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衛星通信傾注一生

2020-12-01 光明網

本報記者 曾詩陽 常 理

30多年來,衛星通信融入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專家、第五十四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孫晨華的生命,她深度參與我國寬帶、移動、抗幹擾衛星通信全體系研製建設,是我國衛星通信領域的帶頭人之一,為實現我國衛星通信由依賴引進到獨立研發、中國創造的重大轉型作出了突出貢獻。日前,孫晨華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在衛星通信領域,歐美國家比我國起步早了幾十年,市場長期被國外壟斷。孫晨華下定決心,要研製出自主可控系統,讓中國衛星由弱變強。她和團隊自主創新研製寬帶點對點向多點組網、單波束向多波束組網、單星向多星組網的三代系統,使我國在該領域由跟跑到並跑,再到某些方面能夠領跑世界先進水平。

此外,孫晨華主持研製了我國首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速率寬帶網狀組網衛星通信系統,實現了256個站同時在線,16Mbps單網吞吐量,地球站單波束單跳約5000公裡的第一代寬帶組網系統能力,結束了我國同類系統全部靠進口的歷史。

回顧攻堅歷程,困難數不勝數。「吃不了苦,耐不住寂寞,坐不了冷板凳,就難出成績。」孫晨華認為,做研究首先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要有一輩子堅持做一件事的精神,其次要不斷學習,跟上社會發展,擴展知識面。

從「十五」到「十三五」,孫晨華主持了我國多個寬帶衛星應用運控系統預研和研製項目,突破幾十項關鍵技術,開發高新技術產品百餘種,總體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多項技術國際領先,產品已應用到軍民貿各領域,近5年創造效益70億元。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先進工作者……在孫晨華眼中,成績和榮譽並非終點,而是新起點。她表示,將不忘初心,繼續奮戰在我國獨立自主全球覆蓋衛星通信網絡建設的徵程上,傾注一生推動衛星通信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領跑。

