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研製新一代原子鐘 有望用於下一代「北鬥」

2020-11-26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記者白國龍、胡喆)記者28日從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獲悉,該所已啟動汞離子微波鍾研製,這種新一代原子鐘,在未來深空探測和衛星導航領域有明顯優勢,有望應用於我國下一代北鬥導航衛星。

  汞離子微波鍾項目負責人王暖讓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空間汞離子微波頻標關鍵技術研究》立項論證已經完成,並且首次完成了氧化汞的裝載,邁出了汞離子微波頻標的關鍵一步。按計劃,203所將利用4年左右時間,搭建汞離子微波鐘的實驗系統,進行科學試驗,在地面上形成閉合。此後將進行小型化設計,最後實現工程化設計。

  汞離子微波鍾是目前最精確的時間測量儀器之一,也是世界公認的最難研製的微波鍾系統之一。專家稱,因對空間環境的適應性更強,汞離子微波鍾在體積功耗不變的情況下,可比現有的主流星載鍾性能指標提高1至2個數量級,是新一代星載原子鐘的發展方向。

  據悉,203所是國內唯一同時開展氫、銣、銫三種原子鐘研製單位,研製生產的原子鐘為我國北鬥二代導航衛星系統作出重大貢獻,為「北鬥」交付了多臺星載銣鍾和星載氫鍾。其中該所研製的國內首臺的星載氫鐘的順利首飛,對北鬥導航系統進一步提高定位授時精度、實現長期在軌自主運行具有裡程碑意義。

