

這麼多年來,衛星通信為什麼沒有普及甚至推廣到公眾通信領域呢

首先是:貴

人造衛星不管是研製還是發射,到後期的維護和使用,價格都很昂貴,人造衛星要用火箭發射到太空,每一次發射都是技術和資本的推動,技術門檻也不是一般的高,除了鋼鐵俠這種狂人,發射12000顆衛星到太空這種瘋狂的舉動,一定被看作是瘋子。

衛星通信的貴還體現在使用上,首先是衛星通信設備,因為是專用設備,購買和使用都和我們使用手機完全不同,成本也要高的多。在日常使用中,衛星通信使用也一點不便宜,衛星電話的費用每分鐘幾美元,這還只是語音通話的費用,以至於只能使用在海事以及救險這些特殊行業,數據傳輸也還沒有親民到我們用衛星通信看視頻的程度。

其次是:慢

「慢」是「貴」帶來的負面效應,因為衛星覆蓋範圍廣,接入用戶多,但是衛星的通信帶寬是有限的,受限於體積、重量和能源供應,相比較光纖通信,衛星通信帶寬可以用少的可憐來形容,造成的結果只能是慢。

網速慢最大的瓶頸還是來自於技術。

由於地球和衛星之間的距離,每次信號的往返都要有較大的延時,加上設備終端造成的延時,給使用造成很大的不便,在我們推廣5G減少空口時延的當下,衛星通信這種復古的高時延通信方式簡直背道而馳,很難想像我們使用微信聊天的時候和看電視裡面遠程連線那樣每次說話之後要等待一段時間對方才能聽到,對無人駕駛等等需要低時延的應用更是天方夜譚。


衛星通信顛覆全球手機通信?即使可能也只是中國以外的世界!

這種信號接收器大家應該並不陌生


衛星通信更致命的是:不穩定

使用過衛星接收器看電視的朋友應該有印象, 首先衛星接收器(」鍋蓋「)需要和衛星直接對準,中間不能有障礙物,不要說高樓大廈,連一片樹葉也能遮擋住衛星信號,因為衛星通信的微波頻段不能穿透障礙物,被障礙物遮擋電視就會丟失信號。

日常使用也不是我們掏出手機打電話那麼簡單,我們設想一下,打電話之前第一件事是和我們使用GPS導航一樣首先尋星,和衛星建立連接之後才能打電話,如果在室內無法使用手機,誰可以接受?


衛星通信顛覆全球手機通信?即使可能也只是中國以外的世界!

衛星可以用來解決世界各地落後地區的通信問題


馬斯剋星鏈會不會成功?有可能,但是客戶很可能不會來自於中國。

因為在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幾家運營商的努力下,中國境內幾乎完全覆蓋了4G網絡,5G網絡也在如火如荼的展開,相信不久的將來,5G也會逐漸普及。

但是在全世界範圍內還有至少40%的人享受不到無處不在的網絡服務,按照70億人口總量,現在全世界還有接近30億人居住的區域沒有網絡覆蓋。這部分人口主要在中國以外的發展中國家,運營商這種重資產低回報的行業,如果不是國家推動,人口消費能力達到一定程度,資本家無利可圖是不會去投資建設覆蓋的。


衛星通信顛覆全球手機通信?即使可能也只是中國以外的世界!

5G網絡在移動通信領域領先通信好幾個時代


光纖網絡建設成本確實讓很多國家望而卻步。

埃隆馬斯克推出的衛星通信解決了光纜建設的難題,配合合適的商業模式在很多地區發揮作用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國內的網友真的沒有必要高潮了。