作者:曾詩陽 常 理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量子衛星為通信保密保駕護航
    墨子是最早通過小孔成像實驗發現了光是直線傳播的,第一次對光直線傳播進行了科學解釋——這在光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條原理,為量子通信的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墨子還提出了某種意義上的粒子論。光量子學實驗衛星以中國科學家先賢墨子來命名,體現了中國的文化自信。
  • 孫晨華:讓衛星通信實現「中國創造」
    中國電科首席專家孫晨華是衛星通信領域有名的巾幗英雄。作為我國衛星通信領域、以及天地網絡融合方向的帶頭人之一,30多年來,她一直從事衛星通信、天地通信網絡融合方向系統設計與研發,主持國防和國家多項「首個」、「零突破」和「跨代標誌」的領域重點項目,深度參與我國寬帶、移動、抗幹擾衛星通信全體系研製建設。日前,她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 中國實用型地球同步通信衛星
    南方網訊 15日零時01分,我國自行研製的「中星」20號通信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這是繼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後,中國航天發射迎來的第四次勝利。  「中星」20號是實用型地球同步通信衛星,衛星質量為2.3噸,可以實現不同頻段、不同區域之間的互聯互通,為用戶提供多種通信服務。這顆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中國衛星通信集團所屬的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負責經營。
  • 中國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7-2021年中國衛星產業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諮詢建議報告》指出,2015年我國通信衛星數量34顆,低於美國、俄羅斯,我國通信衛星佔比遠低於國際平均水平。截至2015年12月31日,儘管我國衛星總量居前,但通信衛星數量僅為俄羅斯的44%、美國的15%。
  • 中國將發射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利用雷射天地通信
    央廣網北京2月16日消息(記者馬喆)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2017年,我國計劃發射實踐十三號、中星9A、實踐十八號等6顆通信衛星。其中,實踐十三號將於今年4月發射。目前,全球範圍內由我國製造的在軌運行的通信衛星多達24顆。
  • 衛星通信顛覆全球手機通信?即使可能也只是中國以外的世界!
    科技狂人馬斯克計劃用120000顆衛星開展通信業務衛星通信不是新生事物,在50年之前我們就已經發射人造通信衛星到太空去進行通信,我們日常使用的GPS、北鬥導航系統都是通過在軌道運行的人造衛星實現,更為常見的衛星電視,通過地面的衛星接受器(」鍋蓋「)接收某個衛星的信號,可以看很多頻道的電視
  • 世界傳統衛星通信市場萎靡不振,中國衛通切入基礎通信意欲何為?
    3月7日,工信部向中國衛通頒發了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批准中國衛通在全國範圍內經營衛星移動通信業務和衛星固定通信業務。這意味著中國國內在原有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基礎通信業務運營商。
  • 通天蓋地45年——中國衛星通信事業發展的偉大徵程
    天通一號02星是我國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的第二顆衛星,基於東方紅四號平臺,主要為我國周邊海域提供穩定、可靠的衛星移動通信服務。至此,中國發展通信衛星這一工程終於落地,由於報告被籤署的日期是3月31日,因此,「331工程」也就成了中國通信衛星工程的代號。
  • 衛星通信行業深度報告:從高軌到低軌,新起點上的衛星通信產業
    國外全面啟動低軌星座的大規模組網,也將為我國的 安全環境帶來潛在的壓力和挑戰:1)低軌衛星通信系統潛在軍事價值巨大,在未 來多兵種聯合的信息化戰爭中,將大幅提高作戰指令、戰場情報等重要信息的傳遞 效率和可靠性;2)中國的法律不能約束 SpaceX、OneWeb 這樣的低軌衛星通信網絡 運營商,全球的網絡覆蓋和小型化的用戶終端,將為衛星通信服務的有效監管帶來 挑戰,為國內的信息安全帶來威脅。
  • 量子通信以衛星為媒介進行試驗,實現了巨大的飛躍
    中國的研究團隊開發了新的和改進的量子通信協議。這個新的量子通信方法將用在低軌道衛星上,發送加密的信息到地球上的站點。與其它的通信方法比,這將大大增加兩個通信主體間的通信距離。這種改進的機制將變革我們傳遞敏感數據的方式,在這個網絡安全隱患與日俱增的時代,將更好地保護民眾的信息安全。
  • 中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13號投入使用 更名為「中星十六號」
    據《科技日報》1月24日報導,1月23日,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在軌交付,正式投入使用。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了解到,該衛星是我國技術試驗、示範應用和商業運營成功結合的典範,突破了制約我國航天技術跨越發展的諸多瓶頸技術,在軌開展一系列試驗應用並取得了豐碩成果,為「寬帶中國」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 釋新聞|已有高軌道通信衛星,中國為何要打造低軌道衛星?
    12月22日7時51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虹雲工程」首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十一號火箭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系統建設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1984年4月,我國首顆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東方紅」2號發射成功。這顆試驗通信衛星的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國家。
  • 衛星通信系統是什麼 衛星通信系統特點介紹【詳解】
    由於無源通信衛星只是反射電波,需要大功率的發射機,大尺寸的接收天線和高靈敏的放大接收設備,對發送和接收設備的技術要求較高,費用昂貴,因而難以實用;有源通信衛星則在衛星上裝備了電源和接收、放大、發送設備,使地面接收設備簡化,易於實現。目前運行的均為有源衛星。通信衛星多採用低軌、大橢圓或地球同步軌道。
  • 通信衛星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衛星通信應用迎來普及黃金期「圖」
    中國第一顆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於1984年發射升空。1997年發射的「東方紅三號」通信衛星,則標誌著我國衛星通信進入商業運營時代。2016年發射了我國第一顆移動通信衛星「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而中國電視直播業務主要由中國衛通子公司中國直播衛星有限公司等國有企業經營,用於解決我國有線電視覆蓋率盲區問題。
  • 衛星在被敵方控制?中國量子保密通信依然能夠工作!
    此次第55顆北鬥衛星成功發射,標誌著北鬥系統完成全球組網,也意味著北鬥系統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三步目標將在2020年實現。衛星導航系統,被稱「大國之眼」,一日不自主研發成功就永遠別想抬起頭,站直腰。於是,一代代中國人歷經艱辛,矢志不渝,從1993拼到2020,中國北鬥終於建成。
  • 什麼是衛星通信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目前全球衛星數量達1400多顆,在軌運行的固定廣播通信衛星約710顆,衛星通信已經在軍事和民用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秦紅祥介紹,衛星通信,簡單地說,就是地球上(包括地面、水面和低層大氣中)的無線電通信站之間利用人造衛星作中繼站而進行的通信。衛星通信系統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
  • 【技術貼】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與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區別
    歡迎給我們回復大家想要了解的,關於「通信衛星」的那點事,也許你想知道的,就會出現在下期的微信中哦!一般的教課書上常常這樣描述通信衛星的軌道:通信衛星一般都採用「地球靜止軌道」,也稱「地球同步軌道」,即衛星轉動的周期與地球自轉的周期相同,相對於地球靜止。
  • 大美·中國女科學家 孫晨華:衛星通信裡的巾幗英雄
    在中國電科54所, 有這麼一個幾十年薪火相傳的衛星通信團隊, 知道差距從不氣餒,面對困難永不放棄, 一代又一代人在科研領域不懈努力。
  • 外媒:中國發射新軍用通信衛星 將重啟載人航天
    芬蘭「環球時代」網站12月10日文章稱,中國當天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中星1C」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這是該系列衛星中的第二顆,有助於提供高質量的話音、數據、廣播電視傳輸業務,為中國軍方提供安全的聲頻及數據通信。當天0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重5200千克的「中星1C」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
  • 釋新聞|實踐十八號:中國最大衛星,下一代衛星通信技術先鋒
    釋新聞|實踐十八號:中國最大衛星,下一代衛星通信技術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