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研發世界最小「晶片原子鐘」 有望運用於全球導航系統

2021-01-15 儀器網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間的任何地點為用戶提供全天候的3維坐標和速度以及時間信息的空基無線電導航定位系統。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經在航空、航海、通信、人員跟蹤、消費娛樂、測繪、授時、車輛監控管理和汽車導航與信息服務等方面廣泛使用,而且總的發展趨勢是為實時應用提供高精度服務。

我國科研團隊研發了體積7.92cm3、功耗181.5mW、天守時精度1.008μs的晶片原子鐘整機,體積為當前世界上最小。

滿足了導航系統對守時器件在小體積、低功耗、高精度方面的性能需求。未來有望推進晶片原子鐘在微納衛星網、微型導航定位授時(MPNT)終端等領域的應用。

傳統原子鐘

是一種計時裝置,精度可以達到每2000萬年才誤差1秒,它最初本是由物理學家創造出來用於探索宇宙本質的。如今應用於全球的導航系統上。

傳統原子鐘被廣泛應用於GPS授時、導航定位、飛彈及衛星定位、天文觀測、精密儀器儀表校準,通信、高速交通管理、地球物理勘探等領域。

但是,傳統原子鐘體積大,功耗高,價格昂貴,使之在手持電子設備和移動電子設備中的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晶片級原子鐘

具有高「光學」頻率,晶片級原子鐘系統主要有三大部分組成,即物理封裝、微波射頻模塊和微處理器伺服環路控制模塊。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物理封裝部分,該部分由垂直腔表面發射雷射器銫蒸汽泡、銦錫氧化物加熱器和光電探測器組成。微波射頻模塊利用一個高品質因數的薄膜體聲波諧振器(構建的壓控振蕩器實現。伺服環路控制模塊由低功耗的單片機進行控制,主要包括溫度控制伺服環路、垂直腔表面發射雷射器的電流控制伺服環路、射頻功率和頻率伺服環路四個部分。

