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用型地球同步通信衛星

2020-11-23 南方新聞網

「中星」20號通信衛星發射成功

  南方網訊 15日零時01分,我國自行研製的「中星」20號通信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這是繼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後,中國航天發射迎來的第四次勝利。

  「中星」20號是實用型地球同步通信衛星,衛星質量為2.3噸,可以實現不同頻段、不同區域之間的互聯互通,為用戶提供多種通信服務。這顆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中國衛星通信集團所屬的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負責經營。

  用於發射的「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火箭起飛質量為243噸,起飛推力為300噸,可將2.6噸的有效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這次發射是「長徵」三號甲火箭自1994年首飛成功以來連續第8次飛行,也是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74次飛行。自1996年10月以來,我國航天發射已連續第32次獲得成功。

  火箭升空25分鐘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的數據表明,衛星已順利進入近地點212公裡,遠地點41981公裡的預定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衛星進入轉移軌道後,將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和航天遠洋測量船等測控網的跟蹤控制下,定點於東經103度的赤道上空,爾後交付用戶單位使用。

  新的輝煌:「中星」20號通信衛星發射側記

  皓月當空,清風徐徐。

  11月14日夜,地處大涼山腹地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燈火通明,一派繁忙景象。由我國自行研製的「中星」20號通信衛星將從這裡起飛。

  繼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之後,中國航天發射將迎來又一次勝利。

  晚21時許,發射指揮部下令:進入射前3小時準備,有著「亞洲第一塔」之稱、高97米的活動勤務塔緩緩地離開發射臺,託舉著「中星」20號通信衛星的「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傲然挺立,箭體上「中國航天」四個大字格外奪目。

  「各號注意,30分鐘準備!」隨著指揮員的口令,發射場上的氣氛一下子變得凝重起來。指揮控制大廳內上百臺計算機飛速運行,數以萬計的數據從四面八方匯集到這裡,又從這裡流向四面八方。各系統技術人員正在按調度程序精心操作,專家們則在小聲地交換著意見。

  「90秒準備!」火箭各系統開始轉電。

  「1分鐘準備!」發射場上,與火箭相連的脫插瞬間脫落,電纜擺杆迅速移開。

  15日零時01分,指揮員果斷下令:「點火!」「起飛!」頃刻間,地動山搖,火光沖天,山谷轟鳴。火箭噴射出熊熊烈焰,拔地而起,直刺蒼穹。火箭起飛約10秒後,按程序轉彎。向東南方向望去,火箭宛如一顆明亮的流星,飛向煙波浩淼的太空,漸漸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

  火箭飛行25分鐘後,從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的數據表明,衛星準確進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指揮控制大廳頓時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人們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與激動,忘情地握手、擁抱……

  短短一個月之內,中國航天4次發射4次成功,創造出了中國航天發射史上一項新的輝煌紀錄。壯哉,中國航天人!(編輯:王秀)



