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8月21日電 記者陳海波從國家質檢總局獲悉,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製並運行的「NIM5銫原子噴泉鍾」通過評審,成為國際計量局認可的基準鍾之一,參與駕馭國際原子時(TAI)。這標誌著我國繼法、美、德、意、日、英、俄等國之後,成為國際計量局認可的參與修正國際原子時的國家,也意味著我國對國際原子時的最終確定擁有了「表決權」。
準確可靠的時間頻率系統是重要的基礎戰略資源,交通、金融、智能電網等重要領域的安全運行都要依靠高精度的時間頻率計量。目前,全球統一使用的國際標準時間是由國際計量局主導的協調世界時(UTC)。國際計量局將分布在全球53個國家70多個守時實驗室的400多臺原子鐘所報送的數據進行「加權平均」,再利用獲其認可的少數幾個國家計量院研製的「世界上最好的基準原子鐘」數據加以校準,產生國際原子時,再經閏秒即產生協調世界時。
據了解,作為我國時間頻率體系的源頭,NIM5銫原子噴泉鍾是由中國計量院研製的第二型銫原子噴泉鍾,目前其不確定度為1.5×10-15,相當於2000萬年不差一秒。據了解,中國計量院正在研製的新一代銫原子噴泉鍾NIM6已進入調試階段,全部完成後時間頻率不確定度將達到5×10-16,相當於6000萬年不差一秒,步入國際先進行列的「第一梯隊」。