相關焦點

  • 航天科工研製我國新一代原子鐘 有望應用下一代北鬥導航衛星
    近期,航天科工二院203所開展了汞離子微波鍾研製,汞離子微波鍾作為新一代的原子鐘,在未來深空探測和衛星導航領域有明顯的優勢。 微波鍾是目前最精確的時間測量器具之一,是世界上公認的最難研製的微波鍾系統之一,汞離子鍾躍遷頻率高,對空間環境的適應能力強,在體積功耗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比現有的主流星載鍾指標提高1~2個數量級,是新一代星載原子鐘的發展方向,有望應用於下一代北鬥導航衛星。
  • 中國正在研製新一代原子鐘 或用於下代北鬥導航衛星
    據新華社今日報導,記者28日從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獲悉,該所已啟動汞離子微波鍾研製,這種新一代原子鐘,在未來深空探測和衛星導航領域有明顯優勢,有望應用於我國下一代北鬥導航衛星。
  • 中國正在研製新一代原子鐘,或用於下一代北鬥導航衛星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7月29日消息   據新華社今日報導,記者28日從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獲悉,該所已啟動汞離子微波鍾研製,這種新一代原子鐘,在未來深空探測和衛星導航領域有明顯優勢,有望應用於我國下一代北鬥導航衛星。
  • 我國新一代氫原子鐘、銣原子鐘 同在北鬥三號應用
    日前,我國採取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了北鬥三號第三、第四顆組網衛星,這兩顆衛星上均裝載了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研製的一臺高精度銣鍾和一臺星載氫鍾,它們的技術指標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原子鐘是利用原子躍遷頻率穩定的特性來獲取精準時間頻率信號的設備,其研發涉及量子物理學、電學、結構力學等眾多學科,目前國際上僅中、美、俄等少數國家具有獨立研製能力。
  • 我國新一代氫原子鐘、銣原子鐘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來源:裝備科技微信公眾號 作者:部英男、吳巍2018年1月12日7時1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二十六、二十七顆北鬥導航衛星。兩顆衛星上均裝載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研製的一臺高精度銣鍾和一臺星載氫鍾,技術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2018年1月12日7時1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徵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二十六、二十七顆北鬥導航衛星。圖為搭載第二十六、二十七顆北鬥導航衛星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點火發射。
  • 我國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首次搭載氫原子鐘
    203所研製的多個批次星載銣原子鐘已多次跟隨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並穩定可靠運行,此次星載氫原子鐘跟隨新一代導航衛星成功首發,標誌著203所原子鐘研究領域技術水平和研製能力跨上一個新的臺階,真正實現了技術自主化,破除了國外在該領域的關鍵技術封鎖和高端產品及元器件禁運的藩籬。這將直接助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體性能的飛躍,是中國北鬥導航衛星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 我國新一代氫原子、銣原子鐘技術指標達國際先進 同步應用於北鬥三...
    新華社北京1月18日電(記者胡喆)日前我國採取「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了北鬥三號導航衛星第三、四顆組網衛星。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獲悉,這兩顆衛星上均裝載了203所研製的一臺銣原子鐘和一臺氫原子鐘,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我國銫原子噴泉鍾2000萬年不差一秒
    2000萬年不差一秒我國銫原子噴泉鍾獲準參與駕馭國際標準時間為國際統一時間作修正    8月7日,國際計量局(BIPM)正式通知: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製並運行的「NIM5銫原子噴泉鍾」通過評審,被接收為國際計量局(BIPM)認可的基準鍾之一,參與駕馭國際原子時(TAI)。
  • 航天科工二院203所開啟汞離子微波鍾研製的新時代
    近期,航天科工二院203所開展了汞離子微波鍾研製,汞離子微波鍾作為新一代的原子鐘,在未來深空探測和衛星導航領域有明顯的優勢。
  • 中國銫原子噴泉鍾精度有望達到一億年不差一秒
    伽利略導航系統故障再次凸顯時間頻率系統的重要性中國銫原子噴泉鍾精度有望達到一億年不差一秒本報訊 (記者史玉成)7月11日起,由歐盟主導的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出現故障,除測試中的兩個衛星外,其餘22個已投入正式使用的衛星全數
  • 北鬥「心臟」之星載銣原子鐘研製:從空白到領跑
    在從國外引進星載銣鍾遭拒後,中國開始自主研製之路。兼具原子分子物理與無線電物理學科優勢的武漢物數所,成為中國最早開展星載原子鐘研究單位。梅剛華回憶,1997年承擔首個星載原子鐘預研項目時,他和同事對銣原子鐘的壽命、可靠性和衛星環境適應性等完全沒有設計概念,只能反覆設計、試驗、改進,尋找最佳答案。銣原子鐘核心部件微波腔,直接決定原子鐘信號強弱。
  • 「讓北鬥用上最好的鐘」—新聞—科學網
    此後的20多年間,抱著「讓北鬥用上最好的鐘」的信念,梅剛華團隊相繼突破了星載銣原子鐘精度、小型化、壽命、可靠性和衛星環境適應性五大關鍵技術,研製出三代星載銣原子鐘,使我國星載銣鍾技術實現了從無到有、由有到精的跨越。 如今,北鬥三號衛星的每顆衛星都裝上了梅剛華團隊的星載銣原子鐘。已經投入使用的第三代產品——甚高精度星載銣原子鐘,其精度可以達到每天100億分之5秒,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中國氫銣原子鐘居國際先進水平 應用北鬥導航更精準
    新一代技術指標居國際先進水平,同步應用於北鬥三號衛星  氫銣原子鐘,導航更精準(厲害了,中國科技)  本報北京1月18日電 (蔣建科、部英男、吳巍)日前,我國採取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了北鬥三號第三、四顆組網衛星,這兩顆衛星上均裝載了中國航天科工二院
  • 我國銫原子噴泉鍾參與國際標準時間修正
    本報北京8月21日電 記者陳海波從國家質檢總局獲悉,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製並運行的「NIM5銫原子噴泉鍾」通過評審,成為國際計量局認可的基準鍾之一,參與駕馭國際原子時(TAI)。
  • 【北鬥背後的故事】銣原子鐘研製團隊:讓北鬥衛星的「心臟」300...
    從1983年「雙星定位」理論提出,到2020年完成全球組網;從單星研發到多星並舉,從艱難追趕到昂首超越,一代代航天人接續奮鬥,讓中國的北鬥終成世界的北鬥。 北鬥的研製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今天我們的節目將為您講述。  作為北鬥衛星的「心臟」——銣原子鐘,它的每一次跳動都直接決定著北鬥衛星定位、測速和授時功能的精度。
  • 下一代北鬥建設已經著手
    原標題:行業應用加快推進 下一代北鬥建設已經著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近日正式開通。在國新辦8月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表示,10年來,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2019年達到3450億元,2020年有望超過4000億元;服務7大類應用的北鬥接口控制文件的發布,將進一步推動北鬥在各行各業的應用。
  • 作為北鬥導航衛星「心臟」,這台鐘數百萬年甚至1千萬年才有1秒誤差
    作為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的三項關鍵技術之一,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製的被動型星載氫原子鐘,約合數百萬年甚至1千萬年才有1秒誤差,日前獲得2019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時間是導航衛星的核心時間是導航衛星的核心。衛星導航定位的基本原理,是在空間布置一定構型的衛星星座,每顆衛星均配置高性能原子鐘。
  • 我國開展新一代原子鐘研製
    據科技日報報導,29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二院203所獲悉,該所已啟動汞離子微波鍾研製。
  • 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製被動型星載氫原子鐘
    原子鐘是北鬥導航衛星的「心臟」,直接決定了導航定位的精度。若衛星存在十億分之一秒(1納秒)的時間誤差,則會產生0.3米的測距誤差。作為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的三項關鍵技術之一,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製的被動型星載氫原子鐘,1000萬年才誤差1秒。這一技術日前獲評2019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