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開展新一代原子鐘研製

2021-01-15 測繪學報


 據科技日報報導,29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二院203所獲悉,該所已啟動汞離子微波鍾研製。其作為新一代原子鐘,在未來深空探測和衛星導航領域有明顯的優勢,有望應用於下一代北鬥導航衛星。

  項目負責人王暖讓表示,目前203所已完成《空間汞離子微波頻標關鍵技術研究》立項論證,並首次完成了氧化汞的裝載,邁出了汞離子微波頻標的關鍵一步。該所計劃利用4年左右時間,搭建汞離子微波鐘的實驗系統,進行科學試驗,在地面上形成閉合。之後進行小型化設計,最後實現工程化設計。

  據介紹,微波鍾是目前最精確的時間測量器具之一,也是世界公認最難研製的微波鍾系統之一。汞離子鍾對空間環境適應能力強,在體積功耗不變的情況下,可比現有的主流星載鍾指標提高1至2個數量級,是新一代星載原子鐘的發展方向。

  203所是國內唯一同時開展氫、銣、銫三種原子鐘研製的單位,其原子鐘產品為我國北鬥二代導航衛星系統作出了重大貢獻。其中,該所研製的國內首臺星載氫原子鐘於2015年9月順利首飛,對北鬥導航系統進一步提高定位授時精度,實現長期在軌自主運行具有裡程碑意義。

更多精彩內容:

論文推薦| 張力:基於多視影像匹配模型的傾斜航空影像自動連接點提取及區域網平差方法


論文推薦| 張春森:顧及曝光延遲的無人機GPS輔助光束法平差方法


2017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優秀工程公示


78歲院士劉先林穿舊鞋坐高鐵 二等座上仍不忘備課


如何評價 Google推出的室內定位技術VPS?


北鬥專輯|張小紅:BeiDou B2/Galileo E5b短基線緊組合相對定位模型及性能評估


想著為國家和人民做事,就充滿活力——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專訪78歲李德仁雙院士


武大測繪學院李星星教授獲歐洲地學聯合會傑出青年科學家獎


再不去把握這九大空間信息趨勢, 等著被顛覆吧!