相關焦點

  • 專家詳解導航衛星的「心臟」——原子鐘
    目前導航衛星中普遍應用的氫、銣、銫原子鐘,都是基於這一工作原理。 在當前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中,美國GPS採用了銫原子鐘和銣原子鐘結合的方式。歐盟的伽利略、俄羅斯的三代格洛納斯以及我國正在建設的北鬥三號,均採用銣原子鐘和被動型氫原子鐘相結合的授時方式。 在「老三樣」原子鐘裡,銣原子鐘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功耗低、技術難度較低、可靠性高等優勢,被四大導航系統普遍採用。
  • 新民晚報數字報-銫原子鐘首次國產化 衛星導航「全國一張網」
    20年來,中國工博會創新發展,通過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和品牌化運作,已成為中國乃至亞太地區最有影響、最具權威的裝備製造類大型國際品牌展之一,成為了中國與世界各國和地區進行科技交流和經貿合作的重要窗口。從這屆工博會獲獎產品看,中國製造的技術創新能力大幅提升。
  • 中國北鬥全球夢圓——寫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之際
    北鬥系統是黨中央親自決策實施的國家重大科技工程,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服務性能最高、與百姓生活關聯最緊密的巨型複雜航天系統。「北鬥是黨和國家調動千軍萬馬乾出來的,是工程全線幾十萬人團結一心拼出來的,是廣大人民群眾堅定支持共同託舉起來的。」談及北鬥圓夢全球,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感慨萬千。
  • 專家詳解導航衛星的「心臟」——原子鐘—新聞—科學網
    不同的是,這種「嘀嗒」更均勻,表現為一種電磁波形式,通常聽不見,只有通過微波信號處理技術才能輸出。 如何讓原子鐘的精密測量為我們所用?王文明舉例說,跳大繩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運動,當有人進入勻速搖動的大繩,隨著它的節奏跳動,並記錄一定時間內跳動的次數,就相當於人為地將這種時間間隔進行了輸出。原子內部存在著上下兩個能級結構,原子在其間躍遷發出的電磁波精度非常高。
  • 星耀天穹 福及人類——中國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紀略
    2020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國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全面建成,中國北鬥自此開啟了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嶄新篇章。  從此,中國北鬥正式走出國門,成為服務全球的衛星導航系統,它將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擁抱世界,同世界一起書寫時空服務新篇章。
  • 衛星導航高增長 北鬥全產業鏈受益
    有市場人士指出,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啟動以後,全產業鏈100%自主可控,全球競爭力將加速提升。作為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鬥三號已開通運營,可為全球用戶提供導航和授時服務,戰略意義重大。
  • 北鬥打開運用空間 產業鏈龍頭將率先受益
    可以看到,北鬥系統是我國實施的國家重大科技工程,未來的落地應用極具發展空間。為多行業提供普惠服務北鬥工程自1994年啟動,2000年完成北鬥一號系統建設,2012年完成北鬥二號系統建設。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並開通服務,標誌著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取得決戰決勝,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 世界最薄銣原子鐘實現量產 專為板卡用途設計
    日前,航天科工自主研發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薄銣原子鐘(以下稱「超薄鍾」),目前已研製完成並實現量產。該超薄鍾厚度世界最薄,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頂尖水平。銣鍾是世界上應用最為廣泛的原子鐘,其體積小、成本低、可靠性和環境適應性好,大量應用於裝備、電信、電力、交通等行業。航天科工203所此次研發的超薄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本體尺寸壓縮到76毫米×76毫米×17毫米,是世界上厚度最薄的高可靠銣原子鐘,能在強振動條件下保持可靠鎖定。
  • 下一個光學原子鐘晶片比咖啡豆還小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認為時間自然存在,然而,對於科學技術中一些應用來說,精確到毫秒可以創造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這種精度就需要用到原子鐘,而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開發了一個光學原子鐘晶片比咖啡豆還小。
  • 購買衛星導航系統原子鐘,交貨期卻等不了,不要了自己搞
    6月23日成功發射了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也就是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最終北鬥導航系統順利完成了先國內、再亞太、最後全球覆蓋三步走的戰略,全面完成系統建設。  7月31日我國正式宣布北鬥導航開始提供全球商業服務,9月28日上午,媒體報導交通運輸部已經將南海瓊州海峽的航標遠程監控設備替換工作結束,至此,瓊州海峽航標系統由原來使用的美國GPS數據全部換為了國產北鬥數據信號。
  • 周末證券|北鬥打開運用空間 產業鏈龍頭將率先受益
    「重啟」發射的成功,我國「北鬥」三號系統也組裝完成,正式完成全球組網。可以看到,北鬥系統是我國實施的國家重大科技工程,未來的落地應用極具發展空間。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並開通服務,標誌著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取得決戰決勝,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北鬥三號系統的服務能力較北鬥二號系統拓展了10倍,將在通信、電力、金融、測繪交通、漁業、農業、林業等領域提供普惠服務。
  • 北鬥導航核心原子鐘自主化 精度秒GPS
    原子鐘是北鬥導航衛星的最關鍵載荷之一,是時頻分系統的心臟,決定導航系統導航定位、測速及授時精度,導航能否精準定位的核心就是原子鐘。為什麼這麼說?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網站介紹,在衛星導航系統中,1ns的時間測量誤差將會引起0.3m的測距誤差,而我國新一代導航系統的設計要求是定位精度0.1m、授時精度0.3ns。
  • 我國開展新一代原子鐘研製
    其作為新一代原子鐘,在未來深空探測和衛星導航領域有明顯的優勢,有望應用於下一代北鬥導航衛星。  項目負責人王暖讓表示,目前203所已完成《空間汞離子微波頻標關鍵技術研究》立項論證,並首次完成了氧化汞的裝載,邁出了汞離子微波頻標的關鍵一步。該所計劃利用4年左右時間,搭建汞離子微波鐘的實驗系統,進行科學試驗,在地面上形成閉合。之後進行小型化設計,最後實現工程化設計。
  • 新一代晶片級原子鐘:有望走向商用量產!
    導讀據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官網近日報導,該研究院的物理學家及其合作夥伴們演示了一種實驗性的新一代原子鐘。該原子鐘僅由三個小型晶片配合電子與光學器件構成,尺寸比平常的原子鐘要小很多。該原子鐘僅由三個小型晶片配合電子與光學器件構成,尺寸比平常的原子鐘要小很多。NIST的新一代小型化原子鐘可以在很高的「光學」頻率下滴答走時,其核心就是這個晶片上的蒸汽室,位於咖啡豆的旁邊。玻璃室(晶片中的正方形窗戶)含有銣原子,其振動提供了鐘的「滴答走時」。整個原子鐘由三個微加工的晶片配合電子與光子器件構成。
  • 北鬥三號系統2020年全面建成導航精度有望達到釐米級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委員會主席王兆耀透露,今年我國將發射6至8顆北鬥三號導航衛星,不斷提升系統性能;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衛星導航系統(即北鬥三號系統),提供更優質的服務;2035年,建成以北鬥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PNT)體系。
  • 我國自主研發的北鬥晶片工藝從90nm到28nm
    工藝   十年來,我國自主研發的北鬥晶片工藝從90nm到28nm,尺寸不斷縮小,性能不斷提升,並具備在全球範圍展開競爭的實力和底氣。
  • 北鬥原子鐘: 用北京時間為世界定位
    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同時研製氫、銣、銫三種原子鐘的單位,二院203所已經為北鬥二號衛星導航系統交付了13個批次26臺星載銣鍾,並且創造了所有批次零故障運行記錄。隨著一次次原子鐘搭載發射的成功,標誌著我國已經完全掌握了星載原子鐘的研製技術,完全擺脫了國外導航技術的束縛,也標誌著我國已經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完全自主建立導航定位系統的國家。
  • 中國正在研製新一代原子鐘,或用於下一代北鬥導航衛星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7月29日消息   據新華社今日報導,記者28日從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獲悉,該所已啟動汞離子微波鍾研製,這種新一代原子鐘,在未來深空探測和衛星導航領域有明顯優勢,有望應用於我國下一代北鬥導航衛星。
  • 美國偵察機用了北鬥導航系統,飛行員:比GPS更好用!
    Izgednc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幾乎是全球四個衛星導航系統裡面實力最弱的,幾乎已經淪為替GPS打醬油的角色,而伽利略系統24顆在軌衛星從去年7月份以來就面臨全面崩潰的局面。目前為止也只有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目前整體實力最接近美國GPS系統的一個導航定位衛星系統。
  • 航天科工銣原子鐘實現量產: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厚度世界最薄
    航天科工銣原子鐘實現量產: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厚度世界最薄 澎湃新聞記者 姚曉嵐 2018-11-15 18:26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