相關焦點

  • 世界傳統衛星通信市場萎靡不振,中國衛通切入基礎通信意欲何為?
    3月7日,工信部向中國衛通頒發了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批准中國衛通在全國範圍內經營衛星移動通信業務和衛星固定通信業務。這意味著中國國內在原有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基礎通信業務運營商。
  • 中國將發射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利用雷射天地通信
    央廣網北京2月16日消息(記者馬喆)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2017年,我國計劃發射實踐十三號、中星9A、實踐十八號等6顆通信衛星。其中,實踐十三號將於今年4月發射。目前,全球範圍內由我國製造的在軌運行的通信衛星多達24顆。
  • 浙江新聞專訪︱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設計師如是說
    屹立於文昌航天城發射臺上的長徵七號如果在下個月,這顆量子通信科學實驗衛星發射成功並正常運行,中國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不藉助光纖、衛星和地面之間的自由空間量子通信,並結合地面已有的光纖量子通信網絡,初步構建一個廣域量子通信體系。
  • 我國將發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量子通信到底是啥?
    文章來源:科學大院微信公眾號   中國同時也是世界首顆量子通信衛星近日將擇機發射,如果成功發射,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的國家,加上今年下半年建成的地面光纖量子通信網絡,國內將初步建成廣域量子通信體系。
  • 衛星通信系統是什麼 衛星通信系統特點介紹【詳解】
    由於無源通信衛星只是反射電波,需要大功率的發射機,大尺寸的接收天線和高靈敏的放大接收設備,對發送和接收設備的技術要求較高,費用昂貴,因而難以實用;有源通信衛星則在衛星上裝備了電源和接收、放大、發送設備,使地面接收設備簡化,易於實現。目前運行的均為有源衛星。通信衛星多採用低軌、大橢圓或地球同步軌道。
  • 世界首顆6G衛星發射成功,6G通信技術,中國再次領跑全球
    都說現代綜合國力的競爭主要看各國科學技術之間的競爭,科學技術確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各個國家都致力於研究科學技術,力使自己國家的科學技術可以領跑世界。中國在現代科學技術領域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最近我國成功發射了全球首顆6G驗證衛星更加是促進了我國在通信技術的發展。
  • 全球首顆6G衛星發射成功,下一代通信技術,中國再次領跑世界
    全球首顆6G驗證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發射成功,中國通信行業再次完成太赫茲通信領域突破,此次研製發射的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是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首次技術驗證,標誌著我國航天領域探索太赫茲空間通信技術有了突破性進展。
  • 中國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7-2021年中國衛星產業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諮詢建議報告》指出,2015年我國通信衛星數量34顆,低於美國、俄羅斯,我國通信衛星佔比遠低於國際平均水平。截至2015年12月31日,儘管我國衛星總量居前,但通信衛星數量僅為俄羅斯的44%、美國的15%。
  • 衛星通信行業深度報告:從高軌到低軌,新起點上的衛星通信產業
    在實際應用當中,上述頻帶中僅有一小部分被 分配給雷達應用,大部分頻帶由國際電聯(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的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分配給空間無線電應用,雷達頻段和空間無線電頻 段對應關係如表 1 和表 2 所示。為保證無線電頻率這一稀缺資源能夠得到合理有效 的利用,ITU 將全球劃分為三個頻率區域,中國位於其中的 III 區。
  • 為中國衛星通信傾注一生
    本報記者 曾詩陽 常 理30多年來,衛星通信融入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專家、第五十四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孫晨華的生命,她深度參與我國寬帶、移動、抗幹擾衛星通信全體系研製建設,是我國衛星通信領域的帶頭人之一,為實現我國衛星通信由依賴引進到獨立研發、中國創造的重大轉型作出了突出貢獻。日前,孫晨華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 中國深海通信技術領先世界——助力戰略核潛艇巡航全球海域