徵稿| 2017測繪地理信息前沿技術論壇(無人機測繪技術及應用專場)徵文通知


測繪地理信息領域至少30人有望新晉工程院院士


書訊| 張過教授:《線陣推掃式光學衛星幾何高精度處理》



權威 | 專業 | 學術 | 前沿

微信投稿郵箱 | song_qi_fan@163.com



微信公眾號中搜索「測繪學報」,關注我們,長按上圖二維碼,關注學術前沿動態。

歡迎加入《測繪學報》作者QQ群: 297834524


進群請備註:姓名+單位+稿件編號


相關焦點

  • 我國成功研製小型可攜式CPT原子鐘—新聞—科學網
    近日,記者從航天科工203所獲悉,該所研製出了基於相干布居囚禁的量子頻標小型可攜式CPT原子鐘,體積約半個煙盒大小。
  • 北鬥導航核心原子鐘自主化 精度秒GPS
    之前的資料顯示,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最大的特點是將國產率提高到98%,不光有國產處理器,還有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研製的星載氫原子鐘。原子鐘是北鬥導航衛星的最關鍵載荷之一,是時頻分系統的心臟,決定導航系統導航定位、測速及授時精度,導航能否精準定位的核心就是原子鐘。
  • 專家詳解導航衛星的「心臟」——原子鐘
    原標題:聽不到卻恆久不變的「嘀嗒」聲 專家詳解導航衛星的「心臟」——原子鐘 前不久,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傳來喜訊,該集團二院203所啟動汞離子微波鍾研製。作為新一代原子鐘,它有望應用於下一代北鬥導航衛星。 有人可能會犯迷糊:原子鐘是什麼鍾,跟導航有什麼關係?
  • 航天科工研製我國新一代原子鐘 有望應用下一代北鬥導航衛星
    近期,航天科工二院203所開展了汞離子微波鍾研製,汞離子微波鍾作為新一代的原子鐘,在未來深空探測和衛星導航領域有明顯的優勢。 微波鍾是目前最精確的時間測量器具之一,是世界上公認的最難研製的微波鍾系統之一,汞離子鍾躍遷頻率高,對空間環境的適應能力強,在體積功耗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比現有的主流星載鍾指標提高1~2個數量級,是新一代星載原子鐘的發展方向,有望應用於下一代北鬥導航衛星。
  • 中國正在研製新一代原子鐘,或用於下一代北鬥導航衛星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7月29日消息   據新華社今日報導,記者28日從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獲悉,該所已啟動汞離子微波鍾研製,這種新一代原子鐘,在未來深空探測和衛星導航領域有明顯優勢,有望應用於我國下一代北鬥導航衛星。
  • 專家詳解導航衛星的「心臟」——原子鐘—新聞—科學網
  • 【北鬥背後的故事】銣原子鐘研製團隊:讓北鬥衛星的「心臟」300...
    北鬥的研製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今天我們的節目將為您講述。  作為北鬥衛星的「心臟」——銣原子鐘,它的每一次跳動都直接決定著北鬥衛星定位、測速和授時功能的精度。從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到不斷設計研發更高精度、更強能力的國產原子鐘,研製團隊付出了數十年的努力,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自我超越的發展之路。我們來看看北鬥「心臟」研製背後的故事。
  • 銣原子鐘研製團隊:讓北鬥衛星的「心臟」300萬年差一秒
    北鬥的研製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今天我們的節目將為您講述。 作為北鬥衛星的「心臟」——銣原子鐘,它的每一次跳動都直接決定著北鬥衛星定位、測速和授時功能的精度。從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到不斷設計研發更高精度、更強能力的國產原子鐘,研製團隊付出了數十年的努力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自我超越的發展之路。我們來看看北鬥「心臟」研製背後的故事。
  • 銣原子鐘研製團隊:讓北鬥衛星的「心臟」300萬年差一秒
    北鬥的研製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今天我們的節目將為您講述。作為北鬥衛星的「心臟」——銣原子鐘,它的每一次跳動都直接決定著北鬥衛星定位、測速和授時功能的精度。從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到不斷設計研發更高精度、更強能力的國產原子鐘,研製團隊付出了數十年的努力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自我超越的發展之路。我們來看看北鬥「心臟」研製背後的故事。
  • 我國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首次搭載氫原子鐘
    這是自2000年我國發射北鬥導航衛星以來,首次搭載氫原子鐘。此次衛星入軌後,將開展星載氫原子鐘、星間鏈路、新型導航信號體制等試驗驗證工作,並適時入網提供服務。   原子鐘是北鬥導航衛星的最關鍵載荷之一,是時頻分系統的心臟,決定導航系統導航定位、測速及授時精度,是一個國家能否具備獨立發展導航系統能力的核心標誌之一。
  • 北鬥「心臟」之星載銣原子鐘研製:從空白到領跑
    (新中國70年)北鬥「心臟」之星載銣原子鐘研製:從空白到領跑 中新社武漢8月18日電 題:北鬥「心臟」之星載銣原子鐘研製:從空白到領跑作者 馬芙蓉 楊婷婷星載原子鐘是衛星導航系統「心臟」,對系統定位和授時精度具有決定性作用。
  • 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研製出優質型銫原子鐘
    原標題:510所研製出優質型銫原子鐘  50萬年時間誤差不超過1秒  中國甘肅網9月2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記者 何燕 通訊員 潘穎)近日,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即510所)成功研製出優質型銫原子鐘,經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檢定測試,天穩定度相當於50萬年時間誤差不超過
  • 新一代晶片級原子鐘:有望走向商用量產!
    為了適應高精度要求,科學家們創造出了一系列精密的計時器,原子鐘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種。原子鐘(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原子鐘是利用原子吸收或釋放能量時發出的電磁波來計時的。由於這種電磁波非常穩定,再加上利用一系列精密的儀器進行控制,原子鐘的計時就可以非常準確了。
  • 航天科工二院203所開啟汞離子微波鍾研製的新時代
    近期,航天科工二院203所開展了汞離子微波鍾研製,汞離子微波鍾作為新一代的原子鐘,在未來深空探測和衛星導航領域有明顯的優勢。
  • 澳科學家研製原子鐘測量宇宙基本常數
    西澳大利亞大學副教授約翰-邁克菲倫領導的研究小組正在與時間賽跑,研製精確度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原子鐘。他們的原子鐘將用於一項實驗,測量宇宙的一個基本常數。邁克菲倫等人研製的原子鐘採用稀土元素鐿的原子製造。他說:「與其將它們看成鐘錶,我更喜歡將它們視為人類的終極精度機器。」
  • 中國航天科工北鬥原子鐘攻關歷程記
    2020年6月23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標誌著我國建成了獨立自主、開放兼容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衛星裝載有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研製的氫原子鐘,該原子鐘的優良性能進一步增強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定位精度和自主運行能力。
  • 我國正研製新一代原子鐘 有望用於下一代「北鬥」
    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記者白國龍、胡喆)記者28日從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獲悉,該所已啟動汞離子微波鍾研製,這種新一代原子鐘,在未來深空探測和衛星導航領域有明顯優勢,有望應用於我國下一代北鬥導航衛星。
  • 北鬥原子鐘: 用北京時間為世界定位
    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同時研製氫、銣、銫三種原子鐘的單位,二院203所已經為北鬥二號衛星導航系統交付了13個批次26臺星載銣鍾,並且創造了所有批次零故障運行記錄。隨著一次次原子鐘搭載發射的成功,標誌著我國已經完全掌握了星載原子鐘的研製技術,完全擺脫了國外導航技術的束縛,也標誌著我國已經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完全自主建立導航定位系統的國家。
  • 澳科學家研製原子鐘測量宇宙基本常數—新聞—科學網
    邁克菲倫領導的研究小組正在與時間賽跑,研製精確度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原子鐘。他們的原子鐘將用於一項實驗,測量宇宙的一個基本常數。邁克菲倫等人的原子鐘採用稀土元素鐿的原子製造   北京時間10月16日消息,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10月15日報導,西澳大利亞大學副教授約翰-邁克菲倫領導的研究小組正在與時間賽跑,研製精確度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原子鐘。
  • 中國星 中國「心」 | 中國航天科工北鬥原子鐘攻關歷程記
    2020年6月23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標誌著我國建成了獨立自主、開放兼容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衛星裝載有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研製的氫原子鐘,該原子鐘的優良性能進一步增強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定位精度和自主運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