相關焦點

  • 【技術貼】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與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區別
    歡迎給我們回復大家想要了解的,關於「通信衛星」的那點事,也許你想知道的,就會出現在下期的微信中哦!一般的教課書上常常這樣描述通信衛星的軌道:通信衛星一般都採用「地球靜止軌道」,也稱「地球同步軌道」,即衛星轉動的周期與地球自轉的周期相同,相對於地球靜止。
  • 航天技術帶來的通信革命: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緣何誕生
    今天人類通信網絡在立足於地面光纜網之外,還有一大「高速公路」,就是衛星鏈路了,到了今天地球被各種大小通信衛星覆蓋,近地軌道的星座衛星也變得越來越熱門,但是論最為重要的當屬同步軌道通信衛星了,它如一盞盞相對於地表靜止的路燈,向下穩定覆蓋著信號。
  • 中國第四顆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成功發射(1)
    原標題:我國第四顆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成功發射2016年11月22日23時24分04秒,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鏈一號04星送入太空。
  • 高中物理:地球同步衛星知多少?地球同步衛星原理
    而地球所能夠提供的引力只能指向地心,這樣衛星在繞地軸做圓周運動的同時,也向赤道平面運動,從而不能使衛星的運動和地球自傳同步,所以北緯或南緯某地上空是不可能有同步衛星的。衛星的軌道與地球赤道共面,才能與地球自轉同步,即只能定點於赤道的上空。2.
  • 通天蓋地45年——中國衛星通信事業發展的偉大徵程
    他便是科幻大師阿瑟·克拉克(1917—2008),地球同步衛星軌道因此被命名為「克拉克軌道」。 1988年3月7日發射的東方紅二號A衛星是東方紅二號衛星的改型星,這是我國首次研製成功的實用通信廣播衛星,該星有4個C波段轉發器,可以傳輸4路彩色電視信號和3000路的電話傳輸能力。通過東方紅二號A衛星,全國有幾億人通過數千個地面接收站收看電視節目,大大改善了我國的通信和廣播電視傳輸條件。
  • 物理常識---地球同步衛星
    地球同步衛星地球同步衛星即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又稱對地靜止衛星,是運行在地球同步軌道上的人造衛星,
  • 中國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公用平臺——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
    衛星平臺設計預留承載、供配電、姿軌控以及熱控等擴展能力。以典型通信衛星為例,擴展後整星發射質量 9000kg,有效載荷質量1800kg,載荷功率 22kW,布局轉發器 150 路(等效C 頻段透明轉發器)以上。
  • 衛星通信系統是什麼 衛星通信系統特點介紹【詳解】
    由於無源通信衛星只是反射電波,需要大功率的發射機,大尺寸的接收天線和高靈敏的放大接收設備,對發送和接收設備的技術要求較高,費用昂貴,因而難以實用;有源通信衛星則在衛星上裝備了電源和接收、放大、發送設備,使地面接收設備簡化,易於實現。目前運行的均為有源衛星。通信衛星多採用低軌、大橢圓或地球同步軌道。
  • 用於小型任務的地球同步衛星
    即便如此,這樣的通信衛星仍然至關重要,因為它們的信號可以到達那些原本很難觸達或無法連接的地方。例如,它們可以覆蓋一些光纖安裝成本較高的農村地區,也可以為飛機提供Wi-Fi服務,為遠洋船舶提供無線通信。不過,設計、建造和發射這些巨型衛星的成本高昂。為了更有競爭力,一些公司因此縮小了目標規模,正在建造地球同步軌道(GEO)「小型衛星」。
  • 什麼是地球同步衛星?它與靜地衛星有什麼區別?
    圖解:這一動畫展示了同步軌道衛星如何繞地球公轉,藝術家為地球同步衛星環繞地球所作的動圖地球同步衛星的周期為一個恆星日(即23小時56分鐘4秒),這就是為什麼它看上去雖然可能會由於軌道與地球赤道面的傾斜角變化而向南或北移動,但是一直待在一個單一的經度上。地球同步衛星地球同步衛星運行的軌道被稱為同步軌道。
  • 變廢為寶:退役通信衛星再利用
    他說,「尤其,地球同步衛星軌道資源對全人類來說是不可多得的極其寶貴的空間資源,與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具有非常重要和密切的關係,也是人類利用的最有實際效果的空間資源之一。」 但是,這個寶貴的資源正在被同步軌道上大量廢棄退役通信衛星所汙染。
  • 實踐二十號衛星定點地球同步軌道 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首飛成功
    根據航天科技集團的消息,12月27日發射的長徵五號火箭攜帶的東方紅五號技術試驗通信衛星實踐二十號已經成功定點地球同步軌道,這也意味著繼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之後,全球最重的通信衛星也成功了。
  • 如果54年前,我國沒有下決心發展衛星通信事業……
    文中,作者首先從當時的通信情況出發,分析了實現全球範圍的全天候通信和電視廣播的必要性,繼而首先提出了衛星通信的可行性:如果人工發射衛星到地球軌道上,就可以將它作為接收和反射地面信號的中間站,實現將廣播和電視信號遠距離通信和跨海通信的能力。為此他建議採用三顆相互等距離間隔的同步衛星,組成除兩極以外的全球通信網,並提出了可以利用衛星同時向幾個地區轉播廣播節目的設想。
  • 釋新聞|已有高軌道通信衛星,中國為何要打造低軌道衛星?
    12月22日7時51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虹雲工程」首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十一號火箭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系統建設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1984年4月,我國首顆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東方紅」2號發射成功。這顆試驗通信衛星的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國家。
  • 我國將首次在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上開展對地高速雷射通信試驗
    我國的通信衛星研製始於上世紀70年代,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遵循獨立自主研製、瞄準國際先進水平、科研與實踐結合的原則,已發展了四代通信衛星,走過了一條從探索到實踐、從試驗到實用、從國內到國際的發展道路。
  • 本周一顆小行星與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親密接觸」
    摘要: 據外媒報導, 本周一顆小行星與地球同步軌道的通信衛星「親密接觸」 。這顆直徑4至8米(13至20英尺)的小行星於世界標準時間4月28日18:49以約1200公裡(750英裡)的距離飛掠地球,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之一。地球同步衛星或地球靜止衛星位於赤道上方的軌道帶內,其軌道周期與地球自轉相等,這意味著它們始終保持在同一地點上空。這些衛星構成了軌道通信系統的骨幹,任務規劃者們費盡心思確保太空飛行器之間不相互幹擾。
  • 地球上空到底有多少顆衛星?
    1963年,又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實用型通信衛星辛康1號。之後,便開始制訂通信衛星發展的遠景規劃。1965年,發射了第一代國防通信衛星I系列中的第一顆星,到1968年共發射了26顆衛星。1971年開始執行第二代通信衛星的發射計劃,到1989年底共發射了16顆星。
  • 什麼是衛星通信
    英國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在1945年提出利用同步軌道衛星進行往返地球通信中繼的思想,大約20年之後,這一設想變成了現實。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目前全球衛星數量達1400多顆,在軌運行的固定廣播通信衛星約710顆,衛星通信已經在軍事和民用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秦紅祥介紹,衛星通信,簡單地說,就是地球上(包括地面、水面和低層大氣中)的無線電通信站之間利用人造衛星作中繼站而進行的通信。衛星通信系統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
  • 衛星通信行業專題報告:北鬥、低軌道衛星、高通量衛星與5G
    (2)建設北鬥二號系統:2004 年,啟動北鬥二號系統工程建設;2012 年,完 成 14 顆衛星(5 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5 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 4 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發射組網。北鬥二號系統在兼容北鬥一號系統技術體制基礎上,增加無源定位體制,為亞太地區用戶提供定位、測速、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
  • 又一顆移動通信衛星天通一號02星發射成功
    今年我國航天發射任務非常多,就在昨天我國成功發射了天通一號02星,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是我國自主研製建設的移動通信系統。 該火箭在10月12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高分十三衛星,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該型號火箭主要用於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其運載能力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