    「北鬥」導航衛星組網完成,讓我國潛艇在地球上任意一個海域、任意一個深度都能夠實時信息傳輸、視頻通話,這個意義不亞於兩彈一星。「北鬥」導航衛星組網完成就能讓中國潛艇在全球任意海域、任意深度實現信息傳輸、視頻通話?美國GPS早就全球組網完成了,人家美國潛艇不是更早實現了在全球海域的水下視頻通話嗎?中國怎麼能算領先世界呢?沒錯!恰恰是在深海通信領域美國已經落後了,而且被中國甩在了幾十條街以外!衛星導航系統與深海通信技術是兩回事,但是,兩者結合就是巨大的飛躍!
  • 衛星在被敵方控制?中國量子保密通信依然能夠工作!
    此次第55顆北鬥衛星成功發射,標誌著北鬥系統完成全球組網,也意味著北鬥系統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三步目標將在2020年實現。衛星導航系統,被稱「大國之眼」,一日不自主研發成功就永遠別想抬起頭,站直腰。於是,一代代中國人歷經艱辛,矢志不渝,從1993拼到2020,中國北鬥終於建成。
  • 孫晨華:讓衛星通信實現「中國創造」
    中國電科首席專家孫晨華是衛星通信領域有名的巾幗英雄。作為我國衛星通信領域、以及天地網絡融合方向的帶頭人之一,30多年來,她一直從事衛星通信、天地通信網絡融合方向系統設計與研發,主持國防和國家多項「首個」、「零突破」和「跨代標誌」的領域重點項目,深度參與我國寬帶、移動、抗幹擾衛星通信全體系研製建設。日前,她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 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今成功發射 「墨子號」的獨門絕技有哪些?
    原標題: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今成功發射 「墨子號」的獨門絕技有哪些?   8月16日凌晨1時40分,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這將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網絡。
  • 新興低軌衛星通信星座發展
    作者:趙子駿、魏凡、鄒明,中國電科電子科學研究院,中國電科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專家  但在三大星座投入建設的十年間,地面蜂窩網絡逐漸從2G演化到3G,手機終端價格和流量資費不斷降低,衛星通信除了覆蓋範圍廣的優勢之外,終端成本、通信速率等方面均處於劣勢,導致三大衛星通信公司先後經歷了破產重組。雖然三個星座最終都起死回生,但佔據的無線通信市場份額遠小於蜂窩網絡,2015年三大星座的用戶總數才達到380萬,而同時期全球蜂窩移動用戶數量為73億。
  • 通信衛星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衛星通信應用迎來普及黃金期「圖」
    1958年,美國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通信衛星「斯科爾號」。1965年,美國主導Intelsat發射了通信衛星Intelsat 1志著通信衛星進入實用階段。2011年,美國Viasat發射ViaSat-1高通量衛星,容量達到140Gbps;2017年發射的ViaSat-2容量則達到了300Gbps,為世界上容量最大的衛星;正在研製中的ViaSat-3星座每顆衛星則有望提供1000Gbps的容量。
  • 「工業之美」中國低軌衛星通信系統首星上天,要讓全球永不失聯
    記者 | 韓沁珂國內首個可以滿足衛星數據通信需求的低軌衛星通信系統——鴻雁」星座在太空中有了自己的首顆衛星。12月29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航天科技集團)「鴻雁」星座首星在酒泉衛星發射場成功發射。
  • 衛星網際網路布局競爭升溫,中國電信開啟太空通信新時代
    在國內,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由中國電信負責運營。不僅如此,中國衛星網際網路計劃的國際申報也已經開啟,以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衛星通信分公司名義進行申報的衛星數量超過1萬顆,這或是世界上繼SpaceX與OneWeb兩家公司後第三個衛星數量達到萬顆的星座計劃
  • 詳解低軌衛星通信與5G/6G的關係
    一時間眾說紛紜,在通信行業內外都引起不小的爭議,為此C114通信網特別邀請到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副總經理、專家委主任,無線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IEEEFellow陳山枝博士進行專訪,就衛星通信、特別是低軌衛星通信進行深度解讀。
  • 中國量子通信是精心謀劃的騙局?這是胡扯!
    可以說,中國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一直以來(尤其是2016年我國成功發射世界上第一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以來),由於量子通信的技術門檻高,絕大多數人不了解其原理,中國量子通信的科學實踐因此受到了一些誤解和非